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中地理中图版一轮课件:规范答题满分系列之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类
- 格式:ppt
- 大小:719.50 KB
- 文档页数:21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知识点知识点1 流域内协调发展知识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点3 产业转移知识点4 国际合作二、知识梳理知识点1 流域内协调发展1.流域(1)概念: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2)流域内的水资源的功能①功能: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
②特性:开放共享性。
③意义:流域内水资源的协作开发和综合利用,会影响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3)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发展上游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下游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全流域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沙患解决措施: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①侵蚀区: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并且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措施具体说明措施: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治理成果: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3.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
(2)原因:①人水矛盾突出: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②断流: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迅速,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
(3)措施:1.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类答题用语(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稳径流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通航里程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社会条件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人口、城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答题思路一般答题用语治理原则治理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习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引言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二、区际联系的含义和特点区际联系指的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区际联系的特点主要包括:1.相互依存性: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性也在增加,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
2.资源互补性: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3.政治关系:区际联系还受到各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政治稳定和友好关系能够促进区际合作和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区际联系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和协作。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健康增长。
2.提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促进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影响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的因素1.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和合作。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影响其在区际联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3.政治因素:政治关系和政策的稳定度会对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程度。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1.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
2.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间的交通、通讯等便捷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加强规划引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引导不同地区间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