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论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80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解说内容提要本章知识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知识链,以地球上生命的发展“新物种形成”为核心,主要阐述生物进化的原因、过程、趋势和结果等问题。
在介绍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之后,重点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对自然选择理论的评价开始,针对自然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结合实例逐一地阐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运用现代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方式。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说明生物的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结果。
学法指导1.本章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观点比较多,理清这些概念、观点可运用比较法,比较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及基因库、物种的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拉马克的进化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
明确其共性与本质区别,深入理解其内涵。
2.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内容的学习,可通过一些实例来比较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历史贡献及不足之处。
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一些生命现象的产生。
此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学习时宜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讲述,例如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因四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可结合某一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将四个方面有机联系,即生物之间都存在过度繁殖现象,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空间,必然进行残酷的生存斗争,而这一切取决于自然选择,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斗争中具有适于环境生存方面变异的个体得以生存。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3.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内容的学习,可运用比较法来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运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关于生物进化理论有许多观点,目前仍有争论,生物进化理论也同其他科学一样,在不断发展完善。
关于现代进化理论,主要理解并掌握四个结论。
可用生动的实例来帮助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生物进化,其过程中必然改变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条件;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环境决定生物变异是被淘汰还是被选择)、人工选择的区别与联系;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联系华南虎与东北虎的地理隔离及马驴杂交等生殖隔离的实例。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预习案课前预习一、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4——P121,认真思考完成下列填空。
1.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4——P115“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并学习例1,试着完成练习题目:例1、已知某种群有AA的个体10%,Aa70%,则该种群A、a的频率各是多少?解:A% = AA% + 1/2(Aa)% =10%+35%=45%a% = aa% + 1/2(Aa)% = (1-10%-70%)+35%=55% 或 1-45%=55%练习:1、已知人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人,褐眼的有264人,其中纯合体12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基因频率各是多少?2、课本P118选择题2三、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8“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完成下列填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四、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9—P121“隔离与五物种的形成”,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种?2、什么叫隔离?常见的有哪些类型?3、两个不同的物种间存在什么隔离?什么隔离形成代表新物种形成?4、自然界形成新物种的最常见方式是什么?五、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23—P12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共同进化?发生在哪两者之间?2、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层次?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最早的生物代谢类型是什么?教学案【学习目标】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的概念;4、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学习重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基因频率的计算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活动设计本节主要是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教师根据学案核对答案【巩固训练】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的药效降低。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课时:4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问题探讨引导组织学生回答〖提示〗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多。
思考讨论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情景1: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1.〖问〗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该绿色个体能被选择下来吗?2.如果该绿色基因能很好的生活下来,他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后代?思考回答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种群和物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思考与讨论〖总结性讲述〗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对种群概念的理解①种群概念中的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种群概念中的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③两个方面:从宏观方面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从微观方面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进化,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特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个体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代表种群的基因库。
(3)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所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频率=某个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总数×100%(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2)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基因型频率某个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个数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100个个体基因型为30个AA、60个Aa、10个aa,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2个等位基因,那么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由此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30+60=120个;a基因的数量是2×10+60=80个;A的基因频率为120÷200×100%=60%;a基因的频率为80÷200×100%=40%(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某个具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放入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P Aa、P aa表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中个体的斗争会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2.下列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及物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蛙的胚胎发育早期,羊膜和羊水的形成增大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B.水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因不同阶段营养供给来源不同,所以不同阶段的代谢类型不同C.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分化和隔离逐渐形成新物种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4.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生物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5.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6.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S型曲线C.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J型曲线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7.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8.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畸变9.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生物的进化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用进废退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二、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1. 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四点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相对于有限的环境条件而言,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繁殖能力都是过度的。
过度繁殖必将导致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
(2)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指的是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斗争。
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又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既包括种内斗争,又包括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具体手段。
(3)遗传变异:在过度繁殖的后代中本来就存在着不定向的变异。
不定向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
(4)适者生存:具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的生物就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具有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的生物就将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2. 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1)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2)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3)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3.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1)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可遗传的变异的本质不是个体水平上的性状的变异,而是分子水平上基因的改变。
(2)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自然选择选择的是生物个体水平上的有利的变异性状,而事实上自然选择选择的是生物种群水平上基因。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3)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1)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以及遗传漂变和迁移等。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一、课标教学策略知识点教学突破策略学习技巧点拨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结合种群的概念让学生自学物种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物种结合种群概念自学物种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判断物种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共同进化,并分析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共同进化,并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二、知识体系梳理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是指能够在①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②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③自由交流的现象。
2.隔离包括④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两种类型;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⑤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⑥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⑦必要条件,⑧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⑨不同物种之间,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形成的原因是生物的进化,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三、预习效果检测1.(2014年绵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2014年岳阳月考)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