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球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174.44 KB
- 文档页数:2
一例兔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防治摘要总结了一例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经用庆大毒素注射结合球必清拌料,连用3d,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并就其预防及诊治体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兔;大肠杆菌;球虫;混合感染;预防;治疗2007年10月,寿宁县南阳镇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623只体重2.0~2.5kg的家兔,发病156只,死亡23只。
经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兔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
经用庆大霉素注射结合球必清拌料,连用3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症状病兔初期食欲降低,后废绝。
精神不好,时常伏卧,虚弱消瘦。
眼鼻分泌物增多,耳、鼻及腹下皮肤发青,唾液分泌增多。
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肛门周围常被粪便玷污,腹围增大,肝区触诊疼痛。
结膜苍白,黄染。
体温正常或降低,四肢冰凉,磨牙,贫血,下痢。
7d左右死亡,死前尖叫,角弓反张,多因极度衰竭或脱水死亡。
2剖检病变心脏、肺正常,胃膨大,胃内充满食物,肠壁血管、肠系膜普遍呈树枝状充血,并有出血点,十二指肠扩张,肠壁肥厚,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肠黏膜呈淡灰色,肠黏膜上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充满黏液胶样粪便。
大肠前段内充满大量糊状粪便和气体,后段被干软的粪便阻塞,肝脏微肿、淤血,胆囊黏膜发炎,胆管扩张肿胀且充满浓稠胆汁。
多数兔有腹水,膀胱充盈。
3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实验室检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经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而确诊,球虫诊断采用粪便漂浮法。
4治疗全群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万单位/kg体重,2次/d,连用3d;结合0.1%球必清(地克珠丽)拌料,连用3d。
除8只病情特别严重的死亡外,其余都恢复正常。
5预防5.1加强饲养管理人员进入兔舍要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对外地引进的兔应隔离观察3~4周,多次检查没有球虫卵、无拉稀表现,方可转入兔场合养。
做好兔舍和笼具消毒;产箱、垫草、食槽要及时清洗、消毒、曝晒;转群前后和出售后要及时对空笼进行火焰消毒;及时清扫,打扫的兔粪须堆积发酵,防止病源扩散。
河南省某兔场兔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研究张昕;张自强;朱欣妍;张晨杰;刘玉梅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24(45)1
【摘要】兔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是家兔养殖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
为了确定河南省某兔场家兔腹泻并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实验室对兔场发病兔进行病理剖检和寄生虫检测,采集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发病兔粪样检测到的球虫数量较少,未达到肠球虫感染标准;病理剖检发现个别兔肝脏有白色条形结节状结构;所有剖检兔胆汁镜检可见大量球虫卵囊;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状可疑致病菌,其eae基因序列扩增片段为833 bp,与大肠杆菌MN208178.1相似性为99.65%;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同时对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氨苄西林、头孢哌酮4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导致此次兔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球虫和其继发的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研究结果可为家兔养殖过程中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以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72-77)
【作者】张昕;张自强;朱欣妍;张晨杰;刘玉梅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91
【相关文献】
1.兔大肠杆菌与兔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2.兔大肠杆菌和兔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3.肉兔混合感染球虫和大肠杆菌的防治
4.道真县兔场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5.榆林市某兔场笼养比利时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兔球虫病诊断方法兔球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养兔技术兔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目前尚未研制出兔球虫疫苗,国内外防治兔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应用抗球虫药。
南于兔球虫对各种化学性抗虫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不同地区球虫株之间存在差异,患兔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可减轻12%~29%,死亡率高达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大。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兔球虫病诊断方法兔球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1、常规诊断实验室诊断一般根据季节因素、环境、年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后的典型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饱和食盐水浮集法和直接抹片法对粪便进行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当患急性兔球虫病时,粪便检查往往会看不到卵囊,则必须进行病例剖解。
可取肝脏和小肠坏死灶,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椭圆形卵囊或透明的呈香蕉型的裂殖子,如发现即可确诊为球虫病。
如果要确诊感染球虫的种类,还需对球虫卵囊的寄生部位、孢子化时间、孢子化卵囊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潜隐和致病性等特征进行研究,有时还需进行人工感染动物实验来确诊。
在11种公认的兔球虫中,只有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肝脏,具有高致病性,潜伏期为14天;黄艾美耳球虫和梨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大肠,其中黄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近端和结肠,属于高致病性,梨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结肠,属于中度致病性,这两种球虫潜伏期均为9天;剩下八种分别寄生在小肠的结肠段、空肠、回肠、十二指肠以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只有肠艾美耳球虫具有高致病性,潜伏期4.5-10天不等。
2、分子生物学诊断Fernandez等人通过一组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技术作为艾美耳球虫属的特异性鉴定。
Carvalho等人用20个卵囊就能准确的鉴定7种主要感染的艾美尔球。
PCR作为常规的诊断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畜禽中艾美耳球虫的波动,对预防寄生虫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
Myung-JoYou采用多重PCR扩增ITS1序列,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进行诊断,仅Spg的DNA进行多重PCR就可以对艾美耳球虫属的球虫进行检测,因此多重ITS-PCR方法敏感度较高,只需要很少量的DNA样本即可。
一例肉兔发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体会
钟梅
【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
【年(卷),期】2010(006)002
【摘要】兔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是近年来贵州省息烽县中小型规模肉兔养殖场常见的传染病.由于当地刚发展肉兔养殖。
农户养殖经验不足,饲养管理粗放,在立碑、硬寨等肉兔养殖小区.该病的发生给养兔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作者多年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就肉兔发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归纳如下,供同仁参考。
【总页数】1页(P114)
【作者】钟梅
【作者单位】贵州省息烽县永靖镇农业服务中心,5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例鸡球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J], 卜凡亮
2.一例肉仔鸡大肠杆菌与小肠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J], 李娟
3.一例猪球虫、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的病例分析 [J], 庞清刚;刘丽;赵冬凤;支霄刚
4.肉兔混合感染球虫和大肠杆菌的防治 [J], 任一鸣
5.一例鸡大肠杆菌病与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J], 王庆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兔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韩九皋;马惠钦;郝树存;王洪江;卢艳敏
【期刊名称】《黑龙江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8()3
【总页数】1页(P110-110)
【关键词】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兔球虫;诊治;综合性防治;综合诊断;球虫病;家兔【作者】韩九皋;马惠钦;郝树存;王洪江;卢艳敏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动物研究室,河北衡水05300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河北衡水0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315.1;S858.31
【相关文献】
1.一例兔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防治 [J], 吴昌木
2.再淡鸡的大肠杆菌病/我的鸡产蛋率低怎么办?——蛋鸡大肠杆菌病伴有新城疫、球虫感染的诊治/肉鸡混合感染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的诊治/药敏试验在鸡大肠杆菌病治疗中的应用 [J],
3.一起兔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J], 刘辉;柴同杰;谭启兆
4.一例肉兔发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体会 [J], 钟梅
5.兔球虫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J], 王俊江;单红艳;王文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兔大肠杆菌病如何诊断与防治家兔大肠杆菌病(粘液性肠炎)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发病迅速,死亡率高。
各年龄的兔都易发生,而以1~4月龄的幼兔更为易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夏秋季多发。
本病的发生与断奶、饲养、管理、气温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
有时与沙门氏菌、球虫病等合并发生。
兔群一旦发病,常因环境、场地和兔笼的污染而引起仔兔不间断的大批死亡。
1.诊断技术
(1)观察临床症状:病兔以腹泻和流涎为主要特征。
有些病例未见腹泻就突然死亡。
粪便呈棕色水样或胶冻样,污染肛门和后肢。
(2)剖检病(死)兔:可见胃膨大,充满多量液体和气体。
十二指肠充气,大肠充满半透明胶样液体。
肠粘膜充血或有出血斑点。
2.治疗方法
(1)链霉素。
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5天。
(2)痢特灵,按每公斤体重15毫克,内服。
每天2次,连服2--3天。
(3)磺胺脒等;磺胺脒每公斤体重0.2克、痢特灵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干酵母片1--2片,混合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4)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内服氯霉素或注射庆大霉素,也有良好效果。
内服抗生素后,隔2天再用生态制剂,如促菌生,乳酶生,乳杆菌制剂等,调整因用抗菌药所造成的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为防止脱水,让病兔饮口服补液盐。
3.预防措施
对断奶前后的仔兔饲料要逐渐更换,使仔兔有一个适应过程。
兔群不要过于拥挤。
兔舍要干燥清洁。
对幼免要定期驱虫,以增强抗病能力.对发病仔兔进行隔离,兔笼或兔舍及用具要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