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07.10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2
东莞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汇总表序号计算项目标准规定限值设计值备注1 屋顶平均传热系数(W/㎡·k) K≤1.0,D≥2.5;K≤0.5(D<2.5);K=—平均热惰性指标D D=—2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k) K≤1.0,D≥2.5;K≤1.5,D≥3.0K≤2.0,D≥3.0K≤0.7(D<2.5)K m=—平均热惰性指标D D m=—3 窗墙面积比各朝向窗墙面积比东向≤0.30—南向≤0.50—西向≤0.30—北向≤0.45—平均窗墙面积比C m ≤0.45 C m=—4天窗天窗面积占屋顶面积比例≤4%(性能化设计须≤15%)—传热系数K (w/㎡·k) ≤4.0 K=—遮阳系数S c ≤0.5 S c=—5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综合遮阳系数S w平均窗墙比C m外墙(ρ≤0.8)—K≤2.0D≥3.0K≤1.5D≥3.0K≤1.0,D≥2.5K≤0.7(D<2.5)K≤1.5D≥3.0C m≤0.25 ≤0.6 ≤0.8 ≤0.9 S w=**<Cm≤0.30 ≤0.5≤0.7≤0.8S w=**<Cm≤0.35 ≤0.4≤0.6≤0.7S w=**<Cm≤0.40 ≤0.4≤0.5≤0.6S w=**<Cm≤0.45 ≤0.3≤0.4≤0.5S w=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满足不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8%气密性能1~9层《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4级符合不符合≥10层6级符合不符合6 建筑节能设计综合评价(1) 空调年耗电指数参照建筑ECFc.ref=—ECFc=—(2) 空调年耗电量参照建筑EC.ref=—EC=—kwh/㎡7 其他节能措施区域规划室外空调机布置满足广东省实施细则6.0.8条符合不符合注:1、屋面和外墙的热工性能参数为全楼平均值;2、设计建筑的节能设计满足规定性指标时不用填写综合评价指标或权衡计算指标。
附表7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建筑面积建筑面积(A 0)窗 墙 面 积 比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 中庭屋顶透明部分与中庭屋顶面积之比原设计建筑 南东西北建筑外表面积建筑体积体形系数参照建筑 规定值 设计值 规定值 设计值调整后设计建筑围 护 结 构 传 热 量 计 算体形系数S计算项目 i ε原设计建筑 参照建筑 调整后设计建筑S ≤0.30 0.30 <S ≤0.40K i W /(m 2·K)F i (m 2) K iW /(m 2·K)F i (m 2) i i i F K ⋅⋅εK iW /(m 2·K)F i (m 2) i i i F K ⋅⋅ε传热系数K 限值W/(m 2·K)屋顶非透明部分 0.94 ≤0.55 ≤0.45 屋顶透明部分0.28≤2.70≤2.70外 墙南 0.79 ≤0.60 ≤0.50东 0.88西 0.88 北 0.91 外窗 窗墙面积比≤0.20南 0.28≤3.50 ≤3.00东 0.60 西 0.60 北 0.73 0.20<窗墙面积比≤0.30南 0.28≤3.00 ≤2.50东 0.60 西 0.60 北 0.73 0.30<窗墙面积比≤0.40南 0.28≤2.70 ≤2.30东 0.60 西 0.60 北 0.73 0.40<窗墙面积比≤0.50南 0.28≤2.30 ≤2.00东 0.60 西 0.60 北 0.73 0.50<窗墙面积比≤0.70南 0.28≤2.00 ≤1.80东 0.60 西 0.60 北 0.73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0.60≤0.50∑⋅⋅i i i F K ε注:1 由于参照建筑物与设计建筑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和室内得热量均相同,因此本表进行了简化,只需调整窗墙面积比及K i ,使其∑⋅⋅i i i FK ε小于等于参照建筑的∑⋅⋅i i i F K ε即可:2i ε值摘自《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4-037-2006。
附表 E.0.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表
部位名称节能做法K[W/(㎡·K)]
规定值计算值屋顶平屋面70厚挤塑聚苯板0.45 0.44
外墙
主墙体25厚LJS-抹面砂浆C型+240厚B05级加气混凝土+15厚LJS-抹面砂浆C型0.70 0.52 热桥
柱25厚LJS-抹面砂浆C型+40厚挤塑聚苯板+200厚钢筋混凝土+15厚LJS-抹面砂
浆C型
1.82 0.59
梁25厚LJS-抹面砂浆C型+40厚挤塑聚苯板+200厚钢筋混凝土+15厚LJS-抹面砂
浆C型
1.82 0.59
过梁---
窗(包括阳台门透明部分)PA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12mm) 2.80 2.80
透明玻璃门PA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12mm) 2.80 2.8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200厚加气混凝土+5厚水泥抗裂砂浆 1.50 0.93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多功能户门 2.00 1.50 架空或外挑楼板---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地面
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
伸缩缝、沉降缝两侧外墙- 1.50 0.56 抗震缝两侧外墙- 1.50 0.56 分户墙200厚加气混凝土 1.50 0.94 公寓式酒店层间楼板20厚水泥砂浆+50厚C15砼+20厚挤塑聚苯板+100厚钢筋混凝土+20厚水泥砂浆 2.00 1.07
热计量方式分户计量
窗墙面积比(开间最大)北0.37 2.50 2.80
采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东、西0.44/0.44 2.30/2.30 2.80/2.80 体形系数0.16 南0.47 2.30 2.80 其他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建筑节能设计判定方法□直接判定法■指标判定法□对比判定法9.00 7.32。
一、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节能做法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表
二、采取的其它节能措施
1、窗(含阳台门)的气密性能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其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q1≤1.5[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q2≤4.5[m3/(m·h)]。
2、外墙热桥部位——混凝土梁(过梁)、柱、剪力墙、女儿墙、混凝土构件(空调板、窗台板、雨蓬等)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保温。
3、顶部阳台顶板、底部阳台楼板、阳台栏板及外挑构件亦采取保温措施。
4、外窗门框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聚氨酯等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
外门窗洞口周边侧墙应进行保温处理。
5、不采暖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单元门,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0W(m2·K),不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00 W(m2·K)。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当体形系数不符合表规定时,应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
表4.0.4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4.0.5 外窗 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 的窗墙比应符合表的规定。
不同朝向窗墙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及遮阳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当窗墙比不符合表规定,或者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不符合表,表规定时,则必须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
表4.0.5-1 朝向窗墙比的限值表4.0.5-2 朝向窗墙比的外窗传热系数指标表4.0.5-3 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及外遮阳要求注: 1、表中的“东、西”指从东或西偏北300包括300至偏南600包括600的范围;“南”指从南偏东300至偏西300的范围;2、楼梯间、外走廊的窗可不按本表执行。
4.0.11居住建筑天窗包括屋顶透明部分应进行节能设计,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W/ m2·K ,遮阳系数不应大于,且面积不应大于屋顶面积的4%。
4.0.12 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 规定的q1≤2.5m3/m h ,q2≤7.5m3/ m2 h ;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q1≤1.5m3/ m h ,q2≤4.5m3/ m2 h 。
4.0.13 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其中外墙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Km,其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中部分热工性能指标不符合表的规定时,必须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
2注:1、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按附录A 的规定计算;2、普通指各种混凝土、砌体材料等,包括粉刷材料层;3、轻质指围护单位面积质量小于200kg/m2。
4、轻质须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规定,经隔热验算并符合规定要求。
工程名称- 气候子区-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层建筑面积地上- m2、地下-m2窗墙面积比“标准”限值东、西-南-北-体形系数“标准”限值- 设计值(最大值)-、- - - 设计值-围护结构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m2·k)]凸窗围板传热系数K[W/(m2·k)]综合遮阳系数“标准”限值设计值“标准”限值设计值(侧板/顶板/底板)“标准”限值(仅寒冷B区使用)设计值屋面- - ————外墙- - ————架空或外挑楼板- - ————不采暖地下室顶板- - ————分隔采暖与不采暖空间的隔墙、楼板- - ————分隔采暖与不采暖空间的户门- - ————阳台门芯板- - ————变形缝填满保温材料——————不填满保温材料- - ————外门窗窗墙面积比≤0.2普通窗- - ————凸窗- - - -/-/- ——**<窗墙面积比≤0.3 普通窗- - ————凸窗- - - -/-/- ——**<窗墙面积比≤0.4 普通窗- - ——**-凸窗- - - -/-/-**-**<窗墙面积比≤0.5 普通窗- - ——**-凸窗- - - -/-/-**- 围护结构部位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W/(m2·k)]连通体阳台连通体阳台门窗门芯板隔墙门窗墙板顶板地板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限值设计值非采暖封闭阳台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之间的隔墙和门、窗的设置情况设置隔墙和门、窗,其传热系数不大于限值东——————————西——————————南——————————北——————————设置隔墙和门、窗,其传热系数大于限值东**——————西——————南——————北——————不设置隔墙和门、窗东————————西————————南————————北————————围护结构部位“标准”限值传热阻R[(m2·k)/W] 设计传热阻R[(m2·k)/W]周边地面- -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
住房建筑节能技术指标表(doc15页)施⼯、销售现场公⽰内容建设单位项⽬名称围护结构墙体传热系数(W/㎡.K)/保温材料层厚度(mm)屋⾯传热系数(W/㎡.K)/保温材料层厚度(mm)地⾯传热系数(W/㎡.K)/保温材料层厚度(mm)门窗传热系数综合遮阳系数节能性能标识供热系统室内采暖形式热计量⽅式系统调节装置空调系统冷源机组类型能效⽐热⽔利⽤供应⽅式⽤能类型照明照度功率密度可再⽣能源利⽤利⽤形式保证率建筑能源利⽤效率本建筑的节能率与建筑节能标准⽐较情况填表内容说明:⼀、本表所填内容应与建筑节能报审表、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件⼀致。
⼆、门窗类型包括:断热桥铝合⾦中空玻璃窗、断热桥铝合⾦Low-E中空玻璃窗、塑钢中空玻璃窗、塑钢Low-E 中空玻璃窗、塑钢单层玻璃窗、其他。
三、室内采暖形式包括:散热器供暖、地⾯辐射供暖、其他。
四、热计量⽅式包括:户⽤热计量表法、热分配计法、温度法、楼栋热量表法、其他。
五、系统调节装置包括:静态⽔⼒平衡阀、⾃⼒式流量控制阀、⾃⼒式压差控制阀、散热器恒温阀、其他。
六、空调冷热源类型包括:压缩式冷⽔(热泵)机组、吸收式冷⽔机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多联机、区域集中供冷、独⽴冷热源集中供冷、其他。
七、热⽔供应⽅式包括:集中式、分散式。
⼋、热⽔利⽤⽤能类型包括:电、燃⽓、太阳能、蒸汽、其它。
九、本建筑的节能率与建筑节能标准⽐较情况包括:优于标准规定、满⾜标准规定、不符合标准规定。
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说明书中载明的内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设施(⼀)墙体1、保温形式[ ] [ A 外保温] [B 内保温] [C夹芯保温] [D其他]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烯发泡板] [B模塑聚苯⼄烯发泡板][C聚氨酯发泡][D岩棉][E玻璃棉毡][F保温浆料][G其他]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 .K]、保温材料层厚度[ mm]4、墙体传热系数[ w/m2.k](⼆)屋⾯1、保温(隔热)形式[ 、] [ A 坡屋顶] [B 平屋顶] [C坡屋顶、平屋顶混合][D有架空屋⾯板][E保温层与防⽔层倒置][F其他]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烯发泡板] [B聚氨酯发泡][C加⽓砼砌块][D憎⽔珍珠岩] [F 其他]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导热系数[ W/M .K]、吸⽔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4、屋顶传热系数[ w/m2.k](三)地⾯(楼⾯)1、保温形式[ ][ ] [ A 采暖区不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 [B 采暖区过街楼⾯保温] [C底层地⾯保温][D其他]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烯发泡板] [B模箱聚苯⼄烯发泡板][C聚氨酯发泡] [G其他]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导热系数[ W/M .K]、保温材料层厚度[ mm]4、地⾯(楼⾯)传热系数[ w/m2.k]。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标准1.1 规定性指标设计1.1.1 居住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应过大,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0;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规范第1.2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1 立面朝向的规定:北向:北偏西30°~北偏东45°;南向:南偏西30°~南偏东45°;西向:西偏北60°~西偏南60°(包括西偏北60°和西偏南60°);东向:东偏北45°~东偏南45°(包括东偏北45°和东偏南45°)。
2 凸凹立面墙体朝向的规定:按各凸凹面的实际朝向计算与处理。
3 厨房、卫生间、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参与计算。
4 外窗透光部位的规定:1)外墙上的外窗,窗面积是窗洞口面积,朝向同外墙。
2)外墙上的凸窗,当凸窗侧面为不透光构造时,窗面积取窗洞口面积,朝向同外墙;当凸窗侧面也为透光窗时,外凸窗的透光侧面按实际面积和实际朝向计算与处理;外凸窗的顶部透光面按天窗计算与处理,外凸窗的底部透光面以实际面积按外立面窗朝向计算与处理。
1.1.2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
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0 W/(m2?K),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坡屋顶的规定:当坡屋顶的坡度(坡屋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等于75°时,坡屋顶以实际面积按平屋顶计算与处理,同时坡屋顶上同坡度的天窗也按水平天窗计算与处理。
当坡度超过75°时,坡屋顶按对应朝向的立面外墙计算与处理,同时坡屋顶上的天窗也按立面外窗计算与处理。
1.1.3 屋顶透明部分本身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
1.1.4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1.1.3的规定。
其中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
附录 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附录A 屋面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A.0.1 屋面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1的要求表A.0.1屋面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材料名称表观密度或干密度 (kg/m 3)体积吸水率 (v/v,%) 导热系数标准值 λ[W/(m ·K)]修正系数 а 导热系数计算值 λc [W/(m ·K)]真空保温板 ≤450 ≤3.0 0.008 1.4 0.011 硬泡聚氨酯(PU ) ≥35 ≤3.0 0.024 1.1 0.026 挤塑聚苯板(XPS ) ≥32 ≤1.5 0.030 1.2 0.036 模塑聚苯板(EPS )≥20 ≤4.0 0.041 1.3 0.053 泡沫玻璃板 ≥150 ≤0.5 0.062 1.2 0.074 发泡水泥板≤250≤10.00.0651.20.078注:本表中挤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等性能参数取自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附录B 表B.2.1A.0.2 正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2-1、表A.0.2-2确定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 ·K] 1)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2)隔离层+防水层 — 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 λ=0.930 4)保温层(d 厚)(见下表)(见表A.0.1) 5)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λ=0.930 6)轻骨料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mm λ=0.300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λ=1.740保温材料 设计厚度(mm )传热系数 [W/(m 2·K)]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真空保温板 13 0.66 K ≤0.8 [W/(m 2·K)]硬泡聚氨酯(PU ) 25 0.77 挤塑聚苯板(XPS ) 35 0.76 模塑聚苯板(EPS )50 0.78 泡沫玻璃板 70 0.77 发泡水泥板750.76构造做法见《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345-2012表3.0.2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 ·K]1)瓦、挂瓦条、顺水条 — 2)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3)隔离层+防水层 — 4)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λ=0.930 5)保温层(d 厚)(见下表) (见表A.0.1) 6)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 λ=0.930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 λ=1.740保温材料 设计厚度(mm )传热系数 [W/(m 2·K)]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真空保温板 13 0.69 K ≤0.8 [W/(m 2·K)]硬泡聚氨酯(PU ) 30 0.70 挤塑聚苯板(XPS ) 35 0.80 模塑聚苯板(EPS )55 0.76 泡沫玻璃板 75 0.77 发泡水泥板800.76构造做法见《坡屋面建筑构造(一)》09J202-1中页K4A.0.3 倒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3-1、表A.0.3-2确定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 ·K] 1)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2)保温层(d 厚)(见下表) (见表A.0.1)3)隔离层+防水层— 4)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λ=0.930 5)轻骨料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mm λ=0.300 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λ=1.740保温材料 计算厚度(mm ) 设计厚度(mm ) 传热系数 [W/(m 2·K)]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硬泡聚氨酯(PU ) 25 35 0.78 K ≤0.8 [W/(m 2·K)]挤塑聚苯板(XPS )34 45 0.79 泡沫玻璃板70900.79构造做法见《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345-2012表3.0.2 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按计算厚度增加25%;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K] 1)瓦、挂瓦条、顺水条—2)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3)保温层(d厚)(见下表)(见表A.0.1)4)隔离层+防水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 λ=0.930 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 λ=1.740保温材料计算厚度(mm)设计厚度(mm)传热系数 [W/(m2·K)] 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硬泡聚氨酯(PU)28 35 0.79K≤0.8 [W/(m2·K)] 挤塑聚苯板(XPS)36 45 0.79泡沫玻璃板74 95 0.80构造做法见《坡屋面建筑构造(一)》09J202-1中页K4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A.0.4倒置式屋面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应按住宅单元设置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为厚度不小于100 mm的不燃烧体,应从屋面板砌至高出屋面完成面不小于250mm;防火隔断墙可利用住宅单元分隔墙延伸至屋面以上,高度不小于250mm;防火隔断墙之间的屋顶面积不应大于300㎡,当屋面面积大于300㎡时,应增设一道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的泛水构造应符合屋面防水技术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