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铜仁发展现状
铜仁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高原上。
近年来,铜仁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农业方面,铜仁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收成。
特别是茶叶种植业,铜仁市被誉为中国的“乌江茶都”,出产的乌江红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其次,在旅游业方面,铜仁市的天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乌江漂流和森林避暑胜地都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铜仁市政府也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景区的改造和宣传力度。
此外,铜仁市还注重发展工业经济。
特别是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铜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该市的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经济提供了稳定的供应。
同时,铜仁市政府也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发展。
总体来说,铜仁市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但铜仁市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力争将铜仁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铜仁发展现状铜仁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北部,是贵州省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铜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这里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铜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过去的几年里,铜仁的GDP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多项经济指标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9年,铜仁市区的常住人口已超过200万人,是贵州省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铜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在农业方面,铜仁是贵州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发展了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业。
近年来,铜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工业方面,铜仁以传统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化工为主,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铜仁还积极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
在旅游业方面,铜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铜仁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麻溪河、千户苗寨、丹江大发电厂、五凤山等。
除了这些著名景点外,铜仁还有许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铜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速公路网、铁路网的建设为铜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铜仁还拥有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在社会事业方面,铜仁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铜仁的教育系统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
医疗资源逐步增加,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艺术团体和文化机构不断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铜仁的发展现状是充满希望的。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的不断加大,铜仁将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铜仁的发展重点将继续围绕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展开,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铜仁市自然资源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资源宝藏的地方。
铜仁市自然资源丰
富多样,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等。
下面将对铜仁市的自然资源进行介绍。
矿产资源
铜仁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矿藏丰富,主要有铅、锌、铜、锡等金属矿,还有煤炭、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
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资源
铜仁市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特别是潜龙河、碧江等水系为市民提
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滋养着当地的农田和植被,也为城市的生活用水
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植被资源
铜仁市的植被资源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较高。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各类珍稀植
物种类繁多,保护着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铜仁市的自然风光优美,吸引着大量游
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总的来说,铜仁市自然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9年修订)一、规划期限期限:2019—2030年:近期:2019—2023年;远期:2023—2030年。
二、规划层次及规划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铜仁市行政管辖区,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具体包括铜仁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
即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
2、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本规划确定的铜仁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两城区全部行政辖区及松桃县、江口县部分乡镇,总面积2792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本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东至六龙山-马岩河一线,南至万山、北至正大、西至坝黄,总面积75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城市性质武陵山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高新技术和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2、城市职能(1)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2)贵州省东部交通枢纽、文化教育科技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C13-2O3C)(201处愫二)中心、商贸物流金融中心;(3)武陵山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四、城市规模1、近期(至2023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69.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86平方米。
2、远期(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9.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73平方米。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空间结构“一轴两带两组群”,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组群为重点空间,城镇发展轴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1)城镇发展极核铜仁城市组群-------- 聚合全市核心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心脏”;整合培育“铜仁城市组群”,形成武陵山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乌江中游城镇组群 --------- 以“德江城市”、“思南城市”为支撑,以印江县城为节点,培育和发展乌江中游城镇组群,在市域西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次一级增长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01•【字号】黔府函〔2014〕232号•【施行日期】2014.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4〕232号铜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复实施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铜府呈〔2014〕15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关于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一) 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铜仁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培育德江、思南作为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江口、石阡、印江等重点县城,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各级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
(二)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三)市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为46%,城镇人口150万人;2030年为60%,城镇人口230万人。
二、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同意《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一)城市规划区。
一、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情况(一)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级别分布范围表
(二)铜仁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
铜仁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更新结果表
单位:元/平方米
(三)铜仁市城区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内涵铜仁市城区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内涵表
注:①上述地价涵义中的“开发程度”不含宗地内标准容积率以外的地上建(构)筑物的拆迁补偿费用。
二、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基准地价情况
(一)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土地等级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土地等级表
(二)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基准地价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基准地价表
单位:元/平方米
注:当街基准地价是指临乡镇主街路段的临街宗地商服用地的基准地价,其余商服用地基准地价为背街基准地价。
(三)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各用途基准地价内涵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各用途基准地价内涵表
三、土地收益金情况
(一)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收益金标准
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收益金标准表
单位:元/平方米·月
(二)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土地收益金标准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土地收益金标准表
单位:元/平方米·月。
铜仁规划方案1. 简介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贵州省较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民的居住条件一直是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铜仁市未来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实践,旨在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铜仁市现状分析2.1 城市人口与居住情况截至2020年末,铜仁市常住人口达到306.77万人,城市化率为62.7%。
城市人口密度较高,多数市民居住在传统的老城区和新建的住宅小区中。
2.2 城市规划现状目前铜仁市的城市规划重点是推进“城市削山造势”工程,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容积率和土地利用效率。
2.3 问题与挑战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的居住需求也逐步增加。
但目前市区内的住宅小区、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还存在以下问题:•住宅小区周边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未能跟上•公共交通设施不便,市民出行成本高•小区内绿化、垃圾处理、治安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3. 铜仁市规划方案3.1 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应以市民需求为基础,尊重市民的利益和意见,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
3.2 改善住宅小区周边设施针对住宅小区周边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应加强规划,提高配套设施的水平。
重点建设小区周边公园、儿童活动中心、摄影棚、健身中心等设施,以满足市民需求,提高居住舒适性。
3.3 改善公共交通设施规划中,应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扩大公交线路和车辆数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促进城市内部交通的便捷化。
3.4 加强住宅小区管理规划中,应重点加强住宅小区管理,提高小区绿化建设水平,改善垃圾处理,加强治安管理,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宅环境。
3.5 建设现代化城市规划中,应加强城市形象和环境建设,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公共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
4. 总结铜仁市规划方案,应立足于市民需求,以“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强住宅小区周边设施、公共交通设施、住宅小区管理和城市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铜仁概况铜仁市住于贵州东北部,地处湘、渝、鄂、黔四省 ( 市 ) 交界处,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全市辖 16 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 1515 平方公里,是铜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铜仁历史悠久,商业繁荣。
元代设长官司,明朝永乐十一年 ( 公元 1413 年 ) 设铜仁府。
铜仁城始建于明景泰二年 ( 公元 -1451 年 ) ,是一座有 5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1941 年 12 月 1 日成立铜仁县人民政府。
1987 年 8 月 21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从宋、元时代起,沿锦江水路有湖南、江西、四川、湖北商人来铜经商。
到明清时期,相继建立了川主宫、万寿宫、飞山庙等商人会馆,出现了“舟楫往返,商贾云集”的盛况,成为湘、渝、鄂、黔四省 ( 市 ) 边区的商品集散地。
铜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
我们以交通为重点,实施了通往湘、渝、鄂地区和省城贵阳的铜玉高等级公路扩建工程,正在勘测设计的福建泉州至贵州毕节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渝怀铁路即将通车,铜仁机场目前已开通贵阳、重庆、广州、深圳等航线,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铜仁市正在成为湘、渝、鄂、黔边区交通枢纽。
四通八这的交通大通道,必将为有识之士来铜投资置业提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散的便利。
铜仁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
这里集青山、秀水、幽林、奇洞浑然一体。
神奇秀丽,在有“公园省”之称的贵州独树一帜,自古就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
源于梵净山的百里锦江。
由西向东贯穿铜仁市全境,环绕城中。
汇聚铜岩东去, 10 余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横跨江岸,因而铜仁又有“桥城”之称。
从城区顺锦江东去,有争奇斗艳的“铜江十二景”,有神奇壮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
在九龙洞之上有六龙山 10 万亩滔滔竹海。
此外,中南门古城区带您走进铜仁的历史,中国南长城起点让您回想起远古的烽烟,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堂戏使您感受神奇,还有徐福后裔的“茶园山庄”,有沈从文的祖居。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
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
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
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
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4万人。
3、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
该区域是铜仁市主要工业区,以布局大、中型工业项目为主。
规划人口规模0.8万人。
4、编制完成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区域是铜仁市新兴交通枢纽,是铜仁的“门户”,它的实施,对树立和提升铜仁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为了适应铜仁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将东风林场、川硐坞坭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规划占地约6平方公里。
㈢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2004年以来,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共编制了时代商汇、城建花园、地区交通局交通枢纽大楼、福霖商贸城等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面积约为210公顷。
这些详细规划的实施改善了居住环境,改变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
二、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㈠给水工程设施,主要有日产十万吨自来水厂的投入使用,保证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保证了市民正常的生活秩序。
㈡排水工程设施。
日处理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二、三期也已基本完成,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意义。
㈢电力、电信工程设施。
近几年,电力、电信工程发展较快,
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
尤其是供电部门已专门编制了供电专业规划,现正在报审阶段。
㈣城区环境卫生设施。
建成日处理210吨垃圾填埋场一座和各区域建筑垃圾消纳场2个,保证了城市卫生的整洁和环境的保护。
㈤按照防洪体系规划,初步完成了铜仁市防洪设施建设,满足了铜仁市近期防洪要求。
㈥已初步编制完成全区的城镇体系规划,为各县、市、区的城镇发展定位起到积极指导意义,预计今年十月份可出成果。
㈦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落实了梵净山大道、西外环大道、滨江大道、金鳞大道、金鳞大桥、瓦窑河大桥等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建设。
三、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㈠为全面贯彻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铜仁实际,制定了《铜仁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铜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规划管理,保证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执法,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了和实施了《铜仁市整治违法建筑实施方案》和《铜仁市查处违法建筑现任追究暂行规定》。
㈢为保障城市规划法的法律程序,市规划局还将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核制度》、《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社会公示制度》、《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制度》,以保证城市总体规划
的实施。
二○○六年八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