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举行柏林墙推倒25周年纪念
- 格式:docx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好担心反思(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大班好担心反思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社会活动《好担心》教学反思社会活动《好担心》教学反思再过几个月,孩子们就要进入小学了,对孩子们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有诱惑力的地方,向往小学又有所担忧是幼儿入学前较为普遍的心态。
社会活动《好担心》通过故事中也将要入小学的“豆豆”和“莉莉”这两个角色,说出了孩子们普遍担心的问题,通过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以及化解忧虑,以正确的心态和策略面对变化。
本次活动,我给幼儿一个大胆表诉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使他们从担心转变为不担心,适时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最终以健康愉悦的心理状态进入小学。
活动开始,我操作手偶,模拟豆豆和莉莉的口吻说到:我们快要进小学了,好担心呀。
上小学要去得很早吗?要是迟到了,老师会把我们关在外面吗?小学里怎样上厕所呢?在小学里我们能带玩具吗?小学里有男老师了,他们凶不凶啊?通过提问“豆豆和莉莉担心哪些事情?”“我们也快要上小学了,你有担心的事情吗?担心什么?”孩子们都能说出豆豆和莉莉担心的事情,也如我所料说出了很多自己担心的事情,如:“到了小学作业多不多啊?”“小学里可不可以玩啊?”“上课的时候如果要小便了怎么跟老师说呀?”“上小学了能不能睡觉?有没有饭吃?可不可以喝水、看书、吃水果?”“任务太多没有玩的时间怎么办?”“小学里要不要升国旗?”“可不可以画画、做手工,休息的时候老师会不会给我们讲故事?”“有没有点心吃啊?”“……”孩子们问出一大推的问题,在孩子问的时候,旁边一些孩子也帮着想着说着解决了一些问题。
孩子们的问题我也进行了简单地整理和归纳,接着,我讲述故事《好担心》,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让孩子们知道小学的老师是笑眯眯地,很和气的,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寻找他们帮助。
同时,针对孩子们的个别问题和疑惑,我也进行了简单回答,最后我留给了一些悬念给孩子们,就是接下来参观小学的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寻找解决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英语听⼒频道为⼤家整理的VOA英语练习:德国庆祝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Berlin Celebrates 25 Years Since Fall of WallHenry RidgwellNovember 10,2014BERLIN— Germany celebrated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with a spectacular party and light installation in the city.Christian Bergman is carrying his own little piece of history; a piece of the Berlin Wall that he hacked away with a hammer and chisel 25 years ago.A grainy photo caught him in the act. Bergman grew up in East Berlin under communism.“When the wall came down I was 18, and it was really incredible because I had started enjoying my own adult life and I never thought I could leave my own country within my life. And suddenly the wall dropped and the world was open,” recalled Bergman.That freedom also led to Bergman meeting his future wife - an American. Together with his parents, the family manned one of the 8,000 illuminated balloons Sunday night that weaved through the city along the path of the former wall.Attached to the balloons were messages from participants. The Bergmans' said simply, "Thanks be to God."Werner Wentt and his wife Ingeborgven also were in charge of a balloon.“There were so many differences of opinion, and despite that we succeeded without bullets, without using violence. We did it so that the wall fell. That was the greatest,” said Wentt.The balloons were released into the night sky, symbolizing the fall of the wall a quarter century ago - the day East Germans regained their freedom - the day communism began to crumble.“It was an amazingly good resemblance of the peaceful coming off (fall) of the wall. The balloons were rising silently and people were celebrating and screaming with joy,” said Wentt.It was also the cue for a huge party at Berlin's Brandenburg Gate.There were more solemn events earlier in the day to remember the victims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who grew up in the East, said the message will resonate across the world.“The fall of the Wall showed us that dreams can become reality. Nothing has to stay as it is, no matter how high the barricades are. We want to share this experience with our partn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said Merkel.Former Soviet leader Mikhail Gorbachev, who was instrumental in ending the Cold War, joined the ceremonies. In 1987, he was famously given this message by then-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On Sunday, Gorbachev offered a stark warning to the world: “The world is on the brink of a new Cold War. Some people are even saying that it's already begun.”Such fears were put aside for the night as Berliners -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visitors - celebrated their unity and their freedom.。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A卷 [必修模块1]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50分)1. 图1是汪氏家族世代祭祀祖先的庙堂。
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B. 宗法制C. 王位世袭制D. 分封制2. 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治粟内史3. 下侧结构图所示的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4.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负责A. 决策B. 审议C. 执行D. 司法5.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了A. 封国制B. 道路制C. 察举制D. 行省制6.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院……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我朝”指的是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7. 图2是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
自克利斯提尼执政以来,雅典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这座山坡上的集会。
这里的“会”是指A. 四百人议事会B. 陪审法庭C. 五百人议事会D. 公民大会8. 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首席将军是A. 梭伦B. 克利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苏格拉底9. 罗马《十二铜表法》主要是为了协调A. 平民与贵族的关系B. 公民与奴隶的关系C. 罗马人与外邦人关系D. 罗马国内民族关系10.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 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B. 批判私有制的罪恶C.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D. 给予奴隶以自由权1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具有的权力是A. 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订地方法律B. 召募士兵,组建军队,宣布对外和战C. 使用武力恢复和维护地方的正常秩序D. 与外国缔结条约或参加各类国际组织12.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曾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政体。
德国人热衷“送墙”?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9年第23期“轰”地一声,“柏林墙”被推倒在地,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当即爆发出欢呼声,这是不久前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中,柏林赫塔对阵莱比锡的赛前,一场柏林墙倒塌30周年的纪念表演。
“分裂和统一对我们有巨大影响。
”赫塔官方球迷组织的负责人表示,球迷和俱乐部正是提前考虑了这个历史性的日期及其对整个城市的意义,才举办了这个活动。
柏林墙对于整个德国乃至世界的意义都非比寻常,每到周年纪念日,从政府到民间,各类纪念活动不少。
其倒塌30 周年当天,柏林就举行了200 多场活动。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总理默克尔以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的领导人也来到柏林墙旧址,献上了象征和平的玫瑰花。
“外交佳品”柏林墙1989 年11 月9 日,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人们在满是涂鸦的断壁残垣上起舞。
因其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德国当局将墙体拆成多个不同大小的石板,又担心大块的残骸长期堆放容易遭腐蚀破坏,就将其以拍卖形式出售;小块的残片则被德国民众装进口袋带走,有的人还设立了小摊位,将之作为纪念品出售。
现如今在德国首都的旅游商店里,仍有一些来历不明的墙体在出售。
除了拍卖,德国当局尤其喜欢在纪念日用墙体碎片送礼。
柏林墙倒塌当年,德国就将一块碎片作为礼物送给了英国女王,被女王称之为“带来美好回忆的无价之宝”。
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花园里,也竖立着三块柏林墙残片。
2001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联合国原秘书长科菲·安南访德,时任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将之作为礼物赠予,当时正好是柏林墙建立40周年。
安南称柏林墙是“对人类精神的冒犯”,不仅标志着德国和欧洲的分裂,而且竖起了围墙和边界,让人们心中充满仇恨、恐惧和不信任。
“要打破这堵‘墙’。
”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安南憎恶着“柏林墙”们的存在,由此无论是非洲战乱、中东危机还是南亚克什米尔争端、东帝汶暴乱、阿富汗战争等等,到处都有安南及其团队穿梭斡旋的身影。
0.Am 31. Oktober 1517 veröffentliche Martin Luther die 95 Thesen in Wittenberg in der kathdischen Kirche..1.Der Bauernaufstand von 1524-1525 war die erste große Massenerheburg in der deutschen Geschichte.该农民起义是德意志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起义。
2.Unter dem Einfluss der lutherischen Lehre erhoben sich 1524-1525 die Bauern.1524年到1525年,在路德教义的影响下,农民发动了起义。
3.Zu Martin Luthers Zeit verkündete der Papst:“Wer seine Verstöße gegen die kirchlichen Gesetze bereut und eine bestimmte Summe Geld dafür zahlt,dem werden die Qualen im Fegefeuer der Hölle verkürzt und verringert”.Deshalb reisten viele Geistliche durch Land und verkaufen Ablasszettel.在马丁.路德时代,教皇宣称:“后悔自己违反了教会法规的人,可以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钱财来减少炼狱中的痛苦。
”因此许多神职人员四处兜售赎罪券。
4.Martin Luther hat in Thüringen auf der Wartburg die Bibel übersetzt.Die Bratwürste hier sind auch weltbekannt.马丁.路德在图林森州的瓦尔特堡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德语。
究竟是谁推倒了柏林墙?作者:杨佩昌4464人参与88评论柏林墙的和平倒塌,决定性的因素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这位伟大的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把一个分裂的欧洲带进了和平统一。
同时,东德领导人最后的良知和理性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11月9日,德国隆重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
当天,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各种活动进行纪念,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多国政要出席。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如潮的人流从东柏林涌向西柏林、从东德其他地区冲进西德境内。
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铁幕被拉开,一个旧时代宣告终结。
在柏林墙倒塌25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样说道:“这一事件向全世界昭示,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柏林墙的倒塌向那些基本人权受到威胁的国家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柏林墙毫无疑问是一个邪恶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柏林墙的修建简直是一个笑话。
虽然它的名字“反法西斯墙”起得很美妙,但掩盖不了用来残酷对付本国人民的事实。
在二十余年时间里,柏林墙边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逃亡的悲喜剧。
有的人成功逃脱获得自由,但多数人为了冲过柏林墙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苦盼统一的德国人而言,柏林墙的倒塌,有人认为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有人认为是水到渠成、顺应了历史的大势。
不管是意外惊喜还是水到渠成,不可否认的是,柏林墙的倒塌没有流血。
德国总理默克尔意味深长地安慰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听起来似乎很轻松,但事实上围绕东西德的统一,背后还是进行了艰苦的较量。
1989年10月9日,东德第二大城市莱比锡爆发了“我们是人民”的抗议活动。
对此,东德媒体多数保持沉默,似乎什么事情都从未发生过一样。
只有官方宣传部门表态:“西方媒体在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西方阴谋颠覆国家政权”,并呼吁群众“保持街道安静和社会稳定”。
但官方的公信力已经丧失,多数民众不再相信官方的宣传。
10月15日,东德首都东柏林呼应莱比锡,举办了反暴力音乐会;10月16日,参加莱比锡抗议活动的人数达到12万人,而这是一个当时不到50万人口的城市。
穿越25 年:柏林墙倒塌时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4年第23期背景阅读: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柏林墙约155 公里长,约3-4 米高。
于1961 年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
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与西德的接触或投敌,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 年11 月9日,屹立了28 年柏林墙倒塌,两德重归统一。
1989 年11 月10 日勃兰登堡门,在开放东德边境的消息宣布后东德民众爬上柏林墙1989 年11 月10 日勃兰登堡门,西德民众聚集在柏林墙前1986 年4 月21 日东德,在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获得连任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向他表示祝贺并与他紧紧拥抱并互相亲吻1990 年6 月2 日西德盟军柏林查理检查站附近,一名东德边防士兵看着一名男子用铁棍击碎柏林墙1989 年11 月9 日勃兰登堡门附近,在开放东德边境的消息宣布后,一名男子用铁锤敲击柏林墙1989 年11 月10 日勃兰登堡门附近,东德民众纷纷爬上柏林墙1989 年11 月9 日勃兰登堡门附近,柏林人自带锤子和凿子敲击柏林墙1989 年11 月9 日西德盟军柏林查理检查站附近,西德民众自带梯子爬上柏林墙1989 年11 月10 日勃兰登堡门附近,东德民众互相帮助,爬上柏林墙1989 年11 月10 日勃兰登堡门附近,东德民众都希望能够站在柏林墙上1989 年11 月10 日西德盟军柏林查理检查站,西德民众鼓掌欢迎东德民众驾车通过1989 年11 月19 日,一名年轻的西德女孩正在用石头敲击柏林墙1989 年11月10日勃兰登堡门附近,一名东德的边防士兵将一朵花献给了正在柏林墙上坐着的西德少女1990年2 月8 日,一名东德边防士兵站在柏林墙的一个大洞前微笑1989年11 月12日,部分柏林墙被打通之后,东德民众从波茨坦广场通过并进入西德1989年11 月12 日东德波茨坦广场,推土机和起重机在推倒柏林墙,打通入境通道1990 年6 月22 日西德盟军柏林查理检查站,三名分别来自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士兵拆除“盟军柏林查理检查站”的标志1989 年11 月11 日,在东德A9 高速公路宣布互通后,东德民众驾驶他们的特拉贝特汽车通过原先设置的东德边境巴伐利亚鲁多夫斯滕检查站1989 年9 月10 日,一名东德民众在穿过匈牙利边境进入奥地利时出示了他刚拿到的西德护照1989 年12 月22 日勃兰登堡门附近,东德起重机拆除的柏林墙最前端的第一块墙体1989 年11 月18 日,成千上万的民众通过波茨坦广场的柏林墙缺口通道去往勃兰登堡门前(宁良凌编译自美国路透社新闻网)。
欧洲奖作者:李宏来源:《中国广播》2012年第01期摘要:1987年诞生的欧洲奖(Prix Europa),由欧洲委员会、欧洲文化基金和欧广联共同举办,每年十月的第三周在德国柏林举行,至今已25年。
为期一周的欧洲奖评选被设计为一个媒体节,除了节目评比,还举办各种活动和学术讲座、论坛,同时还专门设立广播日,是名副其实的媒体盛会。
欧洲奖立项涵盖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短)四种媒体。
它不只是评选优秀节目,提升行业标准,更是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持续地通过丰富的声音、镜头和多媒体技术展示欧洲的价值观、欧洲多文化的独特与融合,保证“欧洲制造”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欧洲奖广播特写广播日新模式新技术新人2009年和2011年十月,我两次应邀作为广播特写类的评委参加欧洲奖,不仅倾听了欧洲同行们制作的广播节目,也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广播特写,收获良多,在此与各位同行分享。
与时俱进的欧洲奖1987年创立的欧洲奖最初只评欧洲地区的电视节目,1997年,为了整合广播电视资源,欧洲奖与柏林未来奖合并。
柏林未来奖创办于1969年,是一个国际性的广播电视节目比赛盛事,两年一次。
柏林未来奖的宗旨是呈现广播与电视的国际标准,推动行业标准的发展与提升。
柏林未来奖在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享誉全世界,在中国广播界也颇有知名度。
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奖的广播剧《减去十年》、广播特写《难忘的歌声》获的就是第十届柏林未来奖。
合并后的欧洲奖秉承、放大了柏林未来奖的主要理念:提升欧洲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尽管,不再接受欧洲地区以外的国家报送作品参评,但一直邀请其他国家的专家当评委。
欧洲奖在诞生之初就设计了专门的标志,25年来一直沿用。
首届欧洲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从1992年开始,每年十月的第三周在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广播大楼举行,至今未变。
当然,25年间,欧洲奖也有许多不断改变和增加的部分。
1989年,欧洲奖设计了自己的奖杯(Trophy):一座铜制的金牛雕像(the Taurus),古希腊传说中欧洲的缔造者。
反思历史的德国柏林墙作者:梁凤英来源:《旅游纵览》2015年第06期柏林墙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天下人莫不晓之。
自倒塌之日起,柏林墙所剩无几,只留断垣残壁。
现存最长的一段位于施普雷河之畔。
凡来柏林者必往此处凭吊和参观。
前不久,笔者采风路过柏林,也专程来此一游,终尝多年拜访夙愿,深以为撼。
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到达柏林的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这段残留的柏林墙前。
自柏林东站起行,不出数步,便至施普雷河畔,东面画廊即入眼帘,蜿蜒而立。
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
而弗鲁贝尔笔下的《兄弟之吻》恐怕是这面墙上最著名的作品了。
这个著名的吻是根据1979年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会面时的一张照片绘制而成,虽然最初的版本已被损坏,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传播和流行。
此外还有《祖国》《柏林-纽约》等作品形成了今日的东边画廊,这也算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了。
因画皆作于东侧,故而名曰“东面画廊”,而西面则为空白。
因其名贵,官府有令,务必爱惜,不可损之。
我自墙西端始,沿施普雷河畔缓步前行,凡墙壁之画,尽且欣赏。
眼观心至,不略细节,精彩纷呈,大有裨益。
观图形,观文字,观写实,观抽象,有过往历史之反思,有未来命运之企盼。
虽不能通晓其意,却怡然而自得。
自由博爱,皆为主题;科学人文,皆有印记。
这些壁画也记录了柏林墙承载的悲剧历史,是德国分裂的历史使德国民众妻离子散、朋友分离。
一墙包罗万象,引来各路游客驻足留念。
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据悉,柏林墙最早只是一道铁丝网,后来才改造成混凝土墙,沿墙修建了大量的瞭望塔、碉堡和壕沟。
柏林墙截断了大量的公路、铁路,甚至湖泊,使西柏林完全与东柏林隔离开来,成为东德境内的一座孤岛。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经济模式下的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使得东欧国家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引发了民主德国执政党的内部斗争,领导人的更替使得民主德国最终做出开放柏林墙关卡的决定,柏林墙开放当天,有10万东德人涌向西柏林,东西柏林人民在时隔28年后,终于能再度团聚。
柏林墙的倒塌反思分裂和团结的意义柏林墙的倒塌是20世纪末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冷战结束和德国重新统一。
这个事件不仅震撼了全世界,还引发了对分裂和团结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和人文等多个角度,探讨柏林墙的倒塌对于分裂和团结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柏林墙的倒塌发生于1989年,它纪念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军分为东德和西德,而柏林墙则成为了东西方交界的象征。
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重新统一,是冷战结束的象征性事件之一。
二、政治意义柏林墙是冷战时期东欧国家实施的一个严密封锁线,限制了东德居民的自由。
墙倒塌后,柏林重新实现了统一,东德和西德合并成为了一个国家。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衰落,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更大的胜利。
墙的倒塌也意味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走向民主和自由。
三、经济意义墙的倒塌加速了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和德国的经济统一。
东德经济的垮台使得德国在统一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振兴,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对于东德居民来说,墙的倒塌让他们接触到了西方的商品和生活方式,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经济机会和自由。
四、社会意义柏林墙的倒塌使得分裂的城市得以重新统一,并重新融入一个国家。
不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墙的倒塌也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对分裂和团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德和西德的文化相互交流,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开始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趋于一致。
总结起来,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对分裂和团结的深刻反思。
它展示了封闭的墙壁无法永远阻挡人们对自由和繁荣的追求。
墙倒塌后,东德和西德开始合二为一,东欧国家走向了自由和民主。
这一事件也提醒人们,只有通过合作和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和共赢。
柏林墙的倒塌在当时和今天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继续推动分裂和团结的思考,为实现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世界贡献力量。
柏林墙倒塌年柏林墙倒塌的一年是1989年,这一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东西德统一的开始。
本文将从柏林墙建立的背景、墙体倒塌的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一、柏林墙建立的背景柏林墙的建立要追溯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
当时的德国被盟军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部分,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也被分成东柏林和西柏林,分别由苏联和其他盟军占领。
然而,随着东德实行共产主义体制,许多东德居民纷纷逃往西德,形成了人口大量流失的现象。
为了阻止这一趋势,东德政府于1961年决定修建柏林墙,以实施严格的边境控制,阻止居民流失。
二、柏林墙倒塌的原因尽管柏林墙的建立被认为是为了阻止人口流失,然而墙体倒塌的原因却与人们渴望自由和民主的愿望息息相关。
随着苏联东欧势力的衰弱,东德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不满情绪。
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东德人民向往的对象,他们渴望自由表达和信仰宗教。
不断增长的示威游行和人们试图越过墙体的行动表明,柏林墙的存在已经无法控制东德人民的忍耐和渴望。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正式宣布开放。
这一消息传遍全球,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柏林墙,庆祝重要的历史时刻。
墙体倒塌主要是由于人民的集体行动和政治的改变。
东德政府逐渐失去了对人民的控制,并在国际压力的作用下不得不接受民主改革的要求。
三、柏林墙倒塌的影响柏林墙倒塌不仅是东西德统一的开始,也是整个冷战的结束。
此后,东德和西德的统一谈判正式启动,最终在1990年完成。
整个德国再次成为一个国家,柏林成为统一德国的首都。
这一事件意味着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德国和整个欧洲大陆得到了巩固。
柏林墙倒塌还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它象征着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胜利,为全球范围内的民主运动提供了榜样。
墙体倒塌后,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国际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柏林墙的消失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里程碑,提醒着我们珍惜自由和团结。
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成为欧洲重要力量《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成为欧洲重要力量》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德国的统一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德国的统一不仅改变了德国自身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林墙的建立,曾是冷战时期的象征,将德国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实行计划经济;而西德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市场经济,并逐渐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
柏林墙的存在,使得无数家庭被分隔,人们的交流和往来受到极大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苏联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东德内部的改革呼声也日益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柏林墙的倒塌成为了必然。
1989 年 11 月 9 日,东德政府宣布放宽对公民出境的限制,柏林墙的关卡瞬间开放,人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向曾经分隔他们的那道墙。
德国统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经济方面,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西德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实现经济的融合,西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东德进行改造和重建。
这一过程虽然艰辛,但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德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政治方面,德国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东德和西德在政治体制、法律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整合和协调。
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了统一的政治架构,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德国统一后,其在欧洲的地位迅速提升。
在经济上,德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
德国的制造业、汽车工业、机械工程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德国的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为欧洲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上,德国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德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欧盟的发展和壮大。
柏林墙倒塌25年德国“仍在统一”“Ja, wir können!(是的,我们能!)”10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借用奥巴马的名言评价总理默克尔,认为她与美国总统一样,相信自己的国家正处在最佳时期,但事实是今日的德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
25年前的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经过25年磨合,德国东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仍落后于西部,最近几年的追赶也近乎停滞。
于是当默克尔在9日纪念活动上告诉德国人“梦想可以成为现实”“一切都会好起来”时,一些德国媒体却在说,两德依然“分裂”,国家“仍在统一”。
“欣欣向荣的土地”在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统一总理”科尔曾承诺让前东德的6个新联邦州成为“欣欣向荣的土地”。
《环球时报》记者不久前造访德国东部多个城镇,发现那里的环境的确比以前更加漂亮。
特别是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大城市,名胜古迹被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超过许多西部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莱比锡的72岁退休老人佩特拉·鲁尔夫向记者展示两德统一之初的照片,上面的莱比锡一片萧条,许多商店大门紧闭,街头没几个人影。
如今显然是另一幅图景。
“德国或多或少已经实现了这片欣欣向荣的风景”,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克劳斯·赫勒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部的失业率在下降,基础设施良好,企业的状态与规模并不逊于西部地区。
这意味着东部的建设大致上已经完成。
”德国联邦内政部负责推出的“统一后现状”大型报告也介绍了德国东部的积极动向:东部百姓的日子还从未达到过现在的水平。
不少东部企业爬上世界的顶峰,如光学仪器制造商卡尔蔡司和业纳集团,其他在德国统一后才成立的企业如光伏设备生产商Roth&Rau和汽车设备制造商美特也不遑多让。
大型汽车集团如大众、宝马和戴姆勒也在东部进行投资。
赫勒称:“设备商也在东部设厂,汽车产业整体上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
”大型企业在东部的投资使得人力外流的现象放缓,萨克森州甚至迎来更多外地人才。
关于柏林墙的误解柏林墙倒塌25周年,这件事改变了全世界。
如今,这一事件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不仅包括其历史重要性,还有人们对这解释的解读、回忆和传说。
许多人都记得从媒体上看到的那天晚上的场景:欢乐的柏林人站在勃兰登堡门附近的柏林墙顶上跳舞,但真实的情况及其真实的意义则不那么为人所熟悉。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澄清人们对这一冷战遗迹的一些误解。
1、柏林墙是一堵墙实际上,柏林墙是两堵平行的墙,相隔约150米之遥,中间的区域是所谓的“死亡地带”,内有警犬、瞭望塔、泛光灯、铁丝网、防车辆路障和武装警卫。
这条96英里(观察者网注:约合154.5公里)长的边界将实行民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柏林包围,使之与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的东柏林以及周边的东德乡村隔绝开来。
另一条屏障沿着850英里长的东德和西德分界线修建,沿线埋有100多万颗地雷。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东德人出逃,而不是防止其他人闯入。
共有5000多人成功逃离:藏在西德人所驾驶汽车的秘密小隔间里;利用热气球飞越柏林墙;通过西柏林人在柏林墙下面挖掘的地道;游泳跨越柏林的运河或河流;或者仅仅是直接翻越边界,不过这要有好运气。
数百人或是数千人在试图逃离时被杀;还有许多人被捕入狱。
德国研究人员目前仍在调查究竟有多少人在穿越边界时丧命。
2、修建柏林墙是苏联采取的一个关键举措1952年,苏联人关闭了东西德边界,但由于整个柏林仍然在四大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的控制之下,于是苏联人放过了柏林。
后来,西柏林成为心怀不满的东德人的逃生门,东德领导人瓦尔特·乌布利希便想要关闭东西柏林边界。
苏联人认为,关闭柏林内部边界会使他们看上去很残暴,而且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
在随后的8年里,东德领导人一直在就这件事劝说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赫鲁晓夫,当他们觉得赫鲁晓夫或许会默许时,东德方面便开始秘密进行准备。
他们大量囤积铁丝网和水泥岗哨,并组建了一支绝密工作组,为关闭道路、铁路和地铁制订方案。
Events have been held in Germany to mark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德国正在举办各种活动庆祝柏林墙推倒25周年。
The opening of the border by the Soviets2, allowing people to pass back and forth3 between occupied east and west Berlin, is seen by most historians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Some 8-thousand helium balloons have been released into the night sky over Berlin
to mark the anniversary.
Speaking at a wall memorial site, German Chancellor4 Angela Merkel, who grew up
in East Germany, says the fall of the wall showed the world that dreams could come true.
"It showed that we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our destiny and make things better. That is the message of the fall of the Wall. It is directed at us in Germany, but also
at others in Europe and the world, especially to people in Ukraine, in Syria, Iraq and other regions where human rights are threatened or violated."
The chancellor was joined later in a ceremony at the Brandenburg Gate by former Polish trade union leader and president Lech Walesa and Mikhail Gorbachev, the final leader of the Soviet1 Union who was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the Cold War to an end.
The Berlin Wall was constructed in 1961 to stop East Germans from fleeing to the West.
At least 138 people were killed trying to escape to West Berlin.
On the night of November 9th, 1989, thousands of East Berliners streamed through the once-closed border crossings after authorities in East Germany caved in to mounting pressure and relaxed travel restrictions5 that had prevented their citizens from going to the west for decades.
Within a year of the wall's collapse6, Germany - divided after its defeat in World War Two - was reunited.
词汇表:
1 Soviet
adj.苏联的,苏维埃的;n.苏维埃
参考例句:
Zhukov was a marshal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朱可夫是前苏联的一位元帅。
Germany began to attack the Soviet Union in 1941.德国在1941年开始进攻苏联。
2 soviets
苏维埃(Soviet的复数形式)
参考例句:
A public challenge could provoke the Soviets to dig in. 公开挑战会促使苏联人一意孤行。
The Soviets proposed the withdrawal of American ballistic-missile submarines from forward bases. 苏联人建议把美国的弹道导弹潜艇从前沿基地撤走。
3 forth
adv.向前;向外,往外
参考例句:
The wind moved the trees gently back and forth.风吹得树轻轻地来回摇晃。
He gave forth a series of works in rapid succession.他很快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
4 chancellor
n.(英)大臣;法官;(德、奥)总理;大学校长
参考例句:
They submitted their reports to the Chancellor yesterday.他们昨天向财政大臣递交了报告。
He was regarded as the most successful Chancellor of modern times.他被认为是现代最成功的财政大臣。
5 restrictions
约束( restriction的名词复数 );管制;制约因素;带限制性的条件(或规则)
参考例句:
I found the restrictions irksome. 我对那些限制感到很烦。
a snaggle of restrictions 杂乱无章的种种限制
6 collapse
vi.累倒;昏倒;倒塌;塌陷
参考例句:
The country's economy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国家的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The engineer made a complete diagnosis of the bridge's collapse.工程师对桥的倒塌做了一次彻底的调查分析。
更多英语学习方法:必克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