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分析_以南充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14
南充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开始展现出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南充作为四川省内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县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南充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其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南充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南充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南充县域经济总体状态良好。
截至2019年年末,南充市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44.2亿元,其中南充县的生产总值达到85.8亿元,占全市的15.77%。
同时,南充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过去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经济模式,各种产业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整体发展格局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二、南充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1. 优势(1)区位优势。
南充县地处四川省北部,位于成渝经济圈的南端,北连达州、南连阆中、东连华蓥、西抵高坪,属于四川省东北门户,同时也是重庆进入川渝地区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南充县的开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2)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南充县的经济发展中,不仅有传统的农业和林业,也有发展迅猛的服务业和工业等多种产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其中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正逐步走向产业多元化和工业城市化之路。
(3)丰富的人力资源。
南充县地处成渝经济圈,人口数量众多,素质比较高,形成了比较良好的人才储备。
同时,南充县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青年人才创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 劣势(1)缺乏高新技术。
虽然南充县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发展,但是在高新技术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使得南充县产业结构状态不够优化,发展水平有限。
(2)基础设施不完善。
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实证研究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演变趋势,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特点城市空间分布模式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和分布。
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多中心分布城市内部常常存在多个中心,如商业中心、政府中心、文化中心等。
这些中心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形成了城市内部的多中心分布模式。
多中心分布模式能够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2. 功能分区城市内部常常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分区划分,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这些功能区域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形成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式。
功能分区模式能够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空间分异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即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空间分异现象既是城市发展不平衡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网络等。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山地和水域等自然地理条件会对城市的发展和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更适合城市的发展,而山地和水域等地区则需要更加谨慎的规划和开发。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和功能需求,从而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
例如,发达地区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多的商业中心和高端住宅区,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则更多集中在工业区和低端住宅区。
3.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分布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陈学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02级3班,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南充市是川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要道,在四川的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南充城市化速度加快。
但任何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南充市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从自然、经济条件考虑进一步阐述了南充市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笔者因地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布局结构,建设具有南充特色的生态城市,是南充市城市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布局;可持续发展;南充市;生态城市南充市是四川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也有2200多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一直是川北重镇,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要道。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南充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速度加快。
2004年,四川省的南充与攀枝花、绵阳、自贡一起,跨入大城市之列。
目前,南充市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达到56.71万人。
最近,南充市政府提出了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口号。
城市的发展要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驱利避害,明确城市的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得以快速稳步前进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的。
一、南充市自然、经济条件1、自然条件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
经纬度位置大概为北纬30.5°,东经105.5°。
其地形以浅丘为主,市区周围多小山,市区被嘉陵江和西河一分为三。
南充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具有四川盆地底部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暖、春早、夏长、秋雨、云雾多,霜雪少。
年均气温约为15.8~17.8℃。
土壤为遂宁组侏罗纪红色岩系。
空间自相关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空间自相关的实验研究,探索不同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分析相关性的程度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空间自相关是指地理空间上相邻区域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计算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评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片面性。
实验中常用的空间自相关指标有Moran's I和Getis-Ord Gi*。
Moran's I是一种统计量,用于衡量地理空间中一个变量的空间自相关程度。
它的值范围从-1到+1,其中-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
在本实验中,我们借助Moran's I指标评估城市居民收入在空间上的相关性。
Getis-Ord Gi*是另一种常用的空间自相关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地区与其邻近地区的值的高低关系。
正值表示高值区聚集,负值表示低值区聚集。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借助Gi*指标探究城市的犯罪率分布情况。
三、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所需的城市居民收入数据和犯罪率数据。
2. 数据处理:将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计算Moran's I:利用空间权重矩阵,计算居民收入的Moran's I值,得出相关性程度。
4. 计算Gi*:利用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犯罪率的Gi*值,得出分布情况。
5.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相关的空间自相关图表,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Moran's I:通过计算居民收入的Moran's I值,我们得到了相关性系数为0.65,表明城市居民收入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这说明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区域和低收入人群区域相对集中,呈现出了空间聚类的现象。
2. Gi*:通过计算犯罪率的Gi*值,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呈现出犯罪率聚集的情况。
具体而言,城市中心区域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犯罪率相对较高,而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率相对较低。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城市居民收入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高收入人群区域和低收入人群区域相对集中,表明城市收入分配不均衡。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38期2011年第28期Serial No.138No.28,2011一、南充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2479平方公里,辖六县三区,730多万人,丘陵区占67%,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丘陵地区。
近年来,南充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加强污染防治特别是工业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点,由于南充市经济欠发达,工业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工业污染治理是南充环保的重点工作,如果工业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不仅恶化环境质量,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为有效治理工业污染,南充市编制了《南充市污染防治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编报项目,争取国家投入。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谁污染谁治理,但南充市工业基础薄弱,单靠企业自身筹集资金治理,对资金投入较大而效益欠佳的企业来说,困难较大。
为解决工业企业治理资金的瓶颈问题,市环保局等主管部门积极主动向省和国家为企业争取污染治理资金,采用企业自筹与争取国家、省支持相结合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
针对南充市工业企业的产污、排污实际情况,筛选出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组织专业人员逐个编制了《污染治理项目可研报告》。
对资金投入不大,排污量小且治理工艺简单的工业企业,主要由企业自筹资金,环保部门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治理问题。
对排污量较大,治理资金投入较大的工业企业,市环保局主动向省和国家争取项目治理资金,以支持企业的污染治理。
从2005—2009年的五年间,在市、县环保部门的努力下,为南充市54家重点工业企业争取省和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3350万元,名列全省市(州)争取省和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前茅,为治理老污染,还清旧账打下了坚实基础。
2.饮用水源监管不断规范。
Researching on economy and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resolvable ways in less-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take Nanehong area
of Sichuan as example
作者: 粟多树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出版物刊名: 科技与管理
页码: 5-10页
主题词: 欠发达地区 可持续发展 南充地区 对策
摘要:欠发达地区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相对不发达的经济区域。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引,以我国欠发达地区中较具代表性的四川省南充地区为案例,以地理地貌、人口、自然资源和气候等4个方面为突破口,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8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摘要]文章对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其对经济发展所做贡献做出分析,并对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南充市的产业结构经过了几次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农业转向制造业再转向工业,其对经济的增长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即使在今天,南充市仍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
选择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带动周边县市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成为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引言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生产结构。
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与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有关,而短期是由资本引入和劳动力增加有关,生产结构由前三者联合决定,并决定了产业结构的走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了整个经济红利的增加,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效益。
许多调查研究指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变动息息相关,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也就是说,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优良决定了经济增长与效益。
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持续稳定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
四川省南充市作为地处川东北地区的欠发达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强有力的新时期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加速推进城镇化,是南充市嘉陵江阶梯级开发中南充在吸引外地资本和制造业的转移所面临的巨大机会与挑战。
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式给出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疏见。
二、南充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南充市1978-2004年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8:25:27,是I-II-III结构。
从2005-2007年变成II-III-I结构。
第一产业占GDP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从1978-1985年是递减1986-1993年是递增,1993-2000年又出现了下降,2001年又开始递增。
2003第三产业占GDP36.89%,2003年以前,第三产业比例呈增加趋势,之后,其比例是逐年的下降,且2003-2007年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大于第三产业。
南充商圈调查及房地产市场分析南充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四川省最早开展商圈建设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充商圈逐渐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南充商圈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主要商业街区。
城市中心商圈以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南门大街和西门大街为核心,囊括了南充最繁华的商业区域。
这些街道上有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公司、餐饮娱乐场所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
此外,南充还有其他繁华街区,如企业南路商业街、城市广场商业街等,各具特色,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南充商圈的消费群体以城市居民为主,包括白领、学生、旅游者等。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在不断变化。
随着年轻人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他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对时尚、品牌和创意产品更感兴趣。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南充,带动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在南充商圈的房地产市场方面,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商圈内的商业用地、写字楼和商铺需求都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商圈,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商业环境的优化,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关注。
他们纷纷投资兴建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是,南充商圈的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商圈的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相对落后,市场需求欠缺;另一方面,商圈内商铺租金价格高企,对于中小型商家而言,承受能力较弱。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努力来解决,以促进商圈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南充商圈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壮大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商圈的消费者群体多样化,消费需求不断变化。
同时,商圈的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在未来,南充商圈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以及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支持,进一步提升商圈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繁荣。
随着南充商圈的快速发展,商圈内的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一波繁荣。
南充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南充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下面我将就南充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南充市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南充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实现了8%的增长,超过了预期目标。
这主要得益于南充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南充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去年,南充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10%,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科技创新等领域。
这些投资的增加为南充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南充市外贸进出口额稳步增长。
南充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外贸易合作力度,去年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5%,为南充市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南充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促进了南充产品走出去,为南充市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最后,南充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南充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去年,南充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9%,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能力,也为南充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看,南充市经济运行情况整体良好,各项指标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但同时也要看到,南充市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
我们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创新驱动,推动南充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南充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扶持,为南充市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继续关心支持南充市的经济发展工作,共同努力,为南充市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9卷 第1期2010年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 RC HVol 129,No 11Jan 1,2010 收稿日期:2009208230;修订日期:20092112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 11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85) 作者简介:祝昊冉(19862),男,北京人,研究生。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研究。
3通讯作者:冯健(19752),男,副教授。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研究。
E 2mail :fengjian @pku 1edu 1cn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分析———以南充市为例祝昊冉1,冯 健23(11美国南加州大学政策、规划和发展学院洛杉矶90089; 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探讨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规律。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 遥感数据和GIS 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城市分形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城市实体地域空间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分析,系统探讨了南充城市空间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
通过人机交互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1988、1993、1999、2002和2007年5个年份的南充中心城市实体地域数据,在GIS 中进行了叠加。
采用半径法进行城市分形研究,发现各个时期南充城市总体上存在分形特征,但维数存在两个标度区,而且标度区之间的维数具有跳跃性,以此判断出城市在不同阶段的增长动力存在差异———从自然增长主导的扩张模式向多种增长。
在对南充城市实体地域进行分象限拓展分析后,发现南充城市在演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方向性,总体趋势为东北-西南的轴向拓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市空间扩展模型。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分形;空间拓展;南充;遥感文章编号:100020585(2010)01200432141 引言城市空间拓展分析是城市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侧重于研究城市边界和外部形态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和模式,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城市自身及城市与所处环境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关系,为城市今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在城市空间拓展研究中,城市分形研究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定量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分形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分形的基本特征是自相似性,即没有尺度或者特征规模,分形城市源于分形思想的城市形态与结构的模拟和实证研究。
Batty 在1991年发表了《作为分形的城市:模拟生长与形态》一文,标志着分形城市概念的萌芽。
在诸多研究中,Batty 等的城市生长分形模拟[1~5]、Frankhouser 的城市形态的分维实测[6~8]、White 等的城市土地利用分形图式模拟[9,10]、Benguigui 等的城市形态分形统计标准等[11,12]最为引人注目。
分形城市最初主要是研究城市形态和结构,但是,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逐渐向内细化到城市建筑,向外拓展了区域城市体系。
对城市形态及其演化的分形性质和分维特征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空间拓展定量研究的发展。
在我国近年来的研究中,与城市空间拓展相关的研究很多。
这些研究部分是基于分形 地 理 研 究29卷44方法的,部分是基于分象限量化方法的。
林炳耀以二维平面形态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认为解决城市空间形态计量问题的思路有4种,即特征值法、数理统计方法、自相似理论和技术、模糊数学方法和突变论[13]。
杨山等在研究无锡市形态扩展的空间差异时,将无锡市区划分为8个象限,研究1970、1977、1984、1991和1998年5个年份的城市形态在8个象限内的空间扩展情况,通过计算城市形态空间扩展面积的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探讨8个象限空间扩展在4个时期内的差异,以反映无锡市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14]。
王伟武等研究了杭州近18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其驱动机制[15]。
自1992年李后强、艾南山将分形理论引入城市地理研究之后,国内学者也在分形城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不少分形城市形态的研究。
陈彦光等研究了城市形态熵与分形维数[16],并在分形城市形态模拟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17,18]。
一些学者用“面积-周长法”分别测算了不同时期很多中国城市的边界维数[19~21]。
冯健用网格法计算了杭州城市形态的容量维数,揭示了杭州城市1949~1996年间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化特征[22]。
赵晶等计算了1947~1996年间上海市土地利用分形维数,探讨了上海市土地利用形态演变的驱动力[23]。
张宇星运用分形理论方法研究城市和城市群形态的空间特性[24]。
王青应用分形理论,对太原市城市边缘区近4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研究,揭示了太原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域扩展方式[25]。
叶俊等运用分形理论研究城市形态与城市增长,并认为分形理论方法有助于揭示城市形态演化特征[26]。
姜世国等利用半径法对北京1984年和1999年的遥感影像图提取了分维特征,提出分形集聚的概念[27]。
在我国关于城市空间拓展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对象是东部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如甘肃、宁夏、四川中北部、云南等地的城市研究甚少。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的关注日益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研究对象,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空间扩展特征和城市发展脉络。
2 研究方法及研究区211 研究方法21111 通过半径法测算分维 根据Batty的城市分形理论[5],设以城市中心为圆心,以r 为半径,N(r)为此圆范围内将要开发的地块面积,则有N(r)=Kr D(1) 将D定义为城市地块结构分维,可称之为土地开发度。
如果所有地块的土地都开发了,则N(r)可用圆内所有土地面积A(r)代替,此时D应该等于2。
如果有些地块尚未开发,这些未开发地块的密度随离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增大,此时D小于2。
式(1)显然是一个幂函数模型。
陈彦光等进一步对分形与城市土地开发的关系进行了推导[18],得到一个定义城市土地利用密度的分布公式ρ(r)=dS(r)∝r D-2(2)dA(r) 式中,ρ(r)为距市中心r处城市活动的平均密度,A(r)为城市中心向外半径为r的圆域面积,S(r)为半径为r的圆环中所占有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当D<2时,ρ(r)∝1/r2-D,r越大,ρ(r)越小,城市土地利用密度从中心向外递减;当D=2时,ρ(r)=D k/2π,为常数,城市土地利用密度从中心到外围没有差异;当D>2时,ρ(r)∝r D-2,r越大,ρ(r)越大,城市土地利用密度从中心向外围递增[18]。
因此,半 1期祝昊冉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分析———以南充市为例45 径维数实际上反映了城市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外递减的过程。
21112 空间拓展分析思路 城市空间拓展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城市在不同年份之间或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主要扩展方向,以此为依据判断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扩张速度。
因此,城市空间拓展分析是理解城市发展轨迹、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工具,也是研究城市形态演化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进行空间拓展分析,首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象限,并对每个象限中不同年份的建设用地数据进行提取。
其次,利用数据分析各个象限中的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得到城市增长的历史轨迹。
最后,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辅助预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212 研究区及研究数据21211 研究范围及城市中心 进行基于半径-面积法的城市分形分析和基于象限法的城市空间拓展分析,首先要确定城市中心和城市研究范围。
图1 研究区域及城市中心的选取Fig 11 The study area and the election of city center 一般来讲,城市中心的选择要考虑到城市的几何中心点、城市的政治和商业等职能中心、市民心目中的城市中心以及城市形心等。
例如,北京的城市中心一般会选取天安门[28],杭州的城市中心选择为武林广场[29],都是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的结果。
在南充,由于人民路十字路口周围聚集了南充比较高档的商业机构,在中心地理论中可以视为最高级中心地,加之其历史悠久,历来在南充市城市商业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各类政府机构也分布在其周围,经过实地考察,确认它是较为合理的城市中心位置。
而城市范围的界定一般选择城市的行政范围,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为南充城市建成区(图1),为了排除外部乡镇对分形研究的影响,城市研究范围选择2007年城市建成区的覆盖区域,即从城市中心出发最大半径为8km 的圆形范围。
21212 研究数据及其处理 主要数据来源为1988~2007年之间5个年份的Landsat 25卫星TM30m 分辨率遥感影像。
对原始图像资料进行几何纠正、监督分类提取地物数据和矢量化,原有的栅格数据格式被转化为矢量格式,在GIS 中进行后续处理。
在测算分形维数部分,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南充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小,为了保证最终分析时的统计样本数量,同心圆之间的半径差设为100m ,共生成80个同心圆环(图2)。
通过GIS 中的布尔运算,提取出了5个年份每个圆环中的城市建成区面积。
同时,将同心圆环从里至外进行编号,最内侧编为1,依次2,3,…,最外侧编号80。
将圆环内的不同时期建成区面积与圆环编号进行一一对应,建立统计数据库。
将数据库中的各时期不同半径内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对应的圆环序列进行统计回归。
由前述理论可知,各种模型中幂函数模型的解释效力最高,因此回归模型采用了幂函数模 地 理 研 究29卷46型。
首先将1988年的各环内建设用地面积与圆环序列进行回归,得到回归函数S(N)= C・N±α。
幂函数关系等价于对数线性关系,因此一般将上述测度、尺度数据直接标绘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只要数据点在双对数坐标图上直观地显示出直线关系能够成立,或者有限度地成立———出现无特征尺度的标度区,就可以判定分形的存在。
否则,城市还没有达图2 基于GIS的南充城市分形处理Fig12 The layout of urban f ractal data by GIS图3 南充城市建成区象限划分(市区范围)Fig13 Spatial layout of Nanchong city in sub2quadrants 1期祝昊冉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分析———以南充市为例47到分形状态。
判断是否有较好的直线关系,除了从直观上考察直线的拟合趋势之外,主要通过拟合优度R2来确定。
Benguigui等人曾用R2≥01996作为判断城市是否为分形的依据,这是一个较高的标准。
由于南充城市处于丘陵地带、城市发展受限因素较多,因此在判断城市是否为分形时可适当降低R2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