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课件 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11
论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西方古典音乐教学一、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西方古典音乐是指起源于欧洲,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音乐形式。
它的特点包括:严格的音乐结构,明确的表现方式,以及对乐器和声乐的充分运用等。
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成为音乐的中心,众多作曲家和音乐家的创作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主题多为宗教和神秘的性质,如宗教圣歌和合唱。
16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是西方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复杂而繁密的音乐结构,以及浓厚的宗教和神秘主题。
巴洛克音乐家常常运用大量的管弦乐器和嗓音来创作,以展现音乐的庄严和宏伟。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古典主义时期,西方古典音乐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作曲家们开始追求简洁明了、自然流畅的音乐风格,并注重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和谐。
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包括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西方古典音乐再次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革新。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深度的探索,他们在音乐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常常充满激情和情感,以及巨大的音乐表现力。
二、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设计思路1.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音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设计教材内容和形式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背景,选择音乐作品和解读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领会和鉴赏西方古典音乐。
2.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和特点,掌握音乐分析和鉴赏的基本方法。
而实践环节则可以通过演奏和听觉体验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同时,合理安排音乐欣赏和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新资料推荐------------------------------------------------------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蒋育林由湖南出版集团组织编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定位在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实践教育部的改革要求。
作为工作在教改和教学一线的音乐教研员,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教材,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学习和交流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件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等要求每个高中生达到的内容标准,这些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
第四单元主要针对上面两项内容标准来编写的。
(课件二)一共六个部分,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音乐发展的线索设计的,后三部分是按照外国音乐发展的线索设计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件三) 1.能认真聆听中外乐曲,理解和感受其不同的情感和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简述中外音乐发展的轨迹。
1 / 73.能够闸述中国古代、近现代音乐作品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能够说出西方各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的生平简历。
4.能随乐哼唱部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第一部分华夏音乐之光。
(课件四)这部分的内容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蛰龙飞起舞东方。
(课件五)在这个部分向高中学生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到解放前的这段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这段非常的历史时期,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国际歌课件高中音乐湘艺版音乐鉴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湘艺版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时代的声音》中的《国际歌》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歌》的历史背景、歌曲结构、旋律特点以及歌词内涵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际歌》的历史背景,理解其歌词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分析《国际歌》的旋律和歌曲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集体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歌词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国际歌》的历史背景、旋律特点及歌词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乐谱、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际歌的历史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歌曲背景的兴趣。
2. 歌曲欣赏:播放《国际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3. 歌曲学习:分旋律、歌词两部分进行教学。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解读歌词内涵。
4.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演唱形式(如齐唱、轮唱等)进行练习,然后进行展示。
5.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音程,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歌曲的旋律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国际歌》鉴赏2. 内容:(1)历史背景(2)歌曲结构:曲调、歌词(3)旋律特点:节奏、音程(4)歌词内涵:爱国、团结、进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国际歌》的旋律和歌词,谈谈你对这首歌的理解。
2. 答案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歌曲背景、旋律特点、歌词内涵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收集与《国际歌》相关的历史资料和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