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34.43 KB
- 文档页数:4
峡部裂腰椎滑脱微创治疗的进展摘要】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之一,通常分为假性滑脱和真性滑脱。
真性滑脱即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该文就腰椎滑脱症主要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腰椎滑脱峡部裂微创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Lumbar isthmic spondylolysis)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近些年手术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微创治疗腰椎滑脱成为骨科医师追求的目标。
本文就国内目前常用的微创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综述如下。
1、定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椎弓峡部断裂后,腰椎后柱结构的力学稳定性受到影响,椎体及椎弓在持续的应力作用下对抗剪切力的能力达到极限,使腰椎失稳并产生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指腰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失去连接而发生脊椎滑移。
2、手术治疗多数的峡部裂滑脱发生在L5节段(占85%~90%),其次是L4节段(5%~15%)。
腰椎滑脱首先要非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无效后给予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恢复脊柱正常序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2]。
传统后路腰椎手术能够使有效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完成,已成为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最经典的手术方式,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聂林[3]、刘传见[4]、张旭[5]强等文献报道,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既能对前柱,又能对后柱起稳定作用,有利于腰椎滑脱的复位和维持正常的腰椎前凸,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的要求,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但是学者认为传统的开放大手术治疗的出血量大,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大,需要广泛的组织切开,腰骶肌肉、肌筋膜和韧带的广泛剥离和长时间的反复牵拉,导致腰骶肌肉的缺血坏死和纤维化[6],破坏了脊柱的筋膜-肌腱-肌肉复合体,造成肌肉力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手术的远期效果以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7],这些问题引起很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近年来,通过各种内镜、管道系统及经皮入路技术,医生就可以完成传统的减压、内固定及各种内置物的置入[8]。
DOI:10.3969/j.issn.1674⁃8573.2018.06.0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204)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脊柱外科通信作者:石志才,E⁃mail:zhicaishi@ ·综述·腰椎滑脱症的新分类及治疗进展王超杨长伟石志才【摘要】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是引起成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恰当的腰椎滑脱分类对于了解腰椎滑脱的程度,预测滑脱进展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无论是基于滑脱病因的Wiltse分类法还是反映滑脱程度的Meyerding分类法,都无法预测滑脱的进展,同时也不能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2011年,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DSG)基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提出了腰椎滑脱的新分类方法,这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围绕新分类提出的背景、方法及其对手术方案的指导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腰椎滑脱;矢状面参数;新分类;手术治疗;滑脱复位腰椎滑脱是指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发生的向前或向后的移位,成年人的发病率为5.4%[1]。
现在应用最多的滑脱分类方法为基于滑脱病因的Wiltse分类法[2]以及基于滑脱程度的Myerding分类法[3],除此之外,Marchetti和Bartolozzi 等[4]也根据腰椎发育不良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分类方法。
但是上述分类方法都不能指导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选择,也不能解答争议较多的高度腰椎滑脱(MeyerdingⅢ度及以上)是否需要复位的问题[5]。
另外,这些分类方法没有考虑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而有研究证实矢状面平衡在腰椎滑脱的评估、进展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7]。
在此基础上,2011年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DSG)提出了腰椎滑脱的新分类方法[8]。
这对腰椎滑脱,尤其是高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围绕其提出的背景、方法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作一综述。
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现状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现状对腰椎滑脱的认识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治疗方案至今众说纷纭,治疗效果也大相径庭。
Ⅰ~Ⅱ度滑脱治疗报道较多,而重度滑脱的报道较少。
若发生Ⅲ度以上的严重滑脱治疗困难,且存在较多争议,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1.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近年来,腰椎滑脱治疗方法历经改进,归因于对滑脱病因、病理的深入认识,其中生物力学因素尤为重要。
绝大多数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本文以L5~S1为例阐明其力学机制。
Grobler、Kazuhiro等均对脊柱滑脱的生物力学进行过深入研究〔1~3〕,认为在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力,在腰骶部因椎间隙倾斜,剪力尤为明显。
因此,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
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保持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有赖于关节突关节、完整椎间盘的纤维环、周围韧带、背伸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线。
任何一种或数种抗剪力机制的减弱或丧失均将导致腰骶部不稳,久之产生滑脱的病理过程。
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前置载荷重力力臂增加,将明显增加L5~S1间剪力,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
L5重度滑脱时,L5椎体后下方位于S1椎体前上方,纵向负荷长期应力集中于小范围区域,将使局部变形。
典型表现为腰椎指数(lumbar index,LI)减小,L5椎体楔形变,S1圆顶形改变,导致腰椎倾斜旋转加速,腰骶部后凸畸形加重。
另外,由于L5对骶骨近端的压力,骶骨逐渐变得垂直,骶骨倾斜角变小。
当患者站立时,由于腰椎过度前凸,易致L4反滑和骨盆屈曲性代偿,?绳肌和髂腰肌紧张,加剧骨盆垂直,从而使L5~S1后凸畸形。
如仍不足以维持矢状面平衡,患者需屈髋、屈膝,因此重度滑脱患者常由于身高高度丢失,比例失调,影响美观,产生一种特有步态,称为Phalen和Dickson征。
2.重度滑脱复位和内固定的目的对于众多轻度滑脱患者,可期望经保守治疗缓解症状。
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椎体滑脱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在欧洲的发病率为3-7%,椎体滑脱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L4-5及L5-S这两个节段位于脊柱的底部,承受着一定的轴向、旋转及剪切的应力,因而成了椎体滑脱多发部位。
椎体滑脱因为早期症状无特殊,往往被忽视而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神经压迫症状的出现。
本文就当前椎体滑脱病人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一些阐述。
标签:椎体滑脱;手术;进展自从killian于1854年首次使用脊椎滑脱(spondylohsthesis)[1]一词之后,椎体滑脱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对于椎体滑脱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1.简介椎体滑脱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在欧洲的发病率为3-7% [2],椎体滑脱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对于椎体滑脱的定义是指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由于L4-5及L5-S1这两个节段位于脊柱的底部,承受着一定的轴向、旋转及剪切的应力,因此椎体滑脱多发生于这两个节段。
椎体滑脱的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是在检查时才被发现。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主要症状为腰痛或者坐骨神经痛,有些可伴有间歇性跛行。
青少年椎体滑脱者症状不明显,一般停止运动后症状即得到缓解。
椎体滑脱往往早期被忽视而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神经压迫症状的出现。
目前对于椎体滑脱的分型多采用Wiltse建立的分类系统:(1)发育不良型滑椎(先天性滑椎),通常发生在L5-S1水平,主要由于先天性骶骨关节突(骶骨角)或L5脊椎后方结构断裂,造成L5椎体滑向骶骨前方。
(2)峡部型滑椎,最常见的滑椎类型,有椎板峡部断裂或骨折造成,最常见于腰骶部。
II型滑椎又分为三个亚型,A:应力性滑椎,可能的病因是由过伸运动导致的椎板峡部反复的微骨折。
IIB:由于峡部微骨折造成,不同于IIA的是,由于骨折断端充满了新骨,峡部被拉长但保持完整。
峽部的不断延伸导致椎体向前半脱位,最终脊椎的前后结构完全分离,此时IIB型滑椎转变为IIA型滑椎。
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属于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较多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机体年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
本文将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进行分析和综述,针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提供指导。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研究;进展Abstract: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re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of clinical orthopedics. The main incidence group is middle-aged and elderly group. At present,the mechanism of this disease has not been fully clarified. However,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disease,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ge of the body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of pain,motor dysfunction,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patients to take effective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In this paper,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re analyzed and reviewe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s discussed,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clinical operation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Keywords Lumbar spinal stenosis;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urgery;Research;Progress有数据调查显示[1-3],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实施及时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腰椎滑脱症中西医治疗的进展腰椎滑脱症中西医治疗的进展腰椎峡部不连、椎体退行性改变等导致腰椎滑脱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腰椎滑脱症已属骨科常见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按Meyerding分度法:I度滑脱(滑脱小于25%)、Ⅱ度滑脱(25%~50%)、Ⅲ度滑脱(50%-75%)、Ⅳ度滑脱(75%-100%)、V 度滑脱(腰椎脱离)。
近年来,随着椎弓根系统和界面固定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明显提高;中医学主要以手法为主,配合牵引、针灸、中药等治疗本病,同样取得满意的疗效。
1.手术治疗1.1手术方式1.1.1神经根减压术:邹德威等提出,只有在行椎板减压的同时切除滑移平面两侧的上下关节突,才能达到充分减压。
但这样会破坏后柱结构,降低脊柱稳定性,所以应同时行融合术。
充分减压不仅能彻底松解受压的神经根,而且还便于直视下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以免牵伸过度而造成神经损伤。
杨述华等认为椎板切除减压适用于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及合并椎间盘突出者。
1.1.2滑脱复位内固定:滑脱复位的优点,防止畸形进一步发展;增加融合率;减少融合节段;恢复人体姿态;改善神经症状。
内固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脊柱融合率。
另一方面可减轻因脊柱不稳而引起的下腰痛症状。
钢丝内固定:主要包括Bradford技术和改良Scott技术。
钢丝内固定最大的缺点是固定强度差,除峡部分离不重者,其余常因腰椎应力过大而导致钢丝断裂。
螺丝钉内固定:孙宏志曾报道螺丝钉固定峡部,但操作复杂,易损伤硬脊膜和脊神经,且固定不可靠。
椎弓根内固定: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Roy-Camille首先用Ps、钢板对脊柱进行固定。
Cotrel Y 和Dubousset发展了CD系统(Cotrel-Dubousse,t CD),使脊柱矫形固定系统趋于合理。
Ps核心技术为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植人物分为板系统,如Stef-fee;棒系统,如Dick;框架系统,如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
OLIF与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最近使用的两种手术技术OLIF和MIS-TLIF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方面的疗效,并为医生和病人提供有用的参考。
方法:对2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病人进行了随机分组,分别接受OLIF和MIS-TLIF手术治疗。
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和临床结果。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似,但是MIS-TLIF组术后疼痛和出血量较大,住院时间略长。
术后6个月的随访显示OLIF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较MIS-TLIF组明显优越。
结论:O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手术创伤小。
明显优于MIS-TLIF手术治疗。
关键词:OLIF;MIS-TLIF;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属实声明:这篇论文是一篇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展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现有水平。
由于是由机器自动生成的,因此不具有实际意义,严禁用于实际科研或其他用途。
该文章所写的任何观点或结论均不代表我们的立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腰背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常用方法。
当前最常用的手术技术有OLIF和MIS-TLIF两种,但是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选取2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接受OLIF和MIS-TLIF手术治疗,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和临床结果。
结果表明,OLIF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创伤小,并且术后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较MIS-TLIF组明显优越。
综上所述,O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MIS-TLIF更好,具备显著的优点,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建议。
但是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获取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和方法,如后路椎间融合(PLIF)、前路椎间融合(ALIF)、椎体成型术(PK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KP)等等。
成人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进展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性痛等下肢神经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正饱受其困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病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临床表现复杂,目前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在争论和探索。
本文对近年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
[Abstract]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al,the main symptom is low back pain,may have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and other neurological symptoms,more and more patients are suffering from spondylolisthesi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surg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evolving and improving,however,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re is still no consensus about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recent literatures about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pondylolisthesis.[Key words] Spondylolisthesis;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Spine fusion;Surgical treatment随着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和认识的逐步深入,腰椎滑脱症正成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的困扰。
腰椎滑脱医治进展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是由希腊文的脊柱(spondylo)与滑脱(1isthesis)2个字组合而成。
其是指脊椎椎体间因各类缘故造成骨性连接异样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份或全数滑移。
最常发生腰椎,尤其是L五、S1节段前滑脱,颈椎或胸椎滑脱也有个别报导。
现快要几年腰椎滑脱的医治方案作一综述。
1 分型目前经常使用Wiltse依照脊椎解剖特点及取得性病理情形,将脊椎滑脱分为6型:Ⅰ型先本性或发育不良性,分3个亚型:ⅠA关节突部发育差,存在小关节平面轴向水平化。
ⅠB关节突部存在矢状位发育不良,可是椎板通常完整。
ⅠC除ⅠA、ⅠB外其他类型先本性椎体连接发育不良。
Ⅱ型峡部异样脊椎滑脱,分为2个亚型:ⅡA峡部缺损,破坏了关节突关节间的完整,可单侧或双侧滑脱。
ⅡB椎弓峡部延长型。
Ⅲ型退变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
Ⅳ型创伤性:分为急性骨折和应力骨折2类。
Ⅴ型病理性:局部疾病和全身疾病2类。
Ⅵ型手术后:直接手术和间接手术2类。
2 分级Meyerding依照侧位片上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程度,将滑脱分为5级:Ⅰ级,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的1%~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100%;Ⅴ级,大于100%。
该分级最经常使用于临床,对医治方案拟定起指导作用。
滑脱角被用来评判腰骶椎后凸程度,该角为骶骨后缘线与L5前缘线之间夹角,正常范围为0°~10°,滑脱角大于50°,提示疾病进展。
3 医治非手术医治MeyerdingⅡ级以下的脊椎滑脱显现急性或慢性下腰痛的患者,第一都应行非手术医治,包括制动、休息、理疗、腰围爱惜、腹肌和腰背肌的锻炼、减轻体重、有氧运动及硬膜外或选择性神经根注射等,尤其是针对儿童与青青年的单纯性椎弓崩裂,可取得良好疗效,假设能初期诊断,大部份都可通过制动自愈。
手术医治腰椎滑出手术医治适用于非手术医治无效者,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改善功能,使神经压迫解除,增强腰椎稳固性。
腰椎滑脱症中西医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2-07-31T16:44:09.5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立华[导读]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法多样。
王立华(广西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广西南宁 530000)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法多样。
1839年Rokistansky首次针对腰椎滑脱进行精确的解剖学描述,随后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对腰椎滑脱的诊治日渐完善,现将常见的腰椎滑脱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非手术治疗1.1药物治疗麻醉药物对于治疗疼痛有很明显的效果,但麻醉药物有长期的成瘾性。
谢宁[1]等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腰背部长期或者短期疼痛效果满意。
中医药封闭治疗,高承峰[2]使用独活寄生汤穴位封闭治疗本病50例,有较好疗效。
1.2物理治疗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治疗滑脱致腰背部的疼痛有显著的疗效,另外还包括休息、理疗、戴腰围或支具、有氧运动和减轻体重等。
Helmhout等认为单纯的伸腰背肌的锻炼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中医的熏蒸、手法治疗中丁春华等运用推拿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该病2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手法采用屈髋屈膝抱滚法,利用中药汽化熏蒸治疗机配以正骨烫药(《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加减。
田正强等运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72 例,疗效显著。
手法上采用推肩扳臀法;中药用当归、黄芪各180g 、川芎、牛膝各150g,乳香、没药、大黄、肉桂各60g,杜仲、红花、续断、桑寄生、狗脊各120g,五灵脂、苍术、延胡索各90g,研末熬膏外敷患处,亦取得良好疗效。
2 手术治疗2.1峡部融合术 1968年日本学者木村元吉首次报道峡部裂处植骨融合术, 其原理是通过在峡部缺损处植骨使已经游离的椎弓与腰椎的前部结构相互融合, 从而恢复病变腰椎的正常解剖连续性与生理功能。
峡部直接植骨融合具有较多的优点: 保持脊柱解剖的完整性、节段的活动性, 手术创伤均较小,操作技术也相对简单。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本文对骨科中的常见疾病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进行了探讨,对几种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方式进行了综述,对其优缺点和结果都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水平进行提高。
标签:峡部裂;腰椎滑脱;治疗进展峡部裂型腰椎滑脱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下腰疼痛是其主要的症状。
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方式很多。
其中微创理念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给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带来的新的治疗前景。
1.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定义脊柱滑脱的病因在于椎弓崩裂。
脊柱滑脱会引起下腰痛,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
脊柱滑脱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腰椎峡部崩裂指的是腰椎与关节突和椎弓根骨质出现连续性的中断。
腰椎峡部崩裂合并脊椎滑脱则指的是由于椎骨的变位出现了连续的延长,造成了椎弓根、上关节突和上位锥节等在下位锥节的上方出现了位移。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一般要根据不同的病例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1]。
2.保守治疗对青少年的轻度滑脱症状,其主要使用保守治疗,以物理疗法、限制活动等方式配合一定的药物来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患者则一般采取手术治疗。
3.手术指征一般具有以下症状者被视为有手术指征:中度滑脱且有严重腰前凸、滑脱进展、下腰痛持续[2]。
4.手术治疗方式4.1峡部修复术的应用针对有症状无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青壮年患者,峡部修复术比较适用。
可以采用直接修复植骨的方式针对其峡部关节缺损部位进行处理,通常半年就会出现骨性融合,而且还能够促进早期的正常腰椎活动。
从医学理论上而言,过早实施融合术能够使青年患者出现脊柱活动度下降的现象,导致相邻节段的退变的不断加速。
Ekman等人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也就是后外侧融合术组以及体育锻炼组。
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随访,发现相邻节段椎间盘高度等指标会由于融合术而出现明显加速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