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C卷
- 格式:doc
- 大小:622.00 KB
- 文档页数:16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1.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概是1N,拿起一块砖的力大约是20N,那么,拿起一本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A.0.25N B.2.5N C.25N D.250N2.如图所示,跳板的弹力将运动员弹起,此过程不能说明()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在射箭运动中,以下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个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A.瞄准时,手的拉力把弓拉弯B.松手后,弓的弹力把箭射出C.飞行中,重力让箭划出一道弧线D.中靶时,靶的阻力让箭停止运动4.如图所示为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A.B.C.D.5.关于比值“g=10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A.重力为1N的物体,其质量为10kgB.质量为1kg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是10NC.质量为10kg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是1ND.质量为1kg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是10N/kg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A.秒表的重力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7.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我国选手谷爱凌从50m高的跳台由静止出发,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难度的1620度旋转,获得金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她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B.她离开轨道末端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她的惯性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D.她运动到最高点一切外力消失她将做匀速直线运动8.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
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A.A B.B C.C D.D9.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10.如图所示,一个人站立在斜面式自动人行道上,随自动人行道从一楼匀速运动到二楼的过程中,人行道对人的作用力只有()A.支持力B.下滑力C.摩擦力D.支持力和摩擦力11.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A.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轮B.自行车车轴装有滚珠轴承C.运动鞋底表面刻有花纹D.在自行车车轮的齿轮处加注机油12.如图所示,冰壶比赛运动员需要根据冰壶的运动情况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
西安市高新一中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1.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A.75kg B.7500g C.0.075t D.7500mg2.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头裂开后密度变小B.水结成冰密度不变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增大使石头裂开3.分别由甲、乙用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物质甲可能是水C.ρ甲:ρ乙=8:2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4.工人师傅四次测量同一工件的质量,分别为43.2g、43.3g、43.1g、43.3g。
则其质量应记为()A.43.2g B.43.22g C.43.225g D.43.3g5.小明家的水龙头因关不紧而滴水不止,小明想要测量每滴水的质量,下列方法简单可行的是()A.用托盘接1滴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托盘接100滴水,测其质量为m,则每滴水的质量为m/100C.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 o,再用烧杯接1滴水测总质量m1,则每滴水的质量为(m1-m o)D.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 o,再用烧杯接100滴水测总质量m1,则每滴水的质量为(m1-m o)/100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放置时,它们液面齐平。
甲乙两液体的密度()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7.甲乙两小球的质量相等,已知ρ甲:ρ乙=2:3,V甲:V乙=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空心的B.乙一定是空心的C.一定都是空心的D.一定都是实心的8.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9.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A.保温性能好B.易被压缩C.能吸油D.密度很小,能浮在海面上10.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粘在一起,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以下哪个现象()A.墨水在水中散开B.物体很难被压缩C.折断一根铁丝需要很大力D.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1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再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2022-2023学年全国八年级下物理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0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向前运动,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B.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小等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C.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D.水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2. 一架客机的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坑.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和飞机相撞时,小鸟只是施力物体B.小鸟和飞机相撞时,飞机只是受力物体C.小鸟把飞机撞得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小鸟撞飞机的力大于飞机撞小鸟的力3. 如图所示,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茶杯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对地面压力与地面对桌子支持力C.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D.桌子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4. 下列关于大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C.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大D.标准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5. 一位同学用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重为平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但没能推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推力小于物重所以推不动B.此时物体受力不平衡C.此时物体受的阻力小于D.此时物体受的阻力等于6. 如图所示,用手把一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并使手和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物体的压力和物体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B.手对物体的压力和物体对墙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手对物体的压力和墙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7.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的物体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点匀速运动到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段摩擦力等于B.物体在段摩擦力等于C.物体在段摩擦力大于20N 50N 20N20N8N F =5N A B C AB 8NBC 5NBC 5NBCD.物体在段摩擦力等于8. 如图所示,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中,与的质量相等,与的体积相等,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球所受的浮力最小B.B 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大C.球所受的浮力最大D.三个球所受的浮力一样大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7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35分 )9. 如图所示,使弹簧伸长的力是________(选填“表的重力”“表拉弹簧的力”或“弹簧拉表的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10. 如图所示,锯条一端固定,另一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其中,对比()()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________有关,对比________两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11. 如图所示,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时要将乒乓球竖直向上抛出,乒乓球被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乒乓球具有________,到达最高点时,乒乓球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判断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3.如下图所示,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在蹦床上欢欣跳跃,关于蹦床所产生的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朋友与蹦床刚接触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B.小朋友降到最低点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C.小朋友被弹到最高点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D.小朋友受到蹦床的弹力大小不变4.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5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分别用力为()A.50N、50N B.0N、50N C.50N、0N D.25N、25N5.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饮料罐(含饮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A.B.C.D.6.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B.橡皮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细线发生了弹性形变D.松手后瞬间橡皮将继续做圆周运动7.如图所示,网球拍击中飞过来的网球,网球发生了明显的形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球拍击中网球,球拍和网球都发生了弹性形变B.球拍能将网球弹开,说明球拍对网球的弹力大于网球对球拍的弹力C.网球离开球拍后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网球具有惯性D.接球后,球朝反方向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8.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比锤头先停止运动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C.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D.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9.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如图所示,一个重12N的物体在12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4月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敲击水瓶琴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2.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常见的是乙二醇﹣水溶液,这种冷却液防冻、防沸。
与水相比,该冷却液()A.凝固点高,沸点高B.凝固点高,沸点低C.凝固点低,沸点高D.凝固点低,沸点低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气温上升温度计内水银柱升高,则水银的密度变大B.由于气温上升温度计内水银柱升高,则水银的密度变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4.如图所示,均匀木棒AB长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撑点上。
已知AO、O'B长度均为0.25m,若在B 端竖直向上施力稍微抬起一点距离,需要用力10N;若在B端竖直向下施力稍微压下一点距离,需要用力()A.10N B.20NC.30N D.40N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A.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B.冬季,给汽车的轮胎安装防滑链C.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雨天,在教学楼的通道口铺地毯6.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小车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B.小车受到的推力和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C.小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D.小车的重力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7.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如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为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小球从B到D位置速度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过C点的速度为m/s。
2020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2.在暗室的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镜子照射,从正面看上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的是镜反射3.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B.图乙中,街角处的凸面镜利用了光的折射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皮鞋擦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充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D.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5.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A.B.C.D.6.有经验的渔民使用钢叉捕鱼时,钢叉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因为实际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
如下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渔民看到“鱼”的光路图是()A.B.C.D.7.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8.2018年1月31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幕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
月全食是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血月”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中的红光折射和散射到月面上形成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近,看上去比较大;“蓝月亮”是指连续两次满月都落在了公历的同月份。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八年级物理(下)一、单选题(共40 分)1. 下列物体重约为1N的是()A.一支铅笔B.一根香蕉C.一瓶矿泉水D.一桶食用油2.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船桨是费力杠杆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速度会减小,最终会停下来3. 目前,我国“天宫”空间站已实现航天员长期驻留,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可以实施的是()A.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4. 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
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A.F甲>F乙B.p甲>p乙C.F甲<F乙D.p甲<p乙5. 如图所示,O为轻质杠杆AB的支点,B点挂一重物G,若在B点施加F1、或在A点分别施加F2、F3、F4四个力后,杠杆均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则这四个力中最小的力是()A.F1B.F2C.F3D.F46. 把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A、F B、F C,则这三力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 A>F B>F CB.F A=F B=F CC.F A<F B<F CD.F A<F B=F C7.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甲所示托里拆利实验中,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不变B.图乙所示排水管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C.图丙所示在B管吹气,A管中水而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图丁所示把这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上升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B.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大C.功率越大的机械,所用时间越少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快9. 如图所示,小黄家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花板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子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天花板对绳子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吊灯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吊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10. 如图所示,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当小球到达C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可能加速运动二、填空题(共32 分)11. 如图甲所示,工人师傅实际上是因陋就简制成了一个简单的工具,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的知识;如图乙所示,在A、B、C三点用扳手拧螺母,更省力的是___________点,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它的___________有关。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1、选择题(每题2分)1、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真空可以传声4、成语“立竿见影”中“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5、某同学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6、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8、、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9、、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B.能杀死微生物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能用来加热物体10、下面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11、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A..红、绿、黄、 B 红、绿、蓝C.红、绿、紫D.红、黄、绿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13、用竹笛和小提琴同时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人们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来是由哪一种乐器所奏,这是因为它们发出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离听众的距离不同14、“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的好坏B、音调的高低C、响度的大小D、以上说法都可以15、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16、下列现象中,属于凸透镜成像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 B.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水面上方的景物 D.利用放大镜观察的物体很清晰17、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1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A、焦点之内B、焦点上C、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 D 、二倍焦距以外19、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如果用黑纸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A 不能成像B 只能成一半像C 仍成原来的像,但亮度比原来暗D 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才能重新得到像20、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5厘米B、大于30厘米C、小于15厘米D、小于30厘米21、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处,则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齐鲁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1.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贡献,以下用焦耳(J)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功率B.功C.压强D.力2.如图所示,将重为5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足够深),测力计示数为2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B.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示数一直变大C.小球的密度为1.25g/cm 3D.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5N3.如图所示,静止在液体中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球,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其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F A < F B = F C B.F A = F B = F CC.F A < F B < F C D.F A = F C < F B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
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p₁和p₂,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₃和p₄。
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₁和F₂,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p₁ = p₂,p₃﹥p₄,F₁﹥F₂B.p₁ = p₂,p₃ > p₄,F₁ = F₂C.p₁ > p₂,p₃ = p₄,F₁ > F₂D.p₁ = p₂,p₃ = p₄,F₁ > F₂5.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A.ρ甲 < ρ乙F甲 = F乙B.ρ甲 < ρ乙F甲 > F乙C.ρ甲 > ρ乙F甲 = F乙D.ρ甲 > ρ乙F甲 < F乙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杯中装满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溢水杯中,甲杯溢出0.8N的液体,乙杯溢出0.6N的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甲杯中受浮力,在乙杯中不受浮力B.小球的重力是0.8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是0.6N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D.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7. 2020年11月10日,我国研发的奋斗者号在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为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市文华中学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题1.下图中的四个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B.浴室脚垫做得凹凸A.鞋底的花纹不平C.在合页轴上加润滑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油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B.C.D.3.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
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300km/h的速度飞驰的列车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8min而不倒,如图所示。
若认为硬币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房屋B.树木C.窗外的列车D.窗台4.以前人们常用“冷桌子,热板凳”来形容读书的辛劳!学习时,长时间坐在“板凳”上会感觉屁股酸疼,产生这个效果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板凳C.屁股D.空气5.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向前的力6.下列几个事例中,主要能体现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运动员拉开弓B.熊猫拉弯竹子C.用力拉长拉力器D.运动员把球踢出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C.游泳时要向后用力划水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8.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B.C.D.9.如图,体育课上几位同学使用相同的弹性绳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用最大力气拉到最远,其中拉力最大的是()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B.手臂长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D.力气大的同学10.一只蚂蚁沿着碗从A点爬到B点(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蚂蚁所受重力的大小()A.变大B.保持不变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1. 3月25日,柳州突然下起了冰雹,给人们造成危害,如图冰雹砸坏了部分汽车玻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冰雹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其受非平衡力作用B.冰雹将汽车玻璃砸烂,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C.冰雹对汽车玻璃的力大于汽车玻璃对冰雹的力D.冰雹对汽车玻璃的力和汽车玻璃对冰雹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
2020年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1.下列关于各个物理量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为175mm B.头发的直径为70nmC.正常行走一步的距离为0.6m D.大拇指的宽度为1.2×103µm2.下列物体长度接近6cm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B.书桌的高度C.粉笔的长度 D.作业本的厚度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B.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C.试验过程中那些有误差的值应该被舍去D.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4.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幻想D.制定计划、设计试验5.下列测量工具及其作用都正确的一组是()A.温度计﹣﹣温度、电流表﹣﹣电压B.刻度尺﹣﹣长度、天平﹣﹣质量C.秒表﹣﹣时间、电压表﹣﹣电流D.测力计﹣﹣力、量筒﹣﹣面积6.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去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A.28.1mm B.28.12mm C.27.98mm D.28mm7.测得某同学身高是1.653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尺子的最小刻度是米B.测量结果准确到分米C.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D.最后两位数字是估计值8.一位同学对物体长度的四次测量中得到的数据分别是1.41cm,1.42cm,1.41cm,1.43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A.1.4cm B.1.4175cm C.1.42cm D.1.418cm9.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试验中,记录数据时()A.可只记录数值,不需记录单位B.可只记录单位,不需记录数值C.只要记录准确值及单位D.既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10.某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下列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A.8.5cm B.8.460cm C.85.4mm D.85.42cm11.下列关于各单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B.纳米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的名称C.米是长度的国际主单位D.微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微米等于毫米12.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A.偏小B.不变C.偏大D.无法确定13.下列描述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0kmB.长城是我国的标志性的建筑,全长6.7×105mC.珠穆拉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最高处可达8.848kmD.原子的半径越为2×10﹣6m二、填空1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15.200页的一本书,厚度为2mm,每张纸厚度是mm合µm.16.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必然差异叫做.17.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41cm、1.41cm、1.41cm、1.42cm和1.14cm,其中存在错误的值是cm,该物体的长度是cm.18.(4分)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450头发的直径为70初中生走一步的距离为45一元硬币的厚度为0.001.19.小利同学对某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的结果是15.56cm,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记录的结果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0.(4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使用刻度尺对一木块的长度进行测量,请你对他所使用的刻度尺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的结果、、;被测木块的长度是cm.测量的结果中数据部分不仅要有准确值,还要有一位,并且在数据的后面填写上.21.(10分)单位换算:75cm=m 0.25dm=mm0.0024m=cm=µm 3.2×109nm=mm=m 6400km=m=mm 0.6×10﹣10m=mm=µm.三、实验、问答(共20分)22.(4分)写出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23.(5分)老师今天留的家庭作业是测量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可小利手上只有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你在该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的方法.24.原来乒乓球的直径为3.8cm,在第四十六届世乒赛改为“大球”所谓“大球”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2,请你猜想一下改为大球后将会产生那些影响?25.如图: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缠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cm,铁丝的直径是cm;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测量是物理实验的核心环节,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接触到大量的测量工具,请你举出除刻度尺以外的三个测量工具并指出它的作用.四:活动能力水平测试27.(9分)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1)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2)分析数据1、2可知.(3)分析数据2、3可知.(4)分析数据2、4可知.(5)分析数据4、5可知.(6)分析数据5、6可知.(7)实验中利用到的科学方法是.(8)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还可能有.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1.下列关于各个物理量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为175mm B.头发的直径为70nmC.正常行走一步的距离为0.6m D.大拇指的宽度为1.2×103µm【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为175cm=1750m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人的头发直径在70μm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人正常行走一步的距离为0.6m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大拇指的宽度约为1.2cm=1.2×104µm,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下列物体长度接近6cm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B.书桌的高度C.粉笔的长度 D.作业本的厚度【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左右,所以A不符合题意;B、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左右,所以B不符合题意;C、粉笔的长度约为6cm左右,所以C符合题意;D、作业本的厚度约为0.5cm左右,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B.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C.试验过程中那些有误差的值应该被舍去D.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B、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可以避免,错误可以避免,故B错误;C、试验过程中那些有误差的值不能舍去,故C错误;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错误是由于测量者的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4.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幻想D.制定计划、设计试验【考点】2Q:物理学方法.【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等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不包括进行幻想.故选C.【点评】科学探究过程要熟练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正确应用.5.下列测量工具及其作用都正确的一组是()A.温度计﹣﹣温度、电流表﹣﹣电压B.刻度尺﹣﹣长度、天平﹣﹣质量C.秒表﹣﹣时间、电压表﹣﹣电流D.测力计﹣﹣力、量筒﹣﹣面积【考点】2R:物理常识.【分析】根据对各测量工具的作用来判断.【解答】解:A、温度计测温度正确,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故电流表测电压不正确;B、刻度尺测长度正确,天平测质量正确;C、秒表测时间正确,电压表测电流不正确;D、测力计测力正确,量筒是测体积的,故量筒测面积不正确.故选B.【点评】要对所学各种测量工具的作用认识清晰.6.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去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A.28.1mm B.28.12mm C.27.98mm D.28m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解答】解:A、28.1mm中,“8”对应的分度值是1mm,A符合题意;B、28.12mm中,“1”对应的分度值是0.1mm,B不符合题意;C、27.98mm中,“9”对应的分度值是0.1mm,C不符合题意;D、28mm中,“2”对应的分度值是1cm,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知道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估读一位.7.测得某同学身高是1.653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尺子的最小刻度是米B.测量结果准确到分米C.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D.最后两位数字是估计值【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一个测量结果就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解: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所以A不正确;准确值是1.65m;此结果精确到cm(数据中,1是m,6是dm,5是cm);所以B不正确,C正确;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其中最后一个0就是估计值;所以D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长度测量的读数.长度测量要估读,但只估读一位,从测量的数值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8.一位同学对物体长度的四次测量中得到的数据分别是1.41cm,1.42cm,1.41cm,1.43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A.1.4cm B.1.4175cm C.1.42cm D.1.418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求出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接近此物长,平均值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解答】解:此物体得长度是:L=≈1.42cm;故选C.【点评】长度的测量比较准确的数值应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方法.9.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试验中,记录数据时()A.可只记录数值,不需记录单位B.可只记录单位,不需记录数值C.只要记录准确值及单位D.既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有三部分(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解答】解:根据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对记录数值的要求,结果必须既要记录准确值和估计值,也要注明测量单位,所以选项D准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记录对数值的要求,是基础知识.10.某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下列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A.8.5cm B.8.460cm C.85.4mm D.85.42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解答】解:A、对于8.5cm,“8”对应的单位是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选项正确;B、对于8.460cm,“6”对应的单位是0.1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mm.此选项错误;C、对于85.4mm,“5”对应的单位是1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选项错误;D、对于85.42cm,“4”对应的单位是1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知道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估读一位.11.下列关于各单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B.纳米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的名称C.米是长度的国际主单位D.微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微米等于毫米【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解答】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此选项错误;B、nm是长度较小的单位,不是材料名称.此选项错误;C、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此选项正确;D、微米是毫米的千分之一.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光年”是长度的单位,不要误以为是时间的单位.12.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A.偏小B.不变C.偏大D.无法确定【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A正确,选项B、C、D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13.下列描述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0kmB.长城是我国的标志性的建筑,全长6.7×105mC.珠穆拉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最高处可达8.848kmD.原子的半径越为2×10﹣6m【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00k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长城是我国的标志性的建筑,全长6.7×106m,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珠穆拉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最高处可达8.848km,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原子的半径越为2×10﹣10m,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二、填空1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考点】64:长度的测量;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有:米尺、钢卷尺、软尺塑料直尺、游标卡尺等;(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的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等.【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故答案为:刻度尺;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和长度的单位,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5.200页的一本书,厚度为2mm,每张纸厚度是0.02mm合20µ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的记忆与换算能力,1mm=1000μm.【解答】解:200页的一本书,合100张纸;每张纸的厚度为:2mm÷100=0.02mm=20μm.故答案为:0.02;20.【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每张纸有2页.16.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必然差异叫做误差.【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解答】解: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不可消除.故答案为:误差.【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误差的概念,需要清楚的是: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17.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41cm、1.41cm、1.41cm、1.42cm和1.14cm,其中存在错误的值是 1.14cm,该物体的长度是 1.41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解答】解: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14cm这个数据与其他四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1.41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41cm.故答案为:1.14;1.41.【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18.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450cm头发的直径为70μm初中生走一步的距离为45dm一元硬币的厚度为0.001m.【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时间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时间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解答】解:教室高为4.5m左右,故是450cm;人的头发直径在70μm左右;初中生走一步的距离为45dm左右;一枚硬币的厚度在1mm左右,故为0.001m;故答案为:cm;μm;dm;m【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 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19.小利同学对某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的结果是15.56cm,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记录的结果中准确值是15.5cm,估计值是0.06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读数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在最小刻度值以下还应再估读一位,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5.56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5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测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在测量数据15.56cm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准确值为15.5cm,估计值为0.06cm.故答案为:1mm;15.5cm;0.06cm.【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长度记录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注意记录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使用刻度尺对一木块的长度进行测量,请你对他所使用的刻度尺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的结果分度值为1mm、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90cm对齐;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1.90cm.测量的结果中数据部分不仅要有准确值,还要有一位,并且在数据的后面填写上.【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写出选用的单位.【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9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4.90cm﹣3.00cm=1.90cm.故答案为:分度值为1mm;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90cm对齐;1.9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是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的测量工具,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1.(10分)(2017春•南康区校级月考)单位换算:75cm=0.75m 0.25dm=25mm0.0024m=0.24cm=2400µm 3.2×109nm=3200mm= 3.2m 6400km= 6.4×106m= 6.4×109mm 0.6×10﹣10m=0.6×10﹣7 mm=0.6×10﹣4µm.【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长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75cm=0.75m 0.25dm=2.5cm=25mm0.0024m=0.24cm=0.0024×106µm=2400µm 3.2×109nm=3200mm=3.2×109×10﹣9m=3.2m6400km=6.4×106m=6.4×106×103m=6.4×109mm 0.6×10﹣10m=0.6×10﹣7mm=0.6×10﹣10×106µm=0.6×10﹣4µm.故答案为:0.75;25;0.24;2400;3200;3.2;6.4×106;6.4×109;0.6×10﹣7;0.6×10﹣4【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三、实验、问答(共20分)22.写出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从误差的定义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等角度分析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解答】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因此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23.老师今天留的家庭作业是测量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可小利手上只有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你在该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的方法.【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与运用,对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解答】答:实验方案:选取一定数量的普通白纸n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n 张纸的厚度d,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得到每张纸的厚度L=.这种方法叫累积法,测多算少.【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特殊测量方法.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常用到累积法.如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细铜丝的直径等.24.原来乒乓球的直径为3.8cm,在第四十六届世乒赛改为“大球”所谓“大球”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2mm,请你猜想一下改为大球后将会产生那些影响?【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第46届世乒赛时改用“大球”后世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的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加大了2mm,由原来的38mm变为了40mm;根据乒乓球变大后的可能情况分析.【解答】解:原来乒乓球的直径为 3.8cm,在第四十六届世乒赛改为“大球”所谓“大球”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2mm,由原来的38mm变为了40mm;乒乓球变大后质量变大;体积变大;使得球速变慢;旋转减缓;受到的空气阻力变大.故答案为:mm;质量变大,体积变大,使得球速变慢,旋转减缓,受到的空气阻力变大.【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 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25.如图: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缠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 5.00 cm,铁丝的直径是0.17cm;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②细铁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铁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铁丝直径d=.③测量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线圈长度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线圈圈数是否准确.【解答】解: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15.00cm﹣10.00cm=5.00cm.②铁丝的直径为d==≈0.17cm;③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线圈之间有间隙会导致线圈宽度变大,则。
河南省实验中学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21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使用黑色签字笔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想一个位置,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本试卷g取10N/kg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 马龙在2019年的布达佩斯世乒赛的决赛中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______,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球离开球拍后,由于______仍向前运动。
2. 如图为小明在电视上看到航天员叶光富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的情景。
“葫芦丝”发出的声音是由“葫芦丝”内空气柱___________产生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闭上眼睛能听到“葫芦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小明耳中的。
3. 2022年5月4日,科考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队员的背包中都装有小型氧气罐,如图所示,是队员从小型氧气罐里吸取氧气的情景,当氧气罐里氧气被吸取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将_______ ,密度将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 春运期间,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如图所示,在飞行过程中,以无人机为参照物,摄像机是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右图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象,它在第25s时的速度为_________m/s。
5. 如图所示,物体甲的质量为0.7kg,物体乙恰好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 N。
若要使物体乙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则需给乙施加一个F=______ N水平向左的力(不计绳重,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6. 假如你自己是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你面前有一块与你相对静止的太空巨石,你用力向前将它推开……请你展开想象,你将会怎样?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范围:第七章《力》~第九章《压强》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0分)1.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试管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在水从试管中流出前,水对管底的压强将()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不发生变化D. 先变大后变小2.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
如图所示,在比赛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处于()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加速状态D. 减速状态3.下列场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快B.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C. 进站的火车缓缓停下D. 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 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5.把一个质量是0.5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A. 5.5N4.5NB. 5.5N5NC. 4.5N5.5ND. 5N4.5N6.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玻璃管,则下面对a、b、c三处上方的水柱高度和a、b、c三处的压强说法正确的是()A. 三处的水柱高度相同,压强一样大B. a处的水柱高度与c处相同,但a处压强比c处大C. b处的水柱高度最小,压强最小D. a处的水柱高度最大,c处的水柱高度最小:a处的压强最大,b处的压强最小7.如图甲所示,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
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为F1,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为F2,从甲图到乙图可知()A. F1变大,F2变大B. F1变大,F2不变C. F1不变,F2变大D. F1不变,F2不变8.如图,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3N,方向水平向左,力F2=5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和B之间摩擦力为0NB.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C.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左D. B对A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9.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B. 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上C. 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逐渐变大D. 图(丁)为每隔相等时间拍摄的向右运动的某个同学的位置图片,由图可知该同学运动越来越快10.如图所示,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范围:第七章《力》~第九章《压强》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小明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指在0.4N处,没有调节就测一拉力,且读数为2.5N,则该拉力的准确值应为()A. 2.1NB. 2.5NC. 2.7ND. 2.9N2.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竿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500N,方向竖直向下B. f2=500N,方向竖直向下C. f3<500N,方向竖直向上D. 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4.根据实验事实和合理的理论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释放一个小车,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做出合理的推理,小明同学给出了如下的一些表述:①在木板表面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较长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较短⑤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很短为揭示小车以一定的速度在水平面滑行的规律,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A.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B. 事实⑤④①,推论③②C. 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D.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5.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高度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A的底面积是B的2倍,则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之比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是()A. 1:12:1B. 1:11:2C. 2:11:1D. 2:12:1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和液体重力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G甲、G表示,则()乙A. F甲=G甲,p甲=p乙B. F乙=G乙,p甲>p乙C. G甲=G乙,p甲=p乙D. G甲>G乙,p甲>p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0分)7.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的,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在A、B两点中,人站在(填“A”或“B”)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8.如图,两根完全相同的棉线AB和CD,A端固定在天花板上,B端悬挂一质量较大的金属球,现突然用力向下一拽D端,则先断的棉线为。
新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图中,关于车辆行驶警示,不是针对惯性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开车必须系好安全带B.过桥车辆不许超过限制重量C.禁止行车抛洒物品D.前方弯道,减速慢行2 . 如图所示,柱形杯内放有一冰块,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冰,冰熔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水,两压强相比较(不计水的蒸发),则A.P冰>P水B.P冰<P水C.P冰=P水D.无法判断3 . 人们常把物质的一些属性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下列应用与材料的属性对应正确的是()A.用银做电器开关的触点——良好的导电性B.用胶木制作热水壶的手柄——良好的导热性C.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良好的塑性D.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较大的密度4 . 如图甲所示,一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小部分露出桌面儿: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其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位置如图乙所示:在拉木块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f,对桌面的压强为p.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f逐渐变大,p逐渐变小B.f逐渐变小,p逐渐变大C.f不变,p先变小,后不变D.f不变,p不变5 .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B.书包带做的很宽C.斧刃磨得很锋利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6 . 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早冰鞋装有轮子B.给车轴加润滑油C.轴承中安装钢珠D.轮胎绕上防滑链7 . 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A.桨B.人C.水D.船8 . 下列事例中,属于连通器的是()A.船闸B.微小压强计C.轮船D.飞机的机翼9 .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10 . 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D.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受到的阻力11 . 如图所示,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只箱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A.推力等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B.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C.箱子质量太大D.箱子的重力大于推力12 . 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是由于重力产生的,且方向竖直向下,重力越大,压强越大B.压力越大,支持面受到的压强越大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D.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13 . 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B.“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D.“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14 . 物体受到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作用,大小分别是13N和27N,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A.13NB.27NC.50ND.14N15 . 如图所示,将一铁块用弹簧测力计悬挂起来,并逐渐浸入水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块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A.B.C.D.16 .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半径是乙底面半径的2倍.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二、多选题17 . 关于力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D.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8 . 如图所示,小新分别在A、B两点推门,两次推门时都刚好可以将门推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作用力始终垂直于门表面,则作用在A点的力比作用在B点的力小B.作用在A点的力可能比作用在B点的力大C.作用在A点的力的力臂一定比作用在B点的力大D.作用在A点的力与该力力臂的乘积一定大于作用在B点的力与该力力臂的乘积19 . .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mA、mB、mc,密度分别为A、B、c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若mA = mB = mc,则FA = FB > FcB.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C.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D.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20 . 根据表格和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B.当深度相同时,甲乙两液体的压强之比为4:6C.当深度变为20cm时,甲液体的压强为30PaD.丙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在甲乙之间,则丙可能是盐水三、填空题21 . 如图所示,用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力推门,推力作用在A点比B点更容易把门推开,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______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形状______ .四、实验题23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出现的原因是_____.(2)重新调整好后,在做实验时,小明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C.能看到烛焰的全部,像没有变化D.能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3)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为了使像依然成在光屏中央,则应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4)调好后,若只移动凸透镜就可以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cm刻度线处.(5)若换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则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并且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 .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如图(a)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此时 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________右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A”或“B”);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b)和(c)所示,他发现图(b)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b)杯子中盛的是水.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25 . 如图1所示,小彬同学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1)小彬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第①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为_____N.通过分析发现,浸没在纯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进一步分析得出:物体浸没后与放入前相比,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增加了_____N.(2)小彬同学又进行了“盐水浮鸡蛋”的实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悬浮在盐水中如图2所示位置的鸡蛋,如果用外力将鸡蛋轻轻向下或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撤销外力后它马上又回到原来位置悬浮.此现象初步表明:深度增大,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浮力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为了精确检验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小彬同学找到一个分度值为0.1kg的电子秤,将图1中的纯水换成盐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图1中的同一物体,依次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分析电子秤的示数可知:(3)中的结论是正确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是:盐水的_____随深度而变化.26 . 如图所示,小刚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
(2)由乙、丙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改进,如图丁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型管液面相平。
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由图可知,ρ1_____ρ2(填“>”“<”或“=”);若使U型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_____(填“增大”或“减小”)探头在右侧液体中的深度。
27 .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于是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研究。
(1)实验中用到弹簧测力计,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C.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处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超过量程(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中的横线上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__。
(4)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5)宇航员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28 . 小敏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内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_______(填“好”或差”),调节好压强计后,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2)小敏把探头分别没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他的判断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3)比较________两图,可得出探头浸人液体的深度________(选填“越深”或“越浅”),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__.(4)小敏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9 . 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同方向拉A端,使A端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