11细胞生活的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11 细胞的生活一、单选题1.木头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A. 树叶B. 有机物C. 无机物D. 水2.栽培在土壤中的农作物,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抑制有害的物质进入植物体,从细胞角度考虑是由于()A. 细胞壁能保护细胞B. 细胞膜具备保护细胞的功能C. 细胞壁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 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A.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B. 糖类、水和脂肪C. 维生素、脂肪和糖类D. 维生素、糖、蛋白质4.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A. 水B. 糖类C. 无机盐D. 蛋白质5.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核酸B. 蛋白质C. 脂类D. 纤维素6.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B. 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C.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和是否含碳D. 水、无机盐、核酸的分子比较小,属于无机物7.将鲜红的杨梅放入白酒中能浸泡出红色的杨梅酒,主要原因是酒精破坏了细胞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8.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A. 细胞质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液泡9.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 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B. 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C.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D. 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10.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在线粒体上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研究发现不同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不同。
请推测:在人的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A. 角质层细胞B. 腹肌细胞C. 心肌细胞D. 脂肪细胞11.目前,我国居民身份证登记信息包括了录入指纹,那么,控制人指纹的遗传信息存在于()A. 细胞膜中B. 细胞质中C. 细胞核中D. 细胞壁中12.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DNA就是染色体;②一个DNA分子中含一条染色体;③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④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细胞的环境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并保持适当的温度、pH 值和水分。
以下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的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细胞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从外部环境中获得,例如通过食物或培养基。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和细胞质之间的通道进入细胞内部。
其次,氧气也是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
细胞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如呼吸作用等。
氧气可以通过呼吸系统通过肺吸入,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
另一个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因素是维持适当的温度。
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但一般来说,细胞在体温下生长最佳。
当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细胞的代谢功能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还需要适当的 pH 值。
pH 值是指环境的酸碱度,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影响的。
如果 pH 值过高或过低,细胞的功能将受到影响。
对于许多细胞而言,维持 pH 值在 7.2至 7.4 的范围内最为适宜。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水的可用性。
细胞中的所有反应都需要水作为介质。
水不仅是在细胞内部进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
如果水分缺乏,细胞将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总之,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营养、氧气、温度、pH 值和水分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这些因素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时,细胞才能正常地生长、繁殖和执行其功能。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这个环境因不同的细胞而异,但有些基础条件是共通的。
在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温度、pH值、水分、氧气、营养物质等因素对细胞生长和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细胞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因为细胞内的酶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不同,但一般在37℃左右能达到最佳状态。
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细胞酶活性会降低或完全失活,造成细胞死亡。
pH值细胞内的pH值对其生长和发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绝大多数细胞生长在pH 7.2 - 7.4的中性环境中。
当环境的pH值偏离正常范围时,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甚至影响细胞内部的酶的结构和酶活性。
水分水是细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细胞内物质的传递和交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环境中缺水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大量丧失,从而影响到细胞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氧气氧气是组成生命体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的线粒体,而线粒体则需要氧气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当环境中缺氧时,细胞无法从氧气中获得肌肉,从而影响到细胞的生理活动。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础,每种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同。
在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也会对细胞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细胞生活的环境对其生长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环境中的温度、pH值、水分、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因素都会对细胞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对应细胞的环境需求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节,以确保细胞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份、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互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咱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切分析。
五、教学方式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讲课教学大体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讨、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进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利用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的学习。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合作探讨、精讲点拨探讨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不论男性仍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淋巴等〔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单选题部分: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血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B.血液、体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和组织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和组织液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血浆、淋巴3.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 .组织液淋巴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7.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淋巴D .内环境 9.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 两者都由上皮细胞构成,无区别B. 构成两者的上皮细胞的层数不同C. 毛细淋巴管有一端是盲端D. 构成两者的细胞类型不同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 .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 .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1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1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14.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 .组织液B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 .淋巴和组织液D .消化道和组织液 15.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16.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 .Fe 2+B .K +C .Na +D .Ca 2+17.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后血浆的pH 会( )A .大于7.35~7.45B .远小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 .稳定在3~418.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 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9.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 的变化趋势、引起pH 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 .降低、CO 2、 Na 2CO 3 B. 降低、乳酸、 NaHCO 3 C .升高、CO 2、H 2CO 3 D .升高、乳酸、NaHCO 320.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 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2课时) 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自主学习案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须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____中。
(2)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______________的液体。
体液包括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和____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3)内环境是由构成的环境。
其成分可分为、和。
因此内环境也叫(约占有体液1/3)。
(4)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的液体,又叫液。
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环境,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有时手和脚磨出“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5)血浆并不就是血液,它是血液中除去后的液体部分,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6)淋巴液也叫 ,其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_____ 。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的______________。
(7)说说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相互关系,并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思考:细胞内液和细胞液概念等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胞外液的成分根据下列血浆化学成分平均值分析:(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
无机物包括和(如Na+、K+、Ca2+、Mg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如葡萄糖)、(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从表中可以看出、离子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_____________。
(4)血浆中的HPO42-、HCO3-作用主要是维持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水90.7 卵磷脂0.2血清白蛋白 4.4 胆固醇0.22血清球蛋白0.4 Na+0.38纤维蛋白原0.005 K+0.02氨基酸氮0.012 Ca2+0.01尿素氮0.025 Mg2+0.0005其他非蛋白氮0.38 Fe3+0.0001葡萄糖0.08 Cl_0.36乳酸0.025 HPO42_0.01各种脂肪酸0.38 SO42_0.0001脂肪0.14 HCO3_0.17血浆的 __________。
(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6)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___,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括、和三方面。
(2)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少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主要来源于和两种离子。
人细胞血浆的渗透压约为_____kPa。
(3)正常人的血浆pH为。
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左右。
思考:运动员剧烈运动之后,体内血浆PH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人体内组织细胞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可直接从__________中获得;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也可直接排到____________中。
(2)维持渗透压的Na+、C 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都是来自于____________。
后者经过________系统的消化、吸收(这些物质被吸收的方式都是______________),并进入____________系统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3)______________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速记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4、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1)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3)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5、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
例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D 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二合作探究案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1内环境指什么?主要由哪些液体组成?“内”的含义是什么?1-2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
1-3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思考,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血泡和水泡的成分相同吗?1-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1下列液体是否构成内环境,说明理由汗液尿液血浆消化液细胞质基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典例1.图1—3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①表示___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细胞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内CO2浓度_____(大于、小于、等于)胰腺细胞中的CO2浓度。
(3)若图中毛细血管中的氧气被运输到图中组织细胞中利用,至少通过了________磷脂双分子层。
2 细胞外液的成分和本质2-1仔细分析教材P4<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列举血浆中的成分可划分为哪几类?(2)根据内环境三种成分的相互关系,想一想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哪两者成分最相近,并说明理由。
胰腺细胞2-2判断下列物质是否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1血红蛋白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TP合成酶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胃蛋白酶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2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属于内环境的一组是( )A 氧气氯离子胰岛素载体蛋白B 二氧化碳凝血酶原胃蛋白酶尿素C 呼吸氧化酶甲状腺激素脂肪葡萄糖D 维生素核苷酸胆固醇纤维蛋白原3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3-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质量浓度越大,渗透压越高。
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运动员在运动会上参加完800米比赛后,其体内血浆PH一定小于正常范围(7.35-7.45)值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常考知识点--------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水肿现象,原因分析如图所示3-3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理解性记忆>细胞可以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图解如图所示。
①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②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范围,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 kPa(37 ℃时);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 g/L等。
(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
(2)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
(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