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 格式:doc
- 大小:87.01 KB
- 文档页数:25
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一、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二、健康體適能的五大要素三、體適能的測量項目四、增進體適能的方法與運動項目五、正確的運動步驟六、運動效果的評量方法七、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八、運動記錄表的使用一、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定義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綜合能力。
體適能良好的人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
重要性健康體能的涵意為人的心臟、血管、肺臟、血管系統及肌肉組織等都能發揮相當有效的機能。
所謂有效的機能乃是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適應能力。
二、二、健康體適能五大要素(一)心血管循環耐力健康體能五大要素中最重要的ㄧ項,其所涉及的範圍包括:心臟,血管及血液等組織系統的機能。
根據研究證實,心血管循環耐力可以藉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得到改善。
耐力型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踩腳踏車等,運動生理學家和醫學研究都已一致證實心血管循環耐力是體能評量的最重要指標。
(二)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健康體能最根本的要素之一,指的是肌肉一次所能發出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訓練的運動可以使肌肉纖維變粗,相對的也增加了他本身所發出的力量。
身體任何大小的動作都是靠著肌肉牽引骨骼而完成的,肌肉本身若無法發出適當的力量,自然有些動作會顯得相當吃力或甚至無法完成,進而使肌肉產生疲勞。
很多成人患有下背疼痛的情形,其中身體肌肉力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肌肉耐力這一項經常被人誤以為和肌肉力量一樣,其實肌肉力量代表的是某一部份的肌肉或肌群一次能發揮的最大力量,而肌肉耐力則是某一部份肌肉或肌群在從事反覆收縮動作時的一種耐力能力;或是指有關的肌肉維持某一固定用力狀態持久的時間而言。
訓練肌肉耐力的運動有: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以及屈臂懸垂;其他一些日常的工作,如:除草,洗衣,修剪樹叢,拖地,擦洗門窗,油漆粉刷牆壁,爬幾層樓等也都需要好的肌肉耐力才能勝任。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一、体适能的理论基础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诠释有许多,如它是身体适应能力,是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效率运作的能力,是指能完成每天的活动而不致过度疲劳,且尚有足够体能应付紧急状况(林正常)。
体适能是指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指呼吸、循环、心脏、肌肉、骨骼、神经等有效率地执行其机能,发挥其功能的能力;而体适能又分竞技体适能(sport-related phyical fi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类。
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体适能(motor fitness),这种体适能是运动员追求卓越、超越颠峰,所必备的,其内容包括动作技巧、心肺耐力、身体组成、协调性、敏捷性、反应时间等相关因子;而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及享受休闲活动所需的体适能,而且也受身体活动习惯的影响(Hastad & Lacy, 1998;吕香珠)。
杨忠祥认为体适能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有良好体适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应付自如,也才能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方进隆认为体适能为所有活动的基础,包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必要活动,它也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自我成长。
阐述体适能是由身体几种不同特质体能所组成,而这些体能与从事日常生活或身体活动的质量或能力有关,因对象和需求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适能)往往是体能状况优异者或运动员所追求的体能,(二)健康体适能,是与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与增进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的体能,然竞技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有相同的诠释;健康体适能则包括有: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软度与身体组成,其解释如下:1.有氧适能:又可称为心肺适能,指身体肺部吸入氧气,心肺循环系统携带、运送氧气和肌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
2.肌肉适能:肌肉所具有的功能与特质,如从事某一负荷或活动的最大肌力或长久反复收缩的肌耐力。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1)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体适能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在运动状态下所具备的生理能力,其中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敏捷度、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以坐姿为主,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导致身体适能水平普遍下降。
而运动处方则是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身体适能水平。
下面就介绍一下有关体适能与运动处方的相关内容。
一、体适能的种类1. 耐力:即身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包括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
2. 力量:即肌肉发力能力,包括最大力量和肌耐力。
3. 速度:即速率和加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4. 敏捷度:即身体在规定时间内改变方向或姿势的能力。
5. 柔韧性:即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6. 平衡能力:即身体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二、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运动类型、强度、时间、频率和心率等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处方内容:1. 运动类型:应根据个体的兴趣、健康状况、身体适能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来选择。
2. 运动强度:可根据个体的最大心率进行定量控制,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3. 运动时间:一般建议每次运动持续20-60分钟。
4. 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进行3-5次。
5. 心率监测:通过心率监测设备,掌握个体的运动负荷和心率的变化。
三、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 进行体适能测试,了解个体的身体适能水平。
2. 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运动历史,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
3. 根据运动目标,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4. 根据选择的运动类型和强度,制定合理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5. 监测个体的运动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体适能与运动处方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加强锻炼,提高身体适能水平。
同时,制定个人化运动处方也是常规的健身方式,它有助于个体更加科学地制定用于增强身体适能的运动计划,保障身心健康。
伍、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一、運動處方的意義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運動指導員、運動教,乃至運動者本身,對所指導的運動者或自己,擬定出的運動內容。
運動處方之稱為處方,祈望運動者,能遵循處方內容,持之以恆,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就像患者的病痛,因醫師的處方,迎刃而解。
運動處方之擬定,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同樣的,運動處方的開立,對於運動者身體狀況,必須正確的把握。
二、運動處方的要素運動處方的要素是指運動內容的組合,妥善的內容組合,使運動訓練的過程能夠循序漸進,有脈絡可循,確保運動訓練的成果。
運動處方之要素,究竟有那些呢?1.運動強度(Intensity):是指以多強、多激烈的意思,是運動的激烈程度。
跑步時,跑多快,每分鐘多少公尺,或每小時多少公里、多少英里。
跳繩的話,每分鐘跳幾下,上下台階則指每分鐘上下幾下。
2.持績時間(Duration):是指在強度設定了之後,此強度究竟要持績多少時間,是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
運動強度一定的條件下,持續時間增加一倍,則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也增加一倍。
運動訓練強度強一些時,欲達相同訓練效果,訓練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同樣的道理,強度弱時,欲達相同的訓練效果,訓練的持續時間必須長一些。
3.訓練頻率(Frequency):是指每週運動多少天的意思。
如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一定,每週運動六天的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是每週訓練三天的兩倍。
4.運動型式(項目) (Mode):是指選擇的運動種類,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或足球、重量訓練等的不同運動。
由於不同的運動,引起身體不同的反應,訓練效果多少不同。
譬如,無氧性運動訓練(如重量訓練)的效果,主要在於肌肉的發達,有氧性運動訓練(如慢跑)的效果,主要的影響,在於心肺耐力的提升。
以及卡路里消耗後,體脂肪的減少。
可見不是任何運動訓練都會有同樣的訓練效果。
(三)心肺耐力的訓練處方:美國運動醫學會與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對於健康成人運動練皆有所建議:增強心肺適能訓練的運動方法(二)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運動醫學與運動生理學家原本不太趣勵一般社會大眾從事無氧運動,因為無氧運動通常會增加血壓,對小孩、年老與血壓高的人較不適合。
引言概述: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种生理功能变化的科学。
体适能是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各项生理能力,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等。
运动处方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健身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运动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生理学中的9种体适能及相应的运动处方。
正文内容:一、肌肉力量1.核心肌肉力量的重要性核心肌肉的定义与作用提高核心肌肉力量的运动处方: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2.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提高肌肉耐力的意义及方法运动处方包括重复次数和组数的设计二、心肺功能1.心肺功能的重要性及评估方法评估心肺功能的指标:如最大摄氧量(VO2max)运动测试方法:如有氧运动试验等2.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和时长的设计不同种类有氧运动的选择与利弊三、柔韧性1.柔韧性的定义与重要性柔韧性对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伤害的影响柔韧性评估方法:如坐位体前屈测试等2.提高柔韧性的运动处方拉伸训练的种类:如主动拉伸、被动拉伸等拉伸的时间和频率的设计四、灵敏性1.灵敏性的概念及运动表现灵敏性对于运动技能的重要性灵敏性评估方法:如反应时间测试等2.提高灵敏性的运动处方灵敏性训练的种类:如身体感知训练、反应训练等训练强度和时长的设计五、协调性1.协调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协调性对于运动技能和预防运动伤害的作用协调性评估方法:如平衡测试等2.提高协调性的运动处方平衡训练的种类:如单脚站立、倒立练习等训练难度的逐步增加和变化总结:运动生理学中的体适能对于人体的健康和运动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等方面。
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健身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运动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体适能。
在具体的运动处方中,应注重训练的科学性、逐步性和个体化。
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的实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运动能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V1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体适能是指身体的适应能力,也称身体素质。
它包括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灵敏性以及柔韧性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很多人的体适能水平下降。
因此,运动成为提升体适能的重要手段。
但是运动的效果需要结合个体的特点进行定制,而运动处方便是定制个性化运动的工具。
一、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水平高的人,心肺功能、肌力和柔韧性都比较好,身体各个系统协调性也比较强。
这种身体状态有利于预防疾病,减少疾病风险,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而不良生活方式和过度的久坐,往往会导致身体运动量不足,使体适能水平下降,加速身体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二、运动处方的意义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的身体特征和健康状况,为其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通过运动处方,可以使人们在适应的运动强度下,健康地提升自身的体适能水平,预防身体疾病以及恢复身体功能。
三、运动处方的构成运动处方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
1. 运动类型运动类型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特点进行定制,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2.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个体运动的活动程度,一般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心率等指标来评估。
根据个体身体状况的不同,运动强度需要定制化。
3. 运动频率运动频率是指每周进行多少次运动,一般根据个体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来定制。
4.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需要结合个体身体状况来定制。
5. 运动方式运动方式是指根据个体身体状况定制的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个体的喜好来选择。
四、注意事项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运动需要以下注意事项:1.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2. 遵循运动处方的建议,不可盲目增加运动量和强度;3. 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运动过度;4. 调整运动计划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人士建议下进行。
总之,体适能是健康的基础,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有助于人们通过科学地运动来提升自身的体适能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
伍、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一、運動處方的意義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運動指導員、運動教,乃至運動者本身,對所指導的運動者或自己,擬定出的運動內容。
運動處方之稱為處方,祈望運動者,能遵循處方內容,持之以恆,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就像患者的病痛,因醫師的處方,迎刃而解。
運動處方之擬定,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同樣的,運動處方的開立,對於運動者身體狀況,必須正確的把握。
二、運動處方的要素運動處方的要素是指運動內容的組合,妥善的內容組合,使運動訓練的過程能夠循序漸進,有脈絡可循,確保運動訓練的成果。
運動處方之要素,究竟有那些呢?1.運動強度(Intensity):是指以多強、多激烈的意思,是運動的激烈程度。
跑步時,跑多快,每分鐘多少公尺,或每小時多少公里、多少英里。
跳繩的話,每分鐘跳幾下,上下台階則指每分鐘上下幾下。
2.持績時間(Duration):是指在強度設定了之後,此強度究竟要持績多少時間,是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
運動強度一定的條件下,持續時間增加一倍,則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也增加一倍。
運動訓練強度強一些時,欲達相同訓練效果,訓練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同樣的道理,強度弱時,欲達相同的訓練效果,訓練的持續時間必須長一些。
3.訓練頻率(Frequency):是指每週運動多少天的意思。
如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一定,每週運動六天的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是每週訓練三天的兩倍。
4.運動型式(項目) (Mode):是指選擇的運動種類,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或足球、重量訓練等的不同運動。
由於不同的運動,引起身體不同的反應,訓練效果多少不同。
譬如,無氧性運動訓練(如重量訓練)的效果,主要在於肌肉的發達,有氧性運動訓練(如慢跑)的效果,主要的影響,在於心肺耐力的提升。
以及卡路里消耗後,體脂肪的減少。
可見不是任何運動訓練都會有同樣的訓練效果。
(三)心肺耐力的訓練處方:美國運動醫學會與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對於健康成人運動練皆有所建議:增強心肺適能訓練的運動方法◆美國運動醫學會 ( 1995指引 )強度:最大心跳率60-90%或最大攝氧量(最大保留心跳率) 40/50-85%持續時間:20-60分,最少20-30分頻率:每週3-5天運動種類:有氧運動◆行政院衛生署 (1996年指引)強度: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覺流汗,自覺有點喘又不太喘持續時間:每次最少20-30分。
頻率:每週至少3次。
運動種類:全身性大肌肉,具節奏性,可持久進行,又易於自我控制之運動。
(二)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運動醫學與運動生理學家原本不太趣勵一般社會大眾從事無氧運動,因為無氧運動通常會增加血壓,對小孩、年老與血壓高的人較不適合。
但是,後來專家們發現肌力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尤其重量訓練有助於五十歲後常發生的骨質疏鬆症的預防,美國運動醫學會終於此1990年一反常態的推薦無氧性的重量訓練。
該運動醫學會認為每週最少二次,每次十種運動,每種運動10~12次反覆是從事重量訓練,也就是肌力訓練的最少分量。
在此必須醒的是採用的重量,最好是反覆試舉10~12 下即感覺相當吃力的重量。
從事重量訓練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事前必須有足夠的熱身運動、伸展操等,且在用力時避免閉氣用力,以免因管壓突升,造成循環的不適。
重量訓練時,最好是用力的時候吐氣,還原的時候吸氣,切忌用力的時候閉氣。
上述10~12次反覆的要求,適用於槓鈴、啞鈴或任何用力的方式之鍛鍊。
反覆10~12次甚感吃力的重量,是一般人提升肌力最合適的重量。
上述之重量訓練處方,事實上是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處方。
此類訓練,似有不同於心肺耐力訓練的訓練要素。
以下是肌力與肌耐力訓練時,應有的處方內容。
負荷重量:指多少公斤或多少磅的槓鈴或啞鈴重量。
反覆數:指一定的負荷重量反覆上舉或運動的次數。
回合數:一定的負荷重量,完成設定的反覆次數力是為一回合通常每一部位之訓練,往往不止一回合。
訓練頻率:指每週訓練的天數或次數。
運動部位:指每週訓練為例,一次訓練可能針對八至十個身體部位,逐一訓練。
運動種類:如採用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推舉槓鈴等不同的方式。
國內外的不同機構曾先後提出不同重量訓練處方之建議,如表4-2。
《表4-2》國內外各種機構建議的重量訓練法◆1978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聲明未強調◆1990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聲明一組 8-12反覆 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天◆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一組 8-12 反覆 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天◆1990年美國心臟協會運動標準指引一組 10-15反覆 8-10運動主要肌群每週2-3天◆1995年疾病控制與預防美國運動醫學會公共健康聲明強調運動要持之以恆,方法未明確規定。
◆1996年行政院衛生署促進國民健康體能指引1-63組 10-12 反覆每週最少2次重要訓練或肌用力性運動,產生輕微疲勞為原則。
一、柔軟度的訓練處方柔軟度也是健康體能的一個項目,因此柔軟度訓練的運動處方也需要加以介紹。
柔軟度一般可藉伸展操、立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屈、伏臥後弓等運動予以強化。
柔軟度訓練的處方要素,包括:運動型式:伸展操、立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屈、伏臥後弓等之不同選擇。
持續時間:持續伸展並維持用力的秒數,一般為持續10~13秒。
訓練頻率:指一週訓練的次(天)數。
回合數:某一肢體持續伸展一定時間後放鬆為一回合,一般伸展操,一次(天)訓練皆伸展一至三個回合。
運動部位:指一次伸展操訓練,到底包括那些身體部位。
行政院衛生署對國人柔軟度訓練,曾做了建議,其內容如表4-3。
《4-3》 1996年行政院衛生署增進柔軟度的運動建議◆運動類型:伸展操、動態與靜態伸展操。
◆訓練頻率:每週最少規率運動三次。
◆持續時間:肌肉繃緊狀態持續20-30秒左右。
◆回合數:每一部位反覆1-3回合◆運動強度:伸展至關節附近之肌肉明顯繃緊但不至於疼痛的程度二、運動處方的其他條件運動訓練者或運動指導者,在擬定運動訓練處方時,除運動處方的一些要素需考慮之外,尚有一些條件必須注意。
這些條件包括:訓練者的運動訓練經歷,運動者的身體情況(年齡、健康情況與體能情況)。
(一)運動訓練經歷同樣的運動處方,不同運動訓練經歷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訓練反應,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
換句話說,不曾訓練的人,進步幅度大,曾經長久訓練的人,進步緩慢,甚至,充其量僅能維持既有的體能水準也不一定。
因此,運動訓練經歷是擬定運動處方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二)年齡年齡影響一個人的體能,由於訓練的強度與體能息息相關,因此擬定運動處方時,年齡條件必須予以考慮。
一般而言,年紀輕、體能佳的人,訓練強度應該強些,以期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年紀大、體能弱者,訓練強度不可過分強調,應降低訓練強度,以增長訓練的持續時間為宜。
年齡也影響一位訓練者對於訓練處方的反應,如年齡高的人,雖然同樣會有訓練效果,但是他們產生效果的速度似乎較慢,且產生效果的幅度似乎較小。
(三)健康情況擬定運動處方時,也應考慮個人的健康情況。
每一個訓練者的健康情況皆不相同,即使同一個人,每天的健康情況也不見得相同。
身體虛弱或情況不佳,如生病、疲憊時,應酌減訓練份量,或甚至不必勉強從事運動訓練。
擬定個人運動訓練處方時,應該評估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
唯有健康的身體,身體才能正常的反應運動訓練的刺激,獲得理想的訓練成效。
身體情況的評估,可以「身體情況自我評量表」表4-4簡易地評估,有些人,如曾患運動器疾病、心血管疾病、成人病,以及對自己健康沒有把握的人,甚至應該找醫師從事進一步的健康檢查,才可以展開運動訓練。
《4-4》身體情況自我評量◆醫生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生建議的運動?◆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痛的感覺?◆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痛的情況?◆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的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您是否有因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 (醫師處方)?◆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四)體能情況體能情況也是影響訓練反應的一個因素,同樣的訓練強度,體能好的人,引起較低的生理反應,產生的訓練效果較差,體能弱的人,引起較大的生理反應,可望獲得較大的訓練效果。
因此,擬定運動處方時必須考慮訓練者的體能。
為了了解訓練者的體能情況,運動訓練前,應從事訓練者的體能測驗。
運動訓練前,體(適)能測驗的結果,可作為運動處方有關依據。
由於運動處方隨運動訓練的進展,兩三個月需要修正,修正時,又必需以當時的體能為依據,進行體能測驗,此時的體能測驗,除可作運動處方修正的依據外,也可評估先前運動訓練的效果,評估運動處方的適當性。
(五)個別差異每一位運動訓練者有不同的運動經歷、身體情況、健康情況、體能情況,因此,運動訓練計畫因人而異,乃是天經地義的。
不但是運動員須有個別化的訓練計畫,即使是從事健康體能運動訓練的人,也皆應有個別化的訓練計畫。
第三節增強心肺適能與減肥的新方向一、前言運動科學的研究日新月異,過去許多用以增進人類健康的運動方法與原則,也因科技的進步與不斷的研究、探討、分析和比較,加上顧及社會群眾,環境狀況及全民運動等因素後漸,而逐漸有所改變的趨勢。
像過去健身運動計劃的擬訂,較強調健康成年人之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增進,如提高心肺耐力,但目前的方向則逐漸較注重運動對健康狀況的改善,即如何藉運動來減低會危害健康的因素,像降低血脂肪之膽固醇濃度。
此外,現在藉運動提昇健康之重要方法之一,是如何增加身體細胞利用脂肪的能力,藉以消耗更多能量減輕體重。
如果運動健身計劃會因健康的需求、社會現況與研究潮流而改變時,從事體育及健康保健之工作人員,亦需要隨時了解這些改變的研究及社會背景,並把握運動健身的新原則與重點,期能更有效更安全的促進人類健康。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是國際上具有權威的運動醫學、生理學及健康保健禨構,在1975年開始出版運動測驗與處方指南(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後,對於有關運動與健康及增進體適能的原則與方法,具有明確性與科學性的指導作用。
尤其在增進心肺功能與減輕體重的重要健康問題,更站在專業科學之立場發表其指導原則與要點,使在百家爭鳴而無所適從的民眾,能有一個明確而科學的依循方向。
在1986年已印行第三版,國內推展全民健康的觀念與原則,目前主要仍以第三版的內容為依據。
在經過五年後(1991),第四版在綜合多來年的研究成果後又發行了,其中有許多對增進心肺功能與減肥的原則與觀念皆稍有修正與改變,作者覺得有必要將這些新的改變與方向,連同一些新的研究趨勢介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