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 格式:pdf
- 大小:229.91 KB
- 文档页数:3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工作习惯的改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
由于这种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颈椎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就该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
二、方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以解除脊髓压迫、恢复颈椎稳定性为目的的手术方法。
本文通过对一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相应的检查与评估,并持续进行康复期随访。
三、疗效分析1. 手术效果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容积,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地定位手术部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术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如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均有明显改善。
2. 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手术,脊髓的压迫得以解除,使得脊髓神经得到了充足的营养供应,有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如肌力、感觉等均有显著提高。
3. 并发症与安全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但只要严格按照手术规范操作,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
因此,该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四、讨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该手术能够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容积,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同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姚继红;许艳春
【期刊名称】《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8)003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是因压迫或刺激脊髓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颈椎前路手术风险大,并发症严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该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组织损伤较小,能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并允许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我院自1997年以来,实行该种手术96例,通过有计划有重点的身心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满意。
现谈护理体会如下。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姚继红;许艳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骨科,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高压氧联合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综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周冬长;冷松柏;曾湘莲
2.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刘建;何苗
3.C3椎板潜行切除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
察 [J], 杨文全;臧传艳;郭俊翔;刘文华
4.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J], 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罗春山
5.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不同年龄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J], 朱浩然;孙凯;沃金;焦根龙;李志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发表时间:2012-08-08T10:31:50.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黄判田[导读] 探讨应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与效果。
黄判田(南宁市良庆区大塘中心卫生院广西南宁 530232)【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159-0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与效果。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运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观察,总结手术后的疗效。
结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运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单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在医学的临床上可以分为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型和其它型,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pen-door cervicallaminoplasty)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的常用术式,用去除脊髓后方压迫,增加脊髓血供,使脊髓向后方避让,减轻脊髓前方的压迫,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已经被广泛应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有50病例,男 31例,女 19例;年龄 38~70 岁,平均 58 岁;致伤的因素有因骑电动自行车致摔伤10例,受伤后在十小时内住院。
X线显示:没有发生骨折脱位,其余的40例患者术前有脊髓病程为半年至一年半时间,呈现为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退行性改变如颈椎间隙狭窄、OPLL、椎体不稳、黄韧带肥厚、颈椎曲度直、钩椎关节增生等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胸腹束带和踩棉花样感,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四肢肌张力增高,生理反射活跃等现象。
1.2影像学检查就诊的病人在手术前都要进行X线和MRI或者CT的检查。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探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选的所有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在术前和术后应用JOA评分法进行评定分析。
并比对分析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改善率将近70%,效果较为显著。
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具有安全、方便,疗效高等特点,是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JOA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脊髓受压迫或刺激再加上血管受压迫血流受阻而引发的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排便功能性障碍的颈椎病[1],此病较其他类型颈椎病较为少见,但是其症状却比较严重。
此病一般以隐性侵袭的方式曼延,极不容易被发现,较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妨碍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期[2]。
如不能及时治疗,长期拖延可能导致痉挛性瘫痪或者排便排尿功能障碍[3]。
手术疗法是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方式,近些年,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认可。
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对82例脊髓型颈椎病进行了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手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探究对象选择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患者中男性51例,女患者31例,年龄在38~76岁,平均年龄为(58.5±8.9)岁。
患者病程在7w~12年,平均为(25.6±8.3)月。
据患者基本资料显示,82例患者中有23例曾有颈部外伤史。
第 50 卷第 1 期2024年 1 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50 No.1Jan.2024DOI:10.13481/j.1671‑587X.20240127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王理想1,2, 李春根2, 柳根哲2, 赵子义2, 赵思浩2, 陈超2, 祝永刚2, 李伟1,2(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29;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北京100010)[摘要]目的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 70 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 例和后路组 35 例,前路组患者行 Hybrid 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
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
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NDI 和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工作习惯的改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已成为常见的颈椎疾病之一。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四肢无力、感觉异常、甚至出现行走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此术式的疗效及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二、方法1. 病例选择:本研究选择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多个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2. 手术方法:详细描述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评价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采用影像学检查和患者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手术疗效。
三、疗效分析1. 影像学评价: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颈椎管腔明显扩大,颈椎间盘的压迫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2. 症状改善情况:多数患者在术后颈部疼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感觉异常和行走不稳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3. 手术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脑脊液漏等,但经过及时处理后均得到控制。
四、讨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此术式可有效扩大颈椎管腔,减轻对脊髓的压迫,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其次,该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此外,通过单开门的设计,可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椎不稳的发生。
然而,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如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颈椎管内组织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技巧,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五、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扩大颈椎管腔、减轻对脊髓的压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同时,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技巧,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ROM、屈曲及后伸角变化情况、JOA评分,计算颈椎活动丢失角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率。
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9例患者出现早期颈痛,7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并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发生明显轴性症状的患者11例,发生率为16.18%,较传统单开门手术(42.93%)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率为(57.06±19.67)%;颈椎ROM较术前明显降低,平均丢失(8.23±5.08)°;屈曲和后伸角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未出现1例再关门现象。
结论:采用C3椎板切除和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改良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推广价值较高。
标签: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是颈椎管狭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严重颈椎疾病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单开门和双开门两种术式。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术中易对颈后肌肉韧带造成损伤,影响患者颈椎稳定性,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切除C3椎板和锚定法固定悬吊椎板等措施对其进行了改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52.94%),女32例(47.06%),年龄51~74岁,平均(63.61±5.33)岁,病程为0.5~4年,平均(2.61±0.57)年。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评定分析。
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81%,其中术后3天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达90%以上。
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减压单开门Odom’s法脊髓型颈椎病较常见,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是在80年代前后开展的一项技术,既可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
又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视野开阔、获得较好疗效。
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理想的治疗方法[1]。
2008年5月~2011年9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手术经过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39~72岁,平均50.5岁。
大多数是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病程8周~14年。
13例有头颈部外伤史。
大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为起病后出现颈部不适,活动不便,有僵直感。
查体以脊髓受压为主,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大、小便异常等不全瘫痪。
多数病例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均减小或消失。
受累椎间隙均有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受累节段以C5~C6为主,其次为C6~C7;C3~C4。
11例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8例存在后纵韧带骨化。
均行颈椎MRI检查。
在MRI上可直接观察到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和骨赘形成及颈髓受压和受损的程度。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局麻,颈部前屈20°~30°角,常规消毒,取后正中切口,从C2或C3~C6或C7切开皮肤、皮下及项韧带,骨膜下剥离棘突两侧软组织至两侧小关节突外。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764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吴坤芳,余永壮,周继权,覃义淳(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广西 河池 547000)0 引言近年来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与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质量和学习质量[1-2]。
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操作简便、效果理想的术式之一,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以及保护神经功能。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39 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评价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9 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39 例患者均知情及签署协议书的情况下进行颈后路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患者均经过X 线、三椎CT 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C 3-C 628 例,C 3-C 511 例,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58.6±3.6)岁。
1.2 方法。
39 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症状重侧开门,症状轻侧作为门轴,将部分棘突咬除并制作成骨粒植于门轴处植骨融合,将开门节段各椎板用双“7”号丝线悬吊于门轴侧项韧带上。
本组39 例患者减压范围C 3-628 例,C 3-511 例。
1.3 观察指标。
术后于9月至5年对39 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用JOA 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进JOA 评分以7分作为分界,≤7分为治疗效果差,6-12为治疗效果良好,≥13分治疗效果优,治疗优良率为(治疗良好+治疗效果优)/总例数×100%,均行Hirabayashi 改善率评分。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附36例报告)
邓绍富;贾全忠;付鸿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5(025)006
【摘要】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复诊方式随访32例,并按殷华符等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2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8-9)
【作者】邓绍富;贾全忠;付鸿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7
【相关文献】
1.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 [J], 吴磊;张军;许宇达;姜吉宏;周锋;任乾峰;赵昌明;陈磊
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固定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比较 [J], 郑笑臣;徐永辉;胡军华;高丽峰;王松茂
3.高压氧联合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综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周冬长;冷松柏;曾湘莲
4.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刘建;何苗
5.C3椎板潜行切除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J], 杨文全;臧传艳;郭俊翔;刘文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王永祥;王静成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26)11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17分计算法(JOA)评定分析.结果168例中随访110倒,临床疗效优良率87%,其中术后3d 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者达90%以上.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总页数】3页(P1257-1259)
【作者】王永祥;王静成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江苏,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江苏,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张林;张兵;鲍亮;康晋
2.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余德涛;邢祯全;王雷;陈善堂;李文
3.颈椎后路单开门4枚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
果及其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J], 王宗刚;王召兴;刘冬冬;赵俊涛
4.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J], 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罗春山
5.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J], 钱晶晶;徐浩;王路;赵嘉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