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八-消化系统疾病-141129-商利-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7.34 MB
- 文档页数:32
第九章第一节、消化性溃疡考试要求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
复习要点【一概述】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1.幽门螺旋菌(Hp)感染: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
(1)Hp感染率:DU患者中Hp感染率为90%-100%,GU为80%-90%。
(2)Hp感染影响黏膜防御功能与损害因子之间的平衡: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粘膜自身防御-修复机制;增加胃酸和胃液素的分泌,增加侵袭因素。
(3)Hp感染影响溃疡的愈合质量: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
2.非甾体类抗炎药(1)NSAID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①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②妨碍溃疡愈合;③增加溃疡复发率;④诱发溃疡出血及穿孔等合并症的发生。
(2)NSAID的损害作用:①破坏胃黏膜屏障保护作用;②抑制前列腺素合成,3.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所致。
(1)胃酸分泌的途径:①组胺H2受体;②胃泌素受体;③乙酰胆碱受体;④H +、K+-ATP酶。
(2)胃酸分泌增多的影响因素:①壁细胞总数增多;②壁细胞对刺激物敏感性增强;③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发生缺陷;④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3)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多数胃酸分泌增高,MAO<10mmol/h者极少发生溃疡。
(4)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多属正常甚至偏低。
(5)胃蛋白酶:①由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而来;②PH>4时失去活性;③在酸性环境下可降解蛋白质分子,导致黏膜损害。
4.遗传因素5.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1)胃溃疡病人:胃排空延迟和十二指肠胃反流(2)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排空加快,导致十二指肠球部酸负荷量增加,黏膜易遭损伤。
6.心理因素7.全身疾病8.吸烟与饮酒(二)、防御因素1.黏液/碳酸氢盐屏障2.黏膜血流量3.黏膜上皮细胞再生更新第二节、炎症性肠病(IBD)考试要求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填空题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三个特点,即、、。
2.胃溃疡底部大致有四层结构组成,即,, , ,和。
3.胃溃疡底部斑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可形成,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溃疡不易愈合。
4.胃溃疡底部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之一。
5.胃溃疡病的结局与并合症包括、、、、。
6.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
7.早期胃癌表浅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8.进展期胃癌从肉眼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9.胃癌的扩散及转移途径有扩散、转移、转移及转移。
10.浸润到浆膜层的胃癌组织可以直接扩散到、及等。
11.进展期胃癌组织学类型有、、、。
1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13.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经、经、及传染。
1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变性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和。
15.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三种形式、、。
16.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及患者的肝组织中。
17.毛玻璃样肝细胞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大量增生,HBsAg 呈存积在。
18.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又有。
19.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和逐渐被改建,使肝而形成肝硬化。
20.假小叶病变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或。
21.肝硬化的两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和。
22.门脉高压症的四个临床表现为、、、。
23.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
二、名词解释1.肠上皮化生2.假幽门腺化生3.早期胃癌4.单纯癌5.革囊胃6.Krukenberg瘤7.肝细胞气球样变8.毛玻璃样细胞9.肝细胞桥接坏死10.假小叶三、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慢性浅表性胃炎肉眼所见主要是A.胃黏膜薄而平滑B.胃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C.透过胃黏膜可见黏膜下血管影D.胃黏膜失去正常光泽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多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最有意义?A.黏液分泌腺泡明显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浸润B.腺体与腺体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C.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异型生长,表面有绒毛状突起D.胃黏膜肥厚,腺体增生、肥大,腺管延长,腺体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E.腺体变短并有囊性扩张3.胃溃疡病的病变部位最常见于A.胃大弯B.胃小弯近贲门处C.胃前壁D.胃小弯近幽门处E.胃后壁4.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出血B.幽门梗阻C.穿孔D.粘连E.癌变5.十二指肠溃疡病最好发于A.十二指肠各段B.十二指肠降部C.十二指肠球部D.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E.十二指肠下段后壁6.胃癌的最主要转移途径是A.血道转移B.直接蔓延C.淋巴道转移D.消化道内转移E.腹腔内种植A.革囊胃B.胶样癌C.息肉型D.溃疡型E.浸润型8.早期胃癌最常见的类型是A.凹陷型B.表浅型C.表浅凹陷型D.表浅平坦型E.隆起型9.革囊胃是指A.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B..胃癌细胞在胃壁内弥漫浸润,胃壁增厚,变硬C.胃分化型黏液腺癌D.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E..胃癌伴扩张10.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A.胃溃疡病B.慢性萎缩性胃炎C.先天性肠黏膜异位D.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E.肠型胃癌边缘胃组织11.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癌前病变A.慢性浅表性胃炎B.慢性萎缩性胃炎C.十二指肠溃疡病D.慢性肥厚性胃炎E.胃应激性溃疡12.怀疑肝癌时下列哪项诊断方法最可靠?A. 超声波检查B. 放射性核素扫描C. AFP检测D. 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E.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13. 下列哪型肝炎的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A. 急性普通型肝炎B. 急性重型肝炎C. 亚急性重型肝炎D. 重度慢性肝炎E. 轻度慢性肝炎14. 肝细胞质内出现透明小体见于A. 重度慢性肝炎B. 门脉性肝硬化C. 胆汁性肝硬化D. 乙醇性肝炎E. 淤血性肝硬化15. 肝硬化时蜘蛛状血管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门脉压增高,侧支循环形成B. 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C. 低蛋白血症D. 血管内压增高E. 雌激素增多16.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 未分化癌B. 胆管上皮癌C. 肝细胞癌D. 类癌E. 混合性肝癌17. 原发性肝癌是指A. 肝细胞发生的癌B. 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 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 来自Kupffer细胞的恶性肿瘤E. 胆管上皮发生的癌18. 肝功能不全患者蜘蛛状血管痣好发于A. 腹前壁B. 颈,面部,前臂及手掌C. 全身各部D. 上肢及下肢E. 背部及颈部19.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睾丸萎缩B. 腹腔积液C. 肝性脑病D. 痔静脉曲张E. 脾大20. 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A.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B. 圆形或椭圆形C. 直径一般大于2.5cmD. 深达肌层或浆膜层E. 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干净光滑21. 下列哪项不是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 出血倾向B. 黄疸C. 蜘蛛状血管痣D. 血小板减少E. 肝性脑病22. 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A. 胃肠淤血、水肿B. 肝大C. 脾大D. 食管静脉曲张E. 腹腔积液23. 下列哪种病毒属DNA病毒?A. 乙型肝炎病毒B. 甲型肝炎病毒C. 戊型肝炎病毒D. 丙型肝炎病毒E. 丁型肝炎病毒24. 下列哪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A. 青霉菌B. 幽门螺杆菌C. 大肠杆菌D. 链球菌E. 葡萄球菌25. 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时,下列哪项对其诊断最可靠?A. 脾大B. 肝及蜘蛛状血管痣C. 清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D.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镜下见有假小叶形成E. 腹腔积液26. 下列哪一种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的羽状坏死?A. 门脉性肝硬化B. 坏死后性肝硬化C. 血吸虫性肝硬化D. 淤血性肝硬化E. 胆汁性肝硬化27. 男性,50岁,20年前曾患“乙肝”近几年面胸部等常出现蜘蛛状血管痣。
实习八 消化系统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并发症。
2、熟悉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病变特点,了解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3、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认识门脉性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肉眼形态特点并比较其异同。
5、熟悉原发性肝癌的形态特点;了解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二、实习内容及时间分配1.Multimedia(35min)2.samples(50min)chronic gastric ulcer esophageal carcinomagastric carcinoma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acute/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different kinds of cirrhosis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Sections(90min)105# chronic gastric ulcer106# gastric carcinoma108# portal cirrhosis(drawing)110#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4.Summary(5min)三、实习重点:1.慢性胃溃疡的病变特点(肉眼及镜下)。
2.肝硬变的肉眼及镜下形态特点。
3.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
四、实习难点1.肝硬变的假小叶观察。
2.胃溃疡病的镜下四层结构辩认。
3.消化道肿瘤的共同特点及不同点。
五、实习操作及观察要点(一)切片观察1. 105# 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①肉眼见切片中央有一缺损即溃疡,两边染色稍蓝者为胃粘膜层。
重点观察溃疡底的四层结构(联系损伤修复的肉芽组织结构)。
②渗出层:位于溃疡表面,由浅红色的纤维素及中性白细胞构成。
---------------------------------------------------------------最新资料推荐------------------------------------------------------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P130) 1.肉眼:胃粘膜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粘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
2.镜下: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粘膜固有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
胃体和胃底部病变区,主细胞和壁细胞消失,伴有粘液细胞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在胃窦病变区,幽门腺萎缩、消失,常有肠上皮化生。
二、胃溃疡的病理变化(P131 -埘) 1.肉眼:溃疡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 2cm.边缘整齐,形如刀切,底部平坦洁净,常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周围的胃粘膜皱襞呈放射状;溃疡底在贲门侧较深,边缘耸直,在幽门侧较浅,边缘呈阶梯形。
2.镜下:溃疡底部由内至外大致由四层构成:(1)第一层为渗出层,渗出物为白细胞、纤维素等。
(2)第二层为坏死层,由无结构的坏死组织构成。
(3)第三层为肉芽组织层,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1 / 16胞构成。
(4)第四层为瘢痕组织层,主要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细胞构成。
三、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P136 - 138) 1.肝细胞变性:表现为水变性和嗜醵性变。
2.肝细胞坏死:(1)嗜酸性坏死:为单个肝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2)液化性坏死: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点状坏死:为肝小叶内散在的 1 至数个肝细胞坏死,常见于普通型肝炎。
②碎片状坏死:为肝小叶周边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③桥接坏死: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相互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
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④大片坏死:坏死范围大,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常见于重型肝炎。
3.炎细胞浸润:---------------------------------------------------------------最新资料推荐------------------------------------------------------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一、实习背景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在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我于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在XX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掌握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要点;3.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病例观察在实习期间,我共观察了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20-70岁之间。
病例观察内容包括:(1)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
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2)体征:患者上腹部可有压痛,部分患者伴有肝脾肿大、腹水等体征。
(3)辅助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金标准。
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
2. 诊断与治疗(1)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可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2)治疗:治疗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药物治疗:①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②H2受体拮抗剂(H2RA):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③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铋剂等;④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2)生活方式调整:①戒烟、限酒;②规律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③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3)内镜下治疗:对于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止血、黏膜切除术等。
3. 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程度、饮食情况等,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过冷、过热、过硬、刺激性食物。
(3)用药护理: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星恒教育】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疾病一、消化系统疾病检查常用项目1.胃镜、结肠镜、直肠镜2.消化道造影3.腹部B超、CT4.立位 X 线腹部平片5.粪便:常规检查、隐血、培养和寄生虫检查6.HP 检测7.腹腔穿刺、淋巴结活检或肝活检8.实验室检查:(1)血、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2)AFP、CEA、CA1A9-9、CA125 等肿瘤标记物(3)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等二、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禁食,胃肠减压;二)病因治疗1.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2.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治疗三)对症治疗:1.梗阻/腹膜炎: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四)手术:切除或修补五)肿瘤:1.手术治疗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三、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仅供参考)1.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公式肥胖人多见;烧心反酸+胸骨后痛+食管镜检查或 24h 食道 PH 监测+服用抑酸药物有效。
知识扩展:(1)典型症状:就是烧心和反酸。
(2)非典型症状:胸痛、吞咽困难、吞咽时疼痛。
(3)食管外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4)首选检查方法:食管镜+活检;有无酸反流选择 24 小时 Ph 检测(5)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食管癌诊断公式:早期食管癌进食哽噎感,晚期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镜检查取病理活检(1)X 线钡餐:早期-局限性管壁僵硬;中晚期-充盈缺损、狭窄、梗阻。
(2)食管镜检查:取活检,是金标准(确诊)。
(3)治疗首选手术3.胃炎诊断公式(1)急性胃炎=急性病程+刺激性饮食/NSAID(非甾体抗炎药)+仅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2)慢性胃炎=慢性病程+上腹不适+隐痛腹胀+嗳气、恶心(3)确诊依据:无论急性还是慢性胃炎,需做胃镜确诊。
★ 急性胃炎胃镜为弥漫分布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
★ 浅表性胃炎:见胃粘膜呈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以红为主。
★ 萎缩性胃炎:粘膜皱襞平坦,粗糙无光泽,粘膜下血管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