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给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7例
- 格式:pdf
- 大小:234.97 KB
- 文档页数:2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电针局部与循经取穴,结合中药辨证施治,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结果治愈33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8%。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神经根型颈椎病;针药结合;疗效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颈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病程长者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笔者运用全国第二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云南省名中医孟如教授的蠲痹汤合骨质增生丸之方剂配对的临床经验,结合电针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本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7 d,最长13 a。
1.2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或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取穴: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夹脊穴、风池穴、大椎穴及患侧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病经经穴5~6穴。
操作:患者采用坐位,穴位区局部常规消毒后,根据针刺部位选用0.3×25 mm、0.3×40 mm不同长度的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得气后连接KWD-808Ⅱ型脉冲治疗仪,采用疏密波,留針30 min,同时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颈肩背部及患侧上肢,每日1次。
经皮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316例
马士启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7(3)5
【摘要】经皮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316例马士启李湘奇赵树廷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经皮颈椎棘上、棘间韧带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3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16例,男179例,女137例,年龄...
【总页数】1页(P358)
【作者】马士启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0.5
【相关文献】
1.“鳯”字颈椎康复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型颈椎病1例 [J], 熊兴娟;刘晓瑞;陈燕;黄彬洋;王岗
2.温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J], 刘鸿
3.银质针经皮骨骼肌松解术巡检热疗法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例[J], 丁永国;张骋;孙建民;古建军;贾俊;王福根
4.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J], 陈倩韵; 朱秀平; 李明
5.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J], 姬锋养;赵艳;石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经辨证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5例的疗效分析作者:李银花王萍黄移生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3期〔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采用分经辨证针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取分经辨证针灸即颈项部病经上的“六合”穴联合病经同侧的络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取穴方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措施对疗效的影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取得治疗效果,但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占据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分经辨证;针刺;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R2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03.019Clinical Effect of 45 Cases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LI Yinhua, WANG Ping*, HUANG Yisheng(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Edong Healthcare, Huangshi, Hubei 43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rve root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different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90 cases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iuhe and luo-connecting points) with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20 scores acupuncture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uld achie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Keywords〕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needling; clinical efficacy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或者颈部损伤引起刺激或压迫相应颈部神经等组织(尤以C4-C7颈椎段最多见),而引发的以颈间背部疼痛、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表现为主的综合症[1-2]。
综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300例刘建新;房晶【摘要】Since: 2008 the author had treated 3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using Tuina, seapel therapy and Chinese medicine.rnAmong them 230 patients were cured (76. 7% ), another 67 patients had shown improvements (22. 3% ), 3 patients didn' t respondedrn( 1.0 % ),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9 %.%作者自2008年运用推拿、小针刀及内服中药三联疗法综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300例,结果治愈230例,占76.7%,好转67例,占22.3%,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达99%.【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2(007)005【总页数】1页(P417-417)【关键词】颈椎病/中医药疗法;综合疗法【作者】刘建新;房晶【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自2008年笔者运用综合疗法治疗300例颈椎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300 例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7.5岁;发病时间最长11年,最短3个月,平均6.75年。
2 治疗方法2.1 牵引下推拿在立式牵引器颌枕牵引的同时,纵行在颈部用按揉、捏拿复合手法10~15min,上臂抬起弹拨泉穴5次,点按缺盆、肩井、天宗、曲池、外关等穴1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d。
2.2 小针刀治疗小针刀治疗主要是运用松解粘连,加快致痛因子代谢的原理,达到治疗目的。
患处充分消毒后,用4号小针刀,皮肤垂直下刀至骨面,行纵行切割,纵行摆动,横摆铲掀后起刀。
局封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摘要】[目的]探讨局封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门诊共32例急性CSR患者进行此法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9月随访,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0例。
[结论]局部封闭结合中药是治疗CSR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局部封闭中药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e effect of acute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pathy(CSR) treated with focal sealing and TCM.[Method] Administer the said method to 32 cases of acute CSR patients and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9months and evaluated by TCM disease diagnosis and cure effect standard:24 cases were cured,6 had marked effect,2 had effect,0 had no effect.[Conclusion] The said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CSR.Key words:spondylopathy;nerve root type;focal sealing;TCM1 临床资料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32例门诊患者,根据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CSR诊断标准[1],均被纳入,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8岁,伴有单侧上肢疼痛、麻木24例,双侧为8例。
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0[2]陈晓英,杨强,温伯平.推拿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184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8):54 [3]丁青.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1):985[4]赵李清,黄燕兴,滕蔚然.针刺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49-151[5]曹晓滨,刘春景,杜婉云.合谷刺或齐刺、温针灸、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 28(9):878-880(收稿日期:2009-03-02编辑:李海洋)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何常春1,尹林玉2(1.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衡阳421001;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423000)[摘要]目的:运用经筋理论指导临床针灸,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两组间的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筋针刺组比传统针刺组更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关键词]颈椎病;经筋;针灸[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51X(2009)04-0066-01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与常规针刺组进行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颈肩腰腿痛专科住院部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0.1±10.7)岁;病程最短者15d,最长者9年,病程<6月者12例,6月至1年者5例,>1年者13例。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7-12T11:39:56.4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王华兴[导读]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王华兴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市顺义区 1013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与对照组(西医),各35例。
分别给予中医骨伤治疗及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 高于对照组的 82.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血脉流通、舒缓经络、缓解疼痛。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颈椎牵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其中,观察组男 18例、女 17例,年龄 23 ~73 岁。
对照组男 22 例、女 13例,年龄 20 ~68岁,。
均符合神经根颈椎病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医疗法,采用10 mg地塞米松(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0035)、250 mL(10 %)葡萄糖注射液及(20 %)甘露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0861)行静脉滴注,1 次/天, 1 周为 1 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连续治疗 3 个疗程[1]。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骨伤疗法,主要内容包括:(1)中药内服。
组方:三七、威灵仙、土鳖虫各10 g,络石藤、丹参、延胡索、半枫荷、石楠藤各 15 g,杜仲、葛根及续断各 30 g,甘草 6 g。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0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针药并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 9月-2015年12月间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有效率为 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有效率为 78.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针药并用在本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针药并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颈、肩疼痛、放射痛,麻木,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本病在临床中多采用理疗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证明,针药并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为此,我院在 2013 年 9月-2015 年 12 月间,选择 1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针药并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13 年 9 月-2015 年 12 月间 1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每组50 例。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7±16.2)岁,男性 27例,女性 23 例,患者平均病程为(13.5±6.4)个月,32 例患者存在肩膀、颈部麻木表现,41例患者存在肩膀、颈部疼痛表现;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2.1±16.1)岁,男性26 例,女性24例,患者平均病程为(14.1±6.1)个月,33例患者存在肩膀、颈部麻木表现,40例患者存在肩膀、颈部疼痛表现,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150例颈椎病的体会余建民全必春孟志新周喜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骨刺或骨嵴〕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病症[1]。
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 3.8%~17.6%。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牵引、佩带颈围、高压氧、理疗和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
根据颈部解剖:臂丛神经根、交感干、颈丛及副神经均在椎前筋膜深面[2],并于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50例颈椎病患者施行了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28~80岁,35~65岁占总数的75%,病程1个月~8年。
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病症、体征、影像学资料〔X线、脊髓造影、CT及MRI〕确诊为颈椎病。
诊断标准参照我国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分型[3],其中颈型34例,以头、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部僵硬为主,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神经根型71例,主要表现为根性痛,与受累脊神经分布区一致的手臂麻木、疼痛、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椎动脉型26例,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的表现:眩晕、偏头痛、耳鸣、眼花、猝倒;交感型颈椎病12例,其临床表现除有颈椎病一般病症外,尚有眼花、耳鸣、手麻木、视力下降、头痛、心律失常、心前区不适、肢体发凉怕冷等表现;脊髓型颈椎病7例,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四肢、躯体浅感觉减退,胸腹部束带感等。
150例患者中,发生病变节段集中在C4~5,C5~6,C6~7和C7~T1。
其中C4~528例,C5~6112例,C6~7124例,C7~T1 22例,单节段89例,多节段61例。
1.2 治疗方法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采用2%利多卡因 5 ml+丹参注射液2 ml+甲基强的松龙40 mg+Vit B12 0.5 mg,再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5 ml,常规行前径路星状神经节阻滞,5~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行1~3个疗程。
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分析孔凡国韩松辉(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大型C型臂引导下经颈前路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突出物靶点,感觉、运动神经测试后,对突出物靶点进行射频热凝,设定温度为70℃、80℃和90℃,时间各60秒,于治疗后24小时、3天、3个月进行疼痛VAS评分,并与术前对比。
结果: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24小时、3天、3个月进行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88.3%,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神经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1。
自2010-2013年以来我科采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2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肌萎缩,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⑤MRI可见椎体后缘神经根管变窄。
其中①、④为确切诊断标准,②、③、⑤为辅助诊断标准。
2 入选标准复合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颈椎CT及MRI 显示为C3/4,C4/5,C5/6或C6/7椎间盘突出,突出类型为中央型、旁中央突出、侧后方突出,临床表现以一侧或双侧颈、肩、背疼痛,或伴同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一致。
3 排除标准脊髓内异常信号病例;颈椎前方严重骨质增生;椎管严重骨性狭窄;颈后纵韧带或椎间盘钙化;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甲状腺肿或甲亢病人;颈动脉斑块或有TIA病史;颈动脉窦敏感病人等。
4 临床资料符合上述标准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30-66岁,病程2-12个月,均经2-6周保守治疗无效。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李健;朱文雄;程立明;肖祥池【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04(4)6【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kectomy,P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7月~2002年6月P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临床资料. 结果 91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3.6年,优36例,良40例,无变化15例;优良率83.5%. 结论 PCD治疗颈椎病中椎间盘突出所致肩、上肢疼痛、麻木等神经根症状的临床疗效显著.【总页数】3页(P512-513,515)【作者】李健;朱文雄;程立明;肖祥池【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J], 王文;康宁超;刘建英;杨福生;单素英;马俊萍;孙金子2.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传统减压与r精准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期的疗效对比 [J], 孙宁;孙兆忠;刘鑫;李瑞;任佳彬;黄镇3.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 [J], 刘少林;徐玉生;李星晨;黄泓翰;刘鋆宣;苗金红;徐远志4.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联合O_3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J], 王海亭;蒋忠仆;周毅5.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吴昌兵;魏亚;马维邦;林博颖;代云磊;卢乾威;沈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振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案⼀则摘⾃2022-3-11中国中医药报韩铭泽长春中医药⼤学由于现代⽣活节奏加快,⼈们缺乏颈部锻炼,⽽且长时间保持不正确坐姿,造成椎关节退变,进⼀步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幅增⾼。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分型中最为常见,常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所致,由于受压神经根的不同,临床症状往往也有所不同。
随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不断深⼊,国医⼤师李振华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的进展。
病因病机《素问•痹论篇》提出:“风寒湿三⽓杂⾄,合⽽为痹也。
”这指出风寒湿三种外邪侵袭⼈体,以致经络不通,⽓⾎痹阻,形成痹证,⽽颈椎病和痹症在症状上相似,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关节活动不利。
经络是⽓⾎运⾏的通路,当经络阻滞,⽓⾎运⾏不畅,则会导致疾病的发⽣。
阳经活络于颈部,颈部经脉不通,以致⽓⾎不畅,阴阳失和,则易发为项痹病。
除以上两个病因以外,营⽓亏虚亦可导致颈椎病,其病机主要为脾胃运化失调,⽆⼒运化⽔⾕精微,以致营⽓亏虚,颈肩部失于濡养。
国医⼤师刘柏龄根据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将颈椎病分为三种证型,分别为风寒湿证、⽓滞⾎瘀证、肝肾不⾜证。
临证经验李振华吸取前⼈的经验,在颈椎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针对风寒湿证,采⽤乌头汤加减,以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针对⽓滞⾎瘀证,采⽤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化瘀,通络⽌痛。
针对肝肾不⾜证,采⽤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补⽓养⾎,通络⽌痛。
虽然辨证⽤药有所差异,但是颈椎病的根本仍然在于局部⽓⾎的不通畅,所以除⽓滞⾎瘀证之外的证型在治疗时应兼顾活⾎。
典型医案患者,男,47岁, 2019年11⽉12⽇初诊。
诉颈痛伴右侧上肢⿇⽊3个⽉,加重7天。
现症:颈部酸痛,活动受限,以旋转活动受限明显,有明显压痛点,右侧上肢⿇⽊,夜间加重,睡眠⽋佳,饮⾷可,⼆便调,⾆质紫暗,苔薄⽩,脉涩。
体征:颈椎⽣理曲度变直,C5 棘突旁压痛(+),右侧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上肢⽪肤浅感觉正常,双上肢肌⼒正常,⽣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针灸联合多种中医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多种中医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86例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种中医方法治疗,对比其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针灸联合多种中医方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联合多种中医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40-02神经根型颈椎病指的是患者的单侧或者是双侧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是刺激后表现出的感觉、运动以及反射障碍的情况,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预后较好[1]。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给其采用针灸联合多种中医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以下是研究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86例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3.8±7.5)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4.2±6.9)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入选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颈七针”(风府、双风池、双天柱及双翳风穴)颈夹脊、百会、大椎、后溪、列缺、绝骨。
随症加减穴位,上肢及手指麻痛者加曲池、合谷、外关;肩背疼痛配合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
关键词颈椎痛,神经根型牵引治疗推拿治疗中药导入治疗笔者自2005年采用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导人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共198例,男83例,女116;年龄20~69岁;病程10天-10年。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表现为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椎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椎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片示:锥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片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治疗方法2.1颈椎牵引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选择适当的牵引方向,对急性期病情较重、体质较弱的患者采用平卧位枕颌牵引,对慢I生颈椎可采用颈部坐位牵引,重量一般2.5-5.0kg,每天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2手法治疗分筋理筋手法:患者坐位,医者先点揉肩井、风池、天鼎、肩?、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等穴,然后站于患者背后,嘱患者颈部稍向前屈,先用拇指指腹沿颈椎夹肌旁至双侧肩部斜方肌作上下揉动,并适当配合推法,边揉边推,然后用拇指、食指及中指从风池穴颈肩部和胸锁乳突肌中拿捏条索状硬结或痉挛组织,并用拇指对颈椎两侧肌腱软组织进行弹拨,力量适中,最后用滚法和揉法使整个颈肩肌肉放松。
然后医者用拇指指腹在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斜方肩胛提肌、大小圆肌等压痛点,用点揉按压法,医者拇指和其余四指在肩内外侧提拿肩井,或在患肢内外侧自上而下拿揉肱二头肌,用拇指在锁骨上窝臂丛神经处按压1分钟,患肢可出现触电样感,手法刺激由轻到重,但要注意患者表情,手法不能粗暴。
2.3手法复位患者坐位,头项正直,医者立于其后侧,右臂屈肘托患者下颌,左手扶患者后枕部,令患者深吸气,做对抗牵引,提拔3~5次,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下列手法。
以C5棘突偏左为例,患者取低坐位,医者右手拇指顶住C5棘突左侧,左手扶持下颌部,使头向右旋45°,此时左手向上轻轻拔伸,同时右手拇指迅速用力向右侧推,听到“咯噔”声,触之平复,复位成功。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李文华;李玉兰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07(26)4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发病率最高,属神经根型。
其
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背、手指麻木或疼痛,颈部僵硬,出现单侧上肢感觉障碍,不能持重等症,该病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其发病多见于中老年。
经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病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刺形成及椎孔狭窄等证型均为此范畴。
笔者自2002年~2004年以
来运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本病5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结果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李文华;李玉兰
【作者单位】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医院,025350;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医院,025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风寒阻络证)的疗效观察
3.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
4.针药并
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5.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给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7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10年8月所收治的30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结果:治愈233例,好转64例,未愈10例,有效率达96.7%。
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关键词:经皮给药治疗颈椎病神经根treats the nerve root cervical vertebra after pi geiyao to get sick 307 exampleliang qinghua liao huixiong chen deshengabstract:objective:the discussion nerve root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methods:through 307 example nerve root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patient who ~2010 years in august admits to july,2008 uses after pi geiyao treats the meter treatment to carry on the review analysis,and summarizes.results:cures 233 examples,changes for the better 64 examples,10 examples,effectiveness has not reached96.7%.conclusion:treats after pi geiyao to the nerve root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has the good clinical treatment function.keywords:treatsthe cervical vertebra after pi geiyao to get sickthe nerve root【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92-0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部周围软组织劳损为主要病因,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多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压迫或刺激颈部脊神经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