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2022)(一)为确保劳动者知悉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以便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轻健康损害,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第八条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1.煤矿应在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材料(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工作场所入口处及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或设备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1)在采煤工作面及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转载点、地面煤场等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等警示标识。
(2)井工煤矿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破碎机、主水泵等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等警示标识。
(3)在炮采工作面、炮掘工作面等产生手传振动的工作场所设置振动有害、使用设备时必须戴防振手套等警示标识。
3.警示标识采用反光材料制作。
4.每旬由职业健康科对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发现有破损、变形、变色、图形符号脱落、亮度老化等影响使用的问题,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二)职业病危害告知1.煤矿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告知,使劳动者知晓工作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检查结果等。
2.煤矿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在劳动合同中告知工作过程可能产生的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岗位津贴、工伤保险等)等内容。
格式合同文本内容不完善的,应以合同附件形式签署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3.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煤矿应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4.煤矿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使劳动者知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掌握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方法及相关警示标识的含义,经书面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职业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企业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作业现场。
三、职责与分工.1.安全环保部负责对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分析、检测、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负责设置警示牌制作和相关制定、规范的编制。
2.综合办公室负责新员工入职、岗位变更的职业危害告知和合同补充修订等。
3.各分厂、职能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日常教育及现场防治设施、告知设施的维护四、职业危害告知内容及要求(一)岗前告知1.公司与员工签订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签订职业危害告知书;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书的,应按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变更,新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变化时,综合办公室应及时告知,并补签现存的职业危害告知书。
(二)现场告知1.在生产作业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2.安全环保部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3.检查结果告知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岗时须要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应如实、无偿提供。
4.安全环保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5.安全环保部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6.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职业安全-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职业安全方面的重要内容,具体讨论了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重要性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成本。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建立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3.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内容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识别;- 安排专业人员编制职业病危害告知标识和警示标识;- 在工作场所的合适位置张贴职业病危害告知标识;- 向劳动者提供相关职业病危害的知识培训和教育;- 协助劳动者正确使用相关防护设备和设施;- 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和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记录。
4. 实施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方法为了确保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有效实施,以下几个方法值得考虑:-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 完善职工健康档案,将职业病危害相关信息纳入档案管理;- 加强与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职业病危害信息;- 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 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总结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是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它的有效实施对于降低职业病发生率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应的制度,并加强培训和管理,以确保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顺利实施。
職業危害警示告知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の告知和警示工作,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維護勞動者權利,加強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の職業病危害告知是指用人單位將工作場所の職業病危害和防護措施如實告訴勞動者,告知の形式包括勞動合同、公告欄和培訓;職業病危害警示是指用人單位在工作場所設置の可以使勞動者產生警覺並采取相應防護措施の圖形、線條、相關文字、信號、報警裝置及通訊報警裝置等。
其中圖形、線條和相關文字統稱警示標識。
第三條用人單位應將工作場所の職業病危害如實告知勞動者,並按《附件》設置警示標識。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依據職業病危害因素の特性,選用並設置相應の防護標識。
第五條在工作場所中勞動者應嚴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提示進行防護。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據本規定對轄區內用人單位の執行情況施行監督管理。
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接受監督管理,並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
第八條工會組織應當督促並協助用人單位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標識設置工作。
第九條衛生行政部門鼓勵對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の行為進行舉報和控告。
第二章告知第十條存在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の用人單位必須將工作過程中可能接觸の職業病危害因素の種類、危害程度、危害後果、提供の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の職業病防護用品通過勞動合同、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公告等方式如實告知勞動者,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第十一條勞動者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の存在職業病危害の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前條規定,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の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法人應當接受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規定の培訓,了解其設置和使用方法,並組織勞動者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2024年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____年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职业选择和工作条件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职业危害对于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减少职业危害对其可能造成的伤害,____年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将被引入。
一、制定背景在今天的社会中,各种职业危害都可能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定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通过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旨在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
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对所有职业危害一视同仁,不分职业、地区和性别,公正公平地提供警示与告知。
2. 信息透明原则:职业危害的警示与告知应准确详尽,涵盖相关的危害性、防护方法以及应急措施等,并向员工公开。
3. 预防优先原则:提前告知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发生。
4. 综合管理原则:职业危害的警示与告知应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体系相配套,形成协同作用。
三、制度内容1.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雇主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使用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明确标识危险区域或作业场所,并向员工进行相应的解释和告知。
2. 职业危害告知书:雇主应向每一位员工发放职业危害告知书,内容应包括职业危害的性质、危害因素、可能的危害程度、防护方法以及应急措施等,以便员工了解和应对。
3. 职业危害培训:雇主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危害警示与告知、防护措施和急救知识等。
培训内容应针对不同岗位和职业危害特点,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实操操作。
4. 职业危害监测报告:雇主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向员工公开监测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职业危害的现状、监测结果及相应的改善措施等。
5.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装备:雇主应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装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的告知、警示标志的设置、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等内容。
一、职业病危害告知1.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 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告知劳动者,如果因工作原因导致职业病,用人单位将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3.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并告知劳动者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 用人单位应当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以及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和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二、警示标志的设置1. 用人单位应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备、材料(产品)包装、贮存场所等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 警示标识应采用坚固耐用、不易变形变质、阻燃材料制作,以确保其长期有效。
3. 可能产生触电危险的工作场所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警示标识。
4. 用人单位如多处场所都涉及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在各工作场所入口处均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5. 警示标识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以便劳动者了解和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
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1. 用人单位应依法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识别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 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3. 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并根据检测评价结果调整和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
4. 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职业危害安全告知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____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____公司人力资源部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____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人力资源部、环保安全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____公司环保安全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下属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____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职业危害安全告知制度(2)是指企业或单位应向员工或劳动者告知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度。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岗位上可能产生的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如物理因素(噪声、震动、辐射等)、化学因素(有害物质、毒气等)、生物因素(病原体、虫媒等)和人为因素(工伤风险、职业疲劳等)等。
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是指企业在招聘、录用和岗位培训的过程中,对候选人、员工进行职业危害的告知和警示的制度。
它旨在帮助员工了解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职业危害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损害职工身体和健康的因素,如有害物质、高温、噪音、振动等。
职业危害可能导致职业病、意外伤害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因此,建立健全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告知职业危害,即向员工全面介绍与其所从事工作相关的危害因素和潜在风险;二是警示职业危害,即教育员工提高安全意识,灌输预防职业危害的知识和技能。
在招聘和录用环节,企业应向候选人详细介绍岗位的职业危害特点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帮助候选人做出明智的决策。
企业还应要求候选人提供与职业危害相关的健康问卷和检查报告,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对职业危害的适应能力。
在岗位培训过程中,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应组织相关培训,使员工了解工作环境下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应对措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紧急处置措施等。
企业还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此外,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企业应跟踪职业危害的变化和相关法规政策的更新,及时修订告知制度,以保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投诉和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反映和解决职业危害问题,以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健康。
最后,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企业应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安全设施和培训资源,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和职业健康。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监管和指导,确保企业落实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员工本身也应积极参与,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工作规范,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维护劳动者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一、园区企业应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并按标准设置警示标识。
二、园区企业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选用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标识。
三、在工作场所中员工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提示进行防护。
四、员工应接受监督管理,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五、园区企业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通过劳动合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公告等方式如实告知员工六、园区企业负责人应接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规定的培训,了解其设置和使用方法,并组织劳动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七、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劳动者了解和掌握应当被告知的内容,识别警示标识的含意和应对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内容应列入在岗职业卫生培训范围。
八、园区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九、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2)是指企事业单位在职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对职业危害因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等进行告知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并确保其了解和有效应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危害因素告知:向职工准确详细地告知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告知内容应当包括危害性质、对健康的影响、暴露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信息。
2. 防护设施与措施告知:告知职工工作岗位上的必要防护设施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施、紧急处理程序等。
告知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方法、保养维护、紧急情况处理以及防护措施实施的具体要求等。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尘肺病防治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有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推动全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告知
公司安全环保部要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三、合同告知
公司综合部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
四、重要场所告知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和警示标识,告知员工相关职业卫生危害的有关内容及防护措施。
五、宣传告知
公司安全环保部及各生产分厂应当加大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如实告知员工检查结果,促使员工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六、体检告知
公司应定期对各部门、分厂员工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各部门进行整改,依法维护员工职业卫生方面的权益。
七、监督检查
工会应定期对各部门员工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各部门、分厂进行整改,依法维护员工职业卫生方面的权益。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规范公司职业病危害的警示与告知工作,保障员工的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和作业岗位。
二、职责分工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维护和更新,以及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的编制和签订。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将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纳入劳动合同,并在员工入职时进行告知。
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日常管理,确保其清晰、醒目。
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1、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和设备设施上,应按照规定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警示标识应设置在醒目位置,确保员工能够清晰看到。
3、定期对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有损坏、褪色或模糊不清的,应及时更换。
四、职业病危害告知1、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进行入职培训,向员工详细介绍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等。
3、在工作场所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应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经员工签字确认后留存。
五、变更告知1、当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并重新向员工进行告知。
2、因技术、工艺、设备等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应及时修改相应的警示标识和告知内容。
六、监督检查1、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警示与告知的部门和个人,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附则1、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管理,保护职工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和权限职业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工作主要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各车间执行。
5.告知的内容:5.1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5.2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5.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5.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5.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5.6提供工伤社会保险待遇;5.7为职工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6.告知的方式:6.1职业危害告知书;(附件)6.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告知;6.2.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6.2.2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6.3职业危害与健康告知;6.3.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当地安全监察分局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6.3.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6.3.3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告知职工本人及时通知用人单位;6.4公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5劳动者要履行下列义务:6.5.1自觉遵守本公司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6.5.2正确使用佩戴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6.5.3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6.5.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矿职业危害领导小组;6.5.5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病的发生;7.告知的责任部门:职业卫生领导小组;8.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职业危害防控,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制定并落实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职工,包括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工等。
二、基本要求1. 职业危害告知应及时准确地告知职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
2. 职业危害告知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书面告知、口头告知、培训讲解等,确保职工充分理解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 职业危害告知应由企业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亲自进行,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职业危害的性质、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内容。
4. 职业危害告知应与职工的培训和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职业危害告知内容1. 危害因素及性质:告知职工所在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例如噪声、有害化学品、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并说明其危害性质和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2. 危害程度:告知职工所受到的职业危害程度,包括长期暴露或短期高浓度暴露的风险,并提醒职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预防措施:说明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工作操作规范等,并强调职工应按照规定要求执行。
4. 应急措施:告知职工职业危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例如火灾爆炸、中毒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并要求职工熟悉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5. 健康监测:告知职工所进行的职业健康监测措施及频率,如体检、职业病筛查等,以及相关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6. 培训教育:告知职工所应接受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和教育内容、形式、时间和周期,并强调职工应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活动。
四、职业危害告知方式1. 书面告知:企业应以书面形式向职工提供职业危害告知,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并要求职工承诺阅读并遵守相关规定。
2. 口头告知:企业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亲自向职工进行口头告知,重点强调职业危害的性质、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内容,并鼓励职工提问和反馈意见。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第一条职业病危害警示是指矿井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职工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信号、报警装置及通讯报警装置等。
其中图形、线条和相关文字统称警示标志。
第二条矿井相关单位(综合办公室、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职工,矿井相关单位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在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三条在工作场所中职工应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进行防护。
第四条安全监察科对职业病危害生产区域内职工的防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职工应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否则,按“三违”处理。
第五条职工应当接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规定的培训,了解警示标识的含意和应对措施。
第六条存在粉尘(煤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必须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和应对措施。
第七条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一、禁止标识: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文字符号;二、警告标识:提示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害的图形文字符号;三、指令标识:提示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护措施的图形文字符号;四、提示标识: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文字符号;五、警示线:提示工作场所控制区、监督区或者事故现场救援分隔的线带。
第八条警示标识及公告栏的基本形式。
一、禁止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红色圆环加斜杠;二、警告标识的基本形式是黄色等边三角形;三、指令标识的基本形式是蓝色圆形;四、提示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绿色正方形和长方形;五、提示线的基本图形是有标识色和对比色相间的带状图形。
警示标识、公告栏的设置规规范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文件、《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为准。
第九条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按照下列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
一、可能引起尘肺的粉尘(煤尘)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二、放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三、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四、可能引起职业性灼伤和酸蚀的化学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五、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六、高温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暑”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七、能引起电光性眼炎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八、生物因素可致职业病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感染”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九、能引起其他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危害”警示标识和防护标识;十、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作业岗位有毒物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十一、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十二、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控制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室外、野外放射工作场所及室外野外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储存场所应设置相应警示线。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背景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职工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身体或心理健康出现异常变化的疾病。
职业病给职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不仅使职工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还会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职业病不仅让个人遭受苦难,对家庭、企业和社会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各国都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简介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是指用专业的方式,向职工确定的工作场所、环节、对象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警示和告知。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醒职工注意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提高职工的职业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最终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的执行要求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的实施应符合以下要求:1. 详细指导应以职业病防治条例为基础,结合工作特点和具体环境,详细指导危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和损害后果,并进一步指导职工在实践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2. 定期查看检查危害因素和劳动保护状况,总结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3. 报告记录制定详细的危害因素及职业病防治制度,及时记录各类信息,包括职业病检测报告、职业病预防物质的使用情况、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
4. 定期检查制定防护用品与疫苗注射计划,明确各项检查和观察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操作规程。
5.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定危害因素告知卡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向职工清晰准确地告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便职工及时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 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会议、讲座、知识考试等方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对可能导致职业病的防范措施和防护操作的培训。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优点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的优点主要有:1. 有利于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通过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可以明确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提醒职工注意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职工的职业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维护劳动者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职业病危害告知是指用人单位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如实告诉劳动者,告知的形式包括劳动合同、公告栏和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是指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信号、报警装置及通讯报警装置等。
其中图形、线条和相关文字统称警示标识。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并按《附件》设置警示标识。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选用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标识。
第五条在工作场所中劳动者应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提示进行防护。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规定对辖区内用人单位的执行情况施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接受监督管理,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八条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设置工作。
第九条卫生行政部门鼓励对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
第二章告知第十条存在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通过劳动合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公告等方式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第十一条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条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法人应当接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规定的培训,了解其设置和使用方法,并组织劳动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
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维护劳动者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一、园区企业应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并按标准设置警示标识。
二、园区企业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选用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标识。
三、在工作场所中员工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提示进行防护。
四、员工应接受监督管理,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五、园区企业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通过劳动合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公告等方式如实告知员工
六、园区企业负责人应接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规定的培训,了解其设置和使用方法,并组织劳动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七、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劳动者了解和掌握应当被告知的内容,识别警示标识的含意和应对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内容应列入在岗职业卫生培训范围。
八、园区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
九、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