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卡与M1卡的综合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1.1 M1卡所谓的M1卡,为逻辑加密卡,卡内的集成电路具有加密逻辑和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其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目前M1卡被证实可以在认证过程中,获取通信数据,经过40毫秒的计算,仅消耗8M的存储单元,就可以得到认证密码。
10年的历程,M1卡扮演了重要的较色,目前全国156个城市使用的是M1卡作为其用户卡,发卡总量达到1亿余张。
这种安全性较差的IC卡是目前我们行业应用的主要卡种。
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和深入,M1卡难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复杂的多应用需求,尤其是在M1卡的安全被攻破的情况下,对IC卡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原有M1卡被破解使得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几乎卡片都可以被完整复制,充值和消费交易无保障,冒名交易导致持卡人权益受侵害,限制了目前一卡通的拓展应用。
因此,发展非接触CPU卡技术正成为非接触IC卡技术更新换代的重要趋势。
1.2 CPU卡特性CPU卡,简单来说就是具有CPU的智能卡,卡内具有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随机数发生器、3DES协处理器。
CPU卡虽小,却是五脏俱全,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
有的卡内芯片还集成了加密运算协处理器以提高安全性和工作速度,使其技术指标远远高于逻辑加密M1卡。
CPU卡不仅具有M1卡的所有功能,更具有逻辑加密卡所不具备的高安全性、灵活性以及支持与应用扩展等优良性能,也是今后IC卡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CPU卡具备以下特点:●先进性CPU卡可以作为银行的金融卡使用,代表当前IC卡应用的最高安全等级,正成为IC卡应用中的主流产品。
●规范性支持符合ISO7816-3标准的T=0、T=1通讯协议,符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应用规范》,支持符合银行规范的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功能。
由M1卡破解带来的危险以及应对方法一、CPU卡有效防范M1卡算法破解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升级改造。
并逐步将M1逻辑加密卡替换为CPU卡。
CPU卡拥有独立的CPU处理器和芯片操作系统,可以更灵活的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更安全的设计交易流程。
当CPU卡进行操作时,可进行加密和解密算法,算法和密码都不易破解。
用户卡和系统之间需要进行多次的相互密码认证(且速度极快),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对于防止伪卡的产生有很好的效果。
CPU卡和逻辑加密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卡片,它们的认证机制完全不同。
CPU卡由于内部具有CPU处理器和操作系统COS,认证的过程完全是在用户卡与SAM卡之间进行的,认证过程中传送的是随机数和密文,读卡器基站芯片只是一个通讯通道;认证过程不能复制;使用的算法是公开算法,其安全性是基于CPU卡对密钥的保护而非对算法的保护。
密钥在用户卡和SAM卡内都不能读出,而且密钥的安装是通过密文进行,系统上线后即使是发卡人员和开发人员也无法得到密钥明文,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正是由于意识到了M1卡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建设部才多次开会推广使用CPU卡。
双界面CPU 卡更是由于其应用的灵活性和对金融规范的支持得到了各方的赞赏。
当然,一个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仅取决于采用了哪种卡片和哪种安全机制,而且通过系统设计上的安全手段也能够弥补一些卡片安全上的不足。
一个产品的安全性不能依赖于某一个方面的单个安全,更多的应从一个系统的整体的逻辑上去完善安全、把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特征通过整体的系统完善起来.针对原有不安全的系统进行改造。
例如在建设部的IC卡规范中对于M1卡的一卡一密就规定了在SAM中计算卡片密码前必须校验卡中的MAC认证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盗用SAM卡的可能性。
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M1卡应用系统并没有采用类似的补救手段,而且这种手段也不能完全杜绝克隆卡、伪造卡的使用。
黑名单等防范手段虽然有效,但毕竟属于事后防范,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校园一卡通M1升级CPU卡系统比较第一章软件系统方面增加密钥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M1向CPU卡升级实施,主要设计首先是系统升级(增加密钥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机或加密卡);其次是机具升级成支持PSAM安全密钥卡的终端、卡片升级CPU卡。
系统软件方面主要增加密钥管理系统。
一.系统增加项目基于CPU卡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由于CPU卡的安全性要求,在系统结构上需要增加相应的安全密钥管理系统,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密钥管理系统、金融级的加密卡(机),以及PSAM卡。
密钥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安全保证与应用基础,规范卡应用系统密钥的产生、传输、分散、使用、管理。
密钥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管理校园一卡通系统内所涉及的人员、数据、设备、卡片、密钥传输和业务流程,是建立卡应用安全体系的规范。
金融加密机主要实现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各运营服务器与各个参建业务单位的前置服务器进行数据加密交换。
在CPU卡的应用中,对卡片的操作需要在机具中安装PSAM安全认证模块,对于水表、电表类的离线计量机具则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即加装ESAM模块,以保证对卡片的安全读写操作。
普通的M1卡终端设备基本采用8位单片机设计,不支持使用PSAM卡,系统采用CPU卡后,需要支持PSAM卡,同时由于CPU卡单笔交易流程较之M1复杂,为保证校园卡使用中的效率,终端设备需要使用基于32位单片机的硬件平台。
二.密钥管理系统部署及应用1. 系统设备部署2. 密钥管理系统应用特点密钥管理子系统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安全保证与应用基础,作用是规范卡应用系统密钥的产生、传输、分散、使用、管理。
整个密钥管理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卡、人员,硬件指用户密钥的生成、存储、分散的加密设备,包括加密机、加密卡、电脑主机。
软件包括主控密钥生成软件、洗卡软件、制作功能母卡及相应的传输卡软件、发PSAM卡软件、卡片物流软件、发用户卡软件。
卡片包括用户卡、PSAM卡、用户卡母卡、PSAM卡母卡、洗卡母卡、管理卡、密钥卡、各种传输卡。
CPU卡详解目录一、CPU卡的读写原理 (3)a) CPU卡的结构: (4)b)CPU卡的操作: (4)二、CPU卡加密系统与M1加密系统比较 (5)a) 非接触CPU卡与逻辑加密卡介绍 (5)i. 逻辑加密存储卡: (5)ii. 非接触CPU卡: (6)b)非接触CPU卡安全系统与逻辑加密系统的比较 (6)i. 非接触逻辑加密卡 (6)ii. 非接触CPU智能卡 (8)三、如何成功实施CPU卡工程项目 (11)a) 系统架构的变化改造 (11)i. 密钥管理和认证机制 (11)ii. 交易流程 (13)iii. PSAM卡 (15)iv. 卡片个人化 (16)b)项目实施中注意事项 (17)i. 卡片与机具的兼容性测试 (17)ii. 多应用扩展和开放平台 (17)iii. 安全性与交易速度的权衡 (18)随着非接触IC卡技术在国内的逐步推广,非接触应用以其快捷方便的操作方式,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公共交通、城市通卡建设的首选技术。
早期投入应用的非接触IC卡技术多为逻辑加密卡,比如最为著名的Philips公司(现NXP)的Mifare 1卡片。
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简明的交易流程,较简单的系统架构,迅速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并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各领域非接触逻辑加密卡的发卡量已经达到数亿张。
随着非接触逻辑加密卡不断应用的过程,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难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复杂的多应用的需求。
因此,非接触CPU卡技术正成为一种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选择。
一、 CPU卡的读写原理一般来说,对存储卡和逻辑加密卡操作,使用接触式IC卡通用读写器;对CPU卡使用CPU卡读写器。
所谓“通用读卡器”是指它可以对大多数流行的存储卡和逻辑加密卡操作。
而CPU卡由于有ISO/IEC 7816.3/4的规范,其通讯协议、命令格式都是兼容的,被看作是一种卡。
关于M1卡有关情况介绍关于M1卡有关情况介绍Mifare one卡(或Mifare-1),简称M1卡内容简介一、Mifare one IC S50 主要指标●容量为8K位EEPROM●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位●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每张卡有唯一序列号,为32位●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讯逻辑电路●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工作温度:-20℃~50℃(湿度为90%)●工作频率:13.56MHZ●通信速率:106 KBPS●读写距离:10 cm以内(与读写器有关)二、Mifare one IC S70 主要指标●容量为32K位EEPROM●分为40个扇区,其中32个扇区中每个扇区存储容量为64个字节,分为4块,每块16个字节;8个扇区中每个扇区存储容量为256个字节,分为16块,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每张卡有唯一序列号,为32位●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讯逻辑电路●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工作温度:-20℃~50℃(湿度为90%)●工作频率:13.56MHZ●通信速率:106 KBPS●读写距离:10 cm以内(与读写器有关)三、M1射频卡与读写器的通讯见下图示:四、工作原理卡片的电气部分只由一个天线和ASIC组成。
天线:卡片的天线是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很适于封装到IS0卡片中。
ASIC:卡片的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RF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8K位EEPROM组成。
工作原理:读写器向M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讯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做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小区物业发的ic卡芯片类型小区物业发的IC卡芯片类型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区物业管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的手段。
而IC卡芯片作为一种常见的智能卡片,被广泛应用于小区物业管理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IC卡芯片类型,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M1卡芯片M1卡芯片是一种非接触式IC卡芯片,采用射频技术进行通讯。
该芯片具有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小区门禁系统和一卡通系统中。
M1卡芯片可以实现门禁、消费、停车等多种功能,方便了小区居民的生活。
二、CPU卡芯片CPU卡芯片是一种具备处理器功能的IC卡芯片,其内置的处理器可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和逻辑判断。
相比于M1卡芯片,CPU卡芯片的功能更加强大,安全性更高。
小区物业可以利用CPU卡芯片实现更加复杂的业务逻辑,例如小区停车管理、人员考勤等。
此外,CPU卡芯片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提高了小区物业管理的效率。
三、身份证芯片身份证芯片是一种嵌入式的IC卡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居民身份证中。
该芯片可以存储个人的基本信息和指纹等生物特征,具有高度安全性和防伪性。
小区物业可以利用身份证芯片实现小区门禁系统的身份验证,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
四、蓝牙卡芯片蓝牙卡芯片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IC卡芯片,可以实现与手机等设备的无线通信。
小区物业可以利用蓝牙卡芯片实现小区门禁系统的开门功能,居民只需将手机靠近读卡器即可开启门禁。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提高了小区门禁的便利性。
五、二维码卡芯片二维码卡芯片是一种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IC卡的智能卡片。
小区物业可以将居民的信息编码成二维码,嵌入到卡片中。
居民只需将卡片放在读卡器上,即可实现门禁验证和消费支付等功能。
二维码卡芯片具有低成本、易制作等特点,逐渐被小区物业广泛采用。
随着小区物业管理的智能化进程,IC卡芯片在小区门禁、消费支付、停车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IC卡芯片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小区物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芯片类型。
IC卡与磁卡区别1当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电子化,磁卡、IC卡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现在我国每年各种磁卡、IC卡已经达到两亿张规模的发卡总量。
那么磁卡、IC卡是怎样工作的?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一、磁卡磁卡是在一张塑料片上均匀地涂布上一层磁性微粒材料制成的。
刚生产出来的磁卡上面的磁性微粒是不显磁性的,这样的磁卡就象一张白纸,人们需要在磁卡里输入一些信息才能使用。
那么信息是怎样被记录的呢?这就需要纪录磁头的帮助。
纪录磁头是一种一旦通上电流,就可以产生与电流成比例的磁场的装置。
人们通过控制设备让磁卡穿过纪录磁头,磁卡上的磁性微粒就被磁化。
如果信号电流是变化的,这种电流就可以表达某种信息,磁卡上的磁性体便随着电流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被磁化。
磁卡被磁化之后,卡片上就留下和电流变化规律相同的磁性,此时的磁卡也就纪录下了电流送来的信息,从而有了它自己的身份。
人们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规则,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磁卡上包含了什么信息。
从上面我们看出,磁卡其实和录音机磁带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银行卡就属于磁卡。
它使我们潇洒的轻轻一划就可以完成付款,免去了找零等诸多的麻烦。
我们用银行卡消费的过程就是刷卡机的纪录磁头读取和重新磁化卡片的过程。
磁卡的优点是读写方便、成本低廉;磁卡的缺点是容易磨损、容易被其他磁场干扰。
所以最好不要把它和手机、钥匙放在一个口袋里,因为手机产生的磁场会使磁卡失效,钥匙会划伤磁条。
二、IC卡IC(Integrated Circuit)卡是1970年由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的,他将集成电路芯片先封装在小铜片中,然后再镶嵌到塑料卡片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IC卡片。
“IC卡”和“磁卡”都是从技术角度起的名字,不能将其和“信用卡”、“电话卡”等从应用角度命名的卡相混淆,比如电话卡就同时有磁卡式和IC卡式的。
自IC卡出现以后,国际上对它有多种叫法。
英文名称有“Smart Card”、“IC Card”等;在亚洲特别是香港、台湾地区,多称为“聪明卡”、“智慧卡”、“智能卡”等;在国内,一般简称为“IC卡”。
13.56M一卡通的几种业务形态分析分享到移动微博13.56M一卡通方案存在三种业务形态,即贴片卡、SIMPass和定制机。
一、贴片卡贴片卡根据标准和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M1卡和CPU卡,M1卡已被破解,安全性较差,不能实现一卡多用,CPU卡可以通过支持一卡多用,且安全性较高。
贴片卡根据外观形状,可以分为普通卡(白卡)和异形卡,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卡片的外观形态。
异形卡封装相对复杂一些,在成本上会比白卡贵一些。
当前使用应用较多的是CPU普通卡。
CPU卡的核心是卡片操作系统(Card Operation System/Chip Operation System),COS是一个比较小的非常完整严密的系统,管理着卡片的一举一动,外界对CPU卡发布的所有命令都需要通过COS才能对卡起作用,COS控制CPU卡和外界的信息交换、管理CPU卡内的存储器并在卡内部完成各种命令的处理。
CPU卡可以通过加载新的文件,添加新的功能。
二、SIMPassSIMPass(双界面SIM卡)是建立在SIM卡上的单芯片NFC实现方案,所以又称Single-Card NFC(SC-NFC)。
SIMpass将安全模块、支付模块、电信模块以及应用模块都集成在一张SIM卡上。
目前握奇是主要的SIMPass卡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部分一卡通项目上已经使用了SIMPass这种业务形态。
但是SIMPass在一卡通应用上,存在两个难题。
其一,手机兼容性问题。
目前在连接的排线上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在兼容性上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体积过小或金属后盖的手机一般都不能兼容,市面上手机的适配率不到80%。
其二,卡片成本问题。
由于能被传统的读卡器识别,在系统改造上的费用较小,主要成本集中于卡片成本,据估算,一张卡片的成本需要在80元上下,是普通CPU卡的5倍。
三、定制机定制机分为两种,一种是NFC形式,而另一种是eNFC形式。
NFC手机将芯片和天线都集成到手机,SIM卡只作为更新的渠道,这样就避开了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和芯片商会成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二、CPU 卡加密系统与M1 加密系统比较a) 非接触CPU 卡与逻辑加密卡介绍i. 逻辑加密存储卡:在非加密存储卡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密逻辑电路,加密逻辑电路通过校验密码方式来保护卡内的数据对于外部访问是否开放,但只是低层次的安全保护,无法防范恶意性的攻击。
早期投入应用的非接触IC 卡技术多为逻辑加密卡,比如最为著名的Philips 公司(现NXP)的Mifare 1 卡片。
总结1:逻辑加密卡(最普通的即时飞利浦公司广泛发行的M1卡)是通过校验密码的方式来保护卡内的数据不被非法读写。
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简明的交易流程,较简单的系统架构,迅速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并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各领域非接触逻辑加密卡的发卡量已经达到数亿张。
随着非接触逻辑加密卡不断应用的过程,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难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复杂的多应用的需求。
特别是2008 年10 月,互联网上公布了破解MIFARECLASSIC IC 芯片(以下简称M1 芯片)密码的方法,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低的经济成本对采用该芯片的各类“一卡通”、门禁卡进行非法充值或复制,带来很大的社会安全隐患。
因此,非接触CPU 卡智能卡技术正成为一种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选择。
现状:08年芬兰的几个大学生成功破解了M1卡,且将破解方法公布在网上,因此国内很多人都可以轻易的破解采用M1卡来实现的一卡通,门禁功能。
能够任意的对M1卡充值,复制。
ii. 非接触CPU 卡:又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FLASH)、用户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
装有COS 的CPU卡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同时具有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总结2:目前发行的非接CPU卡内置有CPU芯片,存储器(RAM(内存,用于数据交换和计算)+EEPROM(用户数据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COS)))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一台小型的计算机。
非接触IC卡技术简介第一章 IC卡与ID卡的区别第二章 M1卡和CPU卡的比较第三章非接触式IC卡主要产品简介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然后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中,芯片及天线电路无任何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是由IC芯片与读写器之间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通常为5-15mm),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芯片数据的读写操作。
非接触式IC卡是一种无源体,其工作原理是: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其本身的L/C 产生谐振,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结合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修改、存储等,并返回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
本公司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感应卡自动封装线,超净化的生产环境、领先的超声波自动绕线和碰焊技术、ISO9001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严格的品质检测,专业生产的高频、低频和双界面卡出口欧洲、美国、南韩及台湾等地。
同时我们不断开发适应特殊应用环境的高性能感应卡,在抗高温、抗折和采用环保材料方面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主要产品包括:Mifare 1 S50、Mifare 1 S70;Mifare UtraLight IC U1;I·CODE 1、I·CODE 2;Hitag1、Hitag 2;Inside 2K、Inside 16K;Temic e5551;Atmel T5557、88RF256-12;TK4100;μEM EM4100、EM 4102、EM4069、EM4150;ST SR176、SRIX4K;Tag-it HF-I、Tag-it TH-CB1A等。
第四章 Miafre 1 S50感应式IC卡芯片:Philips Mifare 1 S50存储容量:8Kbit,16个分区,每分区两组密码工作频率:13.56 MHz通讯速率:106KBoud读写距离:2.5~10cm读写时间:1~2ms工作温度:-20℃~85℃擦写寿命:>100,000次数据保存:>10年外形尺寸:ISO标准卡85.6x54x0.80 / 厚卡/ 异形卡封装材料:PVC、ABS、PET、PETG、0.13mm铜线封装工艺:超声波自动植线/ 自动碰焊执行标准:ISO 14443,ISO 10536典型应用: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小区管理等技术资料:S50 PDF(中文) S50 PDF(英文) 合同附件Mifarel卡相关使用说明第五章耐高温感应卡采用进口耐高温材料复合而成,具抗高温、耐折的优越特性,在车头高温曝晒不易变形,不影响功能特性,配合我们的感应卡读写器,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和小区管理。
ID卡、IC卡(M1卡、CPU卡)之间的区别IC卡的定义:IC(Integrated Circuit)卡是1970年由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的,他第一次将可编程设置的IC芯片放于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功能。
“IC卡”和“磁卡”都是从技术角度起的名字,不能将其和“信用卡”、“电话卡”等从应用角度命名的卡相混淆。
自IC卡出现以后,国际上对它有多种叫法。
英文名称有“Smart Card”、“IC Card”等;在亚洲特别是香港、台湾地区,多称为“聪明卡”、“智慧卡”、“智能卡”等;在我国,一般简称为“IC卡”。
IC卡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方法:IC卡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存储器卡和CPU 卡(智能卡)。
存储器卡采用存储器芯片作为卡芯,只有“硬件”组成,包括数据存储器和安全逻辑控制等;智能卡采用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卡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属于卡上单片机系统。
第二种分类方法:若按卡上数据的读写方法来分类,有接触型IC卡和非接触型IC卡两种。
当前使用广泛的是接触型IC卡,其表面可以看到一个方型镀金接口,共有八个或六个镀金触点,用于与读写器接触,通过电流信号完成读写。
读写操作(称为刷卡)时须将IC 卡插入读写器,读写完毕,卡片自动弹出,或人为抽出。
接触式IC卡刷卡相对慢,但可靠性高,多用于存储信息量大,读写操作复杂的场合。
非接触型IC卡具有接触式IC卡同样的芯片技术和特性,最大的区别在于卡上设有射频信号或红外线收发器,在一定距离内即可收发读写器的信号,因而和读写设备之间无机械接触。
在前述IC卡的电路基础上带有射频收发及相关电路的非接触IC卡被称作“射频卡”或“RF卡”。
这种IC卡常用于身份验证,电子门禁等场合。
卡上记录信息简单,读写要求不高,卡型变化也较大,可以作成徽章等形式。
因此,不但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具有极强的保密性能,并且抗干扰、无磨损、寿命长。
因此在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