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三章考点
- 格式:pdf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8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朝代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念。
首先是“夏商周时期的组织与治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三代君王的封建制度,以及周朝分封制的建立和运作。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政治组织和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不能忽视。
其次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变革”。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元气复兴的时期,Qin Shi Huang 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朝则以其宽松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著名。
此时期也见证了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的高度发展。
第三是“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和文化氛围”。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朝代,都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唐代又以盛行诗词而著名。
宋朝则是中国中国历史上制度最为先进而且最为开放的朝代之一,“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打造的士人文化是其特征之一。
最后,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在明朝时期,中国面临诸多困难,例如人口增长、战争、饥荒和瘟疫等。
崇祯帝治下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腐败导致了清朝的兴起。
自康熙皇帝以来,清朝帝制化的繁荣和各种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和谐”,而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正是建立在这一重要的价值观上。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归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归纳第三单元是历史必修3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介绍的是近现代世界的国际关系。
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西方殖民主义,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二战和冷战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一、西方殖民主义西方殖民主义是近代世界的一大特色。
其主要表现为欧洲列强对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殖民统治。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始于15世纪初,一直持续到二战后。
该时期,西方列强主要利用强大的武力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控制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并且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文化习惯、信仰等方便的压制和影响。
二、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可以说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必然结果。
其特点是列强间的竞争和争夺,通过各种方式,扩张领土和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元首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世界体系的形成。
在列强间,通过经济上的竞争,并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政治利益的扩张、争夺和权力转移。
三、二战和冷战二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战争。
它是在民族自由、文明进步和正义战争的口号下爆发的。
二战的胜利国主要有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等国家。
战后,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二战为冷战打下了基础。
冷战时期,全球主要国家都被美苏两个集团分裂,不断发生较量与博弈。
直到苏联解体,冷战才真正落下了帷幕。
四、总结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是重点内容之一,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与近现代世界的国际关系密不可分。
其中,西方殖民主义、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二战和冷战等方面是该单元的重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向和历史进程,增强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很多学生杂必修三的历史课本时,经常一看就忘记,考试的时候也是一团糟。
实际上,我们要在课后自己主动复习和记忆学过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一、宗教改革1、背景:(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先定论;经营致富;节约简化教仪;反对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不是思想解放)4、同:①得救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异:加尔文更激进二、启蒙运动1、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中心:法国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4、评价: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1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一、欧洲共同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__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__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__。
③__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①__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__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__、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易错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__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__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__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__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__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高考备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04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同期的世界亚洲1、波斯萨珊王朝2、印度笈多王朝魏晋南北朝3、朝鲜“三国〞时代4、日本大和国家建立欧洲1、罗马帝国分裂2、西罗马帝国灭亡3、法兰西王国建立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一、江南农业的开发1、概况①区域六朝开发初跃进,江东①扬子②达粤闽。
三吴地区最发达,两湖一盆③多粮囤。
②垦荒江南蛮荒多於地,南迁农民技先进。
开垦荒地勤劳作,鱼米之乡渐有名。
③种植兴修水利多工程,作量种植量激增。
北方作物南引种,产量提高民欢欣。
2、原因①政策六朝统治举措新,奖励耕织劝农耕。
安抚农民兴水利,农业发展国安稳。
②劳力技术汉末农民初南迁,两晋末年民南进。
南方劳力达百万,技术先进勤耕耘。
③民族融合南迁荆扬④达粤闽,各族交融似家庭。
各族人民齐开发,南北经济趋平衡。
二、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受挫原因秦汉北方为中心,过度开垦源人增。
水土流失劣环境,汉末魏晋战乱频。
五胡⑤内迁多畜牧,中原农耕屡废兴。
2、恢复发展北方政权图振兴,重视农业渐复兴。
①工具水碓水磨谷加工,马钧翻车灌溉勤。
深耕细作积肥粪,技传南方农兴盛。
②水利渠堰堤塘魏兴复,三国经济魏至尊。
水田通渠勤浇灌,北魏孝文曾诏令。
③开发边疆开发边疆图强盛,河西走廊亦牛耕。
辽东各族勤耕作,中华各族立功勋。
三、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丝织为主纺织业,三国发展最典型。
曹魏织造设机构,襄邑某某为中心。
吴国育培八辈蚕,缫丝质量超前人。
蜀汉蜀锦美精致,行销吴魏受欢迎。
2、矿冶业冶炼技术又精进,百炼成钢技又进。
灌钢合炼生熟铁,相州⑥军刀天下闻。
某某龟兹见石油,蜀某某原多气井。
油气照明又治病,北周石油焚敌军。
3、制瓷业制瓷技高好前景,南方青瓷多器皿。
形制美观技北进,北方白瓷初诞生。
4、造纸业两汉造纸初发明,六朝造纸量激增。
取代简牍利书写,南北造纸四中心。
某某长安纸白滑,建业某某纸薄平。
四、商业1、北方魏晋六朝多战争,南北商业两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