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第七章)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绪论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1.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A基础护理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1)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熟悉: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现代精神医学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性事件是哪种药物抗精神病作用的发现和应用()。
参考答案:氯丙嗪2.美国第一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先驱者是()。
参考答案:琳达.理查兹3.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参考答案: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下列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参考答案:神经症5.克雷匹林尔对精神医学的贡献是()。
参考答案:将精神疾病分类6.现代精神病学之父是()。
参考答案:克雷丕林7.我国最早建立精神病院的地区是()。
参考答案:广州8.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9.下列有关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属于无行为能力个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个人;十八周岁以上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个人;精神障碍病人因疾病影响,其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三种情况10.以下哪些属于精神障碍病人的义务()。
参考答案:损坏住院设施要赔偿;如实陈述病情;尊重医护人员;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第二章测试1.某病人总是抱着两个杯子,说一个杯子是她儿子,另一个杯子是她丈夫,她不能将儿子和丈夫丢下不管,该病人这种症状是()。
参考答案:病理性象征性思维2.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
参考答案:精神分裂症3.病人所谈内容大多为既往记忆残余,在提问者诱导下将其串联在一起,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其内容丰富、生动,甚至荒诞不经,常转瞬即忘,这是()。
参考答案:虚构4.下列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的是()。
参考答案:牵连观念5.精神症状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症状的出现和消失不能自控6.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参考答案:知觉综合障碍7.与精神障碍发生有关的生物性因素不包括()。
参考答案:素质因素8.患者在进食中尝到一种特殊的味道,实际并不存在,这属于哪种精神症状()。
第七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神经症患者的护理熟悉神经症的主要分型;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临床表现了解神经症的概念、发病概况、病因与发病机制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症状的精神障碍。
2、神经症的共同特征:(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3)症状繁多,但均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能力(5)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癔症除外)(6)社会功能相对完好(7)病程大多持续迁延3、神经症患者的护理(1)保障患者安全:密切观察、安全防范(2)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A提供基础护理:满足饮食、睡眠、排泄等需要B对主诉躯体不适的患者:重视躯体不适的主诉,鉴别器质性还是心因性,进行针对性护理(3)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4)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以心理护理实现心理护理:护士心理护理应遵循的原则:A接受患者症状,理解患者。
B帮助患者认识症状,减轻症状,或者能够带着症状生活。
心理护理措施:A耐心倾听,接受患者症状,给予支持性护理B重视心理护理对躯体不适症状的缓解作用C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D帮助患者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其相关行为E与患者共同探讨与疾病有关的应激原及应对方法,协助消除应激原F为患者提供机会和环境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G帮助患者学习放松术(5)社会功能方面A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B协助获得家庭及其他社会支持C鼓励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或团体活动(6)特殊情况的护理A癔症发作的护理a隔离、住单间、适当约束b严密观察,做好安全护理,严防意外c必要时设专人护理d心理支持、暗示治疗e遵医嘱用药控制发作: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B惊恐发作的护理a脱离应激原或改换环境,分开或隔离b安慰、示意发作能控制,不会危及生命c必要时设专人护理d认同、鼓励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允许自我发泄e遵医嘱用药控制发作:抗焦虑药抗抑郁药(7)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A使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B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我的个性缺陷,不断完善自我C增加维护身心健康的常识,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减少或防止复发D鼓励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或团体活动E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支持与帮助F既要关心和尊重,又不可过分迁就或强制4、神经症的主要分型•焦虑症急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单一恐惧症•强迫症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躯体形式障碍反复、多变的躯体不适症状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和疼痛障碍•神经衰弱易兴奋和易疲劳,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癔症(歇斯底里)5、神经症的主要分型(1)焦虑症急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2)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单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3)强迫症强迫观念(最常见、核心症状)、强迫意向、强迫行为(4)躯体形式障碍反复、多变的躯体不适症状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和疼痛障碍(5)神经衰弱易兴奋和易疲劳,精神活动能力减弱(6)癔症(歇斯底里)6、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临床表现(1)焦虑症A广泛性焦虑症a精神方面:核心症状:过分担心而引起的焦虑体验b躯体方面: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c警觉性增高:感觉过敏、惊跳反应B惊恐障碍a惊恐发作:强烈恐惧感、失控感、濒死感b回避及求救行为c预期焦虑:担心再次发作而在发作间期明显焦虑(2)恐惧症A明知恐惧症状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不能自控B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
《精神护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概述精神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个特殊领域,专注于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社会干预和康复促进。
一、精神科护理的定义精神科护理是一种专业的护理实践,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护理活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或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活动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
二、精神科护理的核心内容1. 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症状、生理需求和社交功能。
2. 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应对患者的具体需求。
3. 提供安全、支持性的环境,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4. 教育患者和家属,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5. 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三、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1.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2. 减少精神疾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3. 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4. 促进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及,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1.2 精神医学、护理学发展简史一、精神医学的发展1. 古代阶段:精神疾病被认为是超自然力量的作用,治疗方式包括驱魔、祈祷等。
2. 中世纪阶段: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被监禁或受到虐待。
3. 近现代阶段:- 18世纪末,法国医生菲利普·皮内尔提出人道主义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 19世纪,精神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
- 20世纪,精神疾病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4. 当代阶段:精神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护理学的发展1. 古代阶段:护理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员或宗教团体承担。
2. 中世纪阶段:护理工作开始专业化,但仍然缺乏系统的教育和管理。
3. 近现代阶段:- 19世纪中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奠定了现代护理学的基础,强调护理的科学性和人道主义。
- 20世纪,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护理专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一章精神科护理学概述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
3.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4. 精神科护理的流程。
5. 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二、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二章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3. 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演示:演示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3. 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三、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三章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掌握精神科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副作用。
3. 了解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副作用。
3. 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四、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四章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二、简答题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
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
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
(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
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一、简答题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答: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大脑发育因素3.性别和年龄因素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与社会因素1.性格因素2.应激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第三章1.精神症状:是指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表情、动作、书写等)表现和表达出来的人的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第七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治疗躁狂发作,有效血锂浓度上限为:( D )A. 0.8mmol/LB. 1.0mmol/LC. 1.2mmol/LD.1.4mmol/LE.1.6 mmol/L2.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BA.入睡困难B.睡眠需要减少C.早醒D.多梦E.嗜睡3.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C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C.自杀.自伤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疼痛4.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CA.肾脏疾病的影响B.钠摄入减少C.中毒不引起昏迷D.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E.呕吐5.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E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 以上都是6.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CA.入睡困难B.早醒C.睡眠需要减少D.多梦E.嗜睡7.躁狂症思维表现常见:BA.思维中断B.思维奔逸C.思维贫乏D.思维破裂E.思维散漫8.有关碳酸锂中毒症状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CA.共济失调B.肌肉抽动C.中毒不会引起昏迷D.肢体运动协调障碍E.呕吐9.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B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 以上都是多项选择题1.消极患者,常见于下列哪些患者:ACDEA.被害妄想严重者B.兴奋躁动严重者C.罪恶妄想严重者D.抑郁者E.部分康复期患者2.关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BCDA.双相形式按躁狂-抑郁-躁狂规律性发作B.发作时可仅有躁狂或抑郁相C.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D.首次发病多在青壮年E.心情高涨或低落与环境毫无关系3.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ABCDEA.心境高涨B.思维奔逸C.精力旺盛D.爱管闲事、挥霍E.活动增多4.关于心境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EA.双相形式按躁狂-抑郁-躁狂规律性发作B.发作时可仅有躁狂或抑郁相C.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D.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E.心情高涨或低落与环境毫无关系第八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1.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正确:D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病前癔症性格多见D.强迫行为E.强迫怀疑2.癔症常见感觉障碍是:AA.耳聋B.失明C.失音D.咽部异物感E.以上都对3.强迫症最常见的是:A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强迫行为D.强迫动作E.强迫情绪4.神经症旧称:AA.神经官能症B.抑郁症C.神经质D.歇斯底里E.神经病5.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C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C.自杀、自伤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疼痛6.癔症发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CA.行为疗法B.镇静疗法C.暗示疗法D.药物疗法E.认知治疗7.关于强迫观念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A.强迫观念是一种无意义的插入性思维B.强迫观念是一种无意义的穷思竭虑C.强迫观念是一种病态信念,不能实事求是讲道理说明D.强迫观念是一种强制性思维E.以上都不对8.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正确:C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病前癔症性格多见D.强迫行为E.强迫怀疑9.癔症常见感觉障碍是:EA.耳聋B.失明C.失音D.咽部异物感E.以上都对10.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包括:BA.惊恐发作B.预期焦虑C.兴奋欣快D.回避行为E.濒死感和失控感11.焦虑症的护理诊断不包括:DA.焦虑B.恐惧C.思维过程的改变D.调节障碍E.睡眠形态紊乱12.恐惧症的护理诊断包括C A.恐惧B.焦虑C.精神困扰D.个人应对无效E.社交障碍13.精神运动性抑制临床上典型表现B A.木僵B.蜡样屈曲C.缄默症D.违拗症E.刻板动作14.自杀率较低的精神疾病是:D A.抑郁症B.精神分裂症C.酒精和药物依赖D.神经症E.人格障碍15.蜡样屈曲常见于:D A.强迫症B.神经衰弱C.恐怖症D.精神分裂症E.痴呆16.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B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 以上都是多项选择题1.神经症中的易激惹症状包括:ABCDEA.易发怒B.易伤感C.易烦恼D.易委屈E.易愤慨。
第一章,第二章1精神科护理学:是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2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3精神障碍泛指所有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轻性精神功能减退和严重的精神紊乱(精神病)。
第二章1精神疾病病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脑发育异常躯体疾病:脑部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脑萎缩);癫痫病人(脑电活动改变);脑功能改变(感染中毒,代谢紊乱)机体功能状态(2)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特征应付方式应激(生活事件)2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症状学分类的原则3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4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
(本质)5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6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
(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1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焦虑症。
(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
(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