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与 拟人区别及表达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三年级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大全摘要:一、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定义及区别二、比喻句的运用技巧三、拟人句的运用技巧四、实例分析与练习正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和拟人是小学阶段最为常见的两种。
它们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那么,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巧妙地运用它们呢?一、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定义及区别1.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或说明另一事物或现象。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词和喻体。
例如:“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2.拟人句:拟人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将人类的特点、情感或行为赋予非人类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特征。
拟人句常表现为把物当人写。
例如:“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欢快地跳舞。
”二、比喻句的运用技巧1.选择相似点:在运用比喻句时,要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使比喻更加自然。
2.避免过于夸张:比喻句要符合实际情况,避免过于夸张或荒诞的比喻。
3.善用喻词:选择恰当的喻词,如“像”、“似”等,使比喻更加明确。
三、拟人句的运用技巧1.抓住事物的特点:在拟人化描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
2.赋予情感:让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类情感,如快乐、悲伤等。
3.注意语言的氛围: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氛围,运用恰当的拟人句。
四、实例分析与练习1.比喻句实例:“月亮犹如一轮明镜,照亮了黑夜。
”2.拟人句实例:“雨滴轻轻敲打着窗户,好像在向主人诉说它的故事。
”3.练习:请根据下列词语,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词语:太阳、小草、风、月亮比喻句:拟人句:【答案】比喻句:太阳犹如一枚金币,照亮了大地。
拟人句:风儿轻轻拂过,小草欢快地舞蹈。
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的辨析修辞是文字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其中,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用法和效果。
一、比喻的定义与特点比喻是一种将事物相提并论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对抽象概念或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绘。
比喻的作用在于通过将某种情境与读者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表达的含义。
比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易于理解:比喻通常以已知的事物作为基础,与读者有共同认识的对象进行类比,因此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喻所表达的意思。
2. 形象生动: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知和体验到更多的细节,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
3. 强化表达:比喻有时能够起到强调、夸张或隐喻的作用,使文本更具感染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二、拟人的定义与特点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行为或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非人类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与之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拟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情感共鸣:拟人能够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同情。
2. 文学化表达:拟人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文本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内在揭示:拟人有时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特性和含义,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情感和意义。
三、比喻与拟人的区别与运用比喻和拟人虽然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在运用和效果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运用上,比喻通常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个对象或概念。
比如,将月亮比喻为银盘、太阳比喻为火球等等。
而拟人则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特征,以便更好地建立读者与事物之间的情感共鸣。
比如,风吹草动、鸟语花香等等。
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和情感表达,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其中,比喻与拟人是两个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就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展开论述,并通过几个经典的例子来解析它们的运用与效果。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用一个事物描写另一个事物,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比喻常常使用形象的语言,使得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比喻手法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动形象:比喻常用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抽象的概念,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思。
例如,我们常说:“他心如蛇蝎”,就是通过比喻来描绘一个人的狠毒和心机。
2.鲜明对比:比喻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他的嗓音如同刀刃一般锋利”,就通过对比人的嗓音和刀刃的锋利度,使得读者对嗓音的形容更加鲜明。
3.渲染氛围:比喻可以通过描绘植物、动物、自然景象等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氛围。
例如,“秋风瑟瑟,寒意袭人”,通过比喻秋风的感觉来表达寒冷的氛围。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描述得像有生命一样,拟人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拟人手法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赋予生命:拟人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得读者可以将其与人进行对比和共鸣。
例如,“大地欢迎了那温柔的春天”,通过拟人手法,将大地与人的相互欢迎联系起来,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人的亲切。
2.感情表达:拟人手法常常被用于人物和动物之间的描写,通过赋予动物人类的情感特征,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风儿轻轻拂过脸庞,像一个无声的告别”,通过拟人手法,使得风儿成为表达人们离别之情的载体。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笔者谈点个人经验:“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同时出现“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
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
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
”“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
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
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
如,“产党是太阳”。
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
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第一场雪》)“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
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
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
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如,“它尤其爱跟山哥哥闹着玩:一会儿牵着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拟人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以及拟物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一、拟人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1. 语义表达方式不同:- 拟人化是一种通过将人类特性赋予非人的事物或概念来进行语义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类的思维、感觉、行为等特征。
- 比喻是一种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更具表现力地描述某个概念。
2. 所涉及的对象不同:- 拟人化主要涉及非人类事物或概念,如动物、自然景物、抽象概念等。
- 比喻可以涉及各种不同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人类、动物、自然景物、抽象概念等。
3. 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差别:- 拟人化是一种直接的语义表达方式,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类特性的方式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 比喻是一种间接的语义表达方式,通过建立两个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来传递隐含的意义。
二、拟物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1. 比喻是一种语义的映射关系,而拟物化是一种语义的转换关系。
- 比喻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来让一个事物扮演另一个事物的角色。
- 拟物化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概念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使其具备了新的特征或形态。
2. 比喻更注重直观性和形象感,而拟物化更注重内涵的转化和抽象的表达。
- 比喻常用于对抽象概念的描述,通过将其与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之更具形象感和直观性。
- 拟物化通常更多用于创作中,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概念,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
3. 比喻的隐喻性更强,拟物化的转换性更强。
- 比喻常常需要读者自行推理或联想,隐含着一定的比较和暗示,使句子具有多种解读可能。
- 拟物化则是明确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表达出了特定的意义或形象。
总结起来,拟人化是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类特征来进行语义表达的修辞手法,而比喻是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来实现语义表达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和拟人句有什么区别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或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一般包括常见句型、句型转换、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子仿写、句子理解、句子赏析、句子朗读等有关内容。
熟练掌握并运用句子,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效果,使语言精练、内涵丰富。
一般来说,需要掌握的句子内容有很多,首先我们来解析修辞手法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以及应用。
一、什么是比喻句(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妹妹的脸红得像个苹果。
本体(妹妹的脸)、喻词(像)和喻体(苹果)。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二)例句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4、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5、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二、什么是拟人句(一)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二)例句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修辞手法解析之比喻与拟人比喻与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手法,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对比喻与拟人进行解析,探讨其作用和运用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解析与作用比喻是通过把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通过共同的特征或属性来进行语言表达。
比喻能够使作品的意义更加深刻,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比喻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他的眼睛像一颗明亮的星星”,通过把眼睛与星星进行类比,使人们能够形象地感受到眼睛的明亮和炯炯有神。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作品的形象。
比如,“她像一只傲视群雄的孔雀”,通过把女性与孔雀进行类比,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比喻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心如刀绞”,通过把心与刀进行类比,使人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心情的痛苦和纠结。
二、比喻的运用技巧比喻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恰当的比喻对象。
比喻对象要与被比喻对象具有共同的特征或属性,以便更好地进行类比。
比如,如果想要形容花朵的美丽,可以选择象征美丽的事物,如月亮、彩虹等。
2.注意比喻的可信度与合理性。
比喻的对象和被比喻对象之间的关联要合理,避免出现牵强附会或难以理解的比喻。
3.注意比喻的效果。
比喻的效果要符合作品的整体氛围和主题,要能够起到衬托和强化作品的意义的作用。
三、拟人的解析与作用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生命化的形象。
拟人常用于抽象事物的表达,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拟人能够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时间像一位无情的守护者”,通过把时间与守护者进行拟人,使人们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拟人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树叶低声呢喃”,通过把树叶的声音进行拟人,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树叶在微风中低语的情景。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比拟的赏析要点1、定义: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①、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比如: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例如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4、总体把握同比喻类似,把握“比拟”类修辞的表达效果时,要先弄清楚本体和拟体,然后分析拟体的特点,再结合这个特点来考虑作者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
5、分类指导第一拟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这样的修辞方法就叫拟人。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以动物拟人:例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从而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安慰,希望和信心.以植物拟人:例如: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以无生物拟人: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眼睛——星星,一条线,牵来了多少黎明!(石祥《瞄星星》)[简析]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又怎么会"笑"怎么会"跳上准星"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以事理拟人: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第二拟物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人拟为动物:例如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人拟为植物: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犁《荷花淀》)[简析]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拟无生物为动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拟抽象事理为物: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典型示例1】阳光,是一种语言雷抒雁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
虽然二者在修辞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其基本特点和表达效果存在一定区别。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首先,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隐喻性的比较,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他是狮子般的勇猛",这里将人的勇猛与狮子之间进行了比较,用狮子来形容人的勇猛,突出了人的勇敢与强大。
而拟人则是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生命特征和行为。
例如,"大地在微笑","风在低语",这里将大地和风赋予了人类的表情和语言的特性,以突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再次,比喻更多地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通过对隐含意义的比较来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意味深长。
而拟人则是一种直接的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表达方式,通过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拟人化,使其更具有形象和感情色彩,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最后,比喻更多地注重形象的表达,通过描绘物象之间的共性来进行感性的表达。
例如,"他像一只老鼠般躲藏起来",通过比喻的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并形象地描绘出他的躲藏行为。
而拟人则更注重感情的表达,通过赋予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和饱满。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比拟的赏析要点1、定义: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①、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比如: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例如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4、总体把握同比喻类似,把握“比拟”类修辞的表达效果时,要先弄清楚本体和拟体,然后分析拟体的特点,再结合这个特点来考虑作者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
5、分类指导第一拟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这样的修辞方法就叫拟人。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以动物拟人:例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从而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安慰,希望和信心.以植物拟人:例如: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以无生物拟人: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眼睛——星星,一条线,牵来了多少黎明!(石祥《瞄星星》)[简析]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又怎么会"笑"怎么会"跳上准星"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以事理拟人: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第二拟物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人拟为动物:例如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人拟为植物: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犁《荷花淀》)[简析]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拟无生物为动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拟抽象事理为物: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典型示例1】阳光,是一种语言雷抒雁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
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首的黄昏。
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
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面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让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
现实的都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像所消解。
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
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
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沮,暖、向上、力量。
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阜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勘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请从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词语:、、。
(2)作用:【理清要点】欣赏语言特色,这是抒情性散文最突出的特色。
我们在赏析比拟时要把握下面的要点:要点1:拟人修辞的总体效果是,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要点2:要学会用术语。
可用“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跃然纸上”等词语来赏析。
参考答案句中拟人化的词语有“攀谈一兴奋一颤抖”“炫耀”;使绿叶在阳光照射下焕发出生命活力,更生动形象。
【思维激活】问答题表述形式:词语+表述对象+对象特征+总体效果攀谈兴奋阳光下的绿叶焕发生命活力生动形象颤抖炫耀【典型示例2】良心的价格不涂说昨天我和一个同事在讨论;“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她说不过我,于是急中生智冒出一句:“良心卖多少钱一斤”?我顿时语塞。
良心是论斤卖,还是论克卖。
回到家后吃晚饭时,我把这一困惑告诉了母亲,母亲用一个比喻很透彻地讲了“良心价格的发现”。
每天在菜市场里某一些的菜农总是围着很多的顾客,他们争先恐后地在购买蔬菜,也有一些菜农的菜却很少有人光顾。
母亲说;某一些的菜农的菜,是自产自销,他们每星期一般来一到二次,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菜却整理得干干净净,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来不做短斤少两亏心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