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书刊中“储藏”“贮藏”和“保藏”的使用现状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科技档案整理归档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的整理归档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科技档案的整理和归档是管理科技创新最基本的环节之一,能够为科研、技术开发及行业管理提供坚实的支持。
然而,由于科技档案的数量爆炸式增长,其整理归档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进行讨论。
一、整理难度大科技档案的整理较为繁琐,需要梳理、筛选、分类、索引等一系列工作。
对于一些科研单位,尤其是小型机构,可能在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后,甚至无法保证文件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档案整理的难度更大。
对策:科领域专业机构引领数字化转型科技领域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很多高新技术公司都在使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来管理和整理科技档案,例如借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
为此,专业化的科技档案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可以提供科技档案的整理、认证、存储、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并且可以为科研单位代劳整理难度大的档案,有效降低档案整理的难度。
二、管理漏洞由于科技档案的复杂性,科研单位在日常运营中难以保证科技档案的安全使用和存储。
科研单位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技术能力,而让档案管理出现漏洞,导致数据泄露、遗失、损坏等问题发生。
对策:保障档案安全的途径科技档案的保障首先是确立控制系统。
为确保科技档案不被盗用、泄漏和损坏,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和科技档案管理责任制来加强档案的监管,并采用火墙、加密技术等手段来提高档案的安全性。
同时也要加强档案维护的培训和技能提高,制定科技档案不当操作的反馈机制。
三、数据质量不可靠科技档案的信息可能存在数据质量不可靠的问题,对科研工作的进展造成甚大困扰。
数据质量不可靠可能会导致科学研究的分析和推断产生偏差,从而被误导所领先的研究方向。
对策:优化科研数据管理流程科研单位应在数据管理方面做出调整,建立严格的科技档案监管制度,以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此外,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加强对科技档案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核,减少档案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科技档案整理归档问题的分析与对策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档案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科技档案的整理归档涉及到信息的搜集、分类、存储和检索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对策来解决相关问题。
一、问题分析1.科技档案数量庞大:科技档案的数量庞大,包括研究报告、科研项目、专利文献等。
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归档这些档案成为了一大问题。
2.信息分类困难:科技档案涉及的信息内容多样,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
3.存储空间不足:科技档案的数量庞大,传统的纸质存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数字化存储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也需要考虑到数字化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档案检索效率低:科技档案的检索效率低,使得需要查找档案的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措施1.建立科技档案整理归档管理制度:制定科技档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归档流程和责任,确保档案的有效整理和归档。
2.采用数字化存储方式: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存储能够节省大量的空间,并且方便档案的备份和传输。
但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存储系统,并且对存储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科技档案的安全和稳定。
3.建立科技档案信息分类标准:建立科技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根据档案的内容和用途,对档案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需要灵活和适应变化,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4.建立科技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建立科技档案信息检索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
并且对检索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科技档案的整理归档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6.加强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传播:科技档案的共享和传播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平台,促进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图书馆密集书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载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图书馆中的书架,是存放图书的重要设施之一。
随着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密集书架逐渐兴起,成为图书馆中存放图书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图书馆密集书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图书馆密集书架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图书馆的图书数量急剧增加。
传统的书架无法容纳大量的图书,因此密集书架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缺口。
密集书架采用了高度集约的存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满足了图书馆存书的需要。
密集书架通过导轨系统和可移动的书架,实现了高密度存储和方便取书的功能。
这使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管理图书,读者也可以更方便地取书。
密集书架还具备防火、防尘、防潮等功能,保证了图书的安全和质量。
图书馆密集书架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电子书的普及使得纸质图书的需求逐渐减少。
这将对图书馆的存书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
密集书架在存储纸质图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数字化时代下如何运用密集书架存储电子书,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将在图书馆的运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密集书架也将受到智能化管理的影响,提高存取书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随着读者对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增加,图书馆需逐步向“读者导向”的方向发展。
图书馆密集书架可以根据读者需求灵活调整书架的布局和书的分类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服务。
图书馆密集书架也可以开展多媒体资源的存储和展示,丰富读者的学习和阅读体验。
图书馆密集书架的发展现状是与图书馆存书需求密切相关的。
随着图书馆图书数量的增加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密集书架逐渐成为图书馆存储图书的重要方式。
在未来,图书馆密集书架的发展将受到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等因素的影响,并逐步向多功能、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图书馆密集书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图书馆和图书资料的不断增长,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存储空间不足。
随着图书资料的不断增加,图书馆的存储空间很容易被填满。
这会导致图书馆难以继续收藏新的图书和资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策来扩大存储空间。
第一,可以优化图书馆的存储空间利用率。
通过对图书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优化摆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存储空间。
可以使用更紧凑的书架摆放方式,或者使用可调节高度的书架来适应不同尺寸的书籍。
第二,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技术。
将一部分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可以大大节省实体存储空间。
数字化资料可以通过数码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并且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和查阅。
这样不仅可以释放实体存储空间,还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和可访问性。
第二个问题是图书资料管理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盗窃或损坏图书资料。
为了提高图书资料的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第一,加强图书馆的安保措施。
可以安装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设备,对进入图书馆的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对于一些特别珍贵或重要的图书资料,可以设置额外的保护措施,如专门的防盗器材或玻璃罩。
第二,加强图书资料的保护措施。
可以通过对图书资料进行封装、标记和登记等方式,增加图书资料的防护性。
对于一些易损的图书资料,如古籍、手稿等,可以采取温湿度控制和光照控制等措施,防止其受到损坏。
第三个问题是图书资料管理的搜索和检索问题。
随着图书资料的增加,如何快速有效地搜索和检索所需的图书资料成为了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利用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通过图书编目、书目馆藏信息管理、流通管理等功能,提高图书资料的搜索和检索效率。
可以提供各种方式的搜索和检索接口,如书目查询、关键词搜索、分类检索等,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入世后,我国的水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农产品,水果是最有希望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之一。
近10余年,我国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赫,令世界瞩目。
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436.7千公顷,水果总产7551.5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8.0%和15.7%左右,均居世界主产国首位。
然而,我国水果出口率(出口量生产量的比率)较低,还不足2%(表1);而且水果出口价格偏低,2001年每公斤平均贸易价为0.31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3%。
表1.2003年中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比重及出口率中国占世界比重(%)15.7 36.4 13.0 57.0 8.5 8.5 注:据2003年全国农业统计年鉴和农业部信息中心海关统计种类水果类苹果柑橘梨香蕉葡萄产量(万吨)7552 2110 1345 980 590 518出口量(万吨)148.7 61 29.2 30 2 1.3出口率(%)1.962.89 2.173.06 0.34 0.22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保鲜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农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世界各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果品市场,设置一些诸如此类产品的进口标准等做法,阻碍了我国新鲜果品及加工品出口。
因此,为争取多出口创汇,迎接国外水果的挑战,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保鲜瓶颈,迅速提高果品质量,全面进入质量时代。
二、我国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贮藏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我国传统的简易贮藏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已逐渐被现代贮藏技术所代替,新的保鲜技术也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图书涌现在市面上。
然而,要想让这些图书真正达到传播知识、提高读者技能的目的,图书编校质量必须得到重视。
本文将分析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专业性不足:科技领域因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所以科技图书的内容和表述方式必须高度专业化。
然而,一些编校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难以确保主题的准确性和细节的准确性。
2. 编辑不严谨:科技图书需要精细的编辑,以确保信息清晰、连贯和准确。
但是,一些编校人员可能忽视错别字、语法错误和文字与图表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3. 图表不当:科技图书需要清晰的图表来说明某些概念。
但是,有时会出现不清晰、无用或不正确的图表,这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困惑。
4. 版权问题:科技图书中经常出现引用他人知识和经验的情况。
但是,一些编校人员可能未经过适当的授权就采用其他作者的知识和经验,引起版权问题。
1. 加强专业知识:科技图书的编校人员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领域内的核心概念和最新进展,有助于提高对主题的解释和细节的描述的准确性。
2. 加强编辑:编校人员需要注重句法和语法,并且对文字和图表之间的一致性非常敏感。
在编辑过程中,应该使用各种校对工具,如语法检查器和拼写检查器。
3. 优化图表:科技图书应该包括清晰的图表,以明确表达各种概念。
为了确保图表的清晰度和易读性,编校人员需要确保它们不重叠、不模糊、不过于拥挤,并与周围的文本相匹配。
4. 遵守版权法: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是科技图书编校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为了避免侵犯版权,编辑人员应确保引用内容的准确性并遵循有关版权的相关规定。
另外,应该在书籍相关的页面上列出所有引用内容的来源。
总之,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对其传播知识和提高读者技能的作用非常关键。
编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注重细节,确保图表的清晰度,并遵守版权法,以确保科技书籍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解析数字化时代科技纸质期刊在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摘要】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对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对图书馆的挑战,包括存储和管理技术以及读者群体变化等方面。
接着探讨了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对期刊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技术对期刊信息检索和使用的影响。
论述了数字化时代科技纸质期刊的发展趋势和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时代科技纸质期刊将继续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图书馆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以确保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纸质期刊、图书馆、发展、存储与管理技术、数字化服务、读者群体、信息检索、使用、发展趋势、生存策略。
1. 引言1.1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分享。
数字化科技期刊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学术信息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便捷、更丰富的学术资料。
数字化科技期刊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图书馆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图书馆作为获取、组织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中心,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服务,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角色需要不断转变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1.2 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角色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书籍的存放和借阅,更多地转变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提供。
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管理者和提供者,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整合和管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籍、期刊论文、数据库等,为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信息检索和借阅服务。
图书馆藏书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一、引言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而图书馆藏书管理作为图书馆运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读者阅读体验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图书馆藏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需求。
本文将就图书馆藏书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二、图书馆藏书管理的现状1. 数字化管理的推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藏书管理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许多图书馆开始采用自助借还系统、电子图书馆、数字化编目等方式来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读者体验。
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图书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借还,还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环境。
2. 面临的挑战尽管数字化管理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给图书馆藏书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从建设数字化系统到维护、更新系统,需要图书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其次,数字化管理需要保障信息安全。
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处理大量的读者和图书信息,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读者隐私和图书版权,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
最后,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
尽管数字化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查找和借还功能,但读者在使用数字化系统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否则可能会出现操作难度大、使用不便的情况。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图书馆藏书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下几点策略可供参考:1. 加强师资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图书馆应该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
提高馆员对数字技术应用的熟悉度,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并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加大投入,完善数字化系统建设图书馆应该加大对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投入,更新和完善现有的系统。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软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姓名:[姓名]单位:[单位名称]日期:[年月日]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杂志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在传播知识、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杂志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我们单位对杂志的储存和维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现将本年度杂志储存维护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概述1. 储存环境优化为了提高杂志的保存质量,我们对储存环境进行了全面优化。
首先,确保储存库房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以防止杂志受潮、发霉。
其次,库房内安装了温湿度计,实时监测库房环境,确保杂志储存条件符合标准。
2. 分类整理我们将杂志按照出版年份、出版社、类别等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查找和使用。
同时,对破损、污损的杂志进行修复和清洗,延长杂志使用寿命。
3. 防虫害处理为了防止虫害对杂志的侵害,我们定期对库房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储存架上放置防虫剂。
同时,加强库房安全管理,防止外来虫害侵入。
4. 定期检查与维护我们制定了定期检查制度,对储存的杂志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损坏、缺失的杂志进行登记、补购,确保杂志的完整性。
三、工作成效1. 提高了杂志保存质量。
通过优化储存环境、分类整理和防虫害处理,杂志的保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减少了杂志损坏、丢失的情况。
2. 保证了杂志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了杂志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3.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分类整理和优化储存环境,使得杂志查找、借阅、归还等工作更加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储空间有限。
随着杂志数量的不断增加,存储空间逐渐紧张。
我们将积极申请增加储存空间,以满足杂志储存需求。
2. 部分杂志破损严重。
针对破损严重的杂志,我们将加大修复力度,确保杂志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五、总结本年度,我们在杂志储存维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强杂志储存维护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图书资料管理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及图书馆的形象。
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图书资料管理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还影响了读者的利用体验。
有必要对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对策,以求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1. 藏书管理不当在很多图书馆中,由于一些原因,例如图书的采购过多、过于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等,导致馆藏中出现了大量的冷门、重复或者已经过时的图书。
这些图书占用了宝贵的空间,造成了浪费。
而也有一些热门的图书,由于管理不当而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导致读者的借书体验不佳。
2. 读者借还管理不规范由于一些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有限,导致在读者借还图书时管理不够规范。
借书证的审核不够严格、借书期限管理不够严格、图书归还的流程不够清晰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借还管理的混乱,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图书整理维护不当由于一些图书馆的整理维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管理,导致图书的乱放、索书号不清晰、图书磨损严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读者的使用体验。
一些图书由于长时间未得到整理或者维护,导致破损、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
4. 图书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图书馆都开始进行图书信息化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一些隐患。
5. 图书安全管理不到位二、对策探析1. 加强藏书管理,优化馆藏结构对于图书馆来说,要加强对藏书的管理,严格控制图书的购买数量,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同时要注重对馆藏的清理工作,将那些冷门、重复或者过时的图书进行剔除,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空间来存放新的图书。
还要对热门的图书进行加强管理,保证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化水平不足、数据安全风险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挑战,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和防护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根据需求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只有通过综合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当前图书资料管理问题的重要步骤和方向。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问题、对策、信息化、数据安全、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建设、数据安全保护、资源配置优化。
1. 引言1.1 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现状较为混乱,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许多单位和组织中,图书馆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需求。
许多图书馆或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也无法提升。
由于数据安全风险愈加严重,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数据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更是一个显著问题,许多图书馆的馆藏无法被充分利用,读者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阻碍了图书馆和机构的发展和创新。
对于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现状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探讨,以便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2 问题的重要性图书资料管理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于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和读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书资料管理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信息化水平不足导致管理工作繁琐、效率低下,影响了读者的借阅体验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数据安全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读者个人信息泄露、图书馆资料丢失等严重后果。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和信誉,也影响了读者的使用体验和信任度。
科技类图书出版中的常见问题与分析摘要:生活在如今的信息科技时代,图书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知识载体,仍然是许多人学习知识的首选。
科技类图书出版是图书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它传播着日益更新的科技类知识,含有大量的价值信息以及能反映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说到出版方面,它里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归纳了科学类图书出版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举例分析,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对以后的出版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技类图书;出版;术语;国标;著作权如今,科学技术深入到各个行业,包含了众多的技术领域,像计算机、机械、化工、汽车、电工等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图书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
尽管它占据图书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出版业的竞争激烈,出版品种和类型急剧增加,科技类图书的问题显现出来,这也是科技类图书普遍存在的问题。
1 科技类图书出版的常见问题1.1术语问题科技类图书是传播科学技术的书,这就要求它能做到科学性、标准化。
若没有做到统一规范,那么就会出现名词术语乱套,甚至会出现意思冲突的情况。
在更新术语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1.1术语不规范所谓“不规范”,就是指没有按照行业规定的标准来,在一些严格的行业领域中,不规范就是错误与失败。
这种“不规范”现象在教学中较为普遍。
现在,电子技术以作为教材进入课堂,一些教学时间久的授课者受到传统术语的影响,就会出现不规范的叫法。
像“电刷”、“电流”等规范术语往往会被叫成“炭刷”、“电流强度”等,这样的叫法虽然影响不是很大,但有时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和书上的不一致,给学生带来困惑。
还有一些术语有多种写法,每种写法都有它的道理。
像汽车领域中的“档位”一词,有很多人总认为是“挡位”,因为档是靠手来实现的,所以用“挡”,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档位”,它表示的是变速杆的位置,与其动作没多大的关系,更宜用档位。
1.1.2术语不统一名词性术语不统一现象在计算机领域中比较普遍。
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当前,科技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需求不足部分科技企业对科技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忽略了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即使了解其重要性,也缺乏实践经验,并没有真正重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科技档案的市场也不够成熟,缺少对科技档案管理的需求。
二、管理手段不足科技档案管理涉及大量的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等,如果采用传统手段进行管理,会面临难以快捷便捷且高效、准确、全面的问题,如传统手写管理、电子表格管理等。
三、安全性问题科技档案涉及企业技术的核心机密,因此,科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十分敏感,一旦泄露,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企业经济损失、技术优势丧失等。
对策为了有效解决科技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以下是应对策略:一、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认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需要被广泛认识到,需要发挥科技档案在技术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科技企业重视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需要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如建立电子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由传统手写管理转为数字化管理,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检索效率和档案管理效率,便于科技人员和管理者快速获取有助于技术创新的信息。
三、加强安全保密工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安全保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保密性,杜绝不法人员的非法获得。
四、加强协作与交流科技档案管理需要加强协作与交流,实现技术部门与各领域的相互沟通,加强技术学习和技术交流,提高技术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总之,随着科技档案管理的不断升级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将成为科技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期刊的档案管理和利用摘要:科技期刊档案是科技档案重要组成内容,是国家的知识资源与“国宝”,因此科技期刊的有效利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但就目前来看,社会在管理科技期刊方面缺乏先进的意识,科技期刊的整理、存档和应用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文章就科技期刊的档案管理和有效利用做了详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管理单位和人员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以此更好的提升科技期刊档案管理及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
关键词:科技期刊;档案管理;有效利用在编辑科技期刊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资料稿件,包括论文原稿、修改稿、抄正稿、介绍信、审稿单、作者与编辑往来信件等资料,在文章发表与推广后处理的遗留稿外资料非常多。
那么,如何有效整理、保存这些资料文件,并挑出没有价值的资料,对期刊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也是保障期刊编排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规范的科技期刊档案管理也为今后的查询、参考和利用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做好科技期刊管理工作对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社会进步都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科技期刊档案内容及类别分析1.技期刊档案应收集的内容。
科技期刊档案内容非常多且复杂,在整理和收录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各种请示与批复文件,包括创刊、停刊和复刊等;②历届编辑委员会成员的名单资料;③制定的办刊方针与章程;④广告经营许可证和期刊登记证等各类有效证件;⑤出版情况统计报表等资料原件;⑥与其他刊社交换的期刊;⑦编辑委员会会议记录及定稿会记录;发行合同、印刷合同和发行计划文件资料;⑧日常工作中的编辑部大事纪;⑨出版后的发排稿件、出版样书、校对室校样资料、作者校样、每一期的稿外资料,包括原稿、介绍信、审稿单、退修信以及编者作者往来信件等。
在复杂多类的科技期刊档案资料中,工作量最大,最繁琐的就是稿外资料的收集整理。
但如果在每出版一期期刊就做好整理、归档管理工作,则能大大减少工作量,若一直积压累计,那么在整理时就要面临非常浩大的工程量。
浅论保存本书库的管理与变革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保存本书库的管理与变革也是当务之急。
保存本书库是指将出版物的印刷版本转化为电子版本,并将其保存在数字化库中,以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阅读。
本文将从管理与变革两个方面来探讨保存本书库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
保存本书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馆藏,提高读者的借阅体验。
保存本书库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喜好,及时更新馆藏,并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保存本书库还可以减少实体图书馆的空间压力,降低馆藏的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保存本书库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保存本书库的变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保存本书库的变革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管理模式,引入新的技术和思维方式。
变革不仅可以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更可以改善读者体验,提高工作效率。
保存本书库的变革不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是为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面对保存本书库管理与变革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要重视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才能不断提升保存本书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们要重视服务的品质。
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在于服务方式,因此要不断提升服务的品质和效率,以提高读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我们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保存本书库,我们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支持。
通过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才能实现保存本书库的良性发展。
保存本书库的管理与变革是当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存本书库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好的发展。
科技书刊中“储藏”“贮藏”和“保藏”的使用现状与分析作者:金铁成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6年第05期摘要:针对目前科技书刊中“储藏”“贮藏”和“保藏”的使用混乱情况,分析了它们在词典中的定义,统计了在科技书刊中的使用情况,查证了是否为规范的科技名词,给出了具体用法,建议将“储藏”“贮藏”和“保藏”增列为水产品保鲜与加工、农产品加工、食品科学技术学科的规范名词。
关键词:储藏,贮藏,保藏中图分类号:N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5.012Use of “chucang”“zhucang” and “baocang” in Scientific Books and Journals//JIN Tiecheng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confusion of chucang (hoarding), zhucang (storage) and baocang (preservation) used in scientific books and journal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ree terms in dictionary, made statistics of their use conditions in scientific books and journals,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three terms were scitech terms, and provided the proper uses of the three terms. The author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three terms, chucang, zhucang and baocang should be added to the standard terms of aquatic product 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words: chucang, zhucang, baocang收稿日期:2016-04-27修回日期:2016-06-27作者简介:金铁成(1970—),男,《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
通信方式:jtc2008@。
在编辑加工稿件和翻阅科技书刊时,常常可以看到“储藏”“贮藏”和“保藏”的混用。
例如:果蔬储藏[1]、果蔬贮藏[2]、果蔬保藏[3],粮油储藏[4]、粮油贮藏[5],酸奶储藏[6]、酸奶贮藏[7]、酸奶保藏[8],气调储藏[9]、气调贮藏[10]、气调保藏[11],等等。
为了正确区分和使用“储藏”“贮藏”和“保藏”,笔者拟从它们的定义、科技书刊中的使用现状、是否为规范科技名词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求教于同人。
一权威工具书中的解释众所周知,科技书刊中语言文字差错的判别是以《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作为参考依据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储藏”“贮藏”和“保藏”的释义为:【储藏】动保藏:~室∣把器具~起来。
蕴藏:~量∣铁矿~丰富。
【贮藏】动储藏。
【保藏】动把东西收存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手稿∣把选好的种子好好~起来。
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具体用法没有阐释清楚,使得人们难以正确区分。
而根据《说文解字》可知:储,偫也,“储藏”有积蓄备用之意。
贮,积也,“贮藏”有积存收藏之意。
保,养也,“保藏”有养护保持之意。
据此,“储藏”与“贮藏”含义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储”体现的是备用的意图,而“贮”没有这个意思,但实际往往混用。
二科技书刊中的使用现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基础,以科技论文篇名为检索项,以“储藏”“贮藏”和“保藏”作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2016年6月1日的检索结果是:科技论文篇名中含有“储藏”“贮藏”和“保藏”的分别有3 272条、19 160条、1 541条。
以中国版本图书馆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的CIP数据核字号为基础,以正书名为检索项,以“储藏”“贮藏”和“保藏”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到正书名中含有“储藏”“贮藏”和“保藏”的分别有16条、104条、10条。
以“储藏”“贮藏”和“保藏”作为关键词,于2016年6月1日在百度搜索,搜索到的相关网页分别约为7 850万个、5 050万个、766万个。
由此可见,在科技书刊中,“贮藏”使用最多,“储藏”次之,“保藏”最少,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次。
考虑到科技图书的书名用词一般比较规范,对检索到的正书名中含有“储藏”“贮藏”和“保藏”的130条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对同一主题,不同出版社使用了不同的词语,如《粮食的采收与贮藏》[12]与《粮食收购与储藏知识读本》[13]、《农产品储藏与加工》[14]与《农产品贮藏与加工》[15]、《畜产品储藏与加工实用技术》[16]与《畜禽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17]。
三是否为规范科技名词科技书刊要求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名词。
笔者在“术语在线”(http:///index.htm)进行术语查询,截至2016年6月20日查询到含有“储藏”“贮藏”和“保藏”的科技名词见表1。
由表1可知,“储藏”是行为生态学的规范名词,“贮藏”是中药学与生药学的规范名词,“保藏”暂且不是规范名词。
“储藏”“贮藏”和“保藏”在水产品保鲜与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学科中使用非常普遍,令人遗憾的是,这三个词均没有被收录为上述两个学科的规范名词,只是在复合词中出现。
“气调贮藏”是水产品保鲜及加工、农产品加工学科的规范名词,似乎由此可以推断“贮藏”是这两个学科的规范名词。
可能是这个原因,目前科技书刊中使用较多的为“贮藏”,而“储藏”相对较少。
由“保藏”构成的复合规范名词大多属于农产品加工、微生物学技术等学科,可见“保藏”一词主要用于食品、菌种的保存方面。
四科技书刊中的用法与建议“储藏”不是农产品加工学科的规范名词,而是行为生态学的规范名词,定义是:“动物埋藏、储存一些食物以备未来之需的行为。
在啮齿动物中最常见,也见于其他动物类群,如山雀科、鸦科、伯劳、鹰隼、猫头鹰、美洲狮和狐狸等。
”笔者认为,农产品从收获到加工成成品(或食品)前这一时间段的保存,都可以使用“储藏”或者“贮藏”,如《粮油储藏学》[4]《粮食储藏学》[18]《粮食储藏》[19](期刊),《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20]《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21]《果蔬贮藏与加工》[22]。
使用“储藏”还是“贮藏”,要根据这两个词的含义来选择。
农产品加工成食品后,食品的保存应使用“保藏”,如《食品加工与保藏实验技术》[23]《生鲜食品新型加工及保藏技术》[24]《茶树菇软罐头加工及保藏试验》[25]。
其他情况一般可以使用“贮藏”,如《大米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26]《大豆油贮藏期间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27]《贮藏条件对糙米水分变化的影响规律》[28]。
“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名词除了要考虑专业方面的各类问题,还需要考虑到汉字使用的规范性。
”[29]目前食品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审定学科名词,应以此为契机将“储藏”“贮藏”和“保藏”收录为规范名词,给出其确切定义与用法,并尽量与其他学科保持一致,以消除使用的混乱。
参考文献[1] 李莉杰. 果蔬储藏中后熟衰老的控制途径[J].河北农业科技,2001(1):18.[2] 原超,范三红. 高压静电场处理在果蔬贮藏中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 2011(2):64-66.[3] 叶云,何英姿. 涂膜保鲜技术应用于果蔬保藏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9(6):43-47.[4] 王若兰.粮油储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粮油贮藏100问[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 陈世贤,安颖,靳烨,等.不同益生菌的加入对酸奶储藏期内风味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08(5):12-15.[7] 刘向蕾.酸奶贮藏期间乳酸菌含量及pH值变化的测定分析[J].科技信息,2009(26):184-185.[8] 王秀娟,韩亮亮,王萍,等.酸奶保藏过程中微生物学变化趋势研究[J].食品科技,2009(12):64-65.[9] 朱星晔,韩育梅,陆晖,等.气调储藏对大米脂肪酸值变化的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10(4):49-51.[10] 刘颖,邬志敏,李云飞,等.果蔬气调贮藏国内外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4):94-97.[11] 王东,张莉姝,翟爱华. CO2气调保藏大米试验效果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9(8):18-20.[12] 李乡状. 粮食的采收与贮藏[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13] 秦林,时南平. 粮食收购与储藏知识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 《云南省大理农业学校校本教材丛书》编委会. 农产品储藏与加工[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15] 宋钦钢.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16] 张铁峰. 畜产品储藏与加工实用技术[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17] 钱忠兰. 畜禽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18] 张敏,周凤英. 粮食储藏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9] 粮食储藏[J].成都:成都粮食储藏科研所.[20] 王颉,张子德. 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1] 秦文,吴卫国,翟爱华.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22] 王丽琼. 果蔬贮藏与加工[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3] 赖健,王琴. 食品加工与保藏实验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24] 张慜,李春丽. 生鲜食品新型加工及保藏技术[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25] 刘爱和. 茶树菇软罐头加工及保藏试验[J].食用菌,2011(4):52-53.[26] 曹冬梅,杨忠华,张东杰,等.大米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9):1-3.[27] 曹冬梅,张东杰,褚洋洋,等.大豆油贮藏期间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1):48-51.[28] 周玉龙,贾富国,付倩,等.贮藏条件对糙米水分变化的影响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1(7):383-386.[29] 方铭. 公布名词中的几个语言方面的问题[J]. 中国科技术语,2015(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