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9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
随后,丘吉尔临危..,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受命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⑤⑥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 “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 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个越演越烈的社会现象。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宁夏银川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横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煤屑(xiè)梵婀玲(ā)D.惦着(diàn)羞涩(sè)一椽(chuán)纤腰(qiān)2.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享受,多用于否定)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C.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种()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
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发展过程,从制造乐器的技术角度讲,是从制造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如钟、鼓、磬等)向非自然的乐器(含有大量的技术性制造因素)发展的。
从乐器的发声中,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祭祀、庆典等群集性活动的外在性向个人化的内心活动深入的,甚至是向个人心理的潜在活动深入的。
这些活动也决定了音乐对人类自身精神的深入。
而音乐本身也随着乐器本身的变化亦或是发展而趋向于更加复杂、微妙,更加深入地以声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
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一是以呈现的方式;二是以激发的方式。
也许,还有第三种,也即是用音乐试图创造我们人类完全没有感受过的东西。
科学家对人类生命本源——基因的研究,对人类未知的极其遥远神秘的外太空的探索,都将带来新的音乐源泉。
可以说,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是我们亲近世界、亲近我们自己以及他人感情体验的过程。
它既是体验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者对自己的感情体验的过程,是相互交融、浸透、共鸣的过程。
音乐的感受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无论是普通音乐听众,还是音乐家,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
甚至可以说,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有着完整心理感受的人。
音乐训练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有很多并非受到过专门训练的人,他们依然可以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他们甚至可以对音乐的内涵有相当准确的表述。
而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就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音乐中有着异常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
人们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是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
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
书法最讲心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
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
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
宁夏育才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017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分。
......150....................21..题,满分.....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
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
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Ⅰ卷阅读题(共6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
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
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
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
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
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
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
绝密★启用前2019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
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下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1.On which floor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A.The second.B.The third.C.The fourth.2.What is the man’s favorite flavor?A.Coffee.B.Chocolate.C.Strawberry.3.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A.Clean the library.B.Watch a football match.C.Finish his job.4.When are the speakers supposed to meet?A.At 9:00.B.At 9:30.C.At10:00.5.What does the man mean?A.The actress was popular.B.The audience was impolite.C.The actor played wel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绝密★启用前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
然而__________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
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
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
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
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__________,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
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
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__________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__________。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C .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D .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去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数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命题:p x ∀∈R ,sin 1x ≤,则( ) A 、:p x ⌝∃∈R ,sin 1x ≥ B 、:p x ⌝∀∈R ,sin 1x ≥ C 、:p x ⌝∃∈R ,sin 1x > D 、:p x ⌝∀∈R ,sin 1x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可得:p x ⌝∃∈R ,sin 1x >,故选C. 考点:命题的否定.2、设全集U R =,{}0)2(|<-=x x x A ,{})1ln(|x y x B -==,则)(B C A U 是( ) A.(-2,1) B .(1,2) C .(-2,1]D . [1,2)【答案】D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易错点晴】集合的三要素是: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研究一个集合,我们首先要看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是实数还是点的坐标还是其它的一些元素,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第二步常常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我们首先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在解分式不等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母不能为零.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和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间有包含关系.3、已知复数1z i =-,则21z z =-( )A 、2B 、-2C 、 2iD 、-2i【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1z z =-2(1)211i i -=--,故选A . 考点:复数的基本运算.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 A 、3y x = B 、||1y x =+ C 、21y x =-+ D 、||2x y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 是奇函数,选项C 、D 是减函数,故选B . 考点:1、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的奇偶性.5、已知()()3,2,1,0=-=-a b ,向量λ+a b 与2-a b 垂直,则实数λ的值为( ) A 、17-B 、17C 、16- D 、1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21()(2)(12)2133(12)207a b a b a a b b λλλλλλ+-=+-∙-=+--=⇒=-,故选A. 考点:向量的基本运算.6、曲线xy e =在点2(2)e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A 、294eB 、22eC 、2eD 、22e【答案】D 【解析】考点:1、导数的几何意义;2、三角形的面积.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64b B C ππ===,则△ABC 的面积为( )A 、2B 1C 、2D 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sin 71()sin sin 122C c bA AB S bc A B ππ===-+=⇒==1,故选B . 考点:解三角形.8、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 内角为θ,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22sin cos θθ-的值是( )【答案】D 【解析】考点:三角恒等变换.9、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3=,则( )A 、3431-=B 、3431+-= C 、3134+=D 、313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C AC 3431)(3434+-=-+=+=+=,故选B. 考点:向量的基本运算.10、已知数列{}n a 中,11=a ,前n 项和为n S ,且点))(,(*1N n a a P n n ∈+在直线01=+-y x 上,则=++++nS S S S 1111321 ( ) A 、2)1(+n n B 、)1(2+n nC 、12+n nD 、)1(2+n n【答案】C考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2、数列的前n 项和.【方法点晴】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数列的前n 项和,涉及方程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首先将点代入直线方程可得11101n n n n a a a a ++-+=⇒-=⇒数列{}n a 是首项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然后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求得(1)2n n n S +=⇒121111111111112[]2()1223(1)12231n S S S n n n n +++=+++=-+-++-⨯⨯++=)1(2+n n .11、设函数()sin(2)cos(2)44f x x x ππ=+++,则( ) A 、()y f x =在(0,)2π单调递增,其图象关于直线4x π=对称B 、()y f x =在(0,)2π单调递增,其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C 、()y f x=在(0,)2π单调递减,其图象关于直线4x π=对称D 、()y f x =在(0,)2π单调递减,其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22f x x x π=+=⇒()y f x =在(0,)2π单调递减,其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故选D.考点:1、三角恒等变换;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2、已知函数()y f x =的周期为2,当[1,1]x ∈-时2()f x x =,那么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lg |y x =的图象的交点共有( )A 、10个B 、9个C 、8个D 、1个【答案】A 【解析】考点:1、函数的周期性;2、函数的图像.【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图象,涉及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 首先利用周期性作出函数()y f x =的图象,再图像变换作出函数|lg |y x =的图象,观察两个图象得交点个数即为所求答案,本题的解题关键难点是作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3、已知函数⎩⎨⎧>-≤=)1()1lg()1( 2)(x x x x f x ,则=))1((f f .【答案】0 【解析】试题分析:(1)2f =⇒=))1((f f (2)lg10f ==. 考点:函数的解析式.14、若函数()ln f x a x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2a ≥ 【解析】试题分析:'()1002a a x f x a x a x a x x-=-=≥⇒-≥⇒≥⇒≥.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15、若函数xxk k x f 212)(⋅+-=在定义域上为奇函数,则实数=k . 【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122(1)(1)111212k k f f k k k ---=-⇒=-⇒=±++.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方法点晴】本题考函数的奇偶性,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 解决本题的常规做法是通过奇函数的定义()()f x f x -=-建立方程,然后观察方程的结构,系数比较即可求出正解,但是该法较为繁琐,本题可采用特殊值法即:122(1)(1)111212k k f f k k k ---=-⇒=-⇒=±++,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16、数列}{n a 满足2,1181=-=+a a a nn ,则=1a ________. 【答案】12【解析】考点:数列的递推公式.【方法点晴】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先将已知条件变形为111n n n a a a ++-=,再逐项求解得 765112112121222n a a a a --==⇒==-⇒=发现该数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周期为3,从而求得112a =,发现数列的周期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12分)已知ABC ∆的面积是30,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1312cos ,,,=A c b a . (1)求⋅; (2)若,1=-b c 求a 的值. 【答案】(1)144;(2)5a =. 【解析】考点:解三角形.18、(12分)在ABC ∆中,已知内角3π=A ,边32=BC ,设内角xB =,周长为y .(1)求函数)(x f y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 (2)求函数)(x f y =的最大值. 【答案】(1) 24sin 4sin()3y x x π=+-+203x π<<;(2)最大值【解析】试题分析:(1) 由正弦定理可得24sin4sin()3y x xπ=+-+,23xπ<<;(2)整理得5s i n(3,6666y x xππππ=++<+<⇒当3xπ=时,y取得最大值.试题解析:(1)24sin4sin()3y x xπ=+-+,23xπ<<(2)5)6666y x xππππ=++<+<,所以,当62xππ+=,即3xπ=时,y取得最大值考点:1、解三角形;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9、(12分)已知等比数列{}na的前n项和为nS,4322,6a a S==.(1)求数列{}na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nb满足:2logn n nb a a=+,求数列{}nb的前n项和nT.【答案】(1)2nna=;(2)1(1)222nnn nT++=+-.【解析】(2)22log2log22n n nn n nb a a n=+=+=+,所以数列{}n b的前n项和121212(12)(1)(21)(22)(2)(222)(12)122(1)222nn nnnn nT n nn n+-+ =++++⋅⋅⋅++=++⋅⋅⋅++++⋅⋅⋅+=+-+=+-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前n 项和n T . 20、(12分)已知函数R a a x x x f ∈++-=,34)(2.(1)若函数)(x f 在),(∞+∞-上至少有一个零点,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x f 在[]1,+a a 上的最大值为3,求a 的值.【答案】(1)1a ≤;(2)0a =或a =. 【解析】考点:1、函数的零点;2、函数的最值.21、(12分)若实数0x 满足,)(00x x f =则称0x x =为)(x f 的不动点.已知函数3)(3++=bx x x f , 其中b 为常数.(1)求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存在一个实数0x ,使得0x x =既是)(x f 的不动点,又是)(x f 的极值点,求实数b 的值. 【答案】(1)当0b ≥时,()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当0b <时,()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3. 【解析】考点:1、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的极值;3、函数与方程.【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导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函数与方程,涉及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 第一小题先求导再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求得正解;第二小题由已知建立方程组203000303x b x bx x ⎧+=⎪⎨++=⎪⎩⇒203b x =-⇒320000023(1)(223)0x x x x x +-=-++=⇒01,3x b ==.请考生在第22、23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解答时请写清题号.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3x ty t =+⎧⎨=-⎩(t 为参数),在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2cos sin θρθ=. (Ⅰ)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 的普通方程; (Ⅱ)若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求弦长AB . 【答案】(I)40x y --=;(II)AB =. 【解析】考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方法点睛】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需要根据其结构特征,选取适当的消参方法,常见的消参方法有:代入消参法;加减消参法;平方和(差)消参法;乘法消参法;混合消参法等.把曲线C 的普通方程(,)0F x y =化为参数方程的关键:一是适当选取参数;二是确保互化前后方程的等价性.注意方程中的参数的变化范围.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a x x x f +-++=21)(.(I )当5-=a 时,求函数)(x f 的定义域;(II )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R ,试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I )(][),23,-∞-⋃+∞;(II )3a ≥-.【解析】考点:不等式选讲.。
秘密★启用前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对于传承、巩固和增强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创世大神盘古、大母神女娲,还是尝百草的神农氏,或者射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可以说,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许多人类的共通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
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
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
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等。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冯骥才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
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
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
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
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
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
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
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
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
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
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
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
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
我想它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刻。
如何科学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中华“和合”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价值原则和高超的思维方法。
一是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冲突将日益凸显。
“和合”思想是一种矛盾观、辩证观,“和”并不拒斥事物的差异,“合”并不摒弃事物的矛盾。
尚“和合”,就是在正视事物之间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协调矛盾,运用“和合”思维最大限度地化解乃至消开当下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
二是有助于补救人文缺失。
我国近现代社会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个人解放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个人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病变与怪胎,给人文生态的改善优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和合”思想强调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应以社会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行为准则作为自身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
这对于解决当下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价值冲突无疑具有一种补救和疗治功效。
三是有助于弥合道德裂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融进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交换关系。
“和合”思想强调人与人友善亲和、相互尊重,主张以一种健朗、包容、开放、博大的心态和胸怀去欣赏他人和接纳他人。
唯其如此,才能使整个社会呈现祥和、有致、有序的风貌。
四是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加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和合”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衷共济”,这对于打破民族、国家的文明固限和文化壁垒,辟划以民主、公平、正义为基石的国际新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思维导向作用和系统理论引领功能。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说明:1.本卷共两部分(阅读题、表达题),共150分。
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单项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请用0.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面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精神和坚韧品格。
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发展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
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夫妇关系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
《中庸》有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认为君子之道首先体现在夫妇关系之中,夫妇之道与天地之道是相贯通的。
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明以后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
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
如东汉时期的宋弘、唐代的尉迟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
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而重视夫妇之道与家庭和谐,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优势。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家庭;没有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家庭。
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具有重要意义。
(郭齐家《家和万事兴》人民日报2017年07月04日 07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
B、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家庭和谐。
C、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D、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家庭和睦的表现,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
B、文章在论证父慈子孝时从父慈对子孝的作用的角度切入,强调父慈是子孝的前提。
C、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D、文章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注重辩证论证,指出对其合理扬弃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间的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家庭关系、家庭模式的稳定以及社会的稳定。
B、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
C、西方通过宗教、中华文化通过家庭培育熏陶说明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截然不同。
D、一代代人继承祖辈的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家庭、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陌生人的拥抱安谅网上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给明人发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一张是覃老弟在街头与毛头小伙子相拥相抱,另一张是覃老弟与一位妙龄女孩轻轻搂抱着的画面。
不过,这张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过的,这倒有点蹊跷。
明人决定约覃考弟喝茶一聊。
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子,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广场的入口,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站在那儿,眼光迎着他,对他谦恭地介绍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做一项社会实验,您能和我握个手吗?”覃老弟略显迟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着小伙子所说的话,又见他稚气未脱,书生卷气,便伸出手去。
小伙子握着他的手,连着说了几声:“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支持我的实验。
”他走了不过百步,又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
他以为那女孩也是想与他握手的,所以,当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手臂。
不料,这位还蛮清秀的女孩竟然说:“先生,我能拥抱您一下吗?我们,这是一项实验。
”覃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缕怜悯,微微点了点头,姑娘就双臂伸展,轻轻拥抱了他一下。
只一会儿,女孩松开手,退后两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谢谢您,谢谢您的支持。
”覃老弟彬彬有礼地回道:“不客气,不客气。
”“先生,您就不怕与陌生人拥抱吗?”姑娘又跟了一句。
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
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姑娘双脸嫣红,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先生!”刚与姑娘告别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着他:“先生,我能问您要个手机号码吗?”这回,覃老弟有些警觉了:“你,要我手机号码干吗?”“先生,我们是在做社会实验,看您会给陌生人手机号码吗?我想,我也可以与您交换号码,算是交一回朋友。
”小伙子说得语句有点结巴,但说得还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还问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让。
他还自我介绍是H大的一位在校学生。
他感谢覃老弟对他们活动的支持,最后也问了一句:“您就不担心被陌生人要了电话,会有风险吗?”覃老弟薄嘴唇一咧,肉鼻子往前一拱:“这又有什么太大风险呢!冒险的事,总会有代价相随,不过,这没什么的。
”小男孩提出要和他相抱一下。
覃老弟也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告辞了。
几周之后,有同事在网上发现了覃老弟与小男生相拥的照片,之后,他与女孩相拥的照片也出现了。
他心里一阵气恼,怀疑自己被设计了。
偏巧,小男生李让先打了进来。
小男生充满歉意:“先生,这是我们的错,一位同学开玩笑,把您的照片发同学圈了,又有同学加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把玩笑开大了。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处理,马上就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翌日,李让等几位学生在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到覃老弟家登门致歉。
老师说网上信息已被删除,犯错的两位学生已被警方处理。
覃老弟又笑了:“这是冒险必定付出的代价,不过,我不是说过吗?这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无所谓的。
”说完,他的“覃氏调皮”又生动欢快地展现在脸容上。
(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月15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陌生人的拥抱”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覃老弟之所以答应与陌生的女孩拥抱,只是因为她看起来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差不多,看见她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缕怜悯喜爱之惜。
C.覃老弟面对陌生的小伙子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并表示没有“什么太大风险”,表明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D.小说视角独特、洞察入微。
作者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篇幅短小,意味深长。
5.小说中画线处三次写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主要特点?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是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的。
为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时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到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
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加紧了步伐,特别是立法保护进程加快。
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形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有望于近期出台。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
(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二:我国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制订了“非遗”保护的法规,最早的是云南。
但是,国家立法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有一些波折,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识上的原因,比如该立什么样的法,是行政法规还是基本法,认识上一直存在分歧。
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有优秀、糟粕之分,不能立法统统保护起来。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很少会粗暴地将文化分成优秀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
客观上说,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需要扬弃,但不能因为一个文化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与当代伦理价值现不相契合的部分,就认为这一文化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
因此,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经营,希望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