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3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11
简述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的能量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和
内部的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根据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是塑造地球表面形
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力量,它可以导致地壳的隆起、凹陷、断裂、褶
皱等变形,也可以形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外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是通过
太阳能、风能、水流、冰川等外部力量对地球表面的物质进行改造和
搬运,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等。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地质历史上,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和内部的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地质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2、地质营: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3、外力地质作用:有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
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能的辐射其主要作用。
4、内力地质作用:有地球内部能然引起的,主要的能然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5、构造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
有两种表现形式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6、风化壳: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7、古风化壳: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
二、问答题1、简述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答:海洋上的:海浪的地质作用、潮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地质作用大陆上的:风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块体的地质作用。
2、简述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答:○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机械搬运作用○3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生物搬运作用机械沉积作用○4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胶结作用○5成岩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吹蚀(风)磨蚀(地面流水、风等)○2剥蚀作用潜蚀(地下水)冲蚀(湖水、海水)刨蚀(冰川)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
它使岩石裂开或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岩块和岩屑),但其成分却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有以下几种方式:❖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2)化学风化: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
化学风化不仅使岩石遭到破坏,而且还使破坏产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矿物。
化学风化的方式有:溶解作用 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水化(水合)作用(3)生物风化: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尸体腐烂分解过程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生物的机械风化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岩石的机械破坏根劈作用,蚯蚓和穴居动物等使松软的岩石破碎,土粒变细,有蹄类动物的践踏等对地表岩石和土层的破坏,都是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的表现。
简述地质作用的类型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壳的改造和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作用类型:
1.构造地质作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力量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它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外层的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震、山脉的形成以及地壳的抬升和沉降。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现象,造成地震波的传播。
火山活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口喷发岩浆、烟气和火山碎屑的现象。
2.侵蚀和沉积地质作用:侵蚀地质作用是指水、风、冰等外部力量对地壳表面的剥蚀和磨损作用。
水侵蚀形成河流、湖泊和河谷等地貌,风侵蚀形成沙丘和沙漠地貌,冰侵蚀形成冰川和冰碛地貌。
沉积地质作用是指将剥蚀的岩屑和颗粒物质通过水流、风力或冰川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新的岩层和地质构造。
3.地质抬升和沉降:地质抬升是指地壳的垂直位移,使地表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上升。
地质抬升可以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受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沉降是指地壳的垂直位移,使地表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下降。
地质沉降可以是由岩层的压实、岩石侵蚀或岩石流失等原因引起的。
4.变质和岩浆活动: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使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至地壳表面或近地表的过程。
1/ 1。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升降运动 (造陆、沿半径)(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范围范围(0㎞~70km )中源地震,中源地震,范围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2020届⾼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含答案)2020届⾼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选择题:玛纳斯河⼭麓冲积扇是天⼭北麓规模最⼤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F1 ~F4 四期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形成由F1 ~F4 越来越晚,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前冲积扇地区曾有断层发育。
右图⽰意现在玛纳斯河⼭麓冲积扇的分布。
据此,完成1 ~3 题。
1.⽬前,冲积扇⾯积在不断扩⼤的是()A.F1B.F2C.F3D.F42.在任⼀冲积扇形成时,天⼭⼭麓地带地壳()A.持续性抬升B.间歇性抬升C.相对稳定D.间歇性下降3.F1 冲积扇在玛纳斯河左岸被F2 冲积扇完全覆盖,可推测当时玛纳斯河()A.左岸地势较低B.右岸地势较低C.河流⽔量较⼩D.位置向右岸移动位于⼴西弄江村的“天降湖”原本是⼀个⼭⾕,⼀场⼤暴⾬过后,⾕中⽔位深达20 多⽶,⼀夜之间形成了“⾼⼭平湖”,⾬季过后,⽔也没像往年⼀样消退。
⼏年后,该湖泊⽔位骤然消退,⼀夜之间⼜变回了⼲洒。
据此,完成4 ~5 题。
4.“天降湖”所在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为()A B C D5.“天降湖”突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抬⾼河床B.珞洞堵塞,河⽔难漏C.断层发育,形成湖泊D.暴⾬连绵,退⽔较慢扇三⾓洲是由邻近⾼地推进到稳定⽔体中的冲积扇。
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汉和汇聚构成辫状。
读图,完成6 ~8 题。
6.扇三⾓洲⼀定发育在()A.河流⼊海⼝B.⼲旱地区C.河流出⼭⼝D.湿润地区7.对扇三⾓洲形态影响较⼩的是()A.河流含沙量B.⼭脚地形地貌C.⽔体中⼼地形D.沿岸风浪⼤⼩8.图中辫状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是()A.⽔位季节变化⼩,流量稳定B.侧蚀、堆积作⽤明显,河道较浅C.含沙量较⼩,流量较⼤D.地势平坦,河道稳定峙⽯岩地貌主要分布在太⾏⼭东部,是红⾊砂岩⼤断崖构成的丹崖绝壁。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一1.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
2.剥蚀作用: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蚀。
如河岸岩石被流水冲刷,导致河岸后退;山顶被剥蚀而变矮。
3.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1)机械搬运---以机械方式破坏的产物(泥、砂、砾等)被流水、冰川、风搬运。
(2)化学搬运---以化学方式破坏的产物是通过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进行搬运。
如石灰岩溶于水之后,以Ca++,HCO3-离子形式搬运;长石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二氧化硅在水中呈胶体质点被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吸取介质中的化学元素来营养自己,建造其骨骼,死亡后在一定的地方堆积下来,也起着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如流水搬运物在河流转弯处、湖口或河口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物因风力减弱或受阻拦而堆积。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受重力支配。
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
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体中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3)生物沉积---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如钙质骨骼生物堆积,成为石灰岩;植物被埋后转变成煤。
(4)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物作用与化学作用可以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物质的沉积。
如铁细菌吸收水中的铁而沉淀出铁矿。
石灰岩(碳酸盐灰泥,原以为化学沉积,实有生物作用参与,也可能就是生物作用)。
沉积作用的产物即沉积物,分别称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
5.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固结成岩作用。
(1)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压力使孔隙变少、水份挤出、变硬。
(2)胶结作用---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有水溶液,它在成岩过程中会发生化学沉淀,这些物质使碎屑胶结变硬。
考点3 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难命题视角: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难(2024·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 km2。
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 km。
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
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上升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 4 200 m 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 100 mm。
2024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 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思维过程][解析]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推断出地势陡峭,为径流的初始运动供应了足够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积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供应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推断出沟道呈“V”形,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
[答案]AB段:地形陡峭,易发生倒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供应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供应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地质灾难的分析思路(1)地震的成因及防卫。
①形成缘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猛烈。
②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缘由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旁边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地面建筑的抗震实力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诱发其他灾难等。
③减轻灾难的措施:主动开展防灾、减灾的宣扬教化,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难监测和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2)造成滑坡的主要缘由。
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裂严峻,简单发生滑坡。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或构造地质作用,地震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源距),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以及河流、地下水、海(湖)、冰川中的水体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或地下岩石产生的破环,一方面将风化产物从母岩中剥离下来,另一方面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是破坏后的产物脱离母岩,这一过程叫做~~~~;风、地表流水(侧蚀(越弯),底蚀(越平))、海水和冰川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海洋、风、冰川等从原地转移到沉积区的过程称为~~~~。
~~~~的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作用3种),沉积作用(机械。
化学、生物沉积作用3种),固结成岩作用(压固、胶结、重结晶作用)。
矿物定义:一般认为,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物体。
矿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是稳定的;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一向(一组)解理云母,二向长石,三向方解石,四向萤石)、相对(质量)密度(纯净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为P,在4℃的纯水中的质量为Pw,则矿物的相对密度公式G=P/P-Pw;矿物的密度D是指矿物的质量m与矿物的体积V之比)。
摩式矿物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矿物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
沉积岩:由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地表水地质作用
以下是地表水地质作用:
1.侵蚀作用:地表水通过流动和冲刷作用,可以侵蚀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和破坏。
长期的侵蚀作用会导致河流谷地的形成,以及岩石表面的平整和磨损。
2.沉积作用:地表水携带着悬浮的颗粒物质,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中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地质过程中可以形成沉积岩,如砂岩、泥岩等。
3.溶蚀作用:地表水中含有溶解的溶质,如碳酸盐等,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导致溶洞和岩溶地貌的形成。
典型的地质作用包括石灰岩溶蚀和岩盐溶蚀。
4.地下水循环: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地下岩石中流动,溶解和携带矿物质,参与岩石的变质和形成。
5.地表水对气候的影响:地表水的蒸发和降水过程影响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如蒸发造成的盐碱化现象、降水造成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等。
总的来说,地表水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