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 中考语文 总复习专题五课时课外阅读同步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08.89 KB
- 文档页数:19
专题复习三(课时1)习题一、(2019·菏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8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薄.暮冥冥狐裘不暖锦衾薄.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C.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D.把酒临.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段文字表现了迁客骚人的不同心境,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悲”和“喜”的原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菏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8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课外现代文阅读——利用关键句理解文意解决问题关键句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是中考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一、关键句的类型与作用:从结构上1、文章或段落的领起句,就是通过有关语句来领起全文或者全段。
如《敬畏自然》的第一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论证来说明“征服自然”的错误观点,间接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
2、文章或段落的总结句,就是通过有关语句来总收全文或全段。
如《我爱这土地》结尾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照应了文题。
•3、文章或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它往往兼顾领起与总收双重特点,承上为总收,启下为总领,二者重合于某一句,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第五段“‘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启下。
•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1、中心句,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都浓缩于该句上。
如《狼》的结尾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就体现了贪婪之人必食恶果的主题。
•2、抒情句,就是以表达充沛的感情为主,甚至是全文感情的凝结。
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末尾:“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表现了闻一多言行一致难得品质。
•3、议论句,主要是指记叙文或说明文中的该类句子,它往往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如《社戏》中:“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4、描写景物、人物句,它往住直接刻画出人物形象,或着对人物对主旨起衬托作用。
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天边远处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又如《云南的歌会》中“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展现出云南妇女豪爽大方、活泼开朗、勤劳聪慧的美好形象。
专题复习五(课时2)习题出类拔萃的秘密厉彦林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
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要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
我真担心栽不活。
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
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
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窜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
上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品种多是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
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
到秋季竟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
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他植物好像停止了生长。
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
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
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枯死的原由。
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谓“博大精深”。
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
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往年的旧竹。
那日我问园丁师傅,他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告诉我:“竹子扎根三年不起身,憋着劲布根,为后代积蓄能量。
课时2 课外阅读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槐花飘香申琳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
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
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
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
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
“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
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
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
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
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2023山东菏泽中考复习综合训练(供九·下复习用)(范围:九下全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默写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4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2.提示性默写。
(4分)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④念高危,;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3.理解性默写(4分)①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
②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绘了战斗场面激烈的诗句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
(4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这首词写于欧阳修贬官颍州时。
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4.请从炼字的角度,对“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5.“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和《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请结合语意进行分析。
(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宣子①忧贫,叔向②贺之。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恣睢(suī) 瞥(piē)见嗔(chēn)怪B. 褴褛(lǚ) 拮据(jù) 豢(huàn)养C. 摇曳(yè) 濡(rú)养恪(gé)守D. 宽宥(yòu) 游弋(yì) 矗(chù)立【答案】A. 【解析】选项B中的“拮据”应读作jié jū;选项C中的“恪守”应读作kè shǒu;选项D中的所有注音均正确,但是根据题意选择全对的一项,因此答案为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惊惶失措精兵减政谈笑风声B. 随声附合走头无路世外桃园C. 再接再励出奇致胜直接了当D. 销声匿迹莫名其妙按部就班【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选项B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选项C中,“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出奇致胜”应为“出奇制胜”,“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
因此正确答案为D。
3、【题目】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息息相关(xīxī xiāngguān)B. 铿锵有力(kēngqiāng yǒulì)C.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D.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答案】C【解析】A选项中“息”应为“息”,B选项中“锵”应为“枪”,D选项中“长”应为“长”。
只有C选项的字形、字音都是正确的。
4、【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天气原因,本次比赛被取消,让所有参赛者感到十分遗憾。
山东省菏泽市语文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汲取(jí)羁绊(jī)迸溅(bèng)锲而不舍(qiè)B. 恣睢(suī)拮据(jū)桑梓(zǐ)鲜为人知(xiān)C. 酝酿(niàng)愧怍(zuò)阴晦(huì)踌躇满志(chú)D. 诘难(jié)亵渎(dú)伫立(chù)孜孜不倦(zī)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注音的正确掌握。
A项,“羁绊”的“羁”应读作“jī”,但此处误读为“jī”,实际上应读“jī”,不过由于选项中的错误并未明确指出“羁”字,而是整个词组被误读,但通常这种题型关注单个字的读音,故判断为错误。
但按照题目要求,此选项应视为错误,因为“羁”的读音无误,只是整个词组的读音被误标。
B项,“鲜为人知”的“鲜”在此处应读作“xiǎn”,意为“少”,但选项中误读为“xiān”,故错误。
C项,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无误。
D项,“伫立”的“伫”应读作“zhù”,但选项中误读为“chù”,故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一”期间,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市政府加强了节假日的值守力量。
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
A项,句子表述清晰,逻辑合理,无语病,正确。
B项,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以补全句子结构,故错误。
C项,表意不明,“切忌”含有否定的意思,与“同时”连用导致句意混乱,应去掉“切忌”或将“切忌”改为“切记”,故错误。
专题复习三(课时2)习题一、(2019·菏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6分)宋有兰子①者,以.技干②宋元③。
宋元召而使见。
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④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
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闻之,复以干元君。
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⑤,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
②干:求见。
③宋元:这里指宋元君。
④属:联结。
⑤庸: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技干宋元何以.战B.弄七剑迭而跃之.花之.君子者也C.拘而.拟戮之学而.不思则罔D.经月乃.放乃.不知有汉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菏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6分)温公独乐园①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
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②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
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③,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
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
或欲行看,即承以方板,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板,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捻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④其纸。
专题复习五(课时1)习题一、(2019·菏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0分)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了。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课时2 课外阅读一、(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释】①茵褥:被褥。
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
③揉熟:揉坏。
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忘路之.远近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①既.出,得其船②既.来之,则安之C.①乃.不知有汉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①藉以.茵褥②以.刀劈狼首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是司马光训诫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8·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篇段积累——默写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课文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
(《黄鹤楼》崔颢)(2)________,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4)存者且偷生,______。
(杜甫《石壕吏》)二、情景默写3.根据提示默写。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所描绘的那一幅景象:“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
”(2)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但时刻要保持“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在沉郁中奋发振作。
三、诗歌鉴赏4.浣溪沙①王安石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注释】①这首诗大约写于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二度受挫,辞去相位后退居金陵。
(1)请概括诗人归隐地的生活环境。
(2)这首词以“为谁零落为谁开”问句结尾,有什么好处?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对比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课时2 课外阅读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槐花飘香申琳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
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
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
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
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
“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
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
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
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
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
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
父亲在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
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
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进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
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
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
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8日) 1.作者围绕槐花香,写了槐花香在____________、香在____________、香在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达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的____________之情。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在焉一句:“快熟了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从人物动作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进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从修辞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画线句从动作和嗅觉描写的角度,写了活泼可爱的孩子,透露出作者对槐花香的赞美之情。
请你利用所学的人物描写的其他方法并调动其他感觉器官,也来写一写赞美槐花香的话,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辣椒的时光晓寒①在湘东,辣椒是菜地里的王。
②栽辣椒之前,一般要先铲火土。
挑一块荒地,将墈上的草和藤一股脑割下来摊开,再铲些草皮盖了,捡些干燥的松针塞在里面引火。
等烟没了,火也熄了,剩下那堆褐里带黄的泥土就叫火土。
③惊蛰过后,母亲去竹山排挖土。
火土在撮箕里隆起,母亲双手捧着撮箕把火土撒在新翻的土里。
等到盖上的火土均匀、平整了,母亲才从衣袋里慢悠悠地掏出三个纸包。
母亲把纸包里的辣椒种子撒下去,再撒几把火土,然后拍拍手,收拾东西,回去等待种子在火土里发芽。
④十几天后,土里冒出细细的芽来,密密麻麻,像许多小孩子挤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说着话。
辣椒秧子长得快,见风长,见雨长,见阳光长。
它们开一片叶子,又开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搭在另一片叶子上,把一块地遮得密不透风。
等长到一拃高的时候,挑一个阴天,母亲就会把它们移栽到另一块土里去。
⑤地早就挖好了,分了畦,畦上刨些浅坑,一行三个,横竖对得整整齐齐。
把辣椒秧子带泥挖了,粗壮的,一个坑里栽一根,不那么壮的,一个坑里栽两根或者三根。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辣椒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迁徙。
⑥种过菜的人都知道,最容易种的是冬瓜、南瓜、苦瓜,把底肥放足,栽下去就不怎么用管了。
相比之下,辣椒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
⑦辣椒其实长得很卖力,但它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长不过草。
牛筋草、省把草、红脚草,它们从来不讲道理,它们抢雨水,抢阳光,抢本来属于辣椒的肥料。
因此,隔六七天母亲会去扯一次草,施一次肥。
这样几个回合,就能看到辣椒的枝丫像手指一样叉开,开始长成树的模样,白色的花苞从枝枝节节上嘟噜嘟噜地冒出来。
⑧花苞终于在母亲的期盼里变成花朵。
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个个细小的星星,连着一个稍微弯曲的绿柄,埋在碧绿的枝丫间。
不几天,白色的花朵便洋洋洒洒,叶子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⑨辣椒结出来了。
米粒儿大小的它们,一脸羞怯地寻求叶子的庇护,然后偷偷地抽个儿,沉甸甸地往下坠。
这时候,打屁虫来了,它们成群结队,缠满枝干。
母亲又开始对付这些虫子。
她左手拿着皮撮放在辣椒树下,右手抓着辣椒树不停地摇晃,打屁虫极不情愿地落到皮撮里。
父亲早已在地坪里烧起一堆火,母亲把皮撮里的打屁虫往火堆里一倒,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一股臭气扑鼻而来。
这场人和害虫的战争以母亲的胜利告终。
⑩端阳节前后,辣椒熟了,一个个坠满枝上,望过去一片青幽。
辣椒的成熟像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很多菜都跟着熟,黄瓜、丝瓜、茄子、苦瓜、四季豆……每年这个时候,母亲把新熟的菜从地里摘回来,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到桌上,然后用量筒盛些米,点三根香插在米上,没有跪拜,没有祝颂,也不烧纸钱,不打爆竹,任凭香上的青烟在偌大的厅屋里飘动。
这是一个极简的仪式,叫作吃新。
不单我家这样,家家都这样。
这个不知在村庄里流传了多久的习俗,使辣椒的成熟注入仪式的庄严,成为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
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 1.母亲种植辣椒的过程包括烧撒火土、__________、__________、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环节。
2.文中为什么要提到种植冬瓜、南瓜、苦瓜很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你觉得“女人们”对土地有哪些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母亲在蔬菜成熟时,要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还要盛些米,点三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