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来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出院后由小组成员给予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由家属给予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出院当天两组患者Bar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Barhel指数评分观察组优于是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后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护理;脑卒中;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69-02延续护理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在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缩短了与护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从而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满的意度以及节省社会医疗资源都有重要意义[1]。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脑卒中年发病率为(80-12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大于是200万;目前我国脑卒中后约600万患者中75%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40%患者中度致残,我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费用约120亿左右。
因此为出院后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语言功能恢复的延续护理指导尤为重要,本研究由延续护理小组通过对脑卒中康复出院患者实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脑卒中出院患者90例,其中,男6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岁;脑梗死56例,脑出血34例。
9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现状的分析,发现延续性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心理状况对患者康复也具有重要影响。
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其康复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延续性护理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明确指出延续性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况中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结果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康复、案例分析、重要性、价值、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指脑部血管突然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的病症。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负担。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或残疾。
脑卒中患者在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方面往往面临着种种问题。
他们可能受到身体功能障碍的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面临着康复困难和家庭关系变化等挑战。
脑卒中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焦虑、抑郁等问题。
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已成为当前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了解他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和困难;2.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提供实践指导;3. 分析心理状况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延续性护理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4.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可行性;5. 总结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探讨其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中的价值,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和探讨。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一、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特点延续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全面、个性化的护理,以确保患者在疾病康复期间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延续性护理的主要特点包括持续性、综合性、个性化和协调性。
持续性是指护理过程需要长期进行,直至患者康复为止;综合性是指护理内容需要覆盖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个性化是指护理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协调性是指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家属和社区卫生机构等协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1. 促进身体康复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身体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
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提供心理支持脑卒中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许多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重新建立自信,积极面对康复。
3. 提供家庭支持延续性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会注意到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护理人员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患者,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强康复信心。
4. 减少并发症发生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康复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等。
延续性护理通过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和干预,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延续性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1. 情绪疏导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
2. 心理支持延续性护理在长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成为患者倾诉心声的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脑卒中住院患者开展延续护理的效果回顾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对于脑卒中住院患者来说,出院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隙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本文旨在回顾脑卒中住院患者开展延续护理的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延续护理的概念及实施方法延续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
其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法:1、电话随访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的特定时间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用药情况、饮食起居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家庭访视护士定期上门访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康复训练进展,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教育。
3、网络平台利用微信、QQ 等网络平台,建立患者交流群,定期发布康复知识和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
4、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患者和家属参加集中的健康教育讲座,提高他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延续护理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1、肢体功能恢复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延续护理中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提高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肢体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改善。
2、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延续护理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通过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和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3、心理状态改善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延续护理中的心理支持和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康复治疗。
4、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续护理中的病情监测和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纵向研究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48周的跟踪调查。
结果延续护理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相关(P<0.05)。
结论以出院前健康教育和护理评估及出院后跟踪随访的”4C”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干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康复的有效方法。
标签: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生活质量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尤其我国是脑卒中高发病率国家,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年平均发病率在城市约为280/10万,农村约为185/10万[1],而且脑卒中生存者的病残率更是高达70%~80%[2];同时其发病后初期1~6个月内由于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更由于患者普遍存在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较低[3-4]而导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5-6],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管理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探索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其结果可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发展脑卒中出院后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十堰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康复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头颅CT检查确诊。
1.1.1纳入标准为:①初次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②诊断类型涉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h,TIA)、脑血栓(cerebral thrombosis,CT)、脑栓塞(cerebral infarction,CI);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试在轻度范围内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7,重测相关系数r>0.8[8-11]。
1.4资料收集采用现场面对面的方式,由研究者及社区慢性病管理护理人员为调查员(调查员经过研究者统一培训,学习调查工具的使用,统一指导语言,以保证调查的质量),在较安静、独立的环境中)一对一填写调查问卷。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百万人患脑卒中,而每年患脑卒中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在医院和家庭中接受连续的护理和治疗。
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如何实施延续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从脑卒中康复的定义、脑卒中的后遗症、延续护理的概念和意义、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脑卒中康复的定义脑卒中康复是一种持续性的、多学科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协同工作的、以恢复、利用和增强患者残存的功能为目的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康复的目的是在尽力治疗病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康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持续性: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治疗和护理;(2)多学科的:脑卒中康复需要多学科的医疗团队进行协作,在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案;(3)以患者为中心的:脑卒中康复应该以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物理和精神健康;(4)协同工作的:脑卒中康复需要医疗人员、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参与;(5)以恢复、利用和增强患者残存的功能为目的:脑卒中康复的目的是尽力恢复、利用和增强患者残存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的后遗症脑卒中的后遗症包括偏瘫、失语、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吞咽障碍等。
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表现为一个半身无法主动运动、感觉障碍和肌张力改变。
失语是指因脑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表现为听力障碍、语音障碍和口语表达困难等。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遗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表达能力下降、判断力衰退等。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失眠等,是脑卒中后遗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问题。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2期脑卒中属于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疾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引发局部脑组织系统供血、供氧严重缺失,继发脑组织损伤,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1]。
患者临床救治成功率较高,但是疾病致残率也较高。
后期患者康复训练和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单纯依靠在医院的护理,很多患者出院后依从性比较差,中途放弃康复训练和治疗的非常多,甚至有些患者因为得不到家庭关怀和支持,产生消极和悲观等情绪,自我放弃,导致脑卒中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2]。
延续性护理是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跟踪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指导,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以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延续性护理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7岁,平均(68.45±2.50)岁;病程1~9年,平均(4.50±1.50)年。
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8岁,平均(68.50±2.55)岁;病程1~8年,平均(4.55±1.20)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用药和行为方面等健康指导和教育,给予患者一定心理引导和疏通,稳定患者情绪。
⑵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
①出院前:在患者出院前1d 至出院当天,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加强病床管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目前恢复状况,详细记录和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居住地址及电话等,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
②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选取科室的护士长和医生各1名,护士3名,组织建立微信交流群及随访热线。
如果患者不方便出门活动,在随访时,可以通过电话或上门服务,解答患者心中疑惑和问题,如果患者问题在第一时间不能及时问答,可以由医生回答,提供正确指导。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和特点】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旨在通过建立和维持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长期关系,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连续的护理服务。
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强调对患者的全程护理和关怀,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权益,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进程。
延续性护理的特点主要包括:1)全程关怀:延续性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还注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状态;2)多学科协作:在延续性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之间会进行密切的协作,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3)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及需求】脑卒中患者通常表现出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延续性护理至关重要。
生理方面:脑卒中患者常常表现出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
心理方面:脑卒中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功能,还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卑、孤独等情绪。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显得极为重要。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1. 全程护理:延续性护理提供了一种全程护理的模式,患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获得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全程护理不仅包括了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还包括了患者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支持,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多学科协作:在延续性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之间会进行多学科的协作,以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医生等会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3. 个性化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的患者,医护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能老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6-30T13:03:08.2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3月3期作者:黄汝佳[导读]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能老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黄汝佳(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摘要】脑卒中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风,是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不仅发展迅速,且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如治疗不及时,会产生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众多案例证明,脑卒中患者即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有很多患者出现语言障碍或行动障碍,所以患者在康复期间进行延续性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更好的进行延续性康复护理,不仅能提高出院后的治疗效,更有利于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等行为能力的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失能老人;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延续性康复护理[Abstract] Stroke is a common stroke in our daily life, and it is the most common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t not only develops rapidly, but also is prone to severe sequelae. If not treated in a timely manner, it can cause disability and even endanger the lives of patients. Numerous cases have proven that even if stroke patients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any patients have language or movement disorder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receive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care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Better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car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fter discharge,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physical abilities such as body language,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 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Stroke; Disabled elderly; Self 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care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化的时代,生活不能自我照顾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人,是导致半失能和失能的主要群体。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
患者在脑卒中后往往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而延续性护理则成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延续性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长期和持续的护理和管理。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延续性护理不仅包括对身体状况的监测和康复训练,还包括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
通过持续的护理和关怀,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身体功能锻炼。
延续性护理通过对患者康复训练的持续监测和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并提高身体功能的恢复速度。
延续性护理还可以对患者的饮食、卫生、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
脑卒中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问题。
延续性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和康复训练中的困难,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康复习惯。
通过对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延续性护理还可以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照料能力,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
通过持续的护理和关怀,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为他们的康复之路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持续的护理和支持。
延续性护理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标签:延续性护理;高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脑卒中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延续性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不同时期受到相应的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出院恢复期间均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护理指导,降低其焦虑心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明确延续性护理在高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对56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56例高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28例,女11例,男l7例,年龄61~86岁,平均(72.00±2.15)岁观察组28例,女13例,男15例,年龄62~88岁,平均(73.00±2.54)岁。
两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对照组初中13例,小学15例观察组初中12例,小学16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行头颅CT或MRI证实为首次发病者。
56例患者均无肾、肝、肺和心功能不全等问题,且无恶性疾病史。
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均相同。
出院之前,两组均要接受健康指导,其中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生活方法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一些控制方法等。
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情况按照常规由随访中心负责,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健康进行干预。
为了保证延续性护理可以正常进行,护理人员必须在观察组患者出院前l天对其护理情况(如:健康行为、环境、生理以及心理)进行评估并进行详细记录、保存。
在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第1个月,每周上门2—3次,询问其身体恢复的详细情况并记录;第2个月,每周上门1~2次;第3个月,每周上门1次;4、5个月,每2周上门1次。
延续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住院期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延续护理措施。
结果经护理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采用住院期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延续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上门访视护理脑卒中患者居家环境安全评估及生活、健康指导。
包括对脑卒中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评估、生命体征的监测、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治疗后恢复期保健与康复指导;居家护理技术服务:如慢性伤口换药、抽血、测血糖、更换胃管、更换导尿管、指导家庭吸氧、吸痰等。
1.2.2 电话随访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电话随访、咨询、预约并指导就诊服务。
1.2.3 个案管理为脑卒中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及医疗诊治方案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维护方案
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如营养饮食、合理有效的运动指导、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健康评估与咨询计划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100%,临床主要症状消失。
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明显缓解。
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临床主要症状无变化甚或恶化[4]。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量表进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高且常见和多发的危重疾病,死亡率为5%
左右,脑卒中损伤的程度以及该病的进行性病程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5-6]。
延续护理是医院护理的继续,主要是跟踪每位患者的健康信息,主要包括询问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按时服药情况、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情况、并给予相关指导和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门诊预约检查电话、专家出诊时间等,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7-8]。
在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控制好“三高”,对血脂和胆固醇的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降得更低一些。
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鼓励患者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防止瘫痪侧肢体肌肉萎缩;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患者的意识、语言或患肢功能障碍渐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关于脑卒中的运动疗法须是全方位的,不仅足趾和踝关节,还应包括膝关节运动的伸展和髋关节的内收外旋及上肢的关节运动等,这样方能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足趾训练的初期
可由医师或家属帮助进行,用双手握住患者脚趾,令其反复感觉足趾的屈和伸的动作,同时摩擦足背面肌肉以刺激患者对足趾屈、伸的感觉。
每次做20次,每日训练2~3次。
当患者能够感到足趾屈、伸位置后,在治疗师或家属的帮助下,逐渐促进患者加大自主运动的力量,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背曲动作,然后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这个过程需要每日坚持,循序渐进,患者及家属都要有耐心。
同时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获得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积极的认知评价系统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
本文护理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明显(p < 0.05)。
护理后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红朝,董芳永,雷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j]. 中国临床康复,2009,6(10):1396-1341.
[2] 刘朝杰,李宁秀,任晓晖. 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9-42. [3] 朱元珏. 评估生命质量逐渐成为临床试验的新标准[j]. 中华内科杂志,2010,42(11):753-755.
[4] 邢新湘,张富洪.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9(2):100-101.
[5] 林彩洪,莫维一.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护理,2012,11(12):968-969.
[6] david s,lalit k. tntergrated nursing pathways in stroke management[j].age and ageing,2010,29(2):349-352.
[7] 廖亮华,江兴妹,罗伟良.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62-163.
[8] 杨雅琴,王拥军.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防部成人脑卒中康复治疗管理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2(1):2-4.
(收稿日期:2013-01-21 本文编辑: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