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春季养生)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45
健康讲座-中医四季养生—春季养生一、春季养生重养阳✧养阳的方法——运动呼吸晒太阳✓部位:晒后背,和脾胃。
晒双腿,不抽筋。
晒头顶,生头发。
✓时间:上午10点到11点(温暖柔和)。
✓人群:婴幼儿每次15—30分钟, 中青年人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30分钟。
✧锻炼项目‐‐根据自身体质及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步行、踏青、田间劳动,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就近朝阳呼吸。
二、春季养生宜养“生”春应肝而养生,春季的特点在于阳气开始萌动,是长养人体生命活力的最佳时机。
春天天气开始暖和了,身体的阳气也就开始慢慢地从闭藏状态变成一种“生”长状态。
✧ 养“生”的方法——活动喝茶畅心情✓1.户外活动,长养生机:踏青春游,慢行骑车✓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平卧除困,春茶提神。
(卧则血归于肝。
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肝的气血充足、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春季养生茶: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红枣3枚。
水煎入冰糖少许,代茶饮。
✧1.养肝要会养肝气‐‐肝气指肝的“生气”, 养肝的生气目的在于振奋肝的生机以利于生血气。
(养“肝气”的方法—舒情温阳生发品)✓(1)舒畅心情:身体融于大自然,以美好的春天振奋自己的心情。
✓(2)宜吃生发之品:春韭、春笋、豆芽、香椿✓(3)宜吃温阳补品:鸡汤、羊肉、狗肉✧2.养肝要会养肝阴‐‐肝体阴而用阳体阴:✓一是肝居膈下,位于腹中,属阴脏;✓二是指肝藏血,血属阴,肝脏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为刚脏非柔润而不和。
用阳:✓一是从肝的生理功能讲,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主升、主动,属于阳;✓二从肝的病理变化看,肝阳易亢,肝风易动。
同时,肝以气为用属阳,以血为本属阴,阳主动,阴主静,因而称“肝体阴而用阳”。
养肝阴的方法:多吃枸杞与当归,减少熬夜与劳累。
✧3.养肝重在舒肝气‐‐肝主情志,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柳枝),属木应春。
所以春天应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之机舒畅心情;心情舒畅了,气血方能调达;气血调达了,五脏才能安和。
春季养生知识讲座(一)赵述罗主讲一、春季的气候特点与多发病春季由寒冷的冬季走向炎热的夏季,寒暑交替、阴消阳长,春季三个月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不注意春季的气候特点,适时养生,便极容易患病,诱发宿疾。
1、“春阳升发”与多发病民谚说:“立春一日,水热三分。
”立春之日起,东风送暖,自然界气温明显升高。
各种细菌、病毒也迅速繁殖,凭借暖春风四处漫游,传播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脑、红眼病、腮腺炎、麻疹……中医认为:人体肝脏调节血流,调理情志,促进胆汁助脾胃消化等功能与春天升发特点相通应。
肝最为旺盛,不注意保养肝脏,升发功能太过形成“肝火”,调节功能紊乱,出现:鼻血、齿血、肌血、上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脑溢血”——“中风”。
注意情绪安定,心情舒畅,郁怒太过,肝气紊乱,会诱发“癫痫”、“精神病”。
民谚也说:“菜花香,痴子忙”。
郁怒伤肝,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是胃病复发多的季节。
2、“料峭春寒”与多发病南北温差:料峭春寒的特点民谚说得好:“二月莫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
《奉亲养老新书》也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
不可顿减,使人受寒。
冬季,冰天雪地,自然界的气潜藏,万物收敛,人体、皮肤血管收缩,产热加强,散热减少。
当春回大地,阳气升发,自然界人体也同样发生改变。
医学认为,寒冷使人皮肤毛细血管与上呼吸道等位粘膜下血管收缩,血流下降而造成抗病能力减弱,运动减弱,纤毛向体外清扫细菌,排除痰液与废物功能减退,引起上呼道与肺脏细菌、病毒感染。
所以,春季不注意“春捂”保暖,易患流感、上感、红眼病、流脑、急性支气炎、肺炎等疾病。
3、“春季多风”与多发病:春季气温不断升高,南北对流增多,“风”便频繁。
祖医讲述外感“六谣”: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因素致,“风为春天之主气”。
“春多风温”不注意养生,“风邪”直入伤害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病毒感染产生疾病。
气温升高,血循加快,春季风邪致病。
“春季养生”讲座:春天衣食住行注意啥
讲稿
主讲人:宋杰
时间:2012年4月17日
“春天,大家知道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注意些什么吗?”在“春季养生”讲座中,下面就简单介绍春天里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
“衣”春天阳气渐生,阴寒未尽,尤其是早春,昼夜温差大,因此,着装既要宽松又要保暖,还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
由于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青年女性尤需注意,不可过早换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
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怀劲吹,以防伤风。
“食”春天万物复苏,可吃些葱、姜、蒜、韭菜,祛阴寒助阳气生发,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可适量吃些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糯米团饼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还要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等,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晚春气温日渐升高,饮食应注意清淡,以防体内积热,邪热化火,导致疮痛疖肿等疾病。
“住"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皮肤血管扩张,相对地,大脑血流减少,易“春困”,应早睡早起,切忌抱头昏睡。
春天宜勤开窗透气,没事多伸伸懒腰。
在家里还可以种一些花卉,摆些盆景,使居室披绿,既美化环境,又促进健康。
"行" 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多到户外活动,还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
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作者:燕卓)。
中医春季养生(阳历3月~5月)春天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之举,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一、春季养生总原则养阳气:阳气,就是通常所说的“火力”。
阳气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
保养阳气重要的一点是“捂”,还可以多吃韭菜。
重养肝:肝主春,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
保养肝脏的重点是春天不要过于劳累。
防流感:春天由寒转暖,湿热毒逐渐开始活动,易患流感,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
勤锻炼: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宜登高赏花,踏青问柳,游山戏水。
二、食物调养宜平补春季食物调养,以平补为原则,宜选味酸、性甘温之品,如鸡肉、鸡蛋、瘦猪肉、大枣等。
不能一味食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春天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
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侵扰。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可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