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花落樟树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剪纸艺术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以陕西榆林地区剪纸为例岳跳跳(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青海 西宁 810000)摘 要: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剪纸”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但是剪纸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是紧迫的。
剪纸艺术进入非遗就真的能够将其传承与保护下去了吗?让各个省市的剪纸艺人上研修班、培训课就真的能将古老的、传统的、民俗的文化传承下去保护起来吗?本文以陕西榆林地区剪纸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为例,试图揭示该地区剪纸传承与保护中的文化自觉性。
关键词:剪纸;榆林;文化自觉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6)01-103-06收稿日期:2015-11-15作者简介:岳跳跳(1988-),女,甘肃省天水市人,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
剪纸也叫做“窗花”、“纸样”或“剪花”,在榆林地区剪纸被叫做“铰花花” 或是“旋花花”或“剜花儿”。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大众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共享的。
“陕北剪纸起始于陕北文化的真正发源地是榆林,然陕北剪纸却因对于艺术后知于先觉的延安人而抢先占领了书面传播的权利,一而再、再而三地编辑出版陕北剪纸方面的书籍,被人们错位地理解为陕北剪纸似乎只出在延安。
”①榆林位于陕北的最北部,处于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的交界处,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接壤的地带,属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区,是陕北文化的发祥地。
榆林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战争频繁发生的地区,历史上在这一地区居住的民族除汉族以外还有戎、狄、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羌、折掘氏、蒙古、回族等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1]榆林文化不仅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的产物,也因为边塞战争和内地戍边战士不断的迁入,形成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和交流。
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剪纸艺术不仅具有北方民族的艺术特色,融有南方民族剪纸的艺术风格,还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传承的遗迹。
水墨樟村作者:来源:《老友》2010年第09期樟村(镇),早在盛唐就以广种樟树而得名。
它位于江西玉山縣西北部,面积约102平方公里,这里随处可见有着上千年树龄、如巨伞擎天、散发着恬淡幽香的古樟。
漫步于樟村弯弯曲曲的小巷,犹如翻开古镇千百年来的历史。
那些精妙绝伦、古朴典雅的宗祠庙宇和极具徽派特色的古民居,形成了这座古镇浓郁的古韵。
那些因年久而脱落的粉墙,墙头上低垂的古藤,精雕细镂的砖雕门楼,描金绘彩的梁栋檩板,色彩斑斓的斗拱飞檐,以及饱经沧桑的古井,以不变的姿态、不绝的暗香,成为一道难得的风景。
樟村俊美毓秀,婉约悠长的明山秀水,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块风流文采之地,成就了“才子乡”的美誉。
樟村的进士村,便是“才子之乡”的一个缩影,这个人口仅有千人的村庄,在清代就因出了数名进士而闻名。
秉承先人勤勉笃学之风,恢复高考以后的30多年里,这里又先后走出了近300名大学生。
樟村,还享有“江西板灯之乡”的美誉。
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樟村板灯,始于盛唐,兴于明清,尤以康熙年间最负盛名。
樟村板灯分五谷灯、龙灯两种:五谷灯因灯头有五盏灯而得名,寓意“五谷丰登”;龙灯则鲜明地突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特征。
精巧绝妙的灯花剪纸,惟妙惟肖的灯饰造型,无不融入了传统的文化元素,极具观赏价值。
近年来,一年一度的板灯文化艺术节在樟村更是办得有声有色,呈现出盛况空前的景象:年正月十三起灯至元宵节圆灯,无数耀眼的板灯,上千人的舞灯队伍轮番上阵。
就连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也慕名而至,记者拍摄之余,连叹“壮观、罕见”。
樟村盛产制造罗纹砚的石材,其储量达2亿立方米之多。
罗纹砚,纹若罗丝,光润如玉,体青带白,贮水不涸,曾被宋代朱熹誉之为“盖歙砚之佳者”。
精明的樟村人巧做石材文章,建有1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年产砚台300万方,出口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年产2.5万套的“星球”牌砚石台球桌面,更是饮誉中外市场,成为国际台球比赛的首选产品。
我美丽的家乡药都樟树市作文樟树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赣中平原北部,东临江西省会南昌市,西接湖南省永州市,南临广东省韶关市,北临贵州省安顺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常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是理想的居住和旅游胜地。
樟树市风景秀丽,山水相依,素有"药都"之称。
这里是药材资源富集地,盛产中草药材,被誉为"中华药都"。
古往今来,樟树市以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而闻名。
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前来樟树市品味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樟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景点众多,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世界文化遗产——龙虎山。
龙虎山风景区位于樟树市境内,是南岳五岳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福地",是道教名山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龙虎山素有"仙宫灵山、武林圣地"之称,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名列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如画,是道教文化名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地。
站在山巅,俯瞰莽莽群山,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感慨不已。
樟树市的龙虎山景区还有不少其他的著名景点,如天心岩、天河洞、文始寺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天心岩,这是樟树市的象征和标志,也是龙虎山的灵魂所在。
天心岩造型独特,石质坚硬,四季常青,象征着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的力量。
天心岩旁边有龙虎寺,这里更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庙宇宏伟,是众多游客朝圣的圣地。
除了龙虎山景区,樟树市还有许多其他优美的景点,如袍峰山、灵峰山、油山、万象山等等。
这些山水之间,美不胜收,自然风光优美,景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这些山水之间,景色迷人,气象万千,是摄影家的天堂,游客的胜地。
此外,樟树市还有许多寺庙和古迹,如灵峰寺、慈恩塔、永宁寺、五顶塔等等,这些寺庙古迹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故宫里二级古树的种类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着众多珍贵的植物资源。
其中,二级古树堪称故宫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故宫里二级古树的种类。
一、樟树樟树是故宫中最为常见的二级古树之一。
这些樟树高大挺拔,树冠茂密,树枝交错。
樟树的叶子呈椭圆形,叶缘光滑,叶片上有许多油点,闻起来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樟树的树皮光滑,呈灰褐色,能够有效抵御虫害的侵袭。
樟树的木材坚硬耐用,常用于制作家具和雕刻工艺品。
二、柏树柏树是故宫中另一种常见的二级古树。
柏树高大挺拔,树冠呈圆锥形,枝叶茂密。
柏树的树干笔直,树皮灰褐色,纹理清晰可见。
柏树的叶子呈鳞片状,青翠欲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柏树的根系发达,能够很好地固土保水,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柏树还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被人们广泛用于制作香薰和清香剂。
三、松树松树是故宫中最具特色的二级古树之一。
松树高大挺拔,树干筆直,树冠呈锥形,枝叶茂密。
松树的树皮呈灰褐色,有着明显的纵向裂纹。
松树的叶子呈针状,长而细,呈深绿色。
松树的树叶上常常有一层细小的毛发,这些毛发能够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松树能够生长在干燥的环境中。
松树的木材坚硬耐用,常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
四、榆树榆树是故宫中另一种重要的二级古树。
榆树高大挺拔,树冠呈圆形,枝叶茂密。
榆树的树皮灰褐色,有着明显的纵向裂纹。
榆树的叶子呈卵状披针形,叶缘有细锯齿,叶片上有明显的脉络。
榆树的树叶上常常有一层细小的毛发,这些毛发能够很好地保护叶子不受腐蚀和干燥。
榆树的木材柔软而有韧性,常用于制作家具和造船。
五、枫树枫树是故宫中最具观赏价值的二级古树之一。
枫树高大挺拔,树冠茂密,树枝交错。
枫树的叶子呈手掌状,叶缘有锯齿状,叶片上有明显的脉络。
枫树的叶子在秋季会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红、黄、橙色,给人一种温暖和美的感觉。
枫树的树皮光滑,呈灰褐色,能够有效抵御虫害的侵袭。
枫树的木材坚硬耐用,常用于制作家具和乐器。
古树名木文/特约撰稿人 梁瑞龙 广西林业记者 黄丽芸含香的樟树樟树,又名香樟、芳樟等,是生长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的樟科樟属高大乔木。
樟木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油脂,含香浓厚;材质坚硬,是优良用材树种,多用于建筑、家具和造船等,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木”之一;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的效果;树冠大而叶密,四季常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樟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不仅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为其命名:“其木理多纹章,故谓之樟。
”他认为木材多纹理,仿佛其中大有文章,称为“樟树”。
后人认为“章”字与“樟”字同音,故樟树与文章才学、官宦致仕相关。
除此之外,樟树还具有木质浓香,树形雅致雄浑,寿命长达千年等特点,广受喜爱。
据考证,自唐宋开始,中国南方以种植樟树为时尚,每个部族建村立寨皆在村前屋后种植樟树,他们认为这样做可引风水聚灵气。
宋人周去非的《岭南集遗》就有“唐人好樟,村前居后,多植之”的记载。
广西是樟树的主要分布区,樟树喜温暖湿润,在全区各地都能生长,尤以桂林、柳州、贺州3市最为常见,当地人喜在村屯周边、房前屋后栽植樟树,古老村落必有古木樟树。
据广西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结果显示,广西共有古樟树22813株,占全区古树名木总数的16.17%,列广西古树名木各树种第一位,远超第二名的龙眼古树(13276株)。
在这些古樟树古树中,有特级古树(1000年以上)23株,一级古树(年龄500~999年)318株,二级古树(300~499年)1918株,三级古树(100~299年)17515株,准古树(80~99年)3038株。
广西古樟树在全区14个地市都有分布,其中以桂林市最多,达10382株;其次是贺州市,5110株;柳州市列第3位,2153株。
按县(区、市)统计,超过1000株的县(区、市)有富川瑶族自治县(2307株)、桂林市临桂区(2230株)、恭城瑶族自治县(1464株)、全州县(1351株)和贺州市平桂区(1179株)。
药都盛开剪纸花樟树剪纸名片樟树剪纸已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专业、民间剪纸艺人二千余名,剪纸村20余个,每年举办二次全市剪纸赛,传统傩舞节目113个,年节和大喜之日,家家户户都贴满剪纸。
月亮文化节的特殊纪念品樟树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民间剪纸文化成为老百姓劳作之余的精神食粮,剪纸课外活动已成为该市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全市现有一百多位剪纸爱好者常年进行剪纸技艺交流,三十多位分散在各条战线的剪纸骨干在该市剪纸协会的组织下,创作出一批具有樟树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剪纸作品,如剪纸《古阁今韵》等作品获得国内各种奖励;80米迎奥运剪纸长卷《和谐之旅》由新华社向海内外发新闻通稿,《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中央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樟树夏布剪纸专题片《老陈成功记》等。
现在樟树剪纸已经形成两大系列:一是以反映农民生活的原生态民间剪纸,一是结合现代各种绘画技巧、刀刻技术、装裱工艺而成的适应各种要求的剪纸工艺品。
这两种剪纸正在逐步走向市场。
樟树剪纸连年成为宜春月亮文化节赠送给贵宾的纪念品,是宜春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说起樟树的剪纸艺术,吴城乡不能不提及。
作为樟树剪纸艺术的代表之地,吴城乡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
吴城商代遗址是江西首次发现迄今最大的商代大规模人类居住遗址,因修正了“商代文化不过长江”之说而蜚声海内外。
该遗址属国家一类保护类型,被国家列为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遗址发掘出的青铜器上的文饰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吴城剪纸的雏形,许多文饰图案与今天这一带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十分相似。
据专家推测,樟树吴城剪纸至少起源于近二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经过历史浪涛的不断冲刷,樟树吴城剪纸披风沐雨,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当然,形成的原因也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间风俗密切关联。
樟树境内的“吴城”与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同属“吴”名,而在它们之间,或许就有着某种不解之缘。
有专家指出,樟树吴城一带可能就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是典型的南方农耕山地文化。
南昌樟树林的心得
南昌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的前身是江西化纤厂,是江西省第一个老工厂改造的文化产业园。
整个园区内有207棵樟树,在建成后仍保留原有樟树,因此得名“樟树林”。
以下是网友游览南昌樟树林的心得:- 环境优美:公园非常安静,又有一种别样的情调,如果能收拾一两间房来做个人工作室,不管是艺术创作或是喝茶聊天都非常棒。
- 餐饮发达:和距离不远的699创意园不同,樟树林的面积小些,但是餐饮非常发达,消费场所也更加多样,休闲娱乐、特色商业、运动健身、餐饮旅居、创意办公一应俱全。
- 游玩项目丰富:公园的广场上,有轮滑老师教孩子们,有傍晚遛弯儿的居民,不仅有小玩意儿的商店,还有影城。
南昌樟树林是一个集娱乐休闲、餐饮、早教培训为一体的文化生活公园,如果有时间,可以前往樟树林游玩,亲身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樟树市阁皂山风景区简介一、概述樟树市阁皂山风景区位于江西省樟树市,是一座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
自然资源丰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水源丰富,景色秀丽迷人。
樟树市阁皂山风景区是江西省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二、地理环境阁皂山风景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9°32’42”,东经115°26’28”。
整个风景区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由500米至800米不等。
区内山势险峻,溪流纵横,地势起伏,风景秀丽优美,被誉为“江南小瑞士”。
三、自然景观阁皂山风景区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游客可欣赏到原始森林、奇峰险岭、瀑布溪流等自然风光,尽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震撼和美妙。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1. 玉华峰玉华峰是阁皂山风景区的最高峰,海拔800米,峰势挺拔,直插云霄。
登临顶峰,可以俯瞰整个风景区的壮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福寿湖福寿湖是阁皂山风景区内最大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绿树环绕。
湖水周围还有许多寺庙和古刹,是游客品味佛教文化和感受宁静氛围的绝佳去处。
3. 邵公洞邵公洞是阁皂山风景区内的一处天然溶洞,洞内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令人叹为观止。
洞口还有传说中的邵公石雕,雕刻精美独特,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4. 龙凤瀑布阁皂山风景区内有许多瀑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龙凤瀑布。
瀑布宽约30米,高约80米,水势激烈,声音震耳欲聋。
在阳光照耀下,瀑布的水珠闪烁着七彩光芒,美不胜收。
四、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外,阁皂山风景区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1. 古寺庙阁皂山风景区内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其中最有名的是莲花寺和龙门寺。
莲花寺建于唐代,是一个佛教圣地,寺内供奉着许多佛像和经文。
龙门寺建于明代,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寺庙建筑,是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2. 民俗村落在阁皂山风景区周边还有一些古老的民俗村落,这些村落保存了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
家乡的樟树散文樟树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多产于我国南方各省。
高可达50米。
它有顽强的生命,有坐看莲花看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的境界。
樟树又有一说与爱情相关,其独特的香味使人感觉浪漫。
喜爱樟树,那是因为它是故乡常见树种中最为普遍,最为众多,又是最平凡的一种树。
在我的家乡,樟树遍布乡村的村前屋后、田野四周、河溪两岸,丘岭山川。
樟树以它久远、庄重、常青的风姿而闻名。
它与家乡星罗棋布的村庄,袅袅的炊烟,叠恋的山川,绿油油的田地,膘悍的水牛,戏水的鸭鹅,清澈的小溪,人们的劳作一起形成了一幅乡村田园美丽的图画。
印记里,小时候自己家乡的村前就有许多棵百年古樟树,它枝繁叶茂,树体硕大,那儿便是我们这些农村娃们儿时的玩耍乐园,也是村民开会休闲的场所。
而在离村庄不远的一口古水井处,同样有两棵参天的古樟在与日月争辉,在无尽的岁月里默默地守护着那不断涌出的清泉。
夏天,村民们在劳动之余,总会搬个板凳或竹床来到村前的古樟下乘凉、休息、聊天。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呢喃,仿佛是在诉说一个远古的故事。
而在它的绿荫掩盖下,穿越而来的是一股股凉爽清甜的风,那种凉爽的滋味真是让人感觉是甜到骨子里了。
晚上的月光里,古樟树下自然是全村最为热闹的场所。
你会看到孩子们在它的护掩下尽情的追逐与戏闹;男人们则是三五成桌地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谈古论今;妇女们则是忙着各自的针线活儿,时不时地发出一声亲切又悠长的招呼着孩子们的叫唤声。
当然,坐在古樟树下,你还会闻到空气里弥漫着那樟树散发出的体香,还有那泥土的清香混合着一股烧焦了的旱烟味。
在这样的一个乡村夏季之夜,村里时不时传出的几声吠叫和着姑娘们发出的咯咯欢笑,总会漫过整个村庄,飘向那遥远闪烁的星际。
这些年,樟树已从农村涌入到了城市,与那些林立的楼群和宽阔的马路为伍,构成了小城里又一道亮美的风景。
我现在生活的这座小城,她的每个小区、每条街道,你都可以见到樟树的身姿,看到它那像伞一样展开的优美造型,也总在慷慨的把绿荫分享给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人。
樟树市幼儿园剪纸特色课程实施方案上传: 陈晓娥更新时间:2011-11-5 11:48:37一、指导思想樟树称之药都、酒乡、盐化城,这些支柱产业为樟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明建设,而樟树又称之为武术之乡、剪纸之乡,这些文化艺术为樟树奠定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建设。
樟树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美术式样,不仅表现了人们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樟树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它在开发孩子的右脑,锻炼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它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让幼儿从剪纸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参与创造性游戏,则对于培养幼儿敢想、敢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幼儿正处在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倘若能紧紧地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进行人类创造精神的早期开发;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创造民族剪纸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大的作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园开设剪纸特色课程,旨在以幼儿剪纸艺术活动为平台,探索剪纸特色艺术教育,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幼儿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引领幼儿在传习中华古老民间文化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二、背景分析1、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
剪纸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著名国内外教育家理论: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五年级】我的家乡作文600字家乡的古樟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镇,被誉为“古樟之乡”。
整个小镇布满了高大的古樟树,尤其是在镇中心的广场上,有一棵巨大的古樟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老樟”。
那棵老樟树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它高耸入云,树冠茂盛。
树干粗大,环纹清晰,仿佛是上天的礼物。
细细观察,可以看到古樟树的树皮如牛皮般粗糙,上面布满了细小的皱纹,这是岁月给它刻下的印记。
在树皮上还有黑色的斑点,像是攀附上去的苔藓,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老樟的树冠非常宽广,几乎遮蔽了整个广场。
夏季的时候,人们经常在树荫下歇息,享受清凉。
树冠上常年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藤蔓植物,有些藤蔓长得非常茂盛,甚至从一棵树跨到另一棵树上,形成了一座绿色的天桥。
每年四季更替,老樟树都换上不同的装扮。
春天,树上开满了娇艳的花朵,花香扑鼻,引来了一大群蜜蜂和蝴蝶。
夏天,树冠绿意盎然,树下是一片清凉的乐园,人们在这里避暑纳凉,度过炎热的夏日。
秋天来临时,古樟树的叶子逐渐变黄,然后红红的落叶随风飘舞,如同一片片火焰,给整个小镇带来了无尽的温馨。
到了冬天,老樟树的枝条上结满了白色的冰晶,宛如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家乡的人们都会在古樟树下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的人会在树下搭起小舞台,演出歌舞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
有的人则会摆放游戏设施,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树下开心地玩耍。
还有的人会在树下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了家乡的文化生活。
除了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乐趣和美景,古樟树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
它见证了我们家乡的历史,是家乡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
人们常常说,古樟树是我们家乡最有智慧和灵性的大哥哥,守护着整个小镇,保佑着每一个家乡的人们。
作为家乡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
每当我回到家乡,在古樟树下欣赏美景,嬉戏玩耍,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我希望古樟树能够永远繁茂,永远守护着我们的家乡,让它的美丽和智慧代代传承下去。
樟树十大景点介绍樟树市坐落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樟树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下是介绍樟树市的十大景点。
1. 武侯山公园:武侯山是樟树市的地标性山脉,公园建于山上,是一处集休闲、散步和观光于一体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在山顶鸟瞰整个城市,同时还能欣赏到宜人的风景。
2. 南山风景区:位于南山脚下的南山风景区是一个天然的生态旅游胜地。
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清澈见底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和各式各样的野生动植物。
游客可以在此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3. 少室山景区:少室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座佛教圣地。
这里有古老的佛寺和庙宇,香火旺盛,吸引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山上的风景秀丽,气氛神圣庄严,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4. 八一湖:位于樟树市北部的八一湖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湖泊周围有绿树成荫的公园和游乐场,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垂钓、划船、游泳等。
湖上还有一座大型游船,游客可以乘船欣赏湖景。
5. 樟树古城:樟树古城建于唐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古城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城内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和餐馆,可以体验到地道的文化和美食。
6. 万春湖:万春湖是樟树市最大的湖泊,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湖泊四周有绿树成荫的公园和长滩景区,人们可以在这里野餐、游泳和观鸟。
湖上还有水上乐园和游船,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
7. 洞庭山:洞庭山位于樟树市东部的洞庭湖畔,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山上有多个观景台,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湖泊和周边的美景。
山下还有渔村和湖边的渡假别墅,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湖区生活。
8. 红星农庄:红星农庄是樟树市著名的农家乐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新鲜的乡村美食和体验农耕活动。
农庄周围有广袤的田野和风景秀丽的乡村风光,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远离尘嚣。
9. 樟树动物园:樟树动物园是樟树市最大的动物园,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依山西大同,北枕张家口,全县总面积322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
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这一中华民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国粹”。
蔚县剪纸又叫窗花,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点彩剪纸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用薄薄的白纸,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形成空灵、艳丽的艺术品。
因为集中了中国民间艺术质朴、率真、热情的共性和敦厚、阳刚、朴拙的乡土个性,而从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转化为了华夏民族的民间标志。
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
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蔚县剪纸又名列中国剪纸之首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09年1月与苏绣、钧瓷在北京大学、新浪网等联合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评选活动中一起荣获“民俗名片奖”。
艺术——方寸之间见乾坤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
泥河湾是200万年前东方人类发祥地。
殷商时期,商汤封代,秦统一六国后,置代郡。
至北周宣武帝时(公元580年)始置蔚州,民国年间改州为县。
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州深遂的文化内涵。
国与郡的数度兴废离合,州与县的几经更改,人类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创造文明的印记从未中断,构成了今天中国北方独有的蔚县特色文化现象。
蔚县剪纸在这种浓郁地方文化土壤的长期熏陶、催化下诞生、成长和成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点彩剪纸有据可查,最早的一位蔚县窗花民间艺术家叫刘老布,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一位银匠。
他把从河北武强输入的木板印刷的糊窗纸(称为草窗花),蔚县刺绣用的花样和19世纪中叶西欧发明的“合成染料”相融合,雕刻花卉和人物,这是蔚县点彩剪纸发展的雏形。
南康非遗景点1.引言1.1 概述南康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和迷人的景点。
非遗文化是指传承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康以其独特的非遗文化和美丽的景点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南康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百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了独特而珍贵的非遗技艺。
这些非遗技艺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戏剧等。
其中最著名的非遗技艺有南康皮影戏、竹编工艺和锡雕艺术等。
这些非遗技艺以其精湛的传统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南康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南康的景点更是独具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的驻足游览。
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奥林匹克公园、凤凰山和赣江源头等。
奥林匹克公园是南康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拥有宽阔的草坪和湖泊,是游客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凤凰山则是南康的一处名胜古迹,山上建有寺庙,供奉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和精神。
赣江源头则是南康乃至整个江西的重要地标,这里江水清澈见底,山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综上所述,南康的非遗文化和景点资源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非遗文化是南康的精神财富,代表了南康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景点则是南康的宝藏,各具特色,给人带来了独特的观光和旅游体验。
非遗与景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拥有旅游资源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
南康的非遗景点不仅有着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承载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对于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提升和资源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文章2.1 部分可以主要介绍南康的非遗文化的含义、特点、历史渊源等。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来展示南康丰富的非遗遗产。
文章2.2 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一些南康的著名景点,如南康坊、棠溪古村、皂角冈公园等。
可以结合每个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风光等方面进行描述,突出每个景点的独特魅力。
场张家口篇54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艺术产业示范基地核心提示【蔚县剪纸是河北的一个品牌,省领导出访或接待外宾赠送礼品很多都是送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蔚县建立了剪纸艺术中心、中国剪纸艺术研究院等,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蔚县在挖掘剪纸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不忘充分创造它的经济价值,把文化资源产业化,建设剪纸一条街,培育企业龙头,发展剪纸产品出口等,其增加值占到全县GDP 的6%,走出了一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径。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经济属性、产业属性越来越显现,文化也只有实现产业化才更有生命力,我们要更多地去推进文化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一方面发扬光大其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文化产品的财富增值。
】产业源起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华夏剪纸之最”蔚县剪纸又叫窗花,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成熟阶段的点彩剪纸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题材广泛,不仅有花、鸟、鱼、虫,更生动地展现和记忆了蔚县的山川秀美、悠久历史、小庙壁画、地方戏曲、商业繁荣、民俗活动以及蔚州人的聪明才智。
蔚县剪纸经历了单色剪、单色刻、点彩刻、套色刻4个发展时期,形成了八大类6 000多个成熟品种,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
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9年1月,蔚县剪纸与苏绣、钧瓷一起荣获“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民俗名片奖”。
蔚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挂。
龙源期刊网
“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花落樟树
作者: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11期
为素质教育提供宽阔的舞台
2010年10月15日,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中心主任刘德伟到樟树市宣读《关于命名江西省樟树市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决定》,樟树市委书记黄玉剑从省文联主席刘华的手中接过“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牌匾。
这是该市民间文艺获得的殊荣,也是该市教育系统一大盛事。
樟树市的“剪纸”久负盛名,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市剪纸作者曾先后代表宜春市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旅游产品推介会”上作剪纸表演,并参加江西省民间艺术绝活表演。
目前,樟树市的“剪纸”作者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有近百名师生常年进行剪纸创作。
清江中学的陈杵保老师创作的《古阁今韵》《锦绣“三都”》等作品频频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其作品《百福扇》被江西省委宣传部选为礼品赠送给英国客人,精装剪纸册《生肖闹月》被宜春市委选定为公务礼品和首届月亮文化节纪念品。
2008年一幅80米迎奥运长卷《和谐之旅》由新华社向海内外发新闻通讯稿,刊登在《光明日报》头版。
中央电视台拍摄并播放樟树夏布剪纸专题片《老陈成功记》。
该市中小学校充分挖掘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开设剪纸艺术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樟树市中小学校以荣获“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命名为契机,大力弘扬民间剪纸艺术,在保护好、传承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作型剪纸人才,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打造樟树教育的一张文化名片。
(李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