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预防讲座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51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殊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暂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殊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
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之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
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干达到预防的效果。
此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 90%以上均会发病, 1-5 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 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浮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 4 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浮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2-3 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1.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
预防传染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公共卫生政策。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2.病原体2.1.病菌2.1.1.细菌2.1.2.2.1.3.真菌2.1.4.寄生虫2.2.传播途径2.2.1.空气传播2.2.2.食物和水源传播2.2.3.虫媒传播2.2.4.血液和体液传播2.2.5.接触传播3.传染病的常见预防措施3.1.手卫生3.1.1.频繁洗手3.1.2.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3.1.3.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 3.2.疫苗接种3.2.1.常见疫苗类型和作用3.2.2.疫苗接种程序和时间表3.3.健康饮食3.3.1.多样化的饮食3.3.2.饮用安全水源3.3.3.避免生食3.4.戒烟限酒3.4.1.吸烟对健康的影响3.4.2.酒精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5.避免接触病菌3.5.1.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4.个人卫生习惯4.1.洗手4.1.1.正确的洗手步骤4.1.2.指甲和手部清洁4.2.使用纸巾4.2.1.打喷嚏或咳嗽时遮盖口鼻 4.3.室内通风4.3.1.经常开窗通风4.3.2.避免密闭空间4.4.个人物品卫生4.4.1.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4.4.2.分开存放不同种类的物品5.公共卫生政策5.1.早期警报和监测系统5.2.感染控制措施5.2.1.隔离措施5.2.2.医疗废物处理方法5.2.3.感染预防培训5.3.公众教育和宣传5.3.1.传染病知识普及5.3.2.预防传染病行为宣传5.3.3.核心消息传达方法6.附件附件一:手部卫生指南附件二:常见疫苗信息附件三:传染病预防宣传海报7.法律名词及注释7.1.传染病防治法7.1.1.传染病防治法是指制定和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法律7.2.隔离措施7.2.1.隔离措施是指将感染者与健康人分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的措施7.3.医疗废物处理方法7.3.1.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是指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的方法8.结束语通过本文的了解,我们可以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