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沼气”综合利用浅析“沼气”是由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经过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农村环境中,沼气能够广泛应用于家庭用燃气、燃烧发电、农业生产等方面。
下文将从沼气的产生、收集、处理以及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沼气的产生沼气是通过有机物质的厌氧发酵产生的。
传统农村的人畜粪便、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都可以作为沼气的原料。
通常情况下,这些有机废弃物被收集并送入到沼气池中,沼气池内的氧气被消耗,导致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发酵产生沼气。
此外,在沼气池中进行的发酵过程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机腐烂产物。
二、沼气的收集沼气的收集是利用沼气池内气体压力差异,将沼气集中排出的过程。
传统的沼气池是有压力的,这意味着沼气内压力比外界大,可以通过设计管道将沼气输送到特定用途。
这种方式的问题是无法实现精确的控制,有时候甚至会有漏气的风险。
现在,一些更现代化的沼气收集系统利用了压力差异的原理。
例如,集装箱沼气池使用卷动膜,通过调整膜的收缩和膨胀来控制沼气的流量。
三、沼气的处理沼气常常需要经过处理才能用于特定的应用。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过滤和脱硫来净化沼气。
然而,现代技术使得更高级的处理方法成为可能。
例如,可以使用生物反应器来处理沼气,使其转化为更高烷低烯烃。
此外,燃气发电机可以帮助沼气转变为电力,并且还可以利用废热来加热水或者流入发酵池。
尽管现代技术更可靠且有效,但是对于一些较为贫穷的农村地区而言,传统的处理方法更为切实可行。
四、沼气的利用沼气的利用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见的沼气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1. 家庭用燃气:沼气可用于煮饭、照明、取暖等方面;2. 燃烧发电:沼气可用于发电,提供电力给农村地区,同时可供一些负载运作;3. 农业生产:沼气池中的中性沉淀物,可以作为肥料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4. 工业生产:沼气可以被用作一些工业过程的燃料或化学原料,例如生产化学肥料。
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综合分析垃圾卫生填埋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及甲烷形成的条件。
通过对填埋场沼气的处理方法探讨,得出结论:在大型填埋场利用沼气发电是科学有效的。
标签:填埋场沼气甲烷发电0 引言卫生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垃圾处理方法,近几年国内陆续建造了一批规范的卫生填埋场,并相继投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生填埋场数量不断增加,每一填埋场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
沼气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此外还可能有少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
1 沼气的危害甲烷存在填埋场的垃圾层内时,由于缺氧,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但它从填埋场内逸出时,甲烷含量达到5—15%(爆炸界限)时,就可能引起爆炸。
同时,填埋场沼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从填埋坑逸出的过程中,会向填埋坑周围的土壤中扩散,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使土壤中造成嫌气性气氛,从而会引起某些植物死亡。
另外,填埋场沼气中的少量氨气和硫化氢,还会污染空气。
2 沼气的形成2.1 好氧分解阶段填埋坑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最终分解成稳定的产物,这些稳定的物质,不可能提供什么能量。
2.2 厌氧分解不产生甲烷阶段当好氧分解反应将废物填埋坑中存留的氧气基本耗尽时,厌氧微生物开始活动,在此阶段,微生物利用硝酸根、硫酸根作为氧源,产生硫化物、氨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此阶段迅速产生二氧化碳而不产生甲烷。
2.3 厌氧分解开始产生甲烷阶段当有机物已部分转化成为有机酸,废物层中的氧气已经耗尽,温度、湿度、PH值都比较合适时,甲烷菌便开始繁殖,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同时也放出二氧化碳,在这一阶段,甲烷产量逐渐增加,坑内温度可能上升到55℃,当产气稳定时,表明第三阶段结束。
2.4 稳定产气阶段在此阶段中填埋层稳定地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3 甲烷形成的条件3.1 厌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氧对于甲烷菌是有毒的。
3.2 温度甲烷菌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温菌,它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30—38℃;另一类是喜温菌或称高温菌,其最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50—58℃。
填埋场气的收集与利用填埋场气(Landfill Gas)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
填埋场气的收集与利用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填埋场气收集与利用的详细分析。
一、填埋场气的收集填埋场气的收集是填埋场气利用的前提。
一般来说,填埋场气的收集方式有以下几种:1.被动收集系统:被动收集系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填埋场气收集方法。
该系统利用垃圾填埋层中的自然渗透通道,将填埋场中的气体导出,然后通过管道导入储存设备或燃气发电机。
被动收集系统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长的渗透时间和较大的场地面积。
2.主动收集系统:主动收集系统是一种更高效、更可控的填埋场气收集方法。
该系统通过在填埋场表面设置专门的收集井或导气管道,将填埋场中的气体导出,然后通过管道导入储存设备或燃气发电机。
主动收集系统的优点是收集速度快、可控性强,但需要较高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3.综合收集系统:综合收集系统是一种将被动收集和主动收集相结合的填埋场气收集方法。
该系统在被动收集的基础上,增加主动收集设施,以提高气体收集速度和效率。
综合收集系统的优点是结合了被动收集和主动收集的优点,但需要较高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二、填埋场气的利用填埋场气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填埋场气的利用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利用:填埋场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它们都可以作为能源来使用。
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用于燃气发电、燃料电池等领域;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能源,可以用于生产甲醇等化学品。
因此,将填埋场气转化为能源进行利用,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排放,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环保利用:填埋场气中的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将填埋场气进行环保利用,例如用于生产甲烷抑制剂等环保产品,可以有效地减少甲烷的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垃圾覆盖层的设计:垃圾覆盖层是填埋垃圾场气体处理工艺中的第一关键步骤。
垃圾表面的覆盖层通常由土壤或其他材料组成,可防止垃圾中的气体逸出、水分渗漏以及垃圾的臭味等产生。
通过合适的垃圾覆盖层设计,可大大减少垃圾气体的产生量。
2. 有机物降解:在填埋垃圾场,有机物会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在填埋过程中,需要对垃圾进行掺混,以便有机物均匀降解。
此外,在填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整填埋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以更好地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3. 气体抽取:填埋垃圾场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会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防止这些气体逸出,需要对气体进行抽取。
气体抽取分为垃圾内和垃圾外两个部分。
在垃圾内,通常会通过管道将气体集中抽取;在垃圾外,需要设置气体抽取系统,将气体集中运输到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4. 气体处理:抽取出来的气体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或利用。
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沉降、吸附、膜分离、生物处理等。
沉降和吸附适用于小规模的填埋垃圾场。
膜分离和生物处理则适用于大规模的填埋垃圾场。
其中生物处理一般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将抽出的气体经过处理后,将产生同时更好的能源价值。
处理后的气体可以用于供热、发电等方面。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旨在将产生的有害气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同时,气体处理也可以将垃圾产生的废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起到积极的作用。
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途径
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指的是对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气体进行
收集、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
济效益。
目前,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环保和能
源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我国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发电方式。
利用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气体发电,是利用填埋
场气体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发电方式可以采用燃气发电机组、燃气轮
机和汽轮发电机组等。
其中,燃气发电机组在我国的垃圾填埋气体发
电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热利用方式。
填埋场气体还可以通过高温的方式进行热利用,其中包括利用地源热泵、余热回收和建设地下供暖管网等。
这些方式
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填埋场周边地区的供暖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程度。
三、制冷利用方式。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也
能被用于制冷,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降低能源消耗。
目前,这种
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
四、化工利用方式。
填埋场气体中的甲烷能够被用于合成二甲醚、氢气和氢气气体等化工产品。
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但在我
国目前还比较少见。
综上所述,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领域,
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探索各种途径,将填埋场气体转
化为可再生能源,也将有助于减少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填埋场沼气的组成
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填埋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而沼气是一种富含甲烷的气体,含有其它多种组成成分。
下面列
举了填埋场沼气的主要组成:
1.甲烷(CH4)
甲烷占据了沼气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一般在50%-70%之间。
甲烷是一
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持续升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占据了沼气的20%~40%,是沼气中的第二大成分。
二氧化碳除了参与温室效应外,也是一种重要的气体肥料。
3.氮气(N2)
氮气的含量一般在5%~10%之间。
虽然氮气在大气中占据的比例很高,但是在沼气中的含量较低。
4.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沼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含量一般在0.1%~3%之间。
如果处
理不当,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5.氧气(O2)
氧气一般只占据了沼气的0.1%~1%。
由于填埋场一般是封闭状态,因此沼气中的氧气含量很低。
6.其他成分
沼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的成分,例如甲醛、苯乙烯等。
这些成分含量非常低,但是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填埋场沼气的组成种类繁多,成分的含量也不稳定,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建筑工程场地沼气处理
首先,需要了解沼气的产生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沼气,
其中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污水处理设备当中,沼气多数被收集到沼气发生器中,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利用设备中进行处理。
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沼气的利用方式。
在建筑工程场地中,可以采用燃烧、
发电、热能利用等方式来利用沼气。
其中,燃烧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沼气可以被燃烧产
生热能,供给干燥、加热等用途。
发电则可以将沼气中的甲烷转化为电能,供给工地所需
的电力。
而热能利用则是指将沼气中的热能直接利用,如将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加热
的地方进行加热。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沼气的处理需要符合环保要求。
在进行沼气利用时,需要设置
过滤器等设备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对于排放物的处理也需要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在建筑工程场地中进行沼气处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利用沼气,不
仅可以为工地提供能源支持,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因此,
在工地开展沼气处理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沼气能够得到充分
利用。
填埋场气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填埋场气体管理工作,减少填埋场气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填埋场,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等。
三、填埋场气体类型填埋场气体主要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同时还包括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苯、二甲苯等。
四、填埋场气体产生原因1. 有机废物在填埋场中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2. 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填埋场内的有机物共同分解产生气体;3. 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地下排水进入填埋场分解产生气体;4. 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气体迁移进入填埋场分解产生气体。
五、填埋场气体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减少气体产生;2. 控制为重,防止气体扩散;3. 处理为要,对气体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利用。
六、填埋场气体监测与评估1. 监测内容(1)填埋场周边环境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浓度;(2)填埋场内气体生成与排放情况;(3)填埋场附近地下水中气体含量;(4)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2. 监测频率(1)填埋场周边环境大气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重大填埋场每月进行一次;(2)填埋场内气体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突发情况下要及时监测;(3)填埋场附近地下水中气体含量每季度进行一次;(4)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每年进行一次。
3. 监测数据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对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排放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方案。
七、填埋场气体控制1. 排气系统(1)每个填埋场应设立一套完善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道、排气井等;(2)排气系统应根据监测数据,合理设置排气口,减少气体向周边环境扩散。
2. 气体收集与利用填埋场气体可以通过专门的收集系统进行收集,并进行合理的利用,如生物气体发电等。
3. 土壤覆盖在填埋场上覆盖一层土壤,可以减少气体的排放,防止气体向周边环境扩散。
4. 管理控制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减少有机废物填埋比例,减少气体的产生。
垃圾填埋气产生及其治理技术研究垃圾填埋气指在半封闭条件下,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一系列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垃圾填埋气的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机理和治理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机理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源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
生活垃圾中有机物质分解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厌氧发酵、好氧氧化和微生物空气氧化。
其中,厌氧发酵是垃圾填埋气的主要产生途径。
垃圾填埋气的产生过程主要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1.物理化学阶段:垃圾填埋场内的氧气和水分会与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
2.厌氧反应阶段:垃圾填埋场内的霉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继续分解可降解有机物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氮气、氢气、硫化氢等其他气体。
3.稳定阶段:当垃圾填埋场内的可降解有机物质被分解得差不多后,气体的产生量会逐渐变小。
4.后期阶段:垃圾场填埋场内的有机物质降解完毕后,垃圾填埋气的主要产生途径就是土壤氧化。
由于垃圾填埋气的产生过程与垃圾本身的性质有关,因此,在垃圾填埋治理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垃圾的组成及其对垃圾填埋气产生的影响。
二、垃圾填埋气的治理技术垃圾填埋气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控制气体产生、收集气体、利用气体等技术。
下面,我们对这些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控制气体产生控制气体产生是垃圾填埋气治理的首要任务。
对于大部分填埋场,选择适当的填埋场型、控制垃圾填埋场内的水分,并采用生化填埋或先静后动填埋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垃圾填埋气的生成。
2.收集气体收集垃圾填埋气是减少气体释放的有效措施。
这项工作通常采用填埋场内安装管道或打孔方式来进行,将垃圾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输送至气体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3.利用气体利用垃圾填埋气也是垃圾填埋场治理的有效途径。
垃圾填埋场中气体的治理与利用一、垃圾填埋场气体的来源及危害垃圾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然而,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填埋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物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气体,其中甲烷和硫化氢是最危险的。
这些气体在填埋场中逆流、扩散,与空气混合后会产生不良气味,严重危害周边居民的健康,同时会造成区域性污染、加速大气层的温室效应。
二、垃圾填埋场气体的治理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垃圾填埋场气体进行治理,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够将气体利用,达到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
1. 排放管道及收集系统:在填埋场开工之前,需要事先埋设收集管道,将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
排放管道应该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漏气防止能力。
而收集系统则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作,避免漏气。
2. 排放及净化处理:气体排放管道将气体集中排放到一个地点,通过气体净化设备进行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式有生化滤波、吸附剂吸附、电离辐射等。
其中,生化滤波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细菌或其他生物对气体中的甲烷等有害气体进行降解。
3. 对燃气进行利用:将垃圾填埋场中的甲烷和其他可燃气体提取后,可以通过燃烧发电的方式进行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的电力开支,还可以减少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垃圾填埋场气体利用有效地利用垃圾填埋场中的气体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达到资源的再利用。
1. 甲烷发电:甲烷是垃圾填埋场气体中具有高价值的成分,可以提取后燃烧发电。
于是很多垃圾填埋场设计上会安装甲烷发电设备,同时也盘活了垃圾填埋场的潜在价值。
2. 生产化肥:如果有效地提取垃圾填埋场中的硫化氢,那么这种气体可以转化为成为硫酸盐,成为很肥沃的农业肥料,为农业作出贡献。
3. 作为化学原料:沼气中的氢气可以作为一种化学原料,用于生产润滑油和香精香料。
四、垃圾填埋场气体治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目前,垃圾填埋场气体的治理与利用技术及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项目概况沼气工程填埋是将生活垃圾填埋于地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沼气,再将其收集利用的一种环保工程。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在能源利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同时,沼气填埋还可以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项目计划在河南省建设一个沼气工程填埋项目,填埋面积约为100亩,处理的垃圾量约为500吨/日。
本项目分为填埋区、沼气收集系统、沼气利用系统等几个部分。
填埋区是将垃圾填埋的区域,沼气收集系统是收集填埋产生的沼气,而沼气利用系统则是对收集的沼气进行利用。
二、填埋区设计1. 垃圾填埋与覆盖填埋区的设计采用固定覆盖,即每天填埋完毕后,覆盖厚度应达到0.5米。
在填埋过程中,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保持填埋区周围环境的卫生与清洁。
2. 场地铺设填埋区采用人工铺设防渗土工程膜,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地下辅助设施,如排水管道和沟渠等也需进行合理布局,以方便排放渗滤液和控制填埋场的渗漏。
3. 垃圾分类在填埋区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将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分开,以便后续的垃圾处理工作。
三、沼气收集系统1. 排气罩在填埋区域设置排气罩,用以收集填埋产生的沼气。
排气罩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耐腐蚀性,在填埋过程中能够保持排气罩的完好性。
2. 排气管道将排气罩收集到的沼气通过排气管道输送至沼气收集站。
排气管道应采用防腐蚀材料,且设有防爆措施,以确保输送过程中的安全。
3. 沼气收集站沼气收集站是将收集到的沼气进行处理和储存的地方,通常采用地下储气罐。
沼气收集站的设计应考虑到储气罐的容量、安全性和周围环境。
1. 沼气发电通过酶法还原甲烷,将沼气转化为电能。
沼气发电机组可根据填埋产生的沼气量来进行配置,以实现沼气的最大利用。
2. 沼气利用除了发电,沼气还可以用于燃料和热能,比如天然气灶具、工业燃料等。
适当利用填埋产生的沼气,能够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能源替代方式。
五、环境保护措施1. 地下水保护通过严格控制填埋场位置和填埋区域的防渗层厚度,以及设置合理的渗滤液收集和排放设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沼气”综合利用浅析沼气是一种由有机废弃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利用沼气作为能源,可以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能源的再利用。
本文将从沼气的产生、沼气的利用方式和沼气综合利用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沼气的产生沼气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垃圾堆肥和畜禽粪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这些有机废弃物经过一系列微生物分解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可广泛用于家庭烹饪、供暖和发电等方面。
通过垃圾堆肥和畜禽粪便发酵,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达到废弃物减量和能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二、沼气的利用方式1. 家庭利用:家庭可以利用沼气做饭、照明等。
沼气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厨房,连接到沼气灶具进行烹饪,提供方便、节能、环保的燃气供应。
还可以利用沼气发电,为家庭提供电力。
2. 农用利用:沼气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如温室栽培、畜禽养殖等。
利用沼气做温室供暖,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畜禽养殖方面,沼气可以用来加热水温,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促进畜禽的健康成长。
3. 工业利用:沼气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发电、加热等。
利用沼气发电,可以为工业园区提供稳定的电力需求,降低企业的能耗成本。
沼气还可用于加热锅炉、烘干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沼气综合利用的优势1. 废弃物处理:沼气的产生是有机废弃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利用沼气作为能源,可以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减少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环境友好:沼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相对于传统燃烧方式,沼气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4. 经济效益:沼气综合利用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和家庭节约能源费用。
沼气产业链的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总结:沼气的综合利用可以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能源的再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填埋气处理——生物法处理工艺文章来源:蓝白蓝网 2010-03-16 16:54填埋场气体中散发臭味的物质一般能用生物的方法被微生物降解,这些物质中的大部分是那些浓度在10-6级范围的微量物质,诸如硫、氮和氧的化合物。
生物降解工艺一般只用在那些小的填埋场,填埋场气体的回收和利用从费用效益分析的角度来看是不可行的,因此可以用生物法进行有毒害物质的去除后,气体直接排放或烧掉。
在废气的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两种。
悬浮生长系统即微生物及其营养物配料存在于液相中,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与悬浮液接触后转移到液相中而被微生物所净化,其形式有喷淋塔、鼓泡塔等生物洗涤器。
附着生长系统中微生物附着生长于固体介质上,废气通过由介质构成的固定床层时被吸收、吸附,最终被微生物所净化,其形式有生物过滤器和生物滴滤器。
气态污染物生物净化装置中,研究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是生物过滤器或生物滤床,如图8-16所示。
生物过滤器内部充填活性填料,废气经增湿后进入生物过滤器,与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接触时,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氧化分解为无害的无机产物。
一般有机物的最终分解产物为CO2,有机氮先被转化为NH3,最后转化为硝酸;硫化物最终氧化成硫酸。
为了给微生物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使滤料保持在40%~60%的含水率是很重要的。
为保证微生物所需的水分和冲洗出反应产物,需定期的向生物过滤器中喷水,为调节填料内微生物生长所需的酸碱度,可向生物过滤器添加缓冲溶液。
生物滤池的特点是生物相和液相都不是流动的,而且只有一个反应器,气液接触面积大,运行和启动容易,投资最省,运行费用最低。
生物过滤器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填料,通常有土壤、堆肥、泥炭、谷壳、木屑、树皮、活性炭以及其它一些天然有机材料,这些填料都具有多孔、适宜微生物生长且有较强的持水能力等性质。
为防止填料压实、保持填料层均匀和减小气流阻力,常在上述活性填料中掺入一些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惰性材料,如熔岩、炉渣、聚苯乙烯颗粒等。
论述垃圾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处理摘要:垃圾填埋气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有较大危害的温室气体,但是它同时又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将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填埋气的收集技术和利用方式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垃圾填埋气体气体收集利用发电1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垃圾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垃圾的产量和成份也迅速增加和变化。
在当今世界上,处理垃圾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协,在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人均垃圾产量每天已达2.5?左右,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深圳),人均垃圾产量每天也达0.7~1.2?,一座百万人口城市每天要产生上千吨垃圾,其处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目前还比较落后,其主要方法是填埋,约占整个垃圾处理方法的95%以上,焚烧仅占很少部分,且仅在少数几个城市实行(如深圳市)。
因此,垃圾填埋场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爆炸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填埋方法基本上是随意堆放的方法,未经无害化处理。
在填埋过程中,由于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如果不加以收集处理就会发出臭味并可能产生火灾危险。
2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2.1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机理垃圾进入卫生填埋场后,经过压实覆盖后,外界的O2就不能进入到垃圾体内。
当填埋作业过程中进入垃圾体的02被微生物的好氧代谢耗尽后,垃圾体逐渐过渡到厌氧分解的阶段。
同时,随着好氧代谢过程的减弱,初始大量产生的CO2体积比例逐渐降低;随着厌氧发酵过程的进行,CH4的比例逐渐提高。
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
作者:魏忠惠刘萍萍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9年第01期
摘要:综合分析垃圾卫生填埋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及甲烷形成的条件。
通过对填埋场沼气的处理方法探讨,得出结论:在大型填埋场利用沼气发电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填埋场沼气甲烷发电
0 引言
卫生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垃圾处理方法,近几年国内陆续建造了一批规范的卫生填埋场,并相继投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生填埋场数量不断增加,每一填埋场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
沼气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此外还可能有少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
1 沼气的危害
甲烷存在填埋场的垃圾层内时,由于缺氧,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但它从填埋场内逸出时,甲烷含量达到5—15%(爆炸界限)时,就可能引起爆炸。
同时,填埋场沼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从填埋坑逸出的过程中,会向填埋坑周围的土壤中扩散,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使土壤中造成嫌气性气氛,从而会引起某些植物死亡。
另外,填埋场沼气中的少量氨气和硫化氢,还会污染空气。
2 沼气的形成
2.1 好氧分解阶段填埋坑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最终分解成稳定的产物,这些稳定的物质,不可能提供什么能量。
2.2 厌氧分解不产生甲烷阶段当好氧分解反应将废物填埋坑中存留的氧气基本耗尽时,厌氧微生物开始活动,在此阶段,微生物利用硝酸根、硫酸根作为氧源,产生硫化物、氨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此阶段迅速产生二氧化碳而不产生甲烷。
2.3 厌氧分解开始产生甲烷阶段当有机物已部分转化成为有机酸,废物层中的氧气已经耗尽,温度、湿度、PH值都比较合适时,甲烷菌便开始繁殖,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同时也放出二氧化碳,在这一阶段,甲烷产量逐渐增加,坑内温度可能上升到55℃,当产气稳定时,表明第三阶段结束。
2.4 稳定产气阶段在此阶段中填埋层稳定地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3 甲烷形成的条件
3.1 厌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氧对于甲烷菌是有毒的。
3.2 温度甲烷菌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温菌,它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30—38℃;另一类是喜温菌或称高温菌,其最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50—58℃。
因此,40—45℃这一温度区间是不适宜甲烷繁殖的,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45℃条件下的产气量不及40℃和50℃的产气量高。
3.3 PH值甲烷菌要求稳定的PH中性条件,一般取PH=7.5,但PH值不能低于6.2,有机废物在产酸阶段,PH值会逐渐下降,但PH值也不可能降得很低,因为产酸菌的繁殖条件要求PH=5—6,如果PH值很低,产酸菌也会受到抑制,不再产酸。
因此,有机废物产生沼气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物料全部完成了第一步反应再开始第二步反应。
一般是当好氧分解基本结束之后,水解、产酸和产甲烷几步反应先后陆续开始,同时接续进行。
3.4 碳氮比(C/N)沼气产生过程是一个生物学过程,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除了必须的碳源之外,还必须提供一定的氮源,故必须维持一定的C/N比,C/N比不能大于20:1。
而城市垃圾的碳氮比一般在24:1以上。
有的垃圾C/N比高达40:1,城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污泥C/N较低约16:1。
粪便中含氮量较高,所以填埋坑中混合有污泥和人蓄尿时,能提供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沼气的产生。
3.5 有毒物质重金属以及杀虫剂等有毒物质对甲烷菌是有毒的。
甲烷菌对这些有毒物质极为敏感,对各种生物过程,重金属都是有毒的,不过在城市垃圾填埋坑中,一般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金属离子浓度。
3.6 水分形成甲烷的过程有水分子参加反应,尤其是微生物的生存及代谢活动也必须在有充分的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所以水分是产生沼气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界限内,废物层中水分含量越高,产气速率也愈大。
4 填埋场沼气的处理方法
4.1 填埋场设气井在填埋场设置适当数量的气井,以将填埋坑中的沼气导出,进行处理,但是,在钻井时常发生空气与坑内的沼气混合而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须特别注意。
4.2 填埋场沼气的排放如果填埋量很小或者分散,对沼气进行净化在经济上不合算,则将沼气无害排放。
其无害排放的方法是点燃烧去,将各气井排出的沼气引入高耸的烟筒,点燃成火炬。
如果未设火炬系统,只能是自然排入于大气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填埋场周围至少200米之内不能有任何建筑物。
当然这不属于处理技术,这仅仅是一种临时应付措施。
4.3 填埋场沼气的利用随着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近十几年来,垃圾填埋法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简单易行和费用较低的特点,同时填埋产生的沼气还可回收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目前,全世界共建成4817座垃圾填埋场,每年可回收沼气51.42亿立方米。
4.3.1 沼气发电技术状况沼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传统上大多利用沼气进行取暖、炊事和照明,随着沼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沼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是有效利用沼气的一种重要方式。
目前用于沼气发电的设备主要有内燃机和汽轮机。
我国开展沼气发电领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1998年全国沼气发电量为1,055,160kWh。
在此期间,先后有一些科研机构进行过沼气发动机的改装和提高热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沼气发动机主要为两类,即双燃料式和全烧式。
目前,对“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较多。
如:中国农机研究院与四川绵阳新华内燃机厂共同研制开发的S195—1型双燃料发动机:上海新中动力机厂研制的20/27G双燃料机等。
成都科技大学等单位还对双燃料机的调速、供气系统以及提高热效率等方面进行过研究。
此外,还有重庆、上海、南通等一些机构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研制工作。
可以说,目前我国在沼气发电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内燃机系列上。
4.3.2 沼气发电前景广阔沼气发电工程本身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它的运行不仅解决沼气工程中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其产生大量电能和热能,又为沼气的综合利用找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通过沼气发电工程可以减少CH4的排放,对缓和温室效应有利。
②有利于变废为宝,提高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
我们以沼电在酒厂中的的综合效益为例:四川荣县进行了120kW沼气发电的生产和示范。
用酒糟废水经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效率为1.69kWh/m3,当年成本为0.0465元/kWh。
沼电能够基本满足该厂的生产用电:山东昌乐酒厂安装2台120kW的沼气发电机组,170m3酒糟日产沼气4800m3,发电8640kwh,全年能源节约开支29万元,工程运行一年即收回全部成本。
③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由于综合利用手段单一,很多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气大量排入大气中,不仅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沼气发电则为沼气找到了一条合理利用的途径。
④小沼电为农村地区能源利用开辟新途径。
我国农村偏远地区还有许多地方严重缺电,如牧区、海岛、偏僻山区等高压输电较为困难,而这些地区却有着丰富的生物质原料。
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沼电,犹如建造微型“坑口电站”,可取长补短就地供电。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进入一个高峰期,每一填埋场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沼气是以甲烷为主的高热值可燃气体,随着沼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沼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得出:在大、中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周围建
沼气发电站或沼气回收再利用工程是非常必要的,这符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即将“废”转化为宝,又将“害”转化为利,对于改善环境,创建文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将国易等.我国沼气发电的研究和生产概括.
[2]林援朝等.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实物全书).光明日报社出版发行.2002年8月,上册.
[3]中国沼气.1992年.10(2)44—46.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5]徐文龙.CJJ-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