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的女性意识和父权思想——解析哈代文本中的女性形象
- 格式:pdf
- 大小:145.81 KB
- 文档页数:1
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的交融体——试论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例(一)论文摘要:剖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男性文化心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
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鲜明的、自相矛盾的双重个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哈代既有传统的男性思维,又有鲜明的女权主义意识。
而这既是作家本人精神冲突的表现,更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民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
论文关键词:哈代;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男性思维;女权意识一、、引言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哈代是l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杰出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
他在作品中树立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命运的描写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规范和对妇女的摧残,表现出了独特的妇女观。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哈代既有男性思维,又有女权主义意识。
哈代的思想意识是矛盾的,是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的交融体。
在他的作品中,哈代自然地成为了性别权力的拥有者。
仔细审视哈代创作的思想意识可以看出,一方面哈代未能摆脱l9世纪末男权意识对文学中女性人物的定式,他以男性的观察视角、男性的叙述模式、男性的话语和人物的二元对立语言将一个个女性描述成具有符合父权制下传统观念的各种贤良美德的妇女形象,让她们去被动地忍受各种苦难,体现了男性文学中妇女的理想模式,因而体现了哈代的男性思维;另一方面,哈代又赋予她们反叛意识,使之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塑造了一组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
新女性们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反对传统习俗,具有叛逆精神。
从这一点来看,这些充满女性自我意识的反叛女性,正体现了哈代的女权主义思想。
在他的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交融下,哈代的女性们在读者面前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鲜明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双重个性。
二、父权制男性思维塑造下的传统妇女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往往被传统地归类为弱不禁风、缺乏理性,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托马斯·哈代以创作有地方乡土气息的“威塞克斯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坛上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
纵观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数不胜数,却不尽雷同,这些女性形象的个性特点及悲剧色彩引起世人的关注。
以女权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为写作基础,并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专著及学术论文,从传统的女性、个性扭曲的女性、现代女性这三个层次来系统研究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将哈代独特的女性观展现给读者,以此来影响更多的女性去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女性形象AbstractThomas Hardy in the creation of the local flavor of the “Wessex Novels" is famous in the world; his works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Hardy's novels of Wessex,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under his pen although is not identical, beyond count, the female image of the personality and tragedy attracted the world's attention. With feminism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by Hardy of Wessex novels writing foundation, and widely rea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monographs and academic papers, the three levels of modern women distor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female, female to female image and personality system research in Hardy's novels. Hardy's unique concept of women to readers, in order to affect more women to achieve self-worth.Keywords: Hardy; Wessex novels; female image目录TOC \o "1-3" \h \z \u 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前言1一、哈代笔下女性形象总观1(一)研究现状1(二)形象分类研究1二、传统女性形象2(一)传统女性的生存环境2(二)传统女性的特点31、自我意识的缺失32、脆弱性与依赖性3三、个性扭曲的女性4(一)虚荣善变的女性4(二)情欲主义女性5四、现代女性形象5(一)有丰富的自我意识5(二)独特的婚恋观7(三)思想和个性的矛盾性8结论11参考文献12谢辞13前言托马斯·哈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
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被重塑。
论文选取他作品中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中的最著名的五部来分析其笔下的新旧女性形象。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近几年对哈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旧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第三部分通过探讨新旧女性形象的时代意蕴揭示出哈代的女性景观,指出哈代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又按照传统男性叙述模式刻画女性,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同情。
关键词: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景观Discussion of the female image of Thomas HardyAbstractHardy is British Victoria period of great realistic writer, in his works created a group of Character distinct female image. As The Time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female images also constantly to be restructured.This paper For the new and old women characters system analysis, aims to use the Feminist existentialism theory and method, select with the most famous of five department novel series which is based on wessex country in the background to analyze its writing of female image. The first part of main analysis of hard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of relevant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women’s respective implication and evolution.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old and new female image times implication to points out Hardy's view of women. Points out that Hardy bot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ality, and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male mode to build female image, he shows sympathy for the situation of women living.Key Words: The work of Thomas Hardy female image The view of wome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1)一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2)(一) 研究综述 (2)(二) 研究背景 (3)二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4)(一)新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4)1传统农业时期的女性 (4)2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女性 (6)(二)旧女性形象的传统建构与重塑 (9)1 传统的家庭女性 (9)2 家庭女性的重塑 (11)三哈代女性景观的形成 (12)(一)现实的刻画者 (12)(二)女性的同情者 (13)(三)男性叙述模式的维系者 (14)结语 (16)注释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20)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21)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诗人、小说家。
第27卷第6期V ol 127 N o 1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 al o f Chang chun N ormal University (Human 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年11月N ov 12008性别视角下的透视———哈代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贺 萍,侯 旭(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摘 要]女性意识是很难界定的。
20世纪西方的女性主义者明智地承认,一些女性作家的笔力和叙事话语不一定就能代表女性世界的呼声,而在杰出的男性作家笔下,却能显现出女性的情怀与爱心。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就敢于超越“天使或魔鬼”的传统偏见,真正吐露出西方一代女性的心声。
[关键词]性别视角;哈代;小说;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8)06-0143-03[收稿日期]2008-03-21[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研究的走向———从男性作家作品中发掘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贺 萍(65),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教授,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哈代是19世纪最后十年饮誉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在英国文学史上,他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人物性格、心理、行为和命运大异于一般男性作家的兴趣和同情。
英国作家伍尔夫早就评论过哈代:“他对女人比对男人表现了更为温情的关切,这也许是他对她们有更加强烈的兴趣。
”[1]作为一名女性读者,笔者拟用性别视角来重新阅读审视他的创作。
综观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都是以男性为轴心的。
在这个父权文化世界中,男性是一个时代的主宰,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
男性一直扮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而女性只是男性生活的一个陪衬、一个说明。
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件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事情。
哈代所写的19世纪末的英国社会中,女性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社会上,都明显落后于男性。
然而,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力量和魅力。
她们有着强烈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她们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哈代小说中几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一、巴斯蕾特·艾弗雷特《苔丝·得梅因》中的巴斯蕾特·艾弗雷特,是哈代创作的最为出色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高贵、聪颖、美丽,受到了男主人公安吉尔的热烈追求。
然而,她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女性。
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毅然离开了安吉尔,选择跟随自己的爱情和信仰。
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的选择,让人钦佩和敬重。
这一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珍贵。
19世纪末的英国,女性处在极度的压制和束缚之中。
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甚至没有自由的行动权。
但是,哈代并不将她们描绘成一群毫无自我意识的被动存在。
相反,他通过笔下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一种属于女性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二、苔丝·得梅因《苔丝·得梅因》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哈代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强烈而自由的灵魂。
她既坚守自己的信仰,又懂得在现实中抵御压力和困境。
她为自己的爱情勇敢地挺身而出,为自己的价值观而奋斗,最终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
苔丝的一生,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从一个小小的乡村女孩,到成为一个意志坚定、反抗压迫的女性,她的经历和实践,都体现了哈代对女性力量的无比敬意。
正是这种力量,让她成为了19世纪末英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三、爱伦娜·霍莉哈代的小说中,不仅有充满坚韧和勇气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些比较脆弱和受到伤害的女性形象。
《扫帚边的人》中的爱伦娜·霍莉,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试析哈代小说的女性伦理在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中,作者根据自己对女性的认识而塑造了理想型、轻浮型、放荡型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
理想型女性不仅温柔善良,而且具有忍耐、克制甚至牺牲精神;轻浮型女性虚荣任性、行为乖僻,在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放荡型女性耽于肉欲、寻求感官刺激,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这些女性群像,体现了哈代在特定的语境中对女性道德伦理的评判。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
哈代因为长期生活在农村,青少年时期还曾帮很多女孩代写情书,对乡村青年女性的心理、情感、追求十分熟悉,他根据自己对女性的认识而塑造了理想型、轻浮型、放荡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群像,体现了哈代在维多利亚时代特定的语境中对女性道德伦理的评判。
哈代性格内向、优柔多情,羞于直接表达情感;他最亲密的女性,无论是母亲,还是妻子,都温柔多情,他笔下理想的女性的性格均温柔善良、朴实内敛。
如《林地居民》中的马蒂·苏斯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女性。
她勤劳朴实,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在父亲病重以后,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她年纪不大,但“由于从年龄太小的时候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操心劳神,她脸上儿童时代的曲线只保持了很短的时间,便过早地成熟定型为成年人的模样。
”[1](P8)她痴情而富于牺牲精神,尽管她一直爱着维恩特波恩,但在得知维恩特波恩与格蕾丝谈婚论嫁之事后,便把爱情隐藏在内心,默默地关心、支持维恩特波恩;仲夏节活动时,为了维恩特波恩能与格蕾丝结合而去告知格蕾丝可能从林中返回的地点;在格蕾丝因查曼德夫人介入而痛苦之际,她写信给菲茨比尔斯说明查曼德夫人并不可靠,其目的是希望格蕾丝幸福。
她冷静清醒,在维恩特波恩失去房屋等财产后,利用墙上留言告诉维恩特波恩可能失去格蕾丝。
在维恩特波恩死后,她与格蕾丝每周去他的坟前看望他,体现出对维恩特波恩在精神、情感上最高境界的爱。
从哈代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看哈代对女性的效果分析哈代处在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社会是非常重视婚姻的,这为哈代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哈代的小说主题非常广泛,但几乎都离不开恋爱和婚姻问题,在他后期小说创作中主人公的恋爱和婚姻升华为小说的主题部分。
当然,谈起婚姻,离不了女性。
哈代在小说中塑造女性形象时不难发现他受到许多观,婚恋观和伦理观的影响。
本文试着从下几方面分析:一、符合时代特性的完美女性哈代在小说中力图塑造完美的女性特征。
当时英国社会宣扬女性的谦恭顺从和自我牺牲,斥责女性的我行我素。
有一位小说家这样评论19世纪的女性:“习惯,道德训练和现代使然,她们不得不这样做。
孩提时期的第一节课就是教会她们压抑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念头。
”[1]《林地居民中》的马蒂·苏斯在其父亲病重时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为生计操心劳神。
她对自己心爱的人维恩特波恩痴情无私,在得知维恩特波恩与格蕾丝恋爱后默默的祝福他们在一起;在维恩特波恩死后,马蒂·苏斯独自去维恩特伯恩的坟墓看望他,书中写道:“在这薄雾升起的时刻,贫穷和苦难的痕迹都被抹去,她神态庄严崇高,心情冷漠,似乎为了更高尚,净化了的博爱精神,已经抛弃了自己女子的属性。
”[2]她的爱情毫无自私成分,不含任何杂志的纯洁。
《卡斯特桥市长》中的苏珊婚后忍受丈夫亨查德的粗鲁专横,亨查德酒后在众目睽睽下打赌要卖掉自己妻子和女儿时,苏珊只当作是场玩笑。
二十年后为了女儿苏珊又和刚愎自用的亨查德复婚,她认真地操持这个家。
小说中苏珊这个隐忍,宽容,善良的好妻子好母亲受到众人的好评。
“她就像天上的圣徒一样,没有因为做了错事犯什么罪。
”[3]二、哈代笔下的反传统,反道德女性人物哈代笔下的女性绝大多数是不符合传统道德的。
作者塑造了一批“提前跨入20世纪的维多利亚女性”,她们一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传统妇女形象,本文试着从以下两点着手分析:1、哈代受古希腊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中的神和人都有自由奔放,狂放不羁的精神。
论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与看法摘要:哈代是英国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个典型的宿命论这。
本文以《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三篇为例,对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情感变化和看法进行剖析,在《苔丝》中哈代以大量的巧合来表达宿命,认为宿命是一切主要力量。
哈代小说是立足于民间文学,立足于民俗文化,从人文主义出发,以纵情的表演、粗矿的语言构建了狂欢,颠覆了官方教条,消除权威制度等精神核心,同时这也是社会底层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发出最强的声音。
关键词:哈代小说;女性形象;流变;看法目录1、《苔丝》女性形象的流变 (3)1.1《苔丝》命运的开始 (3)1.2《苔丝》女性身份的流变 (4)1.3哈代小说对《苔丝》人物的塑造 (5)2、《无名的裘德》 (5)2.1无名裘德的主要内容 (5)2.2《无名的裘德》的淑 (6)2.3《无名的裘德》中其他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义意识 (7)3、《还乡》 (7)3.1游苔莎的悲剧命运 (8)3.2哈代小说游苔莎女性命运—宿命论 (9)3.3《还乡》结局 (9)4总结 (10)1、《苔丝》女性形象的流变1.1《苔丝》命运的开始《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并订婚,在新婚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
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性格较好的苔丝是出生在一个7个兄妹的家庭,在他人生的前十六年中,家庭条件也是在马洛特镇属于中等。
苔丝的父亲是一个农村小贩,他的收入要相对比较高,好于一般镇上的工人。
哈代笔下的父亲,在故事的初期身体就每况愈下,而对自己做所做的生意也是渐渐市区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酗酒。
浅析哈代小说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罗成玉来源:《当代教育》2011年第04期[摘要]哈代的小说塑造了一群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哈代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鲁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球的》中的淑。
对这些女性人物的性格进行系统分析、深入解剖和理论探讨。
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关键词]浅析;女性人物;性格特征AnanalysisofThomasHardy'snovelsoffemalecharacters'personalitytraitsLUOCheng-yuAbstract:HAgenerationofnovelsshapinghasgroupdifferentYutraditionalvalueorientationandsecularmoralstandardofnewfemaleimage,thisarticleapplicationfeministdoctrineliteraturecriticismoftheoryandmethod,systemtoanalysisandexpositionsHardy'smostfamousoffiveDepartmentnovelsintheoffemalecharacterimage,isawayfromhubbubunderintheofBASIXiba,andreturnunderintheoftourMossShakespeare,andkasiteqiaoMayorunderintheofLuSaida,andDebohomeofMOSSsilkunderintheofMOSSsilkandnamelessofballofunderintheofSue.Onthefemalecharacterpersonalityanalysis,anatomicalandtheoreticaldiscussionindepth.RevealHardy'sviewsonwomen.Keywords:analysisonthefemalecharacters'personalitytraits托马斯·哈代(ThomsHardy,1840~192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一位优秀而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和史诗剧《例王》。
从女性视角分析托马斯·哈代的三部作品关桂云【摘要】:女性主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步形成开始至今,尽管在发展过程当中有矛盾、变化甚至逆转,但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
目前它的影响已经遍布几乎整个知识领域,原因之一在于它积极吸收其它理论的可取之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学、哲学和解构主义。
正因为如此在很多理论都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被渐渐遗忘的时候,女性主义却仍然能保持生气。
所以在评论界用女性视角分析男性作家的作品已成为一种趋势。
托马斯·哈代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自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可怜的男人和女人》出版以来,一直都是一些评论家关注的焦点。
《远离尘嚣》、《无名的裘德》和《德伯家的苔丝》都是写三角恋爱的小说。
在这三部小说中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复杂的关系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们被公认为哈代的最杰出的小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很多读者们的宠儿。
本文以女性主义为理论指导分析哈代在上述三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待女性的矛盾态度并揭露作品中所流露的父权制意识。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哈代的生平、作品评论,以及研究的背景。
第二部分论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讨论了父权制及父权意识并且简单介绍女性主义两大阵营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第三部分综合分析这三部作品。
这一部分在进一步分为两个部分:哈代在作品中对女性的矛盾描写及父权意识在男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第一小部分,一方面论述了哈代创造出了新女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通过塑造出的嬗变、懦弱、勾引男人的女人的形象透露出了哈代对于女人所存在的偏见。
第二小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男主人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偷窥者和大男子主义及其话语来揭露父权制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第四部分挖掘哈代对女人的矛盾写作的原因。
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哈代作为一位生活在父权制意识占主导地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作家在对女性的描写中及男、女主人公的话语中体现出了个人对于女性的矛盾态度,但是他塑造出的新女性形象在当时是进步的并且他对于英国文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Student Name: 高凤Student ID:2011200805Course Name: American LiteratureTeacher’s Name: Liu FengshanDate:2015.1.3论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在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作家托马斯•哈代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方向,诚实而又大胆地揭露种种惨烈的社会悲剧,从而给自己的小说创作招致那么多的赞誉和毁谤。
哈代重视男女情爱的描绘,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男权制的社会现状里,女性在两性关系的弱势地位,所以在男女两性中他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
通过研究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透过情爱表象试图传达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哈代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正文:哈代的文学盛名是以他的小说为标志的,在反映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人在社会的痛苦上,哈代是个独具一格的小说家。
在他的小说中,描写爱情的小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世界文学女性形象画廊添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另外,哈代是一位善于运用爱情题材表现深刻主题的文学大师,借助情爱的描写,生动地揭示出人性之底蕴,讴歌了大胆冲破世俗偏见、传统道德和婚姻制度束缚,勇于追求纯洁爱情的青年男女,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破坏、扼杀人们幸福爱情生活的社会。
一、传统温顺型女性形象哈代的小说世界是以女性为中心,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完美女性“天真可爱,感情细腻,纯洁无暇,顺从温顺,宗教上虔诚笃信,心理上依赖男性,绝对服从命运安排的婚姻”。
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里的苏珊,是一位具有传统忍让屈从美德的女性。
婚后她默默忍受生活的压力,对丈夫的专横习以为常,没有丝毫的怨言,成了男性任意践踏乃至抛弃的占有物。
亨查德在酒后把她像卖掉一头牛和一匹马那样以五个基尼倒手,她虽然很生气丈夫的行为,但也只是伤心地接受这个事实,怀里抱着孩子,顺从的跟着水手牛森走了。
后来,为了女儿再度寻找丈夫并与他复合,她依然操持家务,照顾丈夫与女儿,默默地忍受着不幸的生活和无从反抗的命运。
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分析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沈羽琳吴凌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基金项目:2017年宿迁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科研基金指导项【2017XSJ023】产出论文。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
在小说中,他经常把自然和女性联系起来,同时在小说中大量描写自然生态,通过批判来唤醒人们追求和谐的生态意识。
本文就是通过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哈代部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生态女性主义;女性形象作者简介:沈羽琳(1998-),女,江苏苏州人,宿迁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吴凌飞(1998-),女,江苏无锡人,宿迁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3一、引言生态女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妇女运动和保护自然相结合,强调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争取男女平等与保护生态环境两个概念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生态女性主义者批判父权思想和二元思维方式,这种二元思维方式以反对“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的男权思想为核心,在反对男性中心论的同时也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极强的亲近性,需要通过女性建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他将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归于最后一类,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主题一直是自然和女性。
他在小说中将自然和女性联系起来,同时大量描写自然生态,通过批判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来唤醒人们追求和谐的生态意识,深刻揭示了英国社会的道德危机和阶级矛盾,其中透露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真实内容和实质,因此可以说他的小说是具有生态女性主义内涵的典型作品。
哈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浅析作者:范宇婷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哈代在其威塞克斯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乡》中的游苔莎,《无名的裘德》中的淑这三位女性为例子,来分析哈代笔下的新女性形象的特征。
关键词:哈代新女性形象分析一、独立自主的生活观念19世纪英国等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仅改变了经济和政治体制,对文化和社会观念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当时社会上兴起的女权运动影响最大。
相对于传统的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自我处于被动统治地位的观念,女权运动则提出让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活,享有政治,教育,法律,财产等权利,获得自由和解放。
很多女性开始独立思考人生,渴望摆脱男性及家庭的束缚,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哈代小说创作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性格上出现了与传统小说中女性不同的特征。
新女性们希望摆脱在家庭中男性附属品的卑微地位,在社会上处于被动统治的局面。
新女性们有知识文化,接受过现代教育,这使她们具有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哲理思考,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寻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
《德伯家的苔丝》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美丽善良,质朴纯洁,坚韧又独立。
苔丝在被亚雷诱奸后没有选择委身于他,而是选择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孩子。
游苔莎梦想离开荒原,她隐藏自己的女性身份,以扮演土耳其骑士参加荒原巡演的方式来认识接近这个可以帮她实现梦想的从巴黎归来的青年。
而在当时,只有男性才能出现在公众场合参加演出。
游苔莎认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只能靠自己去努力争取,命运由自己来掌握。
哈代通过游苔莎表现了女性对幸福自由光明的生活的强烈向往。
二、大胆反叛的精神新女性们不仅试图打破传统宗法制度和封建道德对她们的束缚,同时还强烈的质疑和反对宗教。
苔丝在被亚雷诱奸后回家的途中,看到路边的墙上用红色染料写着“不能犯奸淫”的字时,她脱口而出:“我才不相信上帝说过这样的话!”,表现出对宗教的质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2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3 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4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n Beloved5 外教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6 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7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8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9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10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11 论《蝇王》中人性的泯灭和救赎的无力12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13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14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15 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16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17 论促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18 《西游记》两英译本宗教用语翻译比较:读者接受论视角19 国际快递公司的本土化战略20 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Liguang and Patton21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22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23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24 A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and Its Effect on EFL Reading25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26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27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28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29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30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3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幽默的翻译32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33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34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35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36 我看简爱的爱情37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39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40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41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42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43 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44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45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46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47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4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49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50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 orn Birds51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52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53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54 论英语商务合同中状语从句的翻译55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56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57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58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59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60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61 扼杀在萌芽中的期许—“一小时里故事”中的女权渴望62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青少年的叛逆与成长63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64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65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66 The Pioneer of Romanticism----The Poems of William Wordsworth67 《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68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69 中英死亡委婉语翻译的跨文化研究70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1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72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73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74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75 商务电子邮件中礼貌用语的运用76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77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78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79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80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81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82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83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84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85 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eech Act86 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87 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点与翻译88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89 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909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92 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93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94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95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96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97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98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99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00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101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习得102 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103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104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105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106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107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08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09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10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111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112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113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14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115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116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117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118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19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120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21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22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23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124 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习语研究125 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126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127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128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29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130 (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131 论《梅丽迪安》中主人公梅丽迪安的觉醒132 从《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与《水浒传》比较分析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133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134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135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13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137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38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139140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141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142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43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44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145 An Analysis of E 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46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47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148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149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150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151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152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153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154 《喜福会》所表现的中美文化的冲突和兼容155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56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157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158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159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160 Translation of Tourism English in a Cross-Cultral Perspective161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162 任务型教学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63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164 中西见面礼节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65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166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67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168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169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170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71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7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 alues Based on Friends173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174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175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176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177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78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79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180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181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182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183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184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185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186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187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18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89190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191 一个女性的悲剧—从人性角度浅析苔丝的悲剧192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93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194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95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196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197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198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199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200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争取平等与自主权引言哈代(Thomas Hard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中经常描绘了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和女性在那个时代面临的限制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如何争取平等和自主权,并在这些努力中所遇到的困难。
爱莲娜·乔艾文(Eustacia Vye)爱莲娜·乔艾文是哈代小说《除夜赶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美丽而独立的女性,渴望逃离包围她的偏远地区,追求更广阔、更有激情的生活。
然而,尽管她追求自由和幸福,却受到了来自于社会以及家庭压力和传统观念束缚。
在小说中,爱莲娜努力反抗当时对女性角色预设定型化的标准,并试图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来影响自己命运。
她展现了一种对婚姻和家庭束缚的不屈意志,并且试图通过与其他男性角色建立独立的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的乡村妇女形象除了描述城市女性的形象,哈代的小说也着重描绘了农村地区的妇女。
这些妇女通常是社会地位低下、受限制且缺乏教育机会。
然而,尽管她们面临着重重困难,许多乡村妇女在哈代小说中展示了无论环境如何压迫都能坚忍不拔争取平等和自主权的精神。
例如,在《德尔韦尔荒原》中,主人公泰塞(Tess)来自一个贫穷且传统观念束缚严重的农民家庭。
然而,泰塞并没有完全接受社会对她设定的角色和命运,她坚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女性权益与社会反应尽管哈代小说中描绘了许多为争取平等和自主权而努力奋斗的女性形象,然而这种努力往往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对和压制。
当时的社会观念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居于次要地位,并以家庭为重。
许多女性角色发现自己在尝试追求个人目标和自由时面临着道义、法律和传统束缚。
例如,在《红房子》中,留为贞节殉道(marriage-resister)的苏珊娜(Sue)试图逃避当时对妇女角色所预设定型化的界限。
然而,她的行为被社会视为不道德并受到了严厉批评。
结论哈代小说中描绘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从城市中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爱莲娜到乡村里挣扎求存的泰塞和受到社会反对却勇敢追求自主权与平等权益的苏珊娜。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男权思维和女权意识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写作目的:《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人的创痛”,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描述了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
对于苔丝的悲剧,人们常常认为其根源在于哈代本人“宿命论”的悲剧思想以及女主人公苔丝忍让、屈从、牺牲的本质,也就常常所说的“悲剧命运”和“性格悲剧”。
然而,我认为哈代将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悲剧。
众所周知,哈代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的思想意识形态占了统治地位。
不可避免,哈代接受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妇女观念,在小说创作屮使用男性视角,体现了一定的男权思维,但由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特殊性,小说中又含宥一定的女权意识。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德伯家的苔丝》打破了英国主流文学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屮的附庸的角色模式。
这部作品以其隽永绵长、凄切悲惋的故事情节、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技巧打动并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他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女权意识心主导地位,男性则仅仅是充当了一个被动的角色,本文就将从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去剖析苔丝的悲剧逻辑,并从中浅析哈代在这部作品中男权思维与女权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相关概念:男权思维可以定义为: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对女性的评判应该从男性的视角出发,女性不是一个独立体,而是男性话语下的一个客体。
(张伯香:The Victorian English Literature P334-341 )父权制:把男性看做是主体和超越,而女性则作为男性所欣赏并证明男性存在的第二性。
整个两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是以男性为轴心的,在这个父权文化世界屮,男性一直扮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而女性则居于依附于男性的客体地位。
(林树明:多维视野屮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P7-36)女权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g在反对包柄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勇敢的超越——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陈海燕
【期刊名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4
【摘要】哈代的思想勇敢地超越了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的拒绝性欲、温柔顺从、拘泥于家庭生活的形象的描写.他拒绝对于女性"无性爱"的描写,写出了女性的自然情感.他颠覆了传统男性中心视野下的女性角色. 他对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关照,让女性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示自己.这种超越在哈代的两部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由此影射了哈代所创作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陈海燕
【作者单位】襄樊学院,外语系,湖北,襄樊,441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4
【相关文献】
1.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的交融体——以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例 [J], 李娟
2.威塞克斯的女人——论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 [J], 王文丽
3.难以超越的困境——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哈代文本中的女性形象 [J], 陈海燕
4.威塞克斯的女人——论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 [J], 张群
5.彰显女权主义的女性生存困境揭示与批判——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J], 徐苑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