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采样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3
现场卫生学调查篇一:卫生学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具体调查相关食物中毒的报道,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熟悉各类食物中毒潜伏期和所有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食物调查处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根据和原则要求问题1:我国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法律依据、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要求? 卫生部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31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以及有关法规、条例和地方性有关规定等实施。
主要是明确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置病人、调查原因、处理食物,对肇事人员(法人)进行或协助进行卫生的、行政的和法制的善后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要求一是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即一切结论、结果都是翔实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二是工作合法性,即一切调查处理工作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之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三是工作的有效性,即切实解决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讨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乐山市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5月5日晚6时接到乐山医院值班医生苏×关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电话报告。
报告称:该医院收进了20余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这些病人都是某高校某期同学。
市监督所值班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立即携带平日准备好的调查用品,包括急救箱,现场检测采样用品,调查登记本,取证工具等,立即奔赴现场。
问题2:卫生监督所如何建立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怎样做到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能立即出动?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信息的报告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8号令)执行报告制度如下:一、报告原则1、及时报告原则。
发生疑似或者食物中毒必须立即电话或短信报告,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实行书面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报告。
细菌性食物中毒采样对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摘要每年5~10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根据以往在处理食物中毒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中毒报告不及时、专业知识不足、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室检测等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应加强食物中毒行政管理措施、保证样品采集质量、加强实验室的质控管理以提高食物中毒病因检出率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采集样品缺乏及时性:由于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法》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食物中毒后,不能首先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疫情,而是自己与经营者私自交涉,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才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因此造成一些经营者在知道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下,首先处理掉一切可能的剩余食品,对加工经营现场、工具、容器进行了消毒和处理,延误了有效的报告时间,从而影响了对可疑食物的采集[1]。
采集样品缺乏代表性:由于食物中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细菌性食物中毒都有特定的潜伏期,毒素性中毒一般有1~3小时,细菌性中毒一般6~10小时。
当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疫情报告赶赴现场时,往往时间周期较长,可疑食物已被清理,即使采到几份剩余食品,也可能不是食物中毒当天餐桌上的剩余食物,因此常出现食品中检出的细菌与病人排泄物中检出的细菌不相符,影响了中毒结果的分析。
另外,食品加工、制作现场能提供线索的环节已被经营者清扫、消毒,食具和用具已被清洗干净,同样也影响了食品加工工具、容器、场所的采样和检验。
采集样品缺乏典型性:中毒病人发病后,患者一般自行服用抗菌类药物,严重时才到医院就医。
由于一些医务人员对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不够了解,导致了只管用药治疗,忽视了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的留取,导致了大量的抗生素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从而影响了致病菌的检出率。
采集样品缺乏完整性:一般中毒病人发病期的血样容易采到,而采集病人恢复期的血样,由于病人的不配合或提前出院往往采集不到,也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全面分析。
处理疑似食物中毒时采样的注意事项处理疑似食物中毒时采样的注意事项处理疑似食物中毒时,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为该起事故定论的主要依据。
可以说,进行采样是最体现卫生口技术含量的部分,对处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采样的一些注意事项如下:1、采样必须在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并且进行分析后进行。
处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是第一步,之后各项程序都是以它为基础,采样也不例外。
在一些情况下,监督员为了赶时间完成上级定的一些时限,在了解一些简单情况后,会兵分两路,一些人去医院,另一部分去餐饮单位进行检查,两边的工作同时开展,但是沟通很少,去餐饮单位的监督员只知道可能是这个单位造成的事故,但是流行病学的资料并没有看到,可疑食品并不了解,使采样、行政控制和调查都缺乏针对性。
因此,采样工作必须在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后,并且进行简单分析后才开展,至少要得到以下信息:高危食品是那些?就餐是什么时间?主要症状是什么?潜伏期是多长时间?只有得到了这些基本信息,监督员进行采样时才能知道采什么和检测什么项目。
2、采样物品的确定。
采什么才能最直接的核实监督员的分析和判断,这是监督员处理事故时都要考虑的,而且是最直接体现在工作中的。
监督员采样时经常是直奔可疑食品,有的话就封存采样,没有的话去采一些原料、半成品,再涂抹一些刀、墩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些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可能会造成疏漏,尤其是在处理可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时候,可能需要采集的样品很多。
容易疏漏的地方有:可疑食品制作的台面,冰箱保鲜层内壁的涂抹、空调口的涂抹、使用的饮用水的检测等,尤其是饮用水的检测,任何可疑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都要检测水,因为生活饮用水几乎是每道菜都要使用的。
生物样本的采集也是咱们采样中的重要一部分,必要的时候是需要采血样的,尤其是考虑污染源是从业人员的时候,不单单要采便、手涂抹,血也是要采的。
3、检测项目的确定可疑食品选择好了,被检物品都确认了,监测什么就是最关键的了。
医院食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与调查近年来,医院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应对和调查这类事件时,医院管理团队需要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并找出事故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将介绍医院食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与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一、紧急处理当发生医院食品中毒事件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受到影响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治疗。
在此过程中,医院管理团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立即停止使用受污染的食品:一旦发现食品中毒事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受污染的食品,并迅速清理受影响的食品。
同时,要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没有其他受污染的食品在继续提供给患者。
2.紧急救治和护理:对于患者,医院应立即展开救治和护理工作。
确保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和营养补给,采取积极措施稳定患者病情。
3.隔离和消毒措施: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传播,应对受影响的食品和病房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并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二、调查过程成功解决医院食品中毒事件的关键在于进行彻底而全面的调查,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方。
以下是调查过程的基本步骤:1.成立调查小组:医院管理团队应该尽快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开展全面调查工作。
小组成员应包括食品安全专家、医生、护士等。
2.现场勘查和样本采集:调查小组必须亲临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包括食品样本、病人体液和环境样本等。
这些样本将成为后续调查的重要依据。
3.数据分析和追踪: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调查小组应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追踪。
通过对医院的食品供应链和患者生病情况的比对,寻找事故发生的具体环节和原因。
4.责任追究和整改:一旦确认事故责任方,调查小组应将结果报告给医院管理团队,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同时,对事故责任方进行追责和惩处,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事故报告和沟通:调查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内容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由于其中毒物质的作用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十分重要。
在进行食物中毒现场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一、现场勘查。
1. 观察食物来源,现场调查人员应详细了解食物的来源,包括采购渠道、存储条件等情况。
2. 检查食物保存情况,检查食物的保存环境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3. 调查食物加工过程,了解食物的加工过程,包括食材处理、烹饪方法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污染可能。
二、采集样本。
1. 采集食物样本,现场调查人员应采集食物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受到污染。
2. 采集病人样本,如有食物中毒病人,需采集其体液样本进行毒素检测,以确认中毒原因。
三、调查病人情况。
1. 了解病人症状,详细了解病人的症状表现,包括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
2. 掌握就餐信息,了解病人的就餐情况,包括时间、地点、食物种类等,以确定中毒食物。
四、调查环境卫生。
1. 检查餐饮环境,现场调查人员应检查食物就餐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餐具清洁、员工卫生习惯等情况。
2. 调查卫生许可证,了解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违规经营行为。
五、调查食品供应商。
1. 调查供应商卫生情况,了解食品供应商的卫生管理情况,包括原料采购、加工流程等情况。
2. 检查供应商证照,检查供应商的相关证照,包括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以确认供应商的合法性。
六、整理调查资料。
1. 归档调查资料,对现场调查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包括样本检测报告、病人病历等。
2. 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中毒原因、责任认定等内容。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工作需要现场调查人员综合运用医学、卫生学、法律等知识,全面了解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责任归属,以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对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内容的详细介绍,能够提高现场调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食物中毒应急用品的配备和保管办公室负责配备和保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箱,包括有关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用品及卫生监督文书等物品,以备应急处理时使用。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相关物品。
灭菌的采样用品每月更换一次。
1、现场调查处理用品:(1)一次性注射器、肛拭子、消毒纱布、消毒棉签、温度计、剪刀、勺子、镊子、吸管、酒精灯、75%酒精、记号笔等;(2)采样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等;(3)防护用品:白大衣或隔离衣、帽、口罩、手套等。
2、卫生监督文书:《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现场卫生监督笔录》、询问笔录、《采(送)样单》、《卫生监督意见书》、封条等。
3、取证工具:录音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
应急处理程序1、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后,接报人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实施本细则。
2、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时,接报人对事件的发生情况应进行详细登记,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
通知报告人保护现场、留存病人粪便、呕吐物、可疑中毒食物及盛装可疑中毒食物的容器。
3、及时向疾控中心办公室报告,立即联系区卫生监督所、区人民医院等部门协助做好现场采样及病人救治工作。
4、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应马上派出人员,携带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箱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病人已送医院治疗的应派人到医院进行跟踪调查。
5、到达现场后,应尽快了解事情经过,并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1)立即停止事故发生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并将中毒患者送医院救治,做好病人的交接和追踪;(2)保护现场,封存可疑中毒食物、原料;停止销售或经营并追回已售出的可疑中毒食物;(3)封存可能被污染的食物用工具及用具;(4)责令事故发生单位消毒、清洗中毒场所和相关设施、消除可疑污染因素;(5)必要时对共同进餐未发病者进行预防性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