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P 解剖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
图文详解TAPP手术要点和技巧导读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
腹腔镜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虽然在10年前就被证实,但是至今仍有争议。
此外,微创方法[ 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 也是有争议的。
本文中,来自法国Les Bonnettes医院的R. Moldovanu等讨论了TAPP过程中的技巧和相关经验。
01禁忌证和适应证TAPP在理论上适用于任何疝的修补,包括绞窄疝和嵌顿疝,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临床判断和手术技能。
TAPP 指南中的禁忌证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大的阴囊疝;TAPP对小孩患者也是禁忌。
然而,对于年轻患者(18-30 岁)和女性,由于较低的复发率而被推荐。
此外,全身麻醉的禁忌证如心脏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以及腹膜粘连等也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麻醉和手术室布局02患者仰卧位,15ºTrendelenburg倾斜,双臂沿着身体内收,对单侧的疝亦是如此。
全身麻醉,根据最新的欧洲疝指南,不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文作者也完全同意欧洲指南,即基于患者的伤口感染风险因素(复发、高龄、免疫抑制等)和手术因素(长期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的使用)选择性使用抗生素预防。
腹腔镜设备放置于患者足部,外科医生从对面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助手站立于外科医生对面(图1)。
图1. 右侧腹股沟疝手术室设置鉴于双侧疝的发生率为15%~22%,所以患者手臂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允许从双侧行疝修补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要点;两套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可以简化对双侧疝手术时的房间设置,避免改变整个腹腔镜的位置,也更符合外科医生和手术助手的人体学原理。
03 气腹建立及套管位置利用气腹针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既往有手术史的患者和脐疝患者经常使用开放手术。
研究者将10mm套管针在脐位置置入,其他两个5mm套管针在锁骨中线脐水平一下1~2cm位置置入(图2)。
在腹腔镜视野下插入套管针以避免内脏或上腹部血管的损伤。
股疝外科解剖有用的知识:腹股沟疝的发生和腹股沟区解剖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斜疝比左侧多!?原因竟然是它!大腿根突然出来个包是怎么回事?很可能是股疝,那么什么是股疝?看完下面的解剖讲解,就会从根本上了解股疝和其发生机制了。
1肌腔隙和血管腔隙首先让我们了解下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由髂耻弓分隔成外侧的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区间的重要通道。
右腹股沟区前面观1、肌腔隙的界限前面:腹股沟韧带后面:髂骨内侧: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止于股骨小转子)、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通过。
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蔓延至大腿根部,即股骨小转子处,并可激惹股神经。
2、血管腔隙的界限前面:腹股沟韧带后面:耻骨梳韧带内侧: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髂耻弓。
腔隙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及淋巴管通过。
右腹股沟区内面观2股鞘是包绕在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横筋膜延续而来后壁: 由髂腰肌筋膜和耻骨肌筋膜构成。
股鞘的前壁和后壁在两侧相互融合。
在横断面及额状面上,股鞘被两个前后方向的结缔组织中隔分成三个部分。
外侧部份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份称股管。
3股管是位于股静脉内侧的漏斗状的潜在性间隙,间隙内充填着淋巴管、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前壁为股鞘前壁的一部分,因而也是腹横筋膜的延续,围成一个漏斗状的间隙。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5cm处,股管的前后壁及内外侧壁相互融合,从而关闭了股管的下端。
因此,股管并不是上下相通的结构。
前面:腹股沟韧带和卵圆窝上缘的大腿阔筋膜后面:耻骨梳韧带和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上份为腔隙韧带,下份为前方的大腿阔筋膜和后方的耻骨肌外侧:股静脉。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由髂筋膜和腹横筋膜构成。
在股环四周,有较坚硬结构:前:腹股沟韧带后:耻骨梳韧带内侧:腔隙韧带外侧:股静脉表面的结缔组织。
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于1992年首次报道,其本质是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后经路所进行的一种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特点是先进入腹腔,打开腹膜后将疝囊回纳,在腹膜前间隙植入补片,覆盖肌耻骨孔,最后再关闭腹膜。
第一节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腹横筋膜薄弱的患者,如中老年患者、直疝或复合疝患者等。
2.腹内压增高的患者,如存在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合并症的患者。
3.希望尽快恢复体力活动的患者。
4.双侧疝和复发疝患者。
【禁忌证】1.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
2.腹腔内广泛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
3.腹腔内感染、腹膜炎患者。
4.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
5.不适宜植入补片的患者。
第二节手术方法【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麻醉】首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也有椎管内麻醉的报道。
【体位】头低脚高10~15度平卧位。
患侧手臂外展供静脉输液用,对侧手臂内置与身体平行。
双侧疝时两侧手臂均内置,静脉输液可通过足背静脉进行。
术者位于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图1-1)。
图1-1 手术室布局(右侧疝)【手术步骤】1.套管穿刺: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2~15mmHg。
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三个戳孔构成以疝为圆心的同心弧(图1-2)。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
图1-2 套管穿刺部位(右侧疝)2.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脐韧带和3个陷窝(图1-3),其次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等以及有无对侧的“隐匿疝”,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1)脐韧带:(1)脐正中韧带(Fold umbilical median):脐正中韧带位于中央,是中线的标志。
该韧带是腹膜在正中线上膀胱底部到脐之间形成的皱襞,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通常不会很明显。
高清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
导读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是手术治疗,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其术后并发症多见,创伤大,复发率高,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几率较高,且异物感较为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腹腔镜技术为治疗腹股沟疝提供了新方法,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逐步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患者介绍
男性,66岁,身高171 cm,体重65 kg
主诉:发现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月余
体检:右腹股沟区肿块5*5 cm,可回纳
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视频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
术者:李健
助手:李奇
手术核心步骤
1. 戳卡的安置
2. 腹膜的切开
3. 疝囊的处理
4. 腹膜前间隙的游离
5. 补片的覆盖
6. 补片的固定
7. 腹膜的关闭。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TEP和TAPP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1.简史腹腔镜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在1982年就有了报道,不过当时Ger医生是直接钳闭疝囊,没有用补片加强腹膜前。
目前我们所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
1991年,Arregui首次报道了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
公元1992年,Fitzgibbongs首次实施了腹腔内网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
公元1993年,Phillips、Mckernan及Law各自实施了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TEP)。
2. 腹腔镜疝修补术出现的意义腹腔镜疝修补术到目前还是有争议的,但争议的声音好像越来越小。
越来越多的RCT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有更快的术后恢复,更低的复发率,更低的疼痛不适率,同时兼有切口小、美观和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和股疝的优点。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开展也使得腹膜前修补得到了迅猛的推广。
因为在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前,“外科医生对于腹股沟管后壁几乎一无所知,它隐藏在医生的视野之外”(W. J. LYTLE,1945)。
大部分医生很难相像PHS补片或者Kugel补片放在腹膜前是个什么情形,所以就觉得腹膜前技术很难。
但自从有了腹腔镜技术,大家何以很清楚的看到腹膜前的结构,进而对其解剖有了一个直观的正确的认识。
即使大部分医生不做腹腔镜疝修补术,这种对腹膜前解剖的认识,对于他们做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也有莫大的帮助。
目前,国内外也出现了机器人做TAPP的报道,除了费用昂贵外,机器人手术彰显了很多优势,如三维立体画面、操作杆可以关节样弯曲而灵活异常等。
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分析TAPP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常见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TAPP是一种腹腔镜下的疝修补方法,通过在腹膜前腔创建工作空间,将腹股沟疝隔膜术后固定。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TAP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研究表明,TAPP的成功率高达94-9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也短。
TAPP还可以同时修复双侧腹股沟疝,减少了再次手术的需求。
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直接暴露疝囊,将其切除,并使用无张力网片进行修补。
开放手术相对于TAPP而言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长。
但是开放式手术的优势在于直接暴露疝囊,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疝囊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并对其进行彻底切除,以降低复发率。
开放式手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修复,选择适合的网片型号和位置。
虽然TAPP和开放式手术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但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恢复时间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
一项对TAPP和开放式手术进行对比的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在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两种方法在病人满意度、术后疼痛、生活质量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TAP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患有双侧腹股沟疝的患者;而开放式手术则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疝囊,并对其进行完整的切除,以降低复发率。
在具体选择疝修复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以及设备条件来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