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 格式:ppt
- 大小:216.50 KB
- 文档页数:43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1、背景: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必要性、根本原因)。
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可能性)。
2、方式与手段: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把全球囊括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概况: 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
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
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割占香港。
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
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
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a.目的:扩大领土。
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
C.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4、影响:A.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C.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含义:一是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一是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2008高考热点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人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人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四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原因:(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社会根源—欧洲掀起了寻金热(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4)精神动力—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2、条件:一是物质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提供了航海需要的资金和装备。
二是技术条件——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
三是知识条件——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使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资本主义的活动舞台从欧洲开始扩展到世界各地,从而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价格革命也起到了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2)拓宽了人类的视域。
尽管它有欧洲中心的局限,但不可否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人类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了新的认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一)背景1.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①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三)影响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导致“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削弱封建主势力。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其他地区:增加了其他地区的贸易机会。
(中、印)二、殖民扩张(17~18世纪)(一)早期殖民扩张-葡:①占据点②控制商路-西:①掠夺金银②种族灭绝③贩卖黑奴(二)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②政治: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③经济: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三)英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②政治: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战争①英西战争: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第八章农业革命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
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
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
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
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
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2、解释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1.庄园的和谐稳定时常收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点英国工业革命1.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过程(1)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1771年,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3)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广泛应用于生产。
(4)1825年,史蒂芬孙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试验成功,陆上交通进入蒸汽时代。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1.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利用蒸汽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3)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列强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从而使欧美列强成为工业国家。
(4)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5)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消极影响(1)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掠夺,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2)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①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最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新兴工业,受旧习惯束缚少)。
②发明者多是技师或熟练工人,科学与技术尚未明显结合。
③从英国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19世纪中期,法、美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④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2第二次工业革命1.原因(1)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讲义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美国、苏联的改革第一部分: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一、新航路开辟1.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主观条件:葡萄牙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获取海外财富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6)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术的成熟。
(指南针)(7)精神动力: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征服大自然。
补充: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第一,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
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指南针、造船术等。
第三,两国已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的支持)第四,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传播情绪。
2.时间航海家支持国意义航向1487 迪亚士葡萄牙发现好望角,为以后开辟到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达·伽马葡萄牙到达印度,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向东1497-14981492 哥伦布西班牙达到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向西麦哲伦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1519-1522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为葡、西等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各国参与引发“地理大发现”。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3)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4)“价格革命”:物价上涨,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完整知识框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注意问题:1、本单元的阶段特征:⑴15世纪,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全世界的新航路,并随之抢占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得以出现⑵在世界市场的需求下,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征服世界的进程,将东方国家变成他们的商品输出场所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组织出现,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使资本主义具有更强的侵略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易错知识:⑴殖民扩张:从经过、影响角度掌握殖民扩张与掠夺。
注意内容的线索是世界殖民霸权的更迭顺序:西班牙—荷兰—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更迭过程即英国不断战胜旧殖民霸主确立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过程。
重点理清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⑵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区别: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即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
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
如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分别带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轻工业化)和第二次产业革命(重工业化,到20世纪才完成)二、要点知识:(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原因:⑴《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刺激了渴望得到黄金和香料的西欧贵族和商人,他们希望开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⑵强化王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⑶基督教会为了传教,号召进行圣战,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⑷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地理知识的丰富,为欧洲人远洋航海准备了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运动,改革运动和革命席卷欧洲和北美洲,亚非拉成为欧盟经济附庸。
第一节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和改革运动一,英国1832,1867年改革19世纪初的经济状况良好,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把精力投向国内,由于在维也纳会议上弄了不少殖民地,火车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圈地运动改造完成,各方面都在发展。
但是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
托利党专权,彼得卢屠杀19世纪初托利党独揽大权,颁布谷物法,物价上涨,工人开始反抗,开始时卢得运动,砸机器,后来就组织起来一起闹,后来有人向摄政王乔治扔石头,政府借此要停止人身保护法,人们不愿意,在1819年8月16日,在曼彻斯特的彼得广场失业者集会,遭到屠杀。
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扩大议会选举权,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增加了选举名额和降低资格,工业资产阶级也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辉格党利用了这次斗争,广大工人仍然没有权力。
导致了宪章运动。
工业革命完成19世界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交通运输业发展。
19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
原因:技术优势,产品倾销,运输业发达,殖民地广。
自由贸易的实现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已经不需要地方保护了,而是需要所有贸易国家自由贸易(刚开始的时候他把一些国家视为原料产地,抬高谷物进口价格,保护本国经济,但是随着联系的扩大那些原料产地也变成了商品市场,如果不停地作为原料产地将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买英国的东西,所以英国不再搬石头砸自己脚),自由贸易是建立在英国商品经济成熟的条件下和别国竞争的,就像一个大人打小孩一样,没法玩啊……50-60年代工人生活仍然极其贫苦,宪章运动失败后,上层高工资的工人控制了运动的主导权,号召工人与资本家一起搞好生产。
议会与两党制维多利亚女王时期,他力图在政治是那个发挥重大影响,但是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议会中土地贵族有很大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在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3年中考即将开考,各位考生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中考频道特意为大家汇总了大量关于高考历史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含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对外贸易使各国市场联系起来的总和,它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涵盖。
二、形成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反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4、加剧了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斗争,并形成了错综复杂、囊括全球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