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计算规则教程文件
- 格式:docx
- 大小:6.71 KB
- 文档页数:2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2001年版造价师土建计量书P297 公式 4.2.21)V = (B+b)*A*H + KV--构造柱砼体积B--构造柱宽度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A---构造柱长度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
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2、钢筋工程量: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 kg箍筋:柱断面周长*(柱高/@)*比重(kg/m)*柱根数= kg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n为层数),因为主筋在±0.00和层楼板处搭接,并在搭接区段箍筋加密为φ6@100。
另,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为60mm,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马牙槎宽/2)*宽)*柱高例:构造柱柱高3m,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与长墙咬槎为60.解:构造柱模板面积=(0.24+0.06*2)*3*2构造柱砼体积=(0.24*0.24+0.03*0.24*2)*3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2、钢筋工程量: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 kg箍筋:柱断面周长*(柱高/@)*比重(kg/m)*柱根数= kg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n为层数),因为主筋在±0.00和层楼板处搭接,并在搭接区段箍筋加密为φ6@100.另,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为60mm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马牙槎宽/2)*宽)*柱高例:构造柱柱高3m,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与长墙咬槎为60.解:构造柱模板面积=(0.24+0.06*2)*3*2构造柱砼体积=(0.24*0.24+0.03*0.24*2)*3其他计算方法如是240*240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如是370*370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如是240*370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柱高构造柱按图示外露部分的最大宽度乘以柱高计算模板面积。
图解构造柱工程量计算方法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如图(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S=(K×3+D×2)×H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V = (B+b)*A*H + KV--构造柱砼体积B--构造柱宽度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A---构造柱长度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构造柱计算时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础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儿墙部分。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方法_0柱工程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竖向和横向的尺寸测量和数量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具体的计算步骤。
一、竖向尺寸测量和计算:1.确定柱子的高度: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测量仪等),沿着柱子从底部测量到顶部,记录测量数值。
2.确定柱子的底座尺寸:测量柱子底部的平面面积,即柱子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尺寸。
可以使用测量尺或者直尺进行测量。
3.确定柱子的顶部尺寸:同样使用测量尺或直尺,测量柱子顶部的平面面积。
如果柱子顶部有装饰物或凹凸不平的部分,需要分别测量并计算。
4.计算柱子的体积:根据柱子的高度、底座和顶部的平面面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柱子的体积:柱子体积=高度×(底座面积+顶部面积)/25.计算柱子的重量:根据柱子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查找相应的材料密度表,根据材料的密度和柱子的体积计算柱子的重量:柱子重量=柱子体积×材料密度二、横向尺寸测量和计算:1.确定柱子的直径或边长: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柱子的横向尺寸。
如果柱子是圆柱形状,则测量柱子的直径;如果是方柱形状,则测量柱子的边长。
2.计算柱子的横向面积:根据柱子的形状(圆柱或方柱),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柱子的横向面积:圆柱横向面积=π×(柱子直径/2)^2方柱横向面积=边长^23.计算柱子的体积:根据柱子的横向面积和高度,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柱子的体积:柱子体积=横向面积×高度4.计算柱子的重量:同样根据材料密度表,使用柱子的体积和材料密度计算柱子的重量。
三、其他计算:除了上述柱子的尺寸测量和计算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柱子的配筋、模板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配筋计算,包括配筋的类型、直径、间距等。
模板计算包括模板的面积、长度和支撑等计算。
以上是柱工程量计算方法的一般步骤和具体计算方式。
实际计算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规格进行调整。
在进行计算之前,应先对工程的结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
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
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
⑶、框架柱
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c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d预制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计算。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计算柱的体积:假设构造柱为圆柱形,其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πrh
其中,V表示体积,r表示半径,h表示高度。
2. 计算柱的钢筋用量: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配筋要求计算出构造柱的钢筋用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s=n×π×d/4
其中,As表示钢筋截面积,n表示数量,d表示钢筋直径,π取3.14。
3. 计算柱的混凝土用量: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配合比计算出构造柱的混凝土用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Vc=V(1-ρ)
其中,Vc表示混凝土体积,ρ为钢筋配筋率,V为构造柱的总体积。
4. 计算模板用量:需要根据构造柱的表面积和模板板材规格计算出所需的模板用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2πrh+πr
L=A/板材长度
5. 计算脚手架用量:需要根据构造柱的高度和周长计算出所需的脚手架用量。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如图(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 S=(K×3+D×2)×H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V = (B+b)*A*H + KV--构造柱砼体积B--构造柱宽度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A---构造柱长度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构造柱计算时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础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儿墙部分。
构造柱的柱高按全高计算
构造柱的计算规则,极其柱高的确定。
答案解析
答:构造柱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立方米计算。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 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构造柱上面是原结构梁的,构造柱高算至原结构梁底;构造柱上面是结构板的,构造柱高算至板底。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中所指的全高的意思是构造柱混凝土浇捣的实际全额高度。
有梁板柱高是从基础顶面到框架梁底的高度。
而框架柱是从基础顶到柱顶高度。
这里的柱顶是指框架结构的柱的最上端标高。
例如有一个五层框架楼,每层层高3米,则框架柱高度为15米。
对于有梁板柱高则是层高减去框梁的高度。
构造柱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构造柱是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构造柱工程量的计算方法!(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S=(K某3+D某2)某H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某2+D某4)某H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某1+D某6)某H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某8某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V=(B+b)某A某H+KV--构造柱砼体积B--构造柱宽度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A---构造柱长度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某某某纸统计某某某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某断面面积某柱根数=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构造柱计算时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础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儿墙部分。
图解构造柱工程量计算方法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如图(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 S=(K×3+D×2)×H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V = (B+b)*A*H + KV--构造柱砼体积B--构造柱宽度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A---构造柱长度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构造柱计算时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础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儿墙部分。
构造柱计算规则构造柱模板及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转)马牙槎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
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
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
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马牙槎的计算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马牙槎宽/2)*宽)*柱高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
那么计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X2[面]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500mm一段。
即:柱根开始,先是500mm的槎口,然后是500mm的砖,然后又是500mm的槎口。
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
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
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
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北方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况。
在我们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
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
在实际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砌砖时每500毫米高退60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
所以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要多一些。
构造柱计算规则范文
柱计算规则是一种用于计算的技术,通常应用于数值较大、复杂度较高的计算问题。
下面将构造一个简单的柱计算规则,以帮助解决1200字以上的问题。
柱计算规则基本原理如下:
1.将问题分解为多个较小的步骤。
2.为每个步骤设定柱高和柱头。
4.对于每个步骤,使用适当的操作符和数据来完成计算。
以下是一个使用柱计算规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示例:
问题:计算三个数的和与平均值,然后将平均值乘以2
步骤1:输入三个数值
柱头:输入
柱高:无
操作:用户依次输入三个数值
步骤2:计算和
柱头:求和
柱高:第一个数值+第二个数值+第三个数值
操作:将第一个数值加上第二个数值,再加上第三个数值
步骤3:计算平均值
柱头:求平均值
柱高:和/3
操作:将和除以3
步骤4:将平均值乘以2
柱头:乘以2
柱高:平均值*2
操作:将平均值乘以2
步骤5:输出结果
柱头:输出
柱高:乘以2的结果
操作:将乘以2的结果显示或输出给用户
这个简单的柱计算规则示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问题划分为多个步骤,
并使用柱头和柱高进行计算。
通过按照每个步骤的规则进行计算,最终可
以解决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柱计算规则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计算问题,包括数学、物理、
工程等。
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的柱计算规则,并使
用适当的操作符和数据类型进行计算。
柱计算规则的优点在于它使复杂的
计算问题更具可读性和易于理解,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并减少错误的发生。
构造柱计算规则
构造柱模板及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转)
马牙槎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
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
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
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①6水平拉结钢筋, 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
马牙槎的计算
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
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 (马牙槎宽/2)*宽)*柱高
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咼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
那么计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X2[面]
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500mm 一段。
即:柱根开始,先是500mm的槎口,然后是500mm的砖,然后又是
500mm的槎口。
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
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
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