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4
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和中国主要地形区1.平原地形:平原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土壤肥沃。
平原通常以河流沉积物和海域沉积物所形成,能够提供优质的农田和适宜的居住环境。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平原地区包括中美洲的大平原、欧洲的中部平原、中国的华北平原等。
2.高原地形:高原是指地势相对较高、地势缓和的地区,地面平坦且气候凉爽。
由于地势较高,高原地区通常具有较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植被。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区有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北美洲的高原期、亚洲的青藏高原等。
3.山地地形:山地是由山脉、岳峰等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陡峭、多山和容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
山区地形常常锁定大量水源,为下游平原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同时也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旅游和滑雪等户外活动的条件。
世界上著名的山地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脉等。
4.河谷地形:河谷是河流在长期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地形,特点是两侧的山脉或高原相对较高,中间的河谷地势较低。
河谷地形通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也是农田和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
世界上着名的河谷地形有尼罗河谷、长江三峡和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等。
5.沙漠地形:沙漠是指长期干旱少雨的地区,特点是植被缺乏、土地贫瘠、沙丘连绵起伏。
沙漠地形对于农业和人类生存条件非常苛刻,但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适宜开展沙漠旅游的条件。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地形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大维多利亚沙漠和中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
中国主要地形区:1.华北地形区:主要特点是平原地带广阔,包括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以及山地和丘陵地带,如太行山、燕山、五台山等。
这一地形区主要为农田提供了优质土壤,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和政治中心。
2.西南地形区:主要特点是以高原地带为主,包括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这一地形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许多特有物种的栖息地,并且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区。
五大地形判断方法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
判断地形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分别介绍五大地形的判断方法。
一、平原平原是指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
判断平原主要依据地形的平坦程度和海拔高度。
1. 观察地势:平原地形通常没有明显的起伏和坡度,地面平整、平缓,没有山丘和峡谷等地形特征。
2. 海拔高度:平原地区的海拔较低,通常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
二、山地山地是指地势较高,有较大的海拔高度差异的地区。
判断山地主要依据地势的高低和陡峭程度。
1. 观察地势: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有明显的山峰和山脉,地势高低差异明显。
2. 海拔高度:山地地区的海拔较高,通常在几百米至数千米之间。
三、丘陵丘陵是指地势相对较高,但比山地低的地区。
判断丘陵主要依据地势的起伏和高度。
1. 观察地势:丘陵地形起伏不如山地那么明显,但也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差,地面较为崎岖不平。
2. 高度判断:丘陵地区的海拔相对较低,一般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
四、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区。
判断高原主要依据地势的高度和平坦程度。
1. 观察地势:高原地形相对平坦,没有明显的山峰和山脉,但有一定的高度差异。
2. 海拔高度:高原地区的海拔较高,通常在几百米至数千米之间。
五、盆地盆地是指地势相对较低,周围地势较高的地区。
判断盆地主要依据地势的低洼和周围地势的高度。
1. 观察地势:盆地地势低洼,四周地势相对较高,形成环形的地形特征。
2. 周围地势:盆地周围的山地或丘陵地势较高,形成天然的屏障。
总结:通过观察地势、海拔高度和周围地势等因素,可以判断出地形的类型。
平原地势平坦,山地地势高峻,丘陵地势起伏,高原地势平坦且较高,盆地地势低洼且被周围地势围绕。
了解地形类型对于进行地理研究、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地形地势是指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是这个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形地势的类型根据地形地势的特征和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平原地区平原是指相对于周围山脉或高原而言的地貌类型。
平原地区的土地基本平坦,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多河流流域分布。
2. 高原地区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大片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或呈现缓坡状。
高原地区通常气候干燥、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3. 山地地区山地是指海拔较高的山脉,地貌多变、地势陡峭、遍布着高山、峡谷等各种特征。
4. 水域地区水域地区是以湖泊、江河、海洋等水体为主的地区。
这类地区的特征在于水的流通和湿润环境,且植被茂密。
二、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
以下是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势条件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着很大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山地地区则常常缺乏水源。
2. 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地势差异会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等自然条件产生影响。
例如,高原地区普遍气温低于平原地区,气压、氧气浓度等也有所不同。
3. 影响生态环境的形成地形地势差异会对生态环境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高原地区环境极端,生态脆弱。
而水域地区的生态环境则比较稳定。
4. 影响农业生产和物资运输地形地势对于农田规模、作物种植、交通物资运输以及物流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大面积的农田适合种植粮食,山地地区则通常只能依靠人力开垦,成本高。
三、利用地形地势资源的局限性和优势地形地势资源的利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优势。
以下是地形地势资源的局限性和优势:1. 局限性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貌的多变,使得对于一些资源类型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山地地区的经济开发受到人力资本的限制,高原地区资源开发难以适应人类的生存需求。
【典型例题】(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11-0*17D"E 7B V Eii 国界口册泊—铁圖二:辨價即轉高笛加.*苜都横间麵⑥習会•——李节性何盘。
戦有]QB fc E 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__高__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 2.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 )的地形特征差异。
思维过程.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到着“渭河”及“108°E”。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hj75-Ei ⑶北侧,等局线褻值相比南侧小』表朋地珞较低>分布I 秤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敌地瑾应以商原因主°«-N匚H 湖朗;⑵南例,等高浅数值敦人,海據晟高为57S7^K 』表明讹;|珞高:等高讎佣布豁隼・表明讯坯起代较丈■故申形凯!;山地为主--I-J wP-idift«n-•平节性河烈o 羁CK 山塀F 胃胡J EI⑴渭河平原Cf&lOS -E )的地农特征差异』主要从等肯雀的埶值及疏密上分析口II 国界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也ULt£ 9u□屮水出居民点现零岛红及裔程甲地2004&0iH2.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练习:(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知识点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方法总结1地势和地形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语术描述:xx高xx低或由xx向xx 倾斜;地形是地表的各种形态,如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
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山脉名称西侧地形区东侧地形区(3.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在我国中、西部,高原面积广阔,主要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大高原。
在高原、山地之间分布着许多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
在我国东部地区还分布着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1)四大高原等。
方法总结2:地形和地形区的区别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基本类型共5种: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比地形更具体,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塔里木盆地。
4.山区面积广大(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4)开发山区注意事项:在山区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5.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地形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我国东部平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区、大部分耕地及粮棉油生产基地都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丘陵区。
在山地、高原等海拔较高、地面崎岖的地形区,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2)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城镇集中,交通发达。
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地形地势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
它是在地震、火山活动、河流和风蚀等内、外力作用下,地理过程和地质作用长期作用的结果。
地形地势包括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台地、峡谷等各种地貌类型。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其形成过程是与地质构造、气候、生物、水文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地形地势是地球表面的地理要素。
二、地形地势的类型1. 山地:指的是地表高度相对较高的地形地势。
山地的特点是地势陡峭,海拔高,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大。
山地对气象、水文等地理现象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地可以细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等不同的类型。
2. 丘陵:指的是地表的地形地势高低起伏,较为平缓的地貌。
丘陵地势相对较低,比山地要小,同时也比平原要高,地貌特征是波状起伏。
丘陵地区是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主要集中区,也是水源保护区。
3. 高原:指的是地表上海拔较高的地形地势。
高原地势平坦,气候寒凉,地貌特征是广袤无垠。
高原区域的地势对气象、水文、生态等地理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供应区和资源开发区。
4. 盆地:指的是地表形成的地质块体,周围被山地环绕的地形地势。
盆地地形地势呈现出低洼的特点,是沉积形成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比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5. 平原:指的是地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形地势。
平原地形地势特点是开阔广袤,适合耕种和居住。
平原地区是重要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区,也是人口和城市的聚集区。
6. 台地:指的是地表上海拔较高的地形地势。
台地地貌特征是呈现出层峦叠嶂的形态,地质构造复杂,水资源丰富。
台地地区的地势对水文、生态等地理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峡谷:指的是地表上形成的深切的河谷地貌。
峡谷地形地势特点是陡峭、深邃,地质结构复杂,同时也是重要的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
三、地形地势的形成因素地形地势的形成是地球地理过程和地质作用的结果。
我国地形特征
1、我国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2、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