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内涵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内容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但是对于市场秩序规制法和宏观经济调控法是经济法的内容是没有争议的。
市场秩序规制法: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主要是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律;宏观经济调控法: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审计法、会计法、价格法、税法、金融法、对外贸易法等概述2.除宪法典之外,宪法部门还包括相关法律民法:调整民事关系商法:调整商事关系调整行政关系。
包括: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宪法部门行政法部门民商法部门经济法刑法部门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经济法定义1、国家干预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新经济行政论: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进行干预调控和管理的法律。
3、经济协调关系论: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国家经济管理关系论:调整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促进其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概念理解经济法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是个集合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市场主体规制关系市场秩序规制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分配规制关系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是一种意志关系,属上层建筑范畴。
是由法律规定和调整的关系。
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关系。
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的,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关系。
特征国家意志与当事人意志的统一经济权力与经济义务的关系主要产生在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三者缺一不可)主体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中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
经济法的概述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其产生和形成是法律、法学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面理解经济法概念,主要涉及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的调整对象、体系机构和地位等问题。
关键词:经济法;概念;渊源;调整对象;体系结构一、对经济法概念的全面理解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
经济法虽然是最年轻的一个“法种”,但其产生和形成,是社会经济生活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法律、法学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法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一词首先出现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177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里。
但摩莱里所指的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仅仅只限于分配领域,且其极力反对国内公民之间的买卖或交换,否定商品交换和民法的作用。
这与现代经济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1842年,另一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其《公有法典》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德萨米继承了摩莱里的经济法思想,主张建立一种“自由的、慷慨的、合理的”平等分配方式。
德萨米还认为,要把庞大的民族集团或社会集团划分成许多公社,然后进行良好的经济管理,社会公共财产才能奇迹般地增加。
进入20世纪后,“经济法”一词逐渐流行,但什么是经济法,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
历史上中外学者对经济法的定义有过多种不同的表述。
在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是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为中心的法;有的认为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还有的认为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交错的社会法,也有的坚持经济法就是法。
我国学者对经济法定义也有多种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经济行政论,纵向经济法论,管理经济法论,经济法论等。
目前比较通行的经济法的定义为: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经济法是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法的范畴,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中各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体系。
它是一门综合性法律学科,涵盖了与经济有关的各个领域,如市场经济体制、商法、金融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
经济法的概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法的基本任务:经济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法的对象范围:经济法的对象范围涵盖了各类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经济主体的设立、经营、合同、财产权益、金融市场的监管、劳动关系的调整、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经济法的法律体系:经济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其他法律学科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总之,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学科,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法概述引言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中各主体行为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的出现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兴起密切相关。
在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进行的经济交易和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约束和保障,这就是经济法的作用所在。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分支,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法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是对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经济法主要通过规范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来促使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这些制度和秩序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竞争规则、财产权保护、契约自由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2. 经济主体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个人等。
经济法规定了这些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例如,企业法规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行为、资本运作等内容,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
3. 经济法的规范方式经济法主要通过立法和行政法规的形式实施。
国家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市场准入和退出经济法规定了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条件和程序。
对于想要进入市场的经济主体,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而对于市场上的不良主体,经济法提供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处罚机制。
2. 市场竞争经济法规定了市场中的竞争规则,包括反垄断规定、不正当竞争的规范等。
这些规定旨在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3. 财税法律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财税问题是经济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济法在财税领域提供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包括税收征收规则、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等方面。
4. 合同法律合同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形式之一,经济法对合同的成立、履行、解除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合同法律规定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保障合同的履行和权益的实现。
5. 劳动法律劳动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律主要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保护。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概念、主体、客体、内容:概念:经济法主体根据经济法律规范产生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在国家管理与协调经济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
特征:1、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2、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主体广泛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分类:1、物 2、经济行为 3、非物质财富内容: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规定,实现其意志或者权益的可能性;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规定,为实现特定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行为的必要性。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原因;经济法律事实原因(无具体内容 (33)经济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事件:不依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行为: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知识产权三、商标注册的要求(?)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1、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2、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3、缺乏显著特征的•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4、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5、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四、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证明商标: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
经济法概述及其重要性经济法是指规范和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
作为一门综合性法律学科,经济法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各方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对经济法的概述及其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经济法的概述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它涉及范围广泛,旨在规范和调整市场经济活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经济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主体法律地位、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经济行为的法律后果等方面。
其中市场经济主体法律地位研究市场主体的成立、变更、解散等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许可、合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规定;经济行为的法律后果则研究违法行为的责任和法律救济措施。
二、经济法的重要性1.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和自由。
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法律规定,可以防止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正竞争环境,促进自由市场的有效运行。
2. 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法律保障。
经济法规定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他们之间的交易行为,确保各方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权益得到保护。
3.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的建立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它为企业的创立、合同的签订、资本的流动等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条件,规范了市场秩序,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4.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济法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平衡,相对弱势的一方往往受到不公平对待。
经济法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和规则,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促使市场经济活动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5. 保护消费者权益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权益保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