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11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练习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699.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17课)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匈牙利改革1.匈牙利事件2.匈牙利改革(1)措施:政治(略)经济(略)(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3.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1.原因:(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
(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3.概况: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4.启示:(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一、印度独立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一、战火频仍的中东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目标(课标解读)巩义市小关镇第二初级中学王红章九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目标(课标解读)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准确叙述二月革命的的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和十月革命的经过、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及历史意义,简要说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以及苏俄内战起止时间、实行政策和结果。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准确说出两者不同点及从中得出的结论;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准确说出两者不同之处。
4、通过小组讨论,回忆中国历史,准确说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各自的特点,能用语言准确表达从中得出的认识。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程标准: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准确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2、在教师提示下,能够正确区分“沙俄”、“苏俄”、“苏联”和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苏联的工业化和英国的工业化,准确说出二者的不同点,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我们的教训。
4、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两次重大转折。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熟练说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中心议题、操纵国家、结果以及国际联盟的成立时间和操纵国家,正确叙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现代史第⼀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危机(=⼤萧条) 政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
(2)法西斯专政建⽴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我的奋⽃》)(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权于⼀⾝,出任国家元⾸。
(4)内外政策:①建⽴法西斯恐怖专政:A、1933年制造国会纵⽕案,逮捕共产党和进步⼈⼠;B、解散⼀切⼯会,取缔其他⼀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C、焚毁⼤量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晶之夜);②⼤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普遍义务兵役制。
2、意⼤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1)背景:⼀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农运动⾼涨(2)标志:墨索⾥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了法西斯政权。
(3)强化:1929—1933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意⼤利,为转移国内⼈民的注意⼒,墨索⾥尼加紧武⼒扩张。
3、⽇本军部法西斯化(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本阶级⽭盾异常尖锐(2)过程:①1931年9⽉18⽇⽇本发动九⼀⼋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7年7⽉7⽇发动卢沟桥事变,全⾯侵华。
4、法西斯国家结盟:(1)1936年三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称轴⼼国集团,(2)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3)影响:轴⼼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和平⾯临严重威胁。
第三单元第⼆次世界⼤战第6课第⼆次世界⼤战的爆发1、慕尼⿊阴谋:1938年9⽉,德、意、英、法四国⾸脑希特勒、墨索⾥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3、后果:使德国野⼼进⼀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把⽭头指向波兰。
第11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知识要点梳理一、美国: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原因:战时的,政府有效的,重视的培养和的创新。
二、欧洲的联合:1、目的:解决,提升的国际地位2、历程:①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
②1958年,和宣告成立。
③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简称。
④1991年,欧共体首脑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成立3、影响: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三、日本:原因:在的主导下,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重视教育、科技和海外市场。
表现: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中的“”地位。
四、社会保障制度含义:国家对社会成员所实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的统称。
建立:二战结束后,在西欧国家建立,被称为“福利国家”。
练习检测1.下表是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表中说明美国( )A.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B.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C.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战争和科技无关D.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觉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 )A.共同对抗美苏B.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C.维护世界和平D.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持③日本政府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18·江苏扬州·20)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着9.6%的高增长率。
九下历史第11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标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以九下历史第11课为鉴九下历史第11课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及其影响。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资本主义的起源,以及它在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基础是私有财产和市场竞争。
这种制度与封建社会截然不同,它以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为基础,追求利润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世界市场的开拓密切相关,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社会的经济结构,而且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课中,我们详细了解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变革在英国率先发生,然后扩散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其经济结构,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
同时,九下历史第11课还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
通过改革和革命,法国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制度。
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欧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我们学习了美国内战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美国内战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双方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奴隶制度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南方的失败和废除奴隶制度。
内战后的美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最后,九下历史第11课提到了德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德国在19世纪末的政治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德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济大国之一。
总结起来,九下历史第11课讲述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他们的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
同时,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模式也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知识点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知识点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知识点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一、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1、阶段一: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2、阶段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1974-1975年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1974—1975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3、阶段三: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4、阶段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增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5、阶段五:新经济的出现(1)时间:20世纪90年代(2)原因(条件):①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③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3)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四、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启示1、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根本原因)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和高技术产业(主要原因)③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2④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⑤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2、启示:(1)重视科技,发展教育(2)适时调整经济政策3、借鉴: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在空间布局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小结: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繁荣——危机与调整——持续稳定发展这样一个阶段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原因:①美国的经济援助(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②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2、欧洲走向联合原因:(1)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2)美苏冷战,西欧各国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阅读。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第11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美国经济的发展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
2.表现:战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这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也使美国获取了更多利润。
知识点2 欧洲的联合
3.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欧洲历史由来已久的一系列矛盾,整合西欧的力量,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各国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4.过程: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
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
1967年7月,三大机构正式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5.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共体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力争“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知识点3 当代日本的发展
6.原因
(1)日本利用“冷战”之机摆脱了战败国的不利地位,为日本的经济复兴争取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重视教育、科技和海外市场。
(2)在“赶超先进工业国家”口号带动下,日本在原有经济水平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扩建新企业。
7.表现
(1)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从“经济大国”向所谓的“政治大国”迈进,开始谋求在国际中的“政治大国”地位。
知识点4 社会保障制度
8.含义: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社会成员所实施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统称为社会保障制度。
9.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欧国家逐渐建立起来。
西欧国家提供了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广泛、全面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被称为“福利国家”。
10.弊端: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社会保障开支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而且持续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美国经济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B)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某同学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下列不属于论文提纲的一项是
(D)
A.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B.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C.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D.与苏联进行“冷战”
知识点2 欧洲的联合
3.二战后,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是(C)
A.“北约”的建立
B.煤钢联营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4.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D)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变化进行解读。
(提示:解读应包括变化的内容、原因、影响等)
变化:由美国扶持西欧到西欧挑战美国霸权。
原因:美欧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一方面,在美国的援助下,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西欧进一步崛起,大大地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影响: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知识点3 当代日本的发展
6.某电视台正在播放反映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纪录片。
下列适合在纪录片中出现的解说词是(C)
A.亚洲朝着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
B.马歇尔计划推动日本经济发展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7.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B)
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知识点4 社会保障制度
8.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构建稳定、安全的社会,他们致力于(D)
A.经济大规模国有化
B.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加强区域经济发展
D.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课后巩固提升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国家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是(D)
A.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经济实力大增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战时资本积累,重视人才的培养
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反映的是(C)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解析】二战后,西欧各国百废待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并控制西欧各国。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各国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意识到再不走向联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附庸。
3.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段话说明了(A)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④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B)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共体的成立
【解析】据“1948—195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西欧经济增长是因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1990年,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B)
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
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
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
6.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
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
材料反映了日本(D)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
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
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
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
(1)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特点:持续、高速增长。
原因: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引进技术,重视教育,美国扶植等。
材料二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原因: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等。
(3)从二战后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