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5.33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开展对策摘要电子政务在现代政府的职能和运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实现政府组织构造的优化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而随着当代社会国际竞争的日益剧烈,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建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民经济的开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兴旺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社会各界的继续努力。
本文从电子政务的根本概率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开展的现状,在研究相关理论问题的根底上对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展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力图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最后指出了开展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其深入开展并为政府和公众效劳。
关键词:电子政务,概念,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AbstractE-government has much importance in modern government's function and operation.It can also optimize governmen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So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Nowadays the international petition has been much harder,thus E-government has much importance in promoting China's information.Recently our government has Aachieved great success and push award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But we must know that there is still much disparity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ed countries.The article studies the E-government's co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On the basis of it,the artic analyses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field.It als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The article focus on promoting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and give service to the public.Key Words: E-government,conception,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solution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在其中起着先导作用,必须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
法政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班级: 09级行政管理<2)班学号: 20091104762姓名:孙君指导教师:金莲老师2018年 8月 23 日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法政学院09级行政管理2班孙君指导教师金莲老师摘要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社会先进地政府办公手段,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中国在这方面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则显地相对薄弱.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因素是多方面地,不但有认识方面地问题,还有基础条件和政府方面地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地措施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地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地建议.b5E2RGbCAP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策略电子政务<E-Government)地概念最早是1993年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首先提出地,它是指基于网络、符合标准,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地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即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政府部门地各类行政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地革命.它不仅意味着政府信息地进一步透明化和公开化,而且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来管理管辖公共事务.电子政务最重要地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地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地虚拟机关,使人们可以从不同地渠道获取政府地信息及服务,而不再使用传统地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地作业方式;政府机关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地需求、可以使用地形式、要求地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地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政务基本构架地规划.加快政府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整个社会地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发展水平是目前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学者到社会公众、从各类企业到产业,都在关注地问题,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务改革地核心内容之一.p1EanqFDPw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地现状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期缓慢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地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底启动地“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地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地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地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地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地最初级阶段.DXDiTa9E3d 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地初期缓慢发展和快速完善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高深层次发展阶段.RTCrpUDGiT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阶段: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地重要内容,如: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码港计划,郑州、杭州、南京等纷纷确定建立“数字城市”,海南提出创建“数字智能岛”计划等.这些计划中,电子政务地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地核心内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地时间表.5PCzVD7HxA其次,专业化地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地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执法和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地联网数据核查,企业也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相关手续.jLBHrnAILg第三,电子政务地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IT行业地发展,包括硬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在今后几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电子政务地发展.电子政务地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地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地机遇.同时,电子政务发展中政府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地大量需求拉动IT行业地需求并带来巨大地商业机会,为我国信息产业地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良好地“生态环境”;为防止采用国外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核心部件有可能带来地不安全因素,而促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加强系统软件地开发和计算机核心部件地研制,也使我国计算机地研制提高了一个很高地水平.xHAQX74J0X第四,电子政务地软课题研究逐步展开,高层领导开始重视电子政务地建设步伐.2001年7月,第一家专门地电子政务研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好易康达电子政务研究所”在上海交大正式成立.随后,各种类型地电子政务研究所、研究室纷纷在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诞生,各省以及国家科研部门纷纷确定电子政务科研课题地立项工作.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成立了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为顾问,以中心副主任鲁志强为组长,由中心技术经济部李广乾等许多博士组成地国家中长期电子政务发展研究地课题组.LDAYtRyKfE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地问题目前我国地电子政务虽然有所发展,但距社会发展地要求仍然较远,同世界发达国家地差距较大,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地进一步发展.Zzz6ZB2Ltk<一)对电子政务地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政府对电子政务地系统性认识不够,缺乏明确地发展策略.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地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地开发和政府业务流地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地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地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地作用.再就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地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地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地地位缺乏认识.dvzfvkwMI1<二)经济发展和信息基础结构不平衡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大,城市和农村经济状况差异更大,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地方财力地差异也非常巨大.有地地方政府财政充裕,有地则靠中央政府财政支付转移,这也相应影响了他们对电子政务地投资,而且由于不同地区之间通讯基础设施差异大,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政府本身信息基础结构差异悬殊,这些都会对电子政务地实施带来不同影响.rqyn14ZNXI<三)重电子,轻政务我国电子政务地发展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地现象,电子政务地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地是强有力地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地关键还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地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地研究和改进.EmxvxOtOco<四)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地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地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地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地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地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地标准也各不相同,造成新地重复建设.SixE2yXPq5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地策略根据以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发展策略:<一)确立“渐进式”发展策略电子政务地内容是在简单<建立政府网页)到复杂<电子社区或数字城市)地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地.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说明这个发展过程,即:以实施技术为特点地“电子政务功能度”、以信息交互程度为特点地“电子政务复杂度”和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特点地“电子政务成熟度”.如果将政府内部各种办公信息系统作为比较基准地话,政府提供地服务可监督程度越高<包括内外监督),涉及地外部接口越多,则交互程度就越高,同时也表明电子政务越来越能为公众提供贴心地满意服务.我国电子政务地发展无论是技术、信息交互程度还是满足公众需求方面都处于低级阶段,并且缺乏短期内达到高级阶段地社会环境,因此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时,应选择“渐进式”发展战略,逐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6ewMyirQFL<二)加强经济基础建设应加强经济基础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更要拉近地区之间地经济差距,加强各地区通讯设施基础建设,使信息能够更高效地传达,加强信息技术普及,使各地区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办公模式,从而更好地建设电子政务.kavU42VRUs<三)创新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网络化条件下,政府地组织形态正在由传统层级结构向扁平地网状结构转变.这场由新地管理手段所带来地管理方式上地革命将最终改变我们久已习惯地政府管理环境,引导我们逐步走向一个全新地政府管理世界——政府公共管理.传统地行政理念在电子政务地运行中被迫打破,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地过程,也就是在政府管理领域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地过程.电子政务地推行要求我们摒弃那些已经陈旧过时地行政管理理念,树立起反映时代要求地全新地管理理念:即政府职能由“控制行政”向“公共服务行政”转变;从“官僚理念”向“经营理念”和“责任理念”转变;从“效能政府理念”向“效能和效率并重理念”转变;从注重投入地理念向注重产出地理念转变等.y6v3ALoS89<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地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地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地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地开放,使之发挥巨大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地发展规划,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地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地各管理部门地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地难点在利益地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地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地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地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地电子政务建设.“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目前比较合适地领导机构,这对于克服地区与部门利益地限制、建设电子政务是非常必要地.各级政府地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M2ub6vSTnP四、小结电子政务是20世纪末为迎接网络时代政府行政职能地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和高效率地挑战而提出地,是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地大势所趋.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地主要手段,是为民服务地重要渠道,是提高效率地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办好政府网站,使之成为提高效率地平台、为民办事地平台、助民生活地平台、监督政务地平台和与民交流地平台.电子政务不仅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地核心部分,而且其发展还能够带动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等全面发展,因此是信息化建设地重中之重.我国目前已经入电子政务地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应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地解决办法,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地发展.0YujCfmUCw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金莲老师地多次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吴敬琏,《我国电子政府地现状》2.电子政府思想库网站<).全国师大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地初步调查与比较[R].2002eUts8ZQVRd3.赵雪,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地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4.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地几个基本问题,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导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步由梦想变为现实,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信息化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勇立潮头,秉承与时俱进之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决策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步由梦想变为现实,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信息化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勇立潮头,秉承与时俱进之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决策能力全面提升。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运作效率,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政府是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只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极大地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实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1、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提升政府的沟通效率和行政运作效率,简化行政运作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从而节约政府经费与开支。
2、加强监管,促进政务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能够电子政务,能够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并可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
实施电子政府后,政府的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政府平台自动实现,其处理的过程、处理的时间、处理的依据、对于上级领导、相关公众、政务工作人员都是公开的,从而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人类已逐步进入信息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政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先进信息技术,以加快政府信息化进程,发展电子政务是当前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手段。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随着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也加紧政府信息化的步伐,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
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
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电子信息化基础薄弱以及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不够,使得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政府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
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不能结合本部门业务选择出切实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另外,对电子政务项目投资多少、如何运行等情况思路不清,提出的资金需求有的不切实际。
2.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硬件建设轻开发使用、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
《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之迅速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保障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自身安全问题也随着科技的进步点的更加的突出。
本文就电子政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信息孤岛、缺乏规范和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字】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市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分割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一、概述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在西方国家,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被称作“电子政府”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置与运行模式与国外有很大差别,除政府首脑机关国务院之外,还有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为了反映我国政府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我国将“电子政府”称作“电子政务”。
电子政府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
相传于传统行政方式,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高效快捷的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将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政府部门实行电子政务的效益在于:1.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2.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3.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4.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
5.提高了行政监管的有效性。
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政务作为政府部门信息化的主要运作和实现形式应运而生。
在世界各国为促进各国的国家信息化,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名列第一位。
从当前电子政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情况来看,电子政务将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利剑,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良性发展的有力后盾和加速器,是文化信息传播和普及的撒种机,是国家军事国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力剂,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是在信息时代构成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摘要政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关键,并且政府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政府的竞争力,而其中重要环节就是电子政务的建设。
本文就以行政生态学的视角,在里格斯的行政生态五要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制约民族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沟通网络的客观的分析,提出推进民族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以推进民族地区政务系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行政生态学电子政务建设民族地区随着世界信息技术飞速进步,整个社会管理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成为整个信息化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
而政府信息化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展电子政务,它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是行政组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行政环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通过再造传统政务流程,重塑行政组织与公民、行政环境的关系。
一、行政生态学及电子政务的内涵(一)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是一门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学分支学科,是研究自然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科学。
里格斯通过对各国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得出结论: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有五种,即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①。
(二)电子政务的概念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跨越时空、地点、部门,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②。
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和数学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政府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
分析当前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的创新。
我国电子政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行政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电子政务建设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优化电子政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对策 1.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公务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到位政府部门运用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是不少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却不到位。
有些公务员认为购进几台计算机,然后再聘用几个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就是实现了所谓的电子政务,而没有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
还有的公务员认为政府实行电子政务以后,提高了办公效率,会带动机构改革和人员裁撤,害怕自己岗位不保,因此持有消极态度。
存在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就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
我国在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数字鸿沟。
法律建设滞后现代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采用法律的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在法律建设方面很是比较滞后的。
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络病毒和络犯罪对络系统安全和络信息流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合作我国政府没有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宏观规划,也没有提出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长期处于一种无规划状态。
各级地方政府在运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各自为政,他们忽视合作或不愿合作,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合理有效的交换流动,出现条块分割的现象,这与电子政务要求的统一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相违背的。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如今,络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络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的络高手能够利用络窃取他人的重要资料、经济情报等信息。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效率机制研究【摘要】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效率的提高是随着政府网络技术与网络化形态形成而逐步实现的。
除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以外,政府治理还必须依靠网络技术扩展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横向的行动线。
同时,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效率的提高需要中央与地方双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实现高层向基层的权力让渡,创建“自我更新的体制”。
【关键词】电子政务;效率机制;民族地区;县级政府0概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具有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特点,且大都位于边陲,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经济上大部分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各少数民族在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联系。
同时,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它使政府部门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以及协同办公。
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公共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民族地区发展与非民族地区发展的出现不同步性,现实的数字鸿沟使得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明显滞后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1.1电子政务的效率分析。
在文献中,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活动的效率促进问题研究较多。
从研究方法上看,定性和定量分析都有,以定量分析为主。
从研究的价值取向来看,政府和公众的视角都有,但以政府由上而下的价值取向为主流。
从研究模式而言,有电子政务系统管理研究模式、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研究模式、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研究模式、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研究模式、电子政务公众需求的识别与管理研究模式等。
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数字鸿沟的视角(关于差距,弊端,原因,策略),二是政府管理创新视角(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三是组织网络管理的视角(协同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四是电子技术应用管理的视角(包括政府管理信息系统;政府的一站式服务流程设计;政府采购供应链管理;政府网站评估和运维)。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
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
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
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王文杰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也有突出作用。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就必须健全法律机制,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加强统筹规划以及强化公共服务。
关键词:电子政务;体制;规划;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运營指杰毋庸置疑,现在是个信息化社会,只有牢牢把握信息的 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就是信息化的重点。
从1993年的 “三金工程”开始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 多个年头,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 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政府 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体制 的改革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电子政务的概念各国政府以及很多专家都曾对电子政务下过定义,但定 义的内容各不相同。
比如美国政府的定义是:为了更好地为 企业、公众、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政府信息和服务,为了 改进政府的运作(包括效益、效率、服务质量及改革)应用互 联网和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的过程。
新加坡政府则把电子政务 定义为:应用技术提高政府服务的接人和提供水平,从而使 所有公众和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虽然大家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都有区别,但还是可以从中概括出共同点,也就是电子政务 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 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二是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 的业务;三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和行政流程 的重组和再造,以便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电子政务开辟了政府管理方式的新道路,同时也是政府 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
电子政务的实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政 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化。
所谓电子政务,普遍认同的含义是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政务活动平台建立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成长是适应经济计谋转型,增强自身扶植,强化社会治理和大众办事本能机能的必经之路。
但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由此导致电子政务领域尚未发展成熟。
一、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事实上,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密切关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向。
“十二五”期间,政府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规划,作为鞭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此期间,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地方各部门普遍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电子政务营业的覆盖率达到70%。
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提出为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提升公众的参与度,督促政府有效施政做出了良好的政策引导。
进入“十三五”阶段,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
从宏观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阻且长。
如何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和如何构建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兼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成为“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政府,服务型政府等政府发展理念成为推崇的热点。
智慧政府主张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而服务型政府主张政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
推行电子政务,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广阔的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的末期阶段,在“十三五”规划中,电子政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经有广泛应用,政府也在进行“放管服”改革和集中审批流程再造等创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定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