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发张宏发书法好
- 格式:doc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5
三次蜕变终把金丹换凡骨——青年书法家张洪荣先生印象■吴贤宋代书法大师黄庭坚这样评价五代著名书法家杨凝式的作品:“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可见杨凝式在书法艺术上天分很高。
其实,每一个书法家的成功历程,都是一个不断毁灭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历程,都要经历金丹换凡骨式的痛苦蜕变。
青年图为张洪荣生活照书法家张洪荣先生也不列外,在十多年的学书生涯中,他经历了三次蛹化成蝶的蜕变历程。
第一次蜕变学生时代崭露头角张洪荣出生在贵州省普定县白岩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曾在白岩镇镇政府任过职,父亲的文化虽然不高,但对儿女的教育很重视,为张洪荣热爱和学习书画艺术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张洪荣从小热爱书画艺术,课余时间喜欢写写画画。
考进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以后,学的虽然是物理专业,但毫不影响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经常去美术系向师生们“拜师学艺”,时间长了,美术老师见他很执着,也认真教起了这个不是学生的学生。
三年下来,书写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两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但是,张洪荣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向更高层次——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军,他购买了唐朝著名大书法家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认真临摹起来,柳体字廋硬通神,刚健遒美,工整规范,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入门法帖。
为了达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效果,他把字体放大,用直尺量着笔画的长短和角度写,由于超人的认真刻苦,三年下来,一手柳体字写得形神兼备,楷书作品写得美观大方,端庄典雅,实现了学书历程的第一次蜕变。
成了闻名乡里的“书法家”,经常被父老乡亲请去书写神榜、碑铭、对联等。
第二次蜕变 名师指导下登堂入室张洪荣毕业后分配到普定县猫洞中学任教,工作之余,他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积极创作作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书画大赛,可是每次都“名落孙山”,成了“书法名人”的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他找到了安顺市著名书法家郭堂贵先生,郭堂贵先生看完他的字后说:“你的字确实写得很好,但不是书法艺术,只是为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奠定了良好基础。
《兰亭序》等诸家名贴。
现已年近八旬,仍然笔耕不辍且在多家社会组织担任职务: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华夏夕阳红书画协会理事,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宏发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西襄汾陶寺。
1956年康杰中学毕业。
1956—1961年北京邮电大学。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在1959年上大三时就被任命,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的老师。
)1962—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2001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
教授。
2001年退休。
优胜进入康杰小学毕业后,张宏发也没想过要继续上学。
爷爷对他说:“你现在毕业了,跟以前秀才差不多了,可以找个事干了,可以挣钱了。
”1951年春节,张宏发是在闻喜县城度过的。
春节后,父亲单位的一位叔叔来串门,说离闻喜不远的运城,有个有名的中学——运城中学(后改为康杰中学),年后招生,你可以准备一下,照个像去报名考试。
运城中学,也是从解放区迁来的老学校。
考试这一天,真是人山人海,学校只招50名学生,但来参加考试的却有一两千人,要进行初试和复试两次,一再删选。
初试之后,录取200名。
张宏发说:“发榜的时候,一条很长的榜单。
谁都想考上,可只录前200名。
我们去了几个人,找到了我的名字,便放下心来,准备复试。
”复试的时候,许多题目张宏发都会答,作文题目是《抗美援朝在我村》,他很快写好了这篇作文,自认为还不错。
但是,到了考算术时,张宏发就紧张了,大部分题目都会,然而却有一道题特别难,他没学过,不知道怎么下手。
可是这道题所占的分值又挺大,这很关键。
这时,张宏发出了一头汗,心想:“这道题要是作不出来,就别想考上了。
我必须作出来!”其它考题都早已经答完,估计了一下剩余的时间,大约还有半个小时。
时间还是充足的。
题虽然难。
张宏发却不允许自己不会算,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用数字硬凑:先用一个小一点儿的数凑一下,再用大一点的数凑一下。
然后,小的加大,大的变小,反复试验。
张宏发先生的愧疚和遗憾张宏发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曾临《玄秘塔》、《兰亭序》等诸家名贴。
现已年近八旬,仍然笔耕不辍且在多家社会组织担任职务: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华夏夕阳红书画协会理事,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宏发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西襄汾陶寺。
1956年康杰中学毕业。
1956—1961年北京邮电大学。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在1959年上大三时就被任命,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的老师。
)1962—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2001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
教授。
2001年退休。
心有愧疚张宏发先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大学讲台,奉献给他的学生了。
这使他对自己的子女甚觉愧疚。
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教育上,给子女的呵护和帮助实在太少,总觉得孩子们学校的老师会和自己一样,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
自己对他们付出的时间太少,虽然也曾让他们学习书法,但是由于自己一心放在工作上,没对他们耐心的教导。
和他同时代的教师,大多都觉的应该把工作看成第一。
如有一次,是跟随学校新生去河北军训,大约一个月,那时候,孩子住在北京,孩子的母亲是在山西工作,要是自己出差去了,孩子就没人照顾。
这种情况,如果向上级汇报一下,是可以另作安排的的,但是张宏发觉得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耽误了学校的工作。
于是,把孩子寄放在同事的家中,便跟着学军去了。
这件事一直让他的孩子记在心中。
现在有时回想起来,张宏发总觉得自己确实为子女付出的太少。
人生中的憾与望回首往事,有几件特别让他遗憾。
一是对奶奶的遗憾。
奶奶对他十分宠爱,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他,生活中照顾得无微不至。
从小,张宏发和奶奶感情特别好。
后来一直在外读书、工作,回去的次数非常有限,见到奶奶的机会很少。
大学毕业后,张宏发留在学校工作,工资是每月35元,都会寄十元给奶奶。
但是没多久,奶奶就去世了。
这使张宏发感到非常遗憾,没有抽出时间多陪陪奶奶,尽孝敬老人的一棵“寸草”之心。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获奖作品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
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
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
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
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
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
张长红:专注教育传承书画艺术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字如其人”,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和文化素养的体现,张长红就是这样的人。
1970年出生的张长红从小就喜欢学习书法,几十年来无论工作变化还是生活变化,她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小学时,张长红因字写得漂亮备受老师喜爱,担任书法课代表职务,这让张长红对书法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上初中时,张长红选择进入了美术兴趣小组,学习书法知识,同时还学习了素描和绘画,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还为日后学习和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张长红在古冶开滦四中美术职业高中就读,跟随开滦知名的国画、书法老师张霖生、素描老师黑德友、雕塑老师常作文,接受正规的学习。
而这段学习经历,对于张长红来说,却影响了她的一生。
三年的高中生活,张长红得到了浓厚的国学素养熏陶,激发了她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同时还学习到了新的技术技能,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的佼佼者。
雕塑是张长红高中时才学习的本领,但是她凭借着聪明才智,在短短时间内获得学校的认可,并代表学校到唐山市区参加教学成果展示。
“当时一共选择三名学生,在纪念碑广场进行现场雕塑,其中一名就是我。
”张长红说,那个时期,开滦各学校的雕塑教具都是出自她们之手,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张长红那个年代的学生来说,从古冶来一趟唐山市区是很不容易的事,而张长红会经常因为各类型的比赛,到市区甚至是北京参赛。
在一次全国中小学书画大赛中,张长红获得了书法类三等奖,也是因为这次比赛,还结交了一段特殊友谊。
“那次比赛在北京举行,世界各地的人都来参加活动,我的几幅书法作品被一对喜欢中国文化的国外夫妻看上,并带回了国外。
”张长红说,他们一直都保持着书信往来。
高中三年的学习是张长红一生中最难忘、最丰富也是最宝贵的经历,老师的倾囊相授让她各类学科都有所成就、各类比赛增长了她的阅历和见识、与企业知名画家一同写生,更是让她感受到中国山水、文墨的独特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喜爱和执着。
画家简历1、冯凯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美术,早年随祖父学习雕刻工艺,并从事仿古工艺家具的制作,后跟从我国著名画家刘玉纯、戒玉秀、王炳龙、冯凯等老师学习国画。
87年开始黑陶工艺的研究制作,在仿青铜器、雕塑及浮雕工艺上取得...2、纪玉生原装裱纪玉生 1940年生,山东青岛市人。
山东著名国画家,擅花鸟、山水、翎毛走兽。
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三十余年,默默地在国画艺术天地里耕耘,以传技法为基础,以扎实的基本功努力创新。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其中大量礼赠海外友人。
198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家画廊举办了《纪玉生虎展》,轰动京华,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好评,《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多次给予报道和介绍。
近年来,为创建和发展齐鲁书画研究院而不遗余力,为该院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
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使该院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书画群众团体,并在海内外造成巨大影响。
纪玉生现为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3、张登堂张登堂: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1962年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美术科。
师从李可染、李苦禅等国画大师学习创作,作品主要为山水画等题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美协理事,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河山画会理事,济南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4、上官超英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北方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十佳书法研究生。
山东菏泽曹州书画院业务副院长。
他首创中国超大写意画。
2006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青年国画家”及“中国书画报道”年度人物。
中文名: 上官超英国籍: 中国出生地: 山东菏泽出生日期:1957年1月 职业: 画家毕业院校:山东纺织院 主要成就: 担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成就: 获“中国花鸟画成就奖” “俄中友谊贡献奖” 柬埔寨“国王文化奖”金奖 “皇家文化奖”金奖 “吴哥文化奖”金奖 “山东省泰山艺术奖” 代表作品:《试比高》5高继铭 高继铭,1928年8月出生,读塾8年。
张宏发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曾临《玄秘塔》、《兰亭序》等诸家名贴。
现已年近八旬,仍然笔耕不辍且在多家社会组织担任职务: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宏发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西襄汾陶寺。
1956年康杰中学毕业。
1956—1961年北京邮电大学。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在1959年上大三时就被任命,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的老师。
)1962—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2001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
教授。
2001 年退休。
毅然申请回高校讲台在北邮教学没多久,“四清运动”开始了。
张宏发也被抽调出来搞“四清,总也坐不下来。
始了。
张宏发说:“我曾经怀着极高的激情,关心这场…大革命‟。
但是,许多事情使我疑惑不解。
1967年,我去北京师范大学看大字报。
有一张大字报的内容,是红卫兵夜里不让周总理休息,天快亮了,医生对红卫兵说:总理累了,要让总理吃药。
周总理则反复讲,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如何如何保卫毛主席的……。
我当时落泪了,但又不知周总理为什么要讲这些。
”当时学校已经停止教学活动,张宏发自然也没有教学任务了,这一时期,他和大多数同事一样,经受了运动的颠簸浮沉。
后来,张宏发先生被下放到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经受劳动锻炼。
他说:“在劳动锻炼期间,我拉过运砖坯的车,插过秧,喂过猪,也在干校食堂烧过锅炉。
”1973年才从“干校”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他又被抽调到邮电部。
邮电部成立了“大批判组”,任务是批判彭真、批判邓小平。
“大批判组”共四个人,由张宏发负责,成员有张传智、杨宝舟、王大成。
但是,没有资料,结果一篇文章也没写出来。
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复出,他批发了一个文件,让原来的高校教师归队,返回教育岗位。
张宏发借此东风,给军管会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个“申请”报告,要求回邮电学院搞教学。
经过批准,终于回到自己喜爱的讲台。
回校后,由于有了诸多方面的经历,使张宏发更加珍惜这个讲台,他努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尽可能具体、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
第七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获奖名单第七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获奖名单青年组正楷类特等奖彭洪顺(重庆)金奖崔永权(吉林)陈伟(浙江)王逢清(贵州)姚玉良(浙江)蔚陆军(河南)银奖吉林宋飞福建汤远昌胡强四川姜浩王立欣陈远俊段瑞明浙江吴新春贵州杨森武广东金熙俊许邦志黎德良河北庞智广程健重庆彭彬山西荆霄鹏湖南邵启平安徽邹永远熊黎明江苏韩森林铜奖重庆李恩黄世春江西周荣刘洪霞辽宁张平王铁军丁立民江苏陈鹏刘珊珊秦连柏郑可春黄江华臧磊樊秋明浙江施建利朱玲河北张可义杨树龙云南戴云川袁茂康刘顶峰河南邢琼吉林宋迎春刘洪光雨涵四川高泓王友才黑龙江吴清晨内蒙古孙加俊上海吴良安甘肃宁金鹏陕西张波福建曾显斌谢万泽贵州刘正江湖南张宇青年组行草类金奖倪俊冬(吉林)刘福生(吉林)陈树连(湖北)陈航(北京)周继中(安徽)陆舍无(湖北)银奖北京陈立雄广东叶思甜廖金城四川徐勇罗兴盛江苏姚旭荣胡奕颜晓军浙江梁金余金林生胡志飞蔡纪辉湖南谢瑞成李炯峰吉林徐中山福建邱云斌黄开诚河南尹世访湖北陈志鸿黑龙江刘文辉铜奖北京陈先郡河南刘万军广东黄寅生尹武谋陈文渊浙江蔡向毅罗杰忠朱汉轶羊元高重庆张洪涛彭泽勇江西欧阳勋欧阳荷庚山东张君刘军张颢辽宁韩耀刚安徽周青云刘来保湖南刘东生刘松山蒋勇良何海霞唐松乔朱健科陕西刘军四川龚小膑江苏朱佳伦夏冰广西梁凤雅福建罗来君湖北陈志飙顾敏吉林吴峰张明涛青年组隶篆类金奖周永(江苏)王剑锋(湖南)银奖河南冯岽智湖南李贵明黑龙江周润天江苏张阿五严安浙江杨小贺辽宁马迅山东孙秀杰铜奖吉林杨铭江苏金日发梁桂东金有艺重庆敖翱辽宁李刚山王登峦安徽吴峰杜鹏飞马功玉上海张成忠浙江钱林萍湖北刘洪吴岚福建朱文洪北京吕宝林河南黄建伟陕西路鸿峰河北冯志刚江西何超黑龙江王红新疆荆忠君中老年组特等奖徐伟(山东)金奖祝汶(浙江)刘善与(新疆)刘东亮(河南)严正(江苏)银奖四川彭国华赖勇周文奇胡本善湖南汤仲六湖北张立龙吴大松山西李正伦广西莫显催宁垂锵福建陈立汉山东李鼎文江苏张兵安徽胡高文陈明发广东郑延明辽宁李玉海黑龙江李恩石铜奖江苏王士英沈立人窦振声四川黄映元胡文才张旭刘华学刘端华唐雪松周寿光河北岳大正湖北蒋胜福林毓民张明银浙江蔡植浙王阳君高掌荣周平楠梁济国徐其升安徽林明章辽宁常纪涛侯克勤刘继舜吉林李福禄黑龙江赵华宋维新张津礼孟庆学陈希奎湖南熊选光尹有柏李永达重庆余正绪江西万来印甘明洪甘勋优上海陈稚君贵州但志明北京宫锡岭河南苗建国甘肃张秀庭贵州韦启碧福建吴瑞林王宁新疆张全利少年组特等奖黄诗雨(重庆)陈凌跃(四川)金奖金龙(重庆)刘婵娟(重庆)苏志敏(广西)卢一楠(浙江)张镇涛(浙江)张雨晨(安徽)汪雅琼(山东)常一琳(吉林)银奖吉林邵宇铭曲佳琦杨明河范胜君湖北郑祥云余婧怡陈胡骏广东朱兰妮江西曾永发重庆曹渝鑫姚勇张钧博田潇辽宁王奥博孙博黑龙江刘雨晴四川杨静诗杨小波江苏梁梦李睿李培兰杜羽浙江曾晴莹沈莹屠铮浩姜铖许学佳河南臧洁芳安徽郑圆周扬王左源吴方芳北京李思奇山西赵辰宁铜奖河南王悦欣娄霄扬重庆蒋雨姚思宇谢委彭俊黑龙江刘师尧曹方晖曹雪楠四川胡利张诗韵林轩民谭英凡杨圣范峻雨吉林刘晗翀刘小晴郝昕吕清砚王雪晴沙晓影江苏嵇倩刘春风周晨王晨吴茜语周芷帆徐小忆马晓晨汪婷俞也荻杨林浙江史哲拟曾瑞霞丁洁徐燕黄琰芒王嘉程钱雨菲湖北李闻浩辽宁袁昊崔兰欣杨磊刘寨新安徽宋幸娟刘一鸣陈修远韩家伟胡明丰硕桑晓庆方晓广西石珊娜徐圣博江西郭之懿姚幕歌福建吕婧许颖姗湖南陈妍芃山西李祥龙贵州李志雄。
【关键字】现代中国近现代张氏书画名家录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是二十世纪坛最具传说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
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张善子,1882年生,1940年逝世,人。
张善子是现代名画家,的二哥,画虎大师。
名泽,字善,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
四川内江人,少年从母学画,曾拜门下。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号,辽宁黑山人;当代著名、漫画家、壁画家、、工艺美术家、美术、美术理论家;曾担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院务委员、研究会会长、、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等职务。
张之万(1811—1897)清代官吏,兄。
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同治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中官至东阁大学士。
画承家学,山水用笔绵邀,骨秀神清,为士大夫画中逸品。
初与讨论六法,交最相契,时称南戴北张。
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
有张文达公遗集。
张熊,字寿甫,号子祥,生于1803年,浙江嘉兴人。
他生于1803年,嘉兴人,年青时代就移居,参加各种活动。
他喜爱收藏金石,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
张熊精,绘画注重写生,他画的花鸟、草虫、蔬果、山水都很有功力。
张熊最擅长画花卉,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
张熊的绘画用色艳而不俗,雅俗共赏,时称“鸳鸯派”,是当时在上海、苏杭一带比较流行的画风。
张海,9月生于偃师市。
现任,美术学院。
全国政协常委,批准有突出贡献的。
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河南省主席,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
张业法,生于1948年11月,人。
现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书协名誉主席。
其书法追踪二王而浸淫百家,以行草为擅,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各类书展,收入多种书法专集,被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故居、中南海、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收藏,并曾获日本白扇书道会最高特别奖。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公布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书画展获奖作品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1.03.01•【字号】浙交办[2011]59号•【施行日期】2011.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公布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书画展获奖作品的通报(浙交办〔2011〕59号)各市交通局(委)、交通工会,厅管厅属各单位、直属各基层工会: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打造先进行业文化,2010年举办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书画展。
本次活动得到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400余件作品。
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书法、篆刻、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等,从不同侧面弘扬了浙江交通人“惠民、奉献、服务”的精神品质,展示了交通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同时也反映了系统广大业余书画爱好者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创作热情,有一定的艺术造诣。
经过有关专家评选,评出金奖10件、银奖12件、铜奖20件、优胜奖30件、入选奖156 件,同时评出组织奖5个,现予公布。
附件: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书画展获奖作品名单二○一一年三月一日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书画展获奖作品名单金奖吴国鑫书法《录宗禅人晦虚心诗句》杭州长运集团徐明祖篆刻《徐明祖印痕》杭州客运中心站陈舟波书法《金陵渡诗》宁波欧尼克自动门有限公司张鉴雷书法《咏梅》嵊州市长运集团公司严洪广篆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华历国画《梅》杭州市交通设计院蒋勇国画《卧云山庄图》宁波市镇海区公路段赵荣良国画《渔钓图》湖州市公路管理段俞切民国画《禅声》绍兴市新昌县汽运总公司韩象理国画《水墨家山之溪畔归舟》浙江通济公司银奖芮仲益书法《毛泽东词等两幅》杭州市公路管理局王利君书法《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嘉兴市运管处叶国庆书法《清?吴德旋论书二则》金华市浦江县公路段陈林方书法《滁州西涧》金华市高速路政大队汪张国书法《唐诗》衢州市交通局江立生书法《共树大系统思想》厅质监局朱一波水彩画《三江夜景》宁波市神州交通设计所高宝平国画《松石图》湖州市港航局陈书敏国画《草龙珠帐》湖州市安吉县公路运管所江国梁国画《八哥戏梅图》兰溪市客运中心杜华郁国画《揽胜图》37、39省道东阳征费所朱立群国画《人物》台州海运有限公司铜奖汪成禹书法《唐诗两首》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方薇书法《石灰吟》宁波市公路管理局马力书法《长恨歌》海宁市港航管理处储建康篆刻海盐县公路运输管理所葛元舫书法《磐安风光独绝天地》湖州交通学校周云龙书法《爱莲说》湖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沈胜权书法《山居秋暝》湖州市港航局王庆芳篆书常山县公路管理段彭荣根书法《颂杭州湾跨海大桥》庆元县交通局陈年酒书法《木兰花》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姚震国画《和谐》杭州市高速公路管理局唐婉茹油画《再检查》温州港集团汤荣康水粉画《夜战大运河》嘉兴市城郊港航管理处楼福良水粉画《乡村车市》嘉兴市高速公路大队徐连生国画《鱼》湖州港务公司金伟平国画《花鸟》上虞市汽车运输公司姜金明国画《方岩景致别有洞天》浙江通济公司张淼俊国画《尽道牡丹真国色》浙江通济公司汪张国国画《落日岭云归》嘉兴市高速公路大队陆殿萍国画《牡丹》厅质监局优秀奖熊柏能书法《高怀见物理》慈溪市交通局陆加兴书法《残雪》嘉兴市南湖区公路处诸翔书法《正气歌》湖州长运公司陈书敏书法《苏东坡诗》安吉县公路运管所章炯篆刻湖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杨三春篆刻湖州市航运公司王红明书法《梅花诗》金华市金东区公路段方蔚平书法《杜牧诗》浙江通济公司任俊书法《为女民兵题照》37、46省道东阳征费所王庆丰书法《大开窗户》衢州市公路管理处李辉军隶书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徐珺书法《扇面》省交通集团公司XXX书法《唐诗一首》省交通设计院曹伟川篆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王任涛书法《明道若昧》厅幼儿园杨宇婷国画《山间一景》杭州市交通置业有限公司李建平国画《溪上行》杭州客运中心站汪成禹国画《芭蕉小鸟》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方晓英国画《和谐图》杭州长运公司吴金奎美术画《伟人》象山县公路运输管理所沈一枫国画《喜上眉梢》海宁市运管所监察室张云油画《晨泊》绍兴市港航管理局单夏锋素描《公路卫士》绍兴市高速公路路政大队王莹国画《落尽残红始吐芳》绍兴市汽运集团公司刘如琴国画《紫云珠暖》浙江通济公司陈林方国画《荷塘清趣图》金华市高速路政大队戴立嘉美术画《渔民画》舟山市通达海运有限公司王学峰水粉画《彩虹之恋》舟山市通达海运有限公司方强国画《石城一角》杭徽高速公路段应昕国画《沐趣图》台金高速公路收费所组织奖宁波市交通局嘉兴市交通局绍兴市交通局金华市交通局省交通集团公司。
书法家张福祥简介
张福祥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书法家,其作品流传广泛,在书法界享
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张福祥自幼酷爱书法,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受到了不少优秀书
法家的指导和启迪。
他的书法作品遵循着传统的笔法和规矩,同时又
注重创新和个性,表现出浓郁的个人风格和情感内涵。
张福祥擅长于楷书、行书、草书和篆书等书体的书写,尤其是在
行草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和创作能力。
他的作品中字形挺拔端庄、笔
画流畅有力,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情感。
张福祥的书法作品已被许多国内外的著名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书法展览,屡次荣获各种荣誉和奖项。
张福祥的书法成就不只在于他的精湛技艺,更重要的在于其几十
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持,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风范。
通
过其书法之美,人们更能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朽魅力。
2014.4.下54祖国毛体以其鲜明的大气磅礴、俏峻飘逸的独特的风格,得到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痴心研习。
全国毛体书法家十佳获得者张俊山不仅研习毛体,还以横反书法的形式书写毛体,深得毛体书法精髓,他临摹、创作的毛体书法作品洒脱舒放、秀逸多姿、形神兼备。
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有一副正的,必有一副横反的,这在毛体书法家里是全国唯一的。
2013年11月29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张俊山毛体书法展”上,张俊山展出了182幅正反毛体书法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毛泽东的完整诗词,尤其是他创作的120米“世界最长毛体书法正反书长卷”在现场引起轰动。
毛泽东卫士张木奇老先生在参观他的个人书法展后,接受《祖国杂志社》记者采访时说道:“我参观的毛体书法展很多,但这种一正一反辩证统一的毛体书法,在以往毛体书法者里是没有的,也是我没有见过的,是毛体书法里的佼佼者”。
摘得润之金奖2000年后,张俊山在几个朋友的鼓励下开始用毛笔练习,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4.4.下55MOTHERLAND还拜全国著名横反书法家、中华汉字横反书法创始人王斌为师,潜心研习横反书法。
2012年8月21日,张俊山昂首进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应邀出席第三届毛体书法艺术传承经验交流会,同时捧回了首届全国毛体书法“润之奖”金奖,并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毛体书法家十佳”荣誉称号。
毛体书法家评选活动始于2007年9月,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三届评选活动于2011年9月18日正式启动,参评选手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年龄从18岁到99岁不等,既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有草根百姓,甚至还有来自台湾的书法家参赛。
评选首先从上万幅参评毛体书法作品中进行海选,遴选出百佳作品书家,之后分别在湖南长沙、河南漯河南街村进行了100进30、30进10的现场创作、理论测试和评委评审,最终遴选出中国最有创作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第三届全国十佳毛体书法家。
张宏发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曾临《玄秘塔》、《兰亭序》等诸家名贴。
现已年近八旬,仍然笔耕不辍且在多家社会组织担任职务: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华夏夕阳红书画协会理事,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宏发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西襄汾陶寺。
1956年康杰中学毕业。
1956—1961年北京邮电大学。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在1959年上大三时就被任命,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的老师。
)1962—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2001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
教授。
2001年退休。
张宏发先生在幼年时期,即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影响着他的一生。
祖父、母都是善良的人,一直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母亲对他的影响很是深远,她信基督教也信佛教,是位极善良的女性,她对穷苦的人天生怜悯,极富同情心,常以财物助人。
特别是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和遇到灾荒的年间,她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会早早地做好馒头和烤饼,救济那些上门乞讨的人。
外祖父母,怜惜孤苦幼儿,他(她)们信奉基督教,因为自己幼年也曾遭受不幸,所以对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特别的怜悯,总把附近村庄失去父母的孤儿收养到家。
张宏发的几个舅舅和姨姨,就是外祖父母收养的。
他们同情人、关心人的言行,对张宏发的影响很深。
在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里,长辈们大多是能写会画的。
张宏发自小受家庭的影响,对笔墨自然比较爱好。
张宏发先生说:“祖父是我的第一位家庭教师。
”张宏发5岁左右时,爷爷已经教他认会了500多个字,之后又教他熟读《三字经》和一些《论语》句子,所认的“字”,是写在一个一个小方块纸上。
认会的放在一个纸盒里,不会的放在另一个纸盒里,并且过几天复习一次。
日积月累,便学下不少。
他的爷爷,知识很丰富。
爷爷的奶奶是位“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文章。
正是这位老奶奶,在爷爷小时候教他背会了许多诗词和多文章。
爷爷不但在学习上一步一步引导幼小的张宏发,在劳动吃苦方面,也严格管教。
张宏发先生说:“从我能开始干活起,爷爷常常带我去农田锄草、翻土。
后来还教我赶上牲口耕田、耙地。
”爷爷不会因为他小就娇惯他。
所以直至今天,吃苦对他来说从不算什么事,这些都是跟爷爷影响分不开的。
爷爷能以身作则,在劳动之后,稍事休息,就就蹲在门槛上看书、学习,这种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保持了一生。
张宏发先生说:“这对我的影响,也是有形无声的。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是永久性的。
张宏发至今已经快八十岁了,仍然保持着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张宏发先生的爷爷是特别爱学习的。
爷爷自学了医术,能给人治病,又加上他是乐善好施的人,受到了陶寺周边人们的尊敬,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大家都尊称他“二爷”。
爷爷的书法也很好,经常把黄土放在茶杯或者盆子里,加上水调成稀浆,用毛笔蘸上这种泥浆写字。
爷爷还爱研究,他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能预测天气变化,就在家门外的墙上或柱子上,用泥水写字,,预报天气,写上:“今天有大雨”、“明天有雨”、“近日有雨”,通常都很准的。
张宏发先生学习书法,也是受到爷爷的熏陶。
幼年时,看着爷爷写字读书,就跟着学。
大约五岁就开始学习写大字了。
爷爷也会细心地指导他。
张宏发先生说:“我跟着爷爷学写字,不过是在‘方砖’上写。
在多数情况下,爷爷总会用夸奖的口气对我进行鼓励。
这样,我的大字,不但能不断进步,而且能坚持下去。
”由此,张宏发爱上写字,字也越写越好。
张宏发先生的小学是在陶寺村上的。
那时候,上学是要拜孔子的。
学校中有孔子的塑像。
上学的孩子带着一壶酒,几碟菜,穿着长衫,戴着瓜皮帽,去敬拜孔夫子,希望能有个好成绩。
少年时代的第一任老师给张宏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位老师很严格,只教了他两三天,就被日本鬼子抓走了,从此杳无音讯。
张宏发先生说:“还有一件事,使我难忘。
邻村的一位小朋友,曾哭着告诉我,他爸爸被日本鬼子活埋了……。
”这些都在张宏发年少的心中,留些极深的印记、刻下的极深的仇恨。
小时候,社会动荡,国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是激发他爱国心的重要原因。
陶寺村中有日本鬼子的据点,日本鬼子常常逮捕一批一批共产党人或爱国者,严刑拷打和虐待,这时时刺痛张宏发幼年的心。
这些事件,经常听到或看到,他都记在心里。
所以,张宏发从小就深深地痛恨日本鬼子。
张宏发的小学是断断续续上的。
因为学校和家,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相距很远,又加上兵荒马乱,社会不安定,大人们不放心让幼小的张宏发出门,就不去上学了。
张宏发就没有能够连续到学校上学,但是学习却是没有停止过。
那时,农村冬天的夜晚没事干,爷爷就教他识字、练字、背《三字经》、学打算盘,学了不少东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不断扩大。
解放区的学校也一步一步由山区迁向平原。
1948年,襄陵县第三完小由张再村(陶寺村东北5公里)迁到陶寺村。
夏末初秋,学校招收新生。
恰巧,考试之前,张宏发去了姥姥家,完全不知道考试这回事。
这天,祖父派人到姥姥家,让张宏发赶快回去参加考试。
七、八里路,张宏发和来人飞快地赶回去。
进了考场,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答题。
而张宏发既没有带笔,脑子里也是空空的。
这时,同村的张老师,帮他从教导主任办公室借来了毛笔和墨盒。
他坐了下来,看着卷子,多数题答不上来。
因为张宏发之前很久没去上学,连算术的竖式加减法也没学过。
他以极慢的速度和极认真的态度,写好每一个字,回答了仅仅能够答上来的几个题。
这样,字自然写得特别好,还引来几位监考老师轮流到他桌边观看。
考试结束后,收不收这个新生,在学校引起了一场争论。
有的说“字写的很不错,但是分数太差。
”张老师则极力争取,说“这个孩子并不笨,字写的这么好,很不容易。
不会答的题,是因为他没有学过,要是收下来,他肯定能很快赶上。
”争论的结果,多数老师同意收下,说:“字写的好,先收下来试试。
”到了学校后,虽然有很多不懂的东西,但是由于张宏发勤奋努力,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回家后,晚上在油灯下还在学习。
这样,他的成绩很快就上去了,经过两三次考试后,成绩已经跃居全年级的前几名了。
张宏发先生说:“在学校的两年多,有两位老师对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起过很大作用,让我学到了许多学习方法。
”一位是祁玉川老师,他提倡让学生主动地学,自觉地学。
让学生自己找联系,编口诀,学出兴趣,变难为易。
比如,为了记住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祁玉川老师让学生们把青、甘、宁、绥、陕、晋、豫、冀、鲁,与靑、康、滇、川、鄂、湘、赣、皖、苏(那是的省份有绥远和西康),编成顺口溜,或者找出了关系,做出各种处理,加强记忆。
他还讲一些故事,让学生们重视“关键”字词的运用。
如清朝老将冯子材,在越南指挥“抗法战争”,有胜有败。
在向朝廷上报奏折时,一种写法是“屡战屡败”;一种写法是“屡败屡战”。
两种写法,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战况和精神。
前一种是“指挥无能”,后一种则是“上下一心,英勇善战”。
跟着祁老师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位老师是吴道江。
他是教算术的,不仅关心学生,连《讲义》也是自己编。
为了教学,他有时一两个月连家也不回。
他写的讲义很生动、有趣,能啟发学生思考,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各种联系和关系。
他教过“植树”问题,“钟表”(时计)问题,“鸡兔同笼”,“行程”问题,“流水”问题,“利息”问题等,有十几种。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算术知识,啟发了大家的智慧。
两年半的时间,张宏发不仅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还参加了学校当时为配合“土地改革”和反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戏剧宣传活动。
由于政治上要求上进,很快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受到学校和团支部的委托,和另一位同学开始为学校筹建“少年先锋队”组织,他们二人是没有带过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1950年夏,学校迁到了赵曲镇(陶寺村西北约7公里)。
这个冬天,稷山县的反革命份子,趁着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发动了暴乱。
同学们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十分关心。
但是,要毕业了,大家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培养自己的老师,告别了母校。
上了小学后,他能写的一手好字,每年家中的春联都由他写,这自然也是爷爷为他创造提高的机会。
为了有好的毛笔,张宏发从姥姥家的羊皮褥上剪来羊毛,绑在筷子上自造毛笔。
小学校的老师还借这支毛笔写春联呢。
张宏发自小要强,总是要求自己走在前边。
他字写得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在同学之间也很受欢迎。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同桌的一位同学,每天写大字的时候,都让张宏发在他的“作业”本上,隔两个字代他写一个字。
这几个代写的字,大多数都能得到老师的“红圈”。
第二天,他便带来了家长的奖品——桃子、糖饼之类。
但有一件事,对张宏发的刺激很大。
那次,老师提出要挑选几幅大字,在教室里展览,贴在黑板的正上方。
张宏发自然是老师挑选的对象之一。
但是,由于自己太粗心,把“武”字多写了一撇。
因为这是错字,当然不能入展。
而那些入展的字,他认为大多不如自己。
这件事,使张宏发自责了很多天。
但是,他并没有泄气,而是从中吸取了教训,后来做事便细心多了。
书法一直在张宏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从小就看着他爷爷练习书法,看多了,自己也想写。
爷爷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
张宏发自幼也能鞭策自己,不偷懒。
虽然爷爷有时从旁指导,但是毕竟有限,大部分的时候,张宏发还是自己对着帖子练习。
由于有了兴趣,张宏发会研究字。
看到好的字,心里默默想着这个字怎么样起笔落笔,并用手在空中练习,做到“心悟手从”。
书法功夫的提升,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
村中举办庙会,张宏发常常在观察殿外的对联,琢磨那些好字,在心中默默记住字起笔落笔结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