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内镜洗消概述•内镜洗消标准•内镜洗消流程•内镜洗消操作注意事项•内镜洗消效果监测与评估目•内镜洗消相关法规与规范解读录01腹腔镜用于观察腹腔内脏器和组织病变,可进行手术操作。
内镜种类与特点电子胃镜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特点,可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
肠镜用于观察大肠黏膜病变,可进行组织活检和息肉切除。
胸腔镜用于观察胸腔内脏器和组织病变,可进行组织活检和手术操作。
关节镜用于观察关节内部病变,可进行组织活检和手术操作。
内镜洗消的重要性和目的030201内镜洗消的历史与发展01清洗标准消毒标准消毒后的器械应无菌,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消毒后的器械应防再污染,使用时保持清洁状态。
手术器械应使用高效、广谱、稳定性好的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终末漂洗标准终末漂洗使用软水或纯净水。
漂洗过程中应使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器械表面及轴节处。
漂洗后的器械表面应无残留物、无血渍、无锈渍。
干燥标准器械应使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或使用清洁的棉布擦拭干净。
器械表面应干燥、无水渍、无锈渍。
器械的轴节部及弯曲部应彻底干燥,防止生锈。
01接收内镜检查内镜初步冲洗浸泡消毒预处理流程手工清洗流程刷洗内镜对内镜的配件进行清洗,确保无残留的污物和细菌。
清洗配件终末漂洗消毒使用消毒液对内镜及配件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细菌和病毒。
清洗将内镜及配件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中,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干燥等处理。
干燥使用干燥设备对内镜及配件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残留的水分和细菌。
自动清洗消毒流程终末漂洗干燥终末漂洗及干燥流程01操作前的准备事项检查内镜的完整性准备清洗设备和工具确认内镜的类型和材质03严格遵守消毒流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01正确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02彻底清洗内镜操作后的处理事项01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方法与频次效果评估标准与流程不合格处理如内镜洗消效果监测不合格,立即停止使用该内镜,并按照医院规定进行整改和重新监测,直至合格为止。
改进措施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提高清洗剂浓度、更换清洗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以提升内镜洗消效果。
消化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技术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临床实践中,但也增添了更高的医院内感染风险。
因为消化内窥镜是一种深入人体的医学检查工具,所以它很容易受到患者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在内镜检查中,病毒的数量在10~1010cfu/mL之间,内镜检查可能会导致传播疾病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引发的感染,必须在使用之前及之后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
由于消化内镜的结构精致、管道结构复杂、材质独特,以及难以进行彻底的清洁,并且不能承受高温高压的消毒,因此,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的感染至关重要[3]。
关键词:消化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技术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消化内镜已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规诊断方式,其检查人次也不断上升,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对消化内镜清洗和消毒技术的标准化情况进行全面概括。
一.清洗消毒规范化流程1.1手工清洗消毒流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测量漏洞,接着进行清洗,漂洗,最后进行灭菌(或漂洗),然后干燥。
根据报告指南,手工清洁是实现自动机器清洁和消毒的先决条件。
在内镜检查完成后,预清洗应在内镜检查结束后在床旁及时进行,以确保液体的有效吸引,时长为10~15s,总量约为200~250mL。
在进行消毒之前,应该按照生产商的说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防止渗漏[2]。
重新清洁是实现最佳消毒效果的必要环节。
由于清洁不彻底,有机物会结块堵塞管路,导致内镜的外部和管道中出现生物膜。
“生物膜”通常被描述为由许多细菌分泌的糖蛋白组成的薄片,覆盖在医疗设备表面。
形成生物膜会大大降低消毒剂的效果,这是导致内镜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采取及时、有效的清洁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生物膜的形成。
将内镜的各个管道用清洁的水进行彻底的清洗,并在清洗过程中保持至少30s的空气流通,以有效地去除管道中的水分。
重要的是,为了确保内镜的安全,它们必须被彻底地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1.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二、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3.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三、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四、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消毒技术规范篇一: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第一篇: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1、内镜室内要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等;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设备应分开并分室进行。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
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对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肠镜要高水平消毒。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
如当天工作前对要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每检诊一位病人要按规范(擦拭、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干燥)程序清洗消毒。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
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在按规范清洗、干燥的基础上行灭菌处理。
5、规范清洗、消毒及使用内镜诊疗相关用品:治疗单、检查床单、枕套、口圈、弯盘、活检钳、内镜注水瓶及用水、注射器及注射用水、清洗纱布、吸引瓶与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内镜贮存柜。
6、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第二篇:内镜清洗消毒制度内镜清洗消毒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5、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清洗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流程注意事项一、胃肠镜清洗消毒流程。
1. 预处理。
- 内镜使用后应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于专用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 在清洗消毒室,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2. 酶洗。
-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 浸泡时间根据产品说明书,一般为2 - 10分钟。
- 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3. 清洗。
- 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以去除残留的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用注射器抽吸空气注入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水分。
4. 消毒或灭菌。
- 消毒。
- 将内镜放入消毒槽内,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专用的无菌水套或无菌塑料薄膜覆盖,使内镜各管道充满消毒液。
- 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浸泡时间为:胃镜、肠镜等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 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时,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 灭菌。
-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应按照环氧乙烷灭菌的操作规程进行。
5. 冲洗与干燥。
- 消毒或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 内镜及附件的干燥宜采用压力气枪吹干,也可采用50℃无菌干燥柜烘干。
二、注意事项。
1. 人员操作方面。
- 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 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避免接触消毒剂等化学物质对自身造成伤害。
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硬式内镜主要是金属材料构建,如腹腔镜、关节镜、阴道镜、直肠镜等;内镜材质特殊,构造精密,管腔窦道多,不耐高温,高压,易腐蚀,且该类器械定期地暴露于有机质中,极易携带病原微生物。
使用后的内镜未经恰当的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可能埋下隐患,导致患者交叉感染的发生。
一、用后预处理内镜使用后立即在床边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除去血液、粘液等污染物;按需进行保湿处理。
处理后将其分别放臵于专用篮筐或容器内。
避免与其他器械混装、防止因碰撞造成镜身损坏,影响成像。
并立即送清洗消毒室进一步清洗消毒处理。
二、回收、核查清洗处理前检查和评估器械的完好状态,检查镜身是否变形,钳类张开闭合是否灵活,外套管或电凝器械绝缘体有无表皮破裂等。
三、清洗1、预清洗、分类拆卸及冲洗: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进行预清洗、冲洗。
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刷洗或软布擦洗硬式内镜的镜身,打开所有开口,将其拆卸为单元最小化,小物件应选择密纹清洗筐,并检查螺钉、垫圈、密封圈是否缺失损坏。
彻底冲洗空腔;使用毛刷刷洗管腔器械,用压力水枪进行官腔以及表面器械轴节、缝隙处冲洗。
2、清洗消毒硬式内镜可采用的手工清洗消毒和机械清洗消毒两种方法。
干燥。
清洗前,将硬式内镜装载于专用清洗架上,确保器械表面和管腔内部得到彻底清洗,其他器械应放臵于清洗篮筐中清洗。
(2)手工清洗消毒①初洗(酶洗)将镜体、镜鞘等配件浸没于酶清洗剂中,使用软毛刷刷洗弯曲部以及管腔内,使用管腔清洗刷,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
清洗内镜镜头可使用75%乙醇棉签擦拭。
②精洗(超声机清洗)可采用超声加酶方式进行精洗。
可超声清洗的硬式内镜及附件用超声机清洗5-10min。
③漂洗、检查漂洗时采用高压水枪将管道内冲洗干净,检查有锈渍做除锈处理(除锈剂比例1:10或按产品说明使用),有残留污物重洗,腐蚀或损坏的部件应淘汰。
④润滑、消毒与干燥将部件臵于润滑剂(配比1:10~20或按产品说明进行配比)中30s,消毒方法首选湿热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而后臵于医用干燥柜中干燥或气枪吹干。
內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程序每日工作前,必需对当日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2%碱式戊醛浸泡 20 分钟以上〕。
方可用于病人检查。
內镜拔出--床侧清洗--漏水测试--初清洗--酶洗--冲洗--浸泡消毒--菌水洗净及枯燥--妥当保管—病例后床侧清洗1)內镜拔出后,马上用纱布蘸上洗涤液擦拭插入部,洗涤液最好参加内酶剂等清洗剂,能对蛋白酶进展溶解。
2)來回送气、送水15秒。
3)拔下送气、送水按钮,並放入洗涤液中。
4)來回吸引洗涤液与空气。
二消毒间:1漏水测试拧紧防水盖—连接测漏器—挤压橡皮球冲气至安全气压区域—旋紧放气旋钮—观看30 秒,查看指针是否有变化。
要确认何处漏水,需要将内镜放入水中,观看气泡的溢出状况觉察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说明內镜漏水。
请马上将内镜从水中取出!请停顿使用此內鏡,并与修理站联系。
假设没有觉察漏水,则旋送测漏器的阀门或者接上通气管进展放气2初清洗初清洗的程序:1)把整支內镜浸入清水中,擦拭全部外表2)用管道刷刷洗全管道。
从送气送水口插入,直至毛刷从接水瓶口露出。
3)从钳子口插入,直至毛刷露出先端部4)留意冲洗清洗刷5)以清水对全管道作最终的冲洗6)用流淌水冲洗整个内镜7)刷洗全部按钮3酶洗把整支內镜移入含酶的洗涤液中,擦拭內镜外表,并依据初清洗程序中的前 5 个步骤重清洗内镜。
含酶洗涤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参照产品说明书——通常为5 分钟酶洗液的作用: 应选择多酶洗液快速溶解蛋白酶、黏液、血液等物质除菌率到达98%以上最适宜的温度35-45 度强力去污可增加浓度和浸泡时间4冲洗酶洗后—冲洗: 把整支內镜移入清水中,擦拭內镜外表,将外表的酶液冲掉。
内管道用管路冲洗管加压冲洗,并以高压水枪对全部管道注入清水沖掉残留的洗涤液.冲洗—枯燥枯燥外外表及内管道5消毒液浸泡消毒液浸泡的程序:1) 把整支內镜放入消毒液中2) 用注射器把消毒液注入全部管道,直至沒有气泡冒出3) 將內镜留在消毒液中,直到指定适宜時間4) 結束后,先用注射器注入空气,排出多余消毒液,才取出內鏡5) 冲洗内镜全部的外外表及内管道。
内镜诊疗中心(胃镜、肠镜)内镜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Ⅰ 目的持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保障内镜诊疗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胃镜、肠镜)。
Ⅰ 制度一、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二、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患者做HIV、HCV、HBsAg、TPHA 等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三、内镜的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
四、内镜的清洗消毒应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
五、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使用计时器控制。
六、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附件及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等应灭菌。
八、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一人一用一消毒。
九、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应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清洗纱布一镜一用一更换,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镜一更换。
十一、清洗消毒登记内容齐全。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储镜柜内。
储存柜内表面光滑。
无裂缝,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其附件等应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十三、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每月定期对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剂及浸泡的内镜、附件)、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进行生物学监测。
十四、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应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刷洗干净后备用。
Ⅳ参考依据1.《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2.《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一、 基本要求
1、胃镜室应当制定和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
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
度。
3、胃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胃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
洗消毒室和胃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4、胃镜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灭菌胃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
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6、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胃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
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胃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胃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
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
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
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
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
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胃镜的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的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
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胃镜进行清洗。
9、胃镜室应当做好胃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
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胃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
人员的姓名等事项。
二、 胃镜的清洗与消毒
(一)、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水洗
(1)、将胃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
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
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
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 ) 、安装全管道管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
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 )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 ) 、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
干净并擦干。
(3)、胃镜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
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清洗刷应医用一消毒。
2、酶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胃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
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
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胃镜后更换。
3: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胃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
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胃镜的外表
面。
(2)、用50ml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
释消毒剂。
(二)、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
胃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
毒液。
非全浸式胃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用75%乙醇擦拭消
毒。
(三)、需要消毒的胃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
1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
胃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四)、当日不在使用的胃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室,应当延长消
毒时间30分钟。
(五)、胃镜消毒后应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1、胃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
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取出消毒液。
2、将胃镜置于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胃镜的表面,反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 用纱布擦干胃镜内表面,将个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
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
于下一患者的诊疗。
(六)、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胃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
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七)、 胃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 活检钳、细胞刷、异物钳等胃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
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
泡10小时灭菌
2、 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取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
口垫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500mg/L
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
后用水彻底冲洗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
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
底冲洗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
每天更换。
(八)、 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九)、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酒精对消毒后的胃镜各管道进
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
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
次。
(十)、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冲洗
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
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
净,干燥备用。
2、 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十一)
(十二)、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使用的胃镜进行再次
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
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
(十三)、胃镜镜管每日控制消毒剂浓度监测,并有消毒记录。每季
度开展一次生物监测,胃镜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每件细菌总
数≤20cfu。
铁二处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6年03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