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建筑物防雷与接地防护措施的设计与应用摘要:防雷接地防护措施是有效防止建筑物受自然灾害侵袭、保护人民财产与人身安全的科学策略。
本文详细阐述雷电的破坏作用,结合实际介绍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措施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雷电危害防雷接地0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虽然时间短暂却可以在瞬间的放电过程中聚集很大的电流强度,通常对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大厦造成极大的破坏。
有时还会引发大面积的火灾或停电、电路虚连造成触电等现象的发生。
由此不难看出,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之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作用之深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只有在建筑物的工程建设初期就对其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使建筑物的防雷拒变能力得到根本的提高,使我国的电气设计行业朝着自动化、科学化、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1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有1.1直击雷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
由于雷击时放电电压很高、电流强大,在强大的雷电流通道上, 将物体水分受热汽化膨胀,而产生强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从而使建筑物遭受到破坏, 并可能会引起火灾。
雷云对大地的电压低则几兆伏,高则数10MV甚至更高,雷云对大地一次闪击放电的峰值电流平均约为30多KA,它的瞬时功率为109—1012W以上,由于瞬时功率很大,所以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
到现在为止,防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作为接闪器,把雷电流接收下来,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把它送回大地。
所有的避雷装置都只是把雷击的几率和强度大大地降低,百分之百可靠的避雷装置即使做出来,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
常用的接闪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它们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避雷网是用金属线造成的网,架在建筑物顶部空间,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让它与大地连接。
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然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都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云的距离最近,而且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它与大地有相同的电位,以致接闪设备附近空间电场强度相对比较大,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集中到它上面,因而在它附近尤其是比它低的物体受雷击的几率就大大减少。
民用住宅建筑防雷实践探讨【摘要】:针对民用住宅建筑在雷电防护方面的先天不足,提出简单实用的防护方法,使居民在建房时便于操作施工,而且经济适用,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防雷探讨1、民用住宅建筑防雷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腾飞,居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民用住宅建筑二、三层小楼比比皆是,笔者从事雷电防御,注意观察各地建筑物的防雷情况,北方和南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北方民用住宅建筑物基本没有防雷设施,而南方一带许多有简单的直击雷防护装置。
2、民用住宅建筑防雷等级确定2.1根据我国的现有防雷规范,雷电防护是先确定等级,然后按照防雷等级进行防护。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3.0.4条第3款:预计雷击次数N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为第三类;2.2预计雷击次数N按照《规范》附录A.0.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计算:N=kX以焦作地区普通居民小院为例:一个小院长(L)20米,宽(W)10米,一般主房为10X12米,高度为10---15米(二层或三层起脊瓦房,相当于城市3--5层住宅楼),表1是计算建筑物长(12米)和宽(10米)的情况下,校正系数取一般K=1的情况下,年雷击日数Td、建筑物高度H与预计年雷击次数N三者之间关系表1.建筑物长12米、宽10米、K=1的情况下,Td、H、N之间关系年雷暴日数Td (d/a)建筑物高度(米)年预计雷击次数N(次/a)2010--150.016--0.0223010--150.024--0.0334010--150.032--0.0445010--150.040--0.0556010--150.048--0.0667010--150.056--0.0778010--150.064--0.0889010--150.072--0.099从表1可以看出,高度10米的建筑物在年雷暴日数为60天以上的地区才达到三类防雷标准,高度15米建筑物,在年雷暴日数45天以上才达到三类防雷标准,而全国达到45天以上雷暴日数的省市很少,按照《规范》的防雷标准,达不到三类时可以不采取直接雷击防护措施。
浅谈普通住宅的防雷设计与施工[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对防雷减灾工作日益重视,本文对民用住宅建筑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
[关键词]住宅;防雷设计;施工前言雷电,是大自然中带电云层对大地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电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主要为三种形式:直击雷、雷电波入侵、雷电电磁脉冲。
每年因为雷电造成的灾害不计其数,特别是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兴建、现代智能化设备普及,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严重。
因此,如何预防和消除雷电危害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重要任务。
雷电防护措施一般为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接地、合理布线等方式。
在设计中,各设计院单位对防雷规范的把握深度及理解深度的不同,造成同一地区防雷设计五花八门。
给施工单位的施工及当地防雷检测监督机构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同时,还可能造成建设方的重复建设及资料浪费。
让防雷设计既符合国家规范,有便于施工管理,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工作。
根据国家及地区的防雷检测要求,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及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普通住宅防雷工程的设计及施工。
1.防雷的设计阶段:1.1勘察阶段:如何让防雷设计具有合理性,防雷勘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防雷设计之初,应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质、气象要素、电磁环境、土壤特征等进行测绘、勘察、测试及综合评定。
在此基础上,了解所要进行防雷设计的建筑物的用途、构造、机电设备的分布情况等。
综合上述资料,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合理使用的建议。
1.2设计阶段:防雷设计时首先应根据防雷勘察所得到的报告书、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方案,了解建筑物各机电智能化设备的分布特点,结合国家及地区的现行规范,本着经济、高效、易施工、易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最后的防雷设计。
在防雷设计中,一般利用采用被动的接受雷电的方法,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这种避雷设施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在工程中运用较为广泛。
但对于第二类以上的防雷建筑,因其使用场所的特殊性,建议使用主动式避雷器。
雷电防护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建筑物的高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建筑物对雷电防护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雷电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天然灾害,假如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会对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雷电防护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通过创新和改进,实现了大幅提高的效果。
关键词:雷电;防护技术;现代建筑;具体;应用引言:雷电是一种威力巨大的自然现象,常常在暴雨、雷暴等天气中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因此建筑物对于雷电防护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建筑物不断增多,由于建筑物的结构形势日趋复杂,所以雷电防护技术在现代建筑雷电防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何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雷电防护,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如今,雷电防护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安装适当的防护装置和避雷接地装置等,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内部产生火灾等危险。
本文将介绍雷电防护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现代建筑对于雷电安全的重视和关注。
1.雷电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及现代建筑物面临的挑战雷电是一种强大而危险的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失往往不仅是财产和电器损坏,还可能会威胁到人和动物的生命安全。
雷电防护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雷电防护技术在建筑、电气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用雷电防护装置可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雷电给建筑和设备带来的危险不仅在于直接的破坏,还包括停工损失和维修成本。
而雷电防护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这些潜在的损失。
雷电引起的损失和停机时间可能导致生产和工作的短暂中断。
而通过使用雷电防护装置可以减少这种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可靠性。
雷电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在于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减少损失以及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可靠性,它已成为现代建筑和电气设备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
现代建筑物面临的挑战涵盖了很多方面,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污染。
民用建筑的防雷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行,各个城市的商品房建设快速发展。
而近年来各种雷电灾害日渐加大,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从雷电对一般民用建筑物的影响出发,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综合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外部防雷内部防雷spd 接地1、民用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建筑物从高度分为:低层建筑物、多层建筑物、中高层建筑物、高层建筑物和超高层建筑物。
从防雷上来讲,高层建筑物和超高层建筑物在强雷暴日地区,应提升一级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来设计;而在多雷暴、少雷暴、高雷暴日地区则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要求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来设计。
目前,在大多城市的商品房都是高层建筑物的居多。
2、民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1民用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现代建筑因为土地使用有限等原因,所以不论什么使用性质的高层建筑物都是智能化建筑,即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由基础、承台、地梁、柱子、墙体等钢筋混凝土浇灌至天面形成网格,构成了一个钢筋的法拉第笼,起到了初级的防雷大屏蔽作用。
而大多建筑都在天面采用明敷避雷带、避雷短针等作为防直击雷措施。
但是随着现代化民用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建筑物天面上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建筑物屋顶上常有水箱、太阳能热水器、风机等金属设备,这些附属设施的安装要与建筑物本身的防雷系统融合成一体,它们在防直击雷保护范围内的要与建筑物的防雷设施作等电位连接;不在保护范围内的,在做好直击雷防护的同时,还要做好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屋顶上装有风机、热泵、航空灯、智能型太阳能热水器等电气设备时,把设备外壳与避雷带连成一体这是通常的做法,但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这些电气设备的电源线未加防护不能直接与配电装置相连接。
文献[2]第2.5.3条作了如下规定: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在10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摘要:本文分析了民用住宅的防雷措施,以为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住宅;防雷设计;应用一、民用住宅应用建筑防雷设计的必要性众所周知,雷电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雷击就是大气层中雷云对地面释放电荷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雷击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导放电、回击(亦称主放电)和余辉。
其中,主放电阶段的时间极短,其产生的电流却异常巨大,甚至可达到几百千安,其对地面的建筑物、电气设施以及人体的破坏力极大,具有着严重的威胁性、危害性和不可抗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进步,城市民用住宅建筑也日新月异,其安装的玻璃幕墙、节日彩灯、广告牌和航空障碍信号灯等愈来愈多,大量诸如个人电脑、分体空调机以及其他一些空调的室外设备等贵重家用电器也开始涌入每个家庭。
因此,加强专业建筑设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其在民用住宅建筑图纸设计阶段根据国家规定的防雷规范进行设备防雷安设点设计,并采取适当的民用住宅建筑防雷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用住宅防雷设计( 1 )住宅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
在着手建筑物防雷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7 )指出,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第 2 、 3 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
按照《规范》,以上 3 类民用住宅年预计雷击次数均大于 0.06 次 / 年且少于 0.30 次 / 年,均应划为第 3 类防雷建筑物。
( 2 )接闪器的设计宜利用避雷带与避雷小针相结合组成接闪器系统。
避雷带采用镀锌圆钢(Φ12 ),由间距为 15m 、高为 0.2m 的支持卡(Φ12 )固定于屋面、墙壁及楼梯顶上,同时在屋面阳角处及梯屋顶四角上另加设高 0.5m 的避雷小针(Φ16 ),并在屋面加设不小于 20m×20m 的避雷网格。
这样的设置,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惠,而且实践也证明防雷效果非常理想。
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是保障小区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防雷设计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灾害的影响,而接地设计则是为了有效地将雷电电荷引入地下,防止人身及财产的损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住宅小区防雷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雷电活动较频繁,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
在北方地区,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可以适当增加建筑物的蓄电池装置。
同时,还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选择合适的防雷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并将其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处,以便吸引和释放雷电。
其次,在住宅小区接地设计中,要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小区的接地系统主要由接地网和接地棒组成。
接地网是通过设置导电材料的地下网络,可将雷电电荷引入地下。
而接地棒则是通过将导电材料连接到地下,将电荷有效地分散到地下。
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接地系统的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且与周围环境良好地接触,以提高接地系统的效果。
此外,在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小区内部的电气设备。
特别是高压电设备,如变压器、电力设备等,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其防雷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设置防雷避雷器、遮挡板等措施,来确保电气设备的防雷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并及时处理接地故障。
最后,在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中,还应加强对居民的安全教育。
居民应了解住宅小区的防雷设施和接地系统,并掌握必要的防雷知识。
例如,居民应知道雷电来临时要迅速躲进室内,避免在室外活动,同时要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如水龙头、电线等。
此外,在雷电来临时,应关闭家中的电器设备,以免因雷击而导致电击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是保障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采取合适的防雷装置,同时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浅谈民用建筑防雷接地摘要:目前房地产行业热度虽然有所降,但工程建设规模依然不小,有高层、小高层和别墅。
众所周知,建筑物的防雷非常重要。
为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电器产品的财产损失,并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采取的防雷措施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雷电种类接地系统防雷一、建筑物的雷电种类及防护措施1.直击雷:一般直接打到人或建筑上的,叫做直击雷(也叫落地雷),它的能量巨大,直接危险也最大。
一次直击雷击,其热效应可在雷击点局部范围内产生高达6000℃~10000℃的高温(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和5000~6000牛顿的强大冲击力。
对于高层、小高层建筑,建筑物越高,越容易被雷击,因此,对于直击雷的防护很重要。
防直击雷的措施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做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
对于别墅来说,因外立面的效果要求,屋顶的避雷线可以做成暗的,但是这样,防直击雷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为避免这种状况,可以在屋面高点处设置小型的避雷针,即在暗敷的避雷线上焊接一段镀锌圆钢(Φ12),使之伸出屋面,这样,防雷效果会大大提高。
2.侧击雷: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如果人在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容易将人和物体间的空气击穿导通,使人体遭受袭击。
当建筑物超过一定高度(超过30米或9层)时,每隔三层在外墙内敷设一圈¢12的镀锌圆钢做均压环,有组合柱和圈梁时,利用圈梁的钢筋作均压环。
将建筑物30米及以上(或9层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建筑物各种竖向金属管道的顶端和低端也需与防雷装置相连。
同时,建筑物各种竖向金属管道及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一次。
均压环应与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有些建筑物的外立面是干挂石材等,在建筑物外墙上有一层钢龙骨,容易遭受侧击雷。
因此,这类建筑的龙骨需要有很好的防雷,需要将所有的钢结构都要焊接成一个等电位体,多点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浅谈防雷工程设计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摘要:现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一座座高层建筑物的拔地而起,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广泛使用的微电子设备,受到雷击损坏设备的事件时常发生。
所以,怎样做到科学而又合理地做好防雷施工图设计,把雷电导致的灾害尽量降到最低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个人工作经验,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及对策方法。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一、雷电感应的防护在天空雷云中遇到雷电发生时,电荷也会跟着放电而消散,周边地面导体上受雷云电场感应形成的异性电荷来不及散发,这些物体会与地面之间和周围物体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雷电发生的同时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在金属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当金属管道、电源线路、通信线路附近遭到雷击时在线路上都会产生很大的雷电流沿着线路传播,这些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会造成地电位反击、在电源和信号线路的输入回路上产生很高的脉冲过电压,毁坏设备、危及操作人员、甚至引发火灾。
因此搞好电源和信号线路上的防雷对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十分重要。
电源和信号线路的防雷首先要根据设备所处的气候地理环境、设备重要性、耐过电压冲击能力等情况确定防雷等级,再根据防雷等级和设备端口等确定使用的电涌保护器的级数、功能和参数。
这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的安装范围《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定义作了明确的规定,由于这些设备广泛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密集度高、工作电压低、抗过电压能力差,在供电回路中需要过电压保护。
在一些设计中没有把消防控制室、网络交换室等电子设备比较集中的场所作为电子信息系统对待,它们的供电回路没有设计、安装电涌保护器。
2.电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参数不合适和多级电涌保护器级间距离不符合要求都会影响保护效果:末级保护器保护电平太高,起不到保护设备作用,太低会影响设备正常工作;同样,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太低,保护器容易损坏,而太大,启动电压太高,不易导通,影响保护效果。
建筑物防雷规范应用实例建筑物防雷规范是为了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的危险而制定的。
下面是建筑物防雷规范的应用实例。
1. 高层住宅楼防雷设计为保证高层住宅楼的安全性能,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结构等因素,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雷设计。
针对高层住宅楼,防雷设计应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采用针对建筑物高度、形状等因素进行雷电保护的措施,如选择适当的避雷针、接地网等装置。
内部防雷:主要是在住宅楼内部设置土建防雷措施、绝缘防雷措施和避雷器等,以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和居民人身的危害。
2. 工业厂房防雷设计工业厂房一般都有大量的设备和机器设施,而且工业厂房所处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也经常处于雷电活动的高峰期。
因此,在工业厂房的防雷设计中,首先要明确当前的气象条件和工业厂房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等因素。
防雷措施采用避雷针和接地网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设备和人员不受雷击的危险。
3. 建筑物设备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通常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更新。
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对现有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对于老旧建筑物中的防雷设施,应及时更换或更新,以提高其防雷能力。
4. 避雷器的使用避雷器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物防雷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的危险。
在选择避雷器时,应首先考虑所处地区的气象条件和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避雷器。
同时,在安装避雷器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确保其正常运作。
在使用避雷器时需要对其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能够长期有效地为建筑物提供防雷保护。
总之,在建筑物防雷规范的应用实例中,防雷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等因素进行,重点防范雷击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同时,定期的设备维护、避雷器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措施都是建筑物防雷保护的重要方面。
浅谈民用建筑的防雷设计摘要:随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的实施,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现根据本人的设计经验及在施工监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地防雷检测部门的要求,谈谈一般民用建筑住宅的防雷设计。
关键词:接闪器,等电位联结,浪涌保护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GB 50057-2010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mer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GB 50057-94 (2000) shall be repealed at the same time. Now according to my design exper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in the problems of the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ocal lightning protection testing department, talk about general civil building residential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Keywords: connect the shows,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surge protector.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浪涌保护器。
1、等电位连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等电位连接这部分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工程水电大部分都由分包单位来施工,安全意识缺乏,施工质量不到位,等电位联结箱内仅楼内PE线接地其余均未联结。
浅析住宅建筑加强防雷检测的必要性及防雷措施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住宅建筑楼层变得越来越高。
高楼大厦非常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特别是雷电灾害,其对于高层建筑物有着极大的危害。
本文针对住宅建筑加强防雷检测的必要性及防雷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加强住宅建筑的防雷效果,保证住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住宅建筑;防雷检测;防雷措施引言:在住宅建筑建设中,尤其是高层住宅建筑,防雷检测是非常关键的一项程序。
每年七月至八月份,属于我国暴雨多发时期。
雷电对于住宅建筑的损害极大,这就突出了防雷装置质量的重要性。
和房屋检测类似,想要保证防雷装置的质量和房屋与住户的安全,需要定期对住宅建筑实施防雷检测。
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给予防雷检测足够的重视,对各种防雷规范进行学习,对更多的防雷检测方法进行掌握,并根据住宅建筑物附近环境,对检测方案进行具体分析与制定,进而有效提升防雷检测水平。
此外,相关人员需要加强防雷措施,进而有效保证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文将针对住宅建筑加强防雷检测的必要性及防雷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1.住宅建筑加强防雷检测的必要性雷电对于电力来讲,有着非常严重的威胁,不仅会损坏电力系统,甚至还会造成居民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雷击风险。
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敷设网络设备,其属于雷击风险隐患的重要内容[1]。
因此,需要加强防雷检测,通过预估雷击产生风险的概率,并不断优化防雷检测技术和防雷措施,检验分析住宅建筑空间的各项防雷设施,使其可以稳定运行,提升住宅建筑安全性能。
此外,从住宅建筑层面入手,防雷装置长时间的在自然环境中,在安装和敷设完成后,其已经具备了发挥功能的状态。
但是,因为长时间被自然环境侵蚀,加之自身的老化,会对使用条件造成不良影响,降低自身的防雷效果和功能。
因此,在日常运维管理工作中,对防雷系统安全性进行检验和确认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住宅建筑安全,不断优化建筑安全性能。
浅谈农村民用住宅的防雷措施本文对农村民用住宅防雷安全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加强农村民用住宅的防雷有效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标签:农村;民用住宅;防雷措施近年来,各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开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对雷电的认识还不够,对雷电灾害防御意识尚不强。
因此,做好新农村防雷工作,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民用住宅防雷安全的现状1、接地保护除村镇使用的变压器有接地装置外,村内的架线杆、村民房屋均没设置接地装置,致使传导来的雷电流没有泄放的通道,缺乏基本的保护措施。
2、建筑结构以前,平房、瓦房或砖混结构的低层楼房在农村非常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住宅目前都采用的是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
但是不管是以前的平房、瓦房,还是如今的低层楼房,很多都没有安装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尤其是新建的低层楼房,不仅在楼内没有内部防雷装置,就连楼顶也没有外部防雷装置,而且预制板钢筋没有形成完整的电气通路,也没有任何接地处理,给房屋及室内的人员、电器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自然环境在农村,很多民用住宅都选在空旷开阔或近水体的地方,以及地势较高的坡地建设,从雷击选择性角度来说,这些地方都属于雷电高发的区域。
农村的住房很多都是坐北朝南,这样是为了防止气候的冬暖夏凉,而且山区里的一些住宅,也是建在山的南面。
每年雷电高发期的6-9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并且这些坐北朝南的住宅是迎风向,都处于雷暴云运动的主方向上,这样很容易被雷击,而且山区迎风坡是雷击概率最大的地方,建于此类地形之上的农村民用住宅遭雷击的几率自然会特别高[1]。
4、电气线路敷设4.1电气线路布线混乱一般在农村,地区的线路布置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点,而且一些乱拉乱扯的想象很多,有时候一些住户将所有线缆绑在一起穿孔入户,这样的线路状况在遭到雷击时,传导雷电流会致使捆绑在一起的其他线路也感应雷电流。
浅析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民用住宅建设也是如火如荼,但是,不可否认,地震、台风、以及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是酿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惨剧。
类似于地震、洪水这种比较难以预测和控制的灾害我们只能尽量的做好预防工作;但是类似于雷电这种灾害,通过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建筑防雷设计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的。
本文就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给民用住宅的防雷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防雷设计;民用住宅;应用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1.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应用的必要性我们都知道,雷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现象,所谓的雷击其实就是大气中带有大量电荷的雷云对地面强烈放电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雷击现象可以根据电荷的变化分成三个阶段:首先由导电引发放电阶段、其次主要放电阶段(亦称回击阶段)、最后就是放电后期阶段我们称之为余辉阶段。
其中雷击灾害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段造成的,主放电阶段其过程虽然时间极短,但是放电产生的电流却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达到几百上千安培,期间对于地面的建筑、设备以及人体等会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具有十分严重的危险性,且危害巨大。
因此,现代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现状经过相关的资料显示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民用住宅中的电气设备都是在民用住宅建设建筑完工验收之后,住户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并通过设备生产厂商或者经销商进行安装设置的。
并且,现在的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之初就缺乏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对于民用住宅设计当中的防雷设计缺乏设计上的工艺安排,没有或者缺少建筑防雷设计的预埋点,这就导致住宅中的相关电气设备无法实现有效的防雷设计连接,为人们日后使用过程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防雷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筑工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刻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华丽的烙印。
如今,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广泛的改革和进步,其中防雷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防雷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建筑物雷电危害雷电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电现象,它由云层内部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分布引起,具有高电压和大电流等特点。
雷电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有很多,如在建筑物中的危害是其中一种。
雷电产生的高温,大电流和电压波动会导致建筑物受损,引起火灾、爆炸、震动和材料疲劳等问题。
而且,在雷暴季节,由于建筑物在地面上,会成为闪电容易击中的目标,因此必须进行雷电防护。
二、建筑物防雷技术为了避免建筑物受到雷电危害,防雷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防雷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闪器接闪器是防雷技术中最常见的措施之一,它是一种通过放电将雷电引导至地面的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在建筑物上部安装接闪器,可以有效地吸收雷电的电能,防止建筑物受到荷电体感应电压的影响,从而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2.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一种连接建筑物和地下金属网或水源、土壤等的物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将雷电所带的能量导向地面,从而减少雷电所造成的危害。
在接地系统中,地网的布局、电缆的选择和接头的连接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定,以保证正常的防雷效果。
3.避雷针避雷针实际上是一种直接将建筑物与闪电连接的设备,它能够将建筑物上方的电场集中到避雷针上,从而使得闪电优先击中避雷针,大大减少了建筑物的雷击次数。
不过,避雷针由于对建筑物的实际影响以及插杆空气绝缘距离的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逐渐被接闪器所替代。
三、建筑防雷技术的施工原则在建筑防雷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防雷措施。
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并根据建筑物的功率和地区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当的接地系统。
浅谈民用建筑防雷设计方法摘要:随着气候暴雨越来越频繁,暴雨引发的雷击事故也越来越多,雷击引发的火灾和电击对民用建筑危害极大。
因此,对民用建筑进行正确的防雷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从综合防雷设计的理论原理入手,探讨民用建筑的防雷设计方法,以期为完善民用建筑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雷设计;方法1.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暴雨越来越频繁,雷击也变得更加普遍。
雷击事故发生时,火灾和电击会给建筑造成危害,可能导致建筑结构造型变形和功能性能损失。
为了防止雷击危害,民用建筑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设计措施,以保护人员安全及其财产的完整性。
2.合防雷设计的理论原理综合防雷设计由三个部分组成:防雷结构措施、防雷电气措施和防雷装置措施。
(1)防雷结构措施防雷结构措施是指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通过保护建筑结构和系统来降低雷击带来的影响。
这部分的幕墙、屋面、楼梯、建筑物的排水措施和电气系统,都需要采取防雷措施,以减少雷击影响。
(2)防雷电气措施防雷电气措施旨在降低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的被雷击的概率。
主要包括室外电气设备和电气控制系统的防雷措施,内部照明和电气设备的防雷措施等。
(3)防雷装置措施防雷装置措施旨在将雷击沿着预定路线引到地上,从而避免雷击造成的灾害。
主要包括防雷箔、接地和避雷器设置等措施。
3.用建筑的防雷设计方法(1)地上建筑地上建筑应采取墙体覆盖或屋面覆盖的防雷结构措施,接地系统应采用铸铁垫板排水沟及静电防护导线设置,避雷器应安装在大机组和空调系统出水口。
(2)地下建筑地下建筑应采取墙体覆盖和排水沟控制雷击路径的防雷结构措施,采用接地系统和避雷器使地下管线不受雷击影响,并采取隔离措施使地下燃气管道不受雷击火花的影响。
(3)外立面外立面防雷应采取屋面覆盖、屋脊架独立接地装置、屋檐雨横护板排水沟等防雷结构措施,并应采取防雷电气措施和装置措施,确保安全。
4.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民用建筑的防雷设计应以综合防雷设计的实践方法为主导,采取相应的防雷结构措施、防雷电气措施和防雷装置措施,以确保民用建筑的安全。
浅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同时从防雷设计的必要性、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保证防雷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防雷设计;民用住宅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民用住宅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增多。
在住宅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措施使民用住宅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相应的减少,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对于民用住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注意民用住宅应用建筑的防雷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雷云在大气层中对地面释放电荷的一种结果。
雷击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回击、余辉。
其中回击阶段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产生的电流却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达到几百千安,这样大的电流对于点面上的建筑物具有极大的不可抗拒性、危害性以及威胁性,对于人体的危害性更是非常的强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民用住宅安装的节日彩灯、广告牌、玻璃幕墙等越来越多,大量的室外设备比如空调等开始涌入每个家庭。
基于以上现状,建筑人员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对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中根据国际规定的规范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在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现阶段民用住宅中应用建筑防雷设计的状态
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民用住宅中大量的用电设备都是在建筑竣工以后通过设备生产商或者销售商家根据用户的自行选定进行安装的。
但是很多民用住宅在设计阶段并没有涉及到防雷部分的设计,也没有为防雷连接预留预埋点,这就导致家用电器在防雷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安装国家的规定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为人民的生命财产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在设计阶段专业的建筑防雷设计人员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明露螺栓,方便在后期的工作中做好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使雷电事故造成的损害相应的减少,进而减少雷电对于民用住宅造成的损害。
三、防雷设计的分类
在实际的民用住宅建筑中,防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存在于民用住宅中会减少雷击对民用住宅造成的损害,这就需要专业的防雷设计人员要对防雷措施进行因地制宜的安排。
在实际的防雷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遭雷击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物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将防雷设计进分类,大体上防雷设计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主要以二、三类居多,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对于雷击次数的预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1)民用住宅建筑的防雷设计预计雷击次数多余0.3次/年或者公共建筑预计雷击次数多于0.06次/年,这样的建筑防
雷设计一般可以被分为第二类的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中;2)民用住宅建筑预计雷击的次数少于0.06次/年或者公共建筑不小于0.012次/年但是不多于0.06次/年的建筑防雷设计一般可以被分为第三类建筑防雷设计中。
四、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的一般构成
民用住宅建筑在通常来说防雷设计一般可以分成接地体、引下线、接闪器三个基本的环节。
其中接闪器是受雷的环节,它的作用就是当雷击来临时,可以对电流直接接受,根据这一环节防雷规范的要求,常用的接闪器主要有避雷网、避雷针。
避雷线等几种形式;引下线是整个防雷设计中将电流进行引导的环节,引下线主要敷设在民用住宅建筑的体内或者外侧墙壁上;接地体是整个防雷设计中对电流进行泄散的环节,它可以将引下线引来的电流成功的引到地下散入到地下的混凝土或者土壤中,常用的接地体根据建筑防雷的要求主要有接地网、接地棒、接地线等。
五、民用住宅应用住宅建筑设计具体的措施
(一)关于接闪器的设计
防雷接闪器在整个民用住宅应用建筑中闪接器的作用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只要闪接器安装的合理,设计的符合规范,就可以对民用住宅的防雷要求进行保证。
一般来说,在设计上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在防雷闪接器的设计过程中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完成,专业的设计人员要根据设计的过程,民用住宅建筑的形式不同,采用不同的防雷闪接器进行设计,防止同民用住宅建筑形式发生冲突,比方说,如果民用建筑比较高,我们就可以尽量采用避雷带暗装。
2)我们在防雷设计中对闪接器进行设计和安装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对民用住宅本身的构件进行挖掘和利用,尽可能的将民用住宅建筑自身的构件作为闪接器使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尽量做到减少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防雷设计要求的标准。
3)在防雷设计中我们要尽量与其它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民用住宅的通讯天线、广告设施、水箱、消防风机等民用住宅建筑顶端装置防雷闪接器的设置保证在保护范围之内,与闪接器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距离,防止闪接器的功能受到影响,比方说,通讯系统的天线、电视、避雷针等设施应该保证1.5倍波长的间隔,避免图像因为接近闪接器而造成效果的损坏。
(二)关于引下线的设计
民用住宅建筑引下线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根据防雷的类别不通过应该采用不同的间距进行设计,对于第二类民用建筑引下线的设计间距应该小于18米;对于第三类的民用住宅防雷设计引下线的设计间距应该小于25米。
在对引下线的设计中应该对民用住宅建筑弱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进行一定的考虑,防止不必要问题的产生,使民用住宅建筑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关于接地体的设计
在对防雷接地体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保证接地体与网络系统、电话、电视等其它用电设备可以共同接地,尽量减少独立接地的设计;在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将民用住宅的周围将接地体设计成一个环形,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界内的电场分配的非常均匀,避免室内受到高电压的电击;同时,室内的电气装置还可以与接地体进行连接,使民用住宅整个成为一个等电位体,使电位差异减少,避免高电位反击事故的发生。
结论:
综上所述,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中是非常重要的,做到既符合国家规定,又便于监督部门、检测部门、施工单位规范管理的防雷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雷茹,仇丽凤. 浅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0).
[2]张翠明,米燕涛,谢革英. 石家庄市民用普通住宅建筑防雷设计浅谈[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李军虎,扈英磊,张金萍,张文松. 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