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创世神话文化基因探查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和希腊神话中的创世、始祖神文摘:在人类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宇宙本来没有所谓的“神”。
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出神的世界。
对宇宙的产生及人类自身根源的追寻促使人们创造出了“创世神”、“始祖神”。
他们创世、造人。
本文通过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创世神、始祖神的介绍,分析他们的异同,并探索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中希神话,创世神,始祖神,比较研究中国是个具有“造神传统”的国家,造神历史久远,神的数量、种类众多,门类齐全。
希腊罗马神话则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体系,神的数量巨大。
一、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始祖神中国神话中广为人知的创世、始祖神有盘古、女娲、伏羲等。
(一)、盘古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故称盘古为中国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二)、女娲在中国古神谱中,女娲是名气最大的女性神。
女娲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在神话传说中,女娲被看成创世神和始祖神。
女娲的神通和伟大业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育、创造世界万物《说文解字》十二: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这表明,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造物主。
〈2〉造人《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云: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
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
也就是说,女娲创造了人。
〈3〉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_文化研究论文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_文化研究论文[摘要]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不同的创世神话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了解中西方重要的创世神话有利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来比较中西文化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关键词]创世神话中西文化价值取向差异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下面我们看一些关于中西创世神话的叙述。
一、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西方创世神话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神话。
根据赫希奥德《神谱》记载,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完整体系的谱系,分新旧两系。
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形态“卡奥斯”--地母“该亚”--天神“乌兰诺斯”--十二提坦神,形成了旧系神谱;后经长期繁衍结合,生出宙斯,宙斯又制服父亲克罗诺斯,并迫使其吐出被吞掉的兄弟姐妹,推翻旧神系,然后以抓阉的方式掌管上天和众神,建立起新神系:奥林匹斯神系。
先觉者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塑造人类,知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的呼吸吹送给人类,使他成为大地的主人。
基督教文化是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在基督教创世神话中,创世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圣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起初神创造天地。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较之西方创世神话体系,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显得较为复杂,下面我们看二则书中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太平御览·三五历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女娲练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希腊的创世神话之间的比较研究。
创世神话,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起源、生命诞生及世界秩序建立的深邃思考。
中国与希腊,分别作为东方与西方文明的代表,其创世神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刻的哲学内涵。
本文将从神话内容、文化意义、哲学思考等方面对两国创世神话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旨在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性与差异,进一步深化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概述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的基本内容,包括宇宙的形成、人类的诞生、世界秩序的建立等核心要素。
通过对比两国神话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点,可以初步揭示出两种文明在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的不同倾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创世神话作为各民族文化的源头,对于塑造民族性格、传承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两国创世神话的文化解读,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希文化在宇宙起源、人类地位、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对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两国神话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和评价,可以揭示出两种文明在探索宇宙真理、追求人生意义等方面的智慧与启示。
这种比较分析也有助于我们跨越文化界限,寻求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
二、中国创世神话概述中国的创世神话,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神话以宇宙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文明的诞生等为主题,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古人对于世界起源和人类存在的理解和想象。
在中国创世神话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盘古被描绘为一个巨大的神祇,他用自己的身体撑开了混沌的宇宙,形成了天地。
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化为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世界。
这个故事不仅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也蕴含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除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外,中国创世神话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和故事。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神话传统中三大核心母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母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国神话文化的深层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
这三大神话母题分别为“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以及“神话中的神话”。
创世神话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古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起源以及自然现象等问题的思考与想象。
英雄神话则突出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事迹传颂,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而“神话中的神话”则指的是那些在神话传说中嵌套着其他神话故事的特殊现象,它揭示了神话传承与演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跨文化研究等方法,对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神话传说,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神话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世价值,为当代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中国三大神话母题概述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塑造了中国特有的神话叙事传统。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核心母题,它们反复出现,形成了中国神话的基本骨架。
在这其中,最为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以及“洪水神话”这三大母题。
“创世神话”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和人类的起源。
它描绘了天地如何分离,日月星辰如何诞生,以及人类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过程。
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英雄神话”则主要聚焦于那些具有超凡能力、为人类或族群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半人半神的特性,他们或是战胜强大的敌人,或是完成某项伟大的任务,从而成为族群中的传奇人物。
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都展现了古人对于英勇、智慧和奉献精神的崇敬。
“洪水神话”则是以洪水为灾难背景,讲述人类如何面对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故事。
114撰文/韩 楠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万物最初的想象,它远远早于文明和文字,是形成民族特有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的本源,是文化的基因。
通过对比中西方神话要素中所蕴涵的深层意义,有利于从根源解读两种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差异。
中国文化里的神无私为民,“天人合一”是我们的最高追求,集体主义精神广为提倡;而西方文化中的神是万物主宰,必须仰视,个人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神话是民族之魂,血脉根源,民族精神的源头。
差异显著的中西方神话是中西方文化与民族精神差异的本源。
本文所涉及的西方神话均选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神话,即西方文化之源“二希”:Hellenism and Hebraism。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以航海文明或游牧文明为主的西方国家,人民爱好流动冒险,求变创新;人对神敬畏,受神掌管和指引,一切所需皆由神赐予;他们的神兼具人形人性,由自身喜怒决定庇佑或惩治。
而中国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人民重视农耕,勤恳务实;人对神有敬畏却不盲从,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我们的神形态各异、爱民如子。
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解读。
创世神话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天地万物就是神灵本身,地母盖娅生于混沌,后又独自孕育、自然演化出天空、海洋、群山众神;圣经神话中世间万物的创造则更为轻而易举,无中西方文化与民族精神差异神话视域下图源:百度图片,大禹治水图115所不能的上帝说要有光,则天地初开,昼夜划分,短短五天内世界初现雏形。
世界的创造对于神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神在人眼中高于一切。
但在中国神话中,天地开辟的过程却充满着艰辛与悲壮。
三国时期吴国徐整理的《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五运历年纪》云:“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中国创世神盘古竭毕生之力劈开天地,死后化身万物,造福人类,全然利他地维护着他所创立的世界,是人的希冀和寄托。
2016年4月号上从创世神话中看中西文化意识之异同周文斑神话是各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创世神话是其中的一种,即是不同人民对万物生成、开天辟地的一种整体想象以及思考。
在本文中,将从创世神话角度对中西文化意识的异同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引言神话是各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以及世界起源的一种原始性理解,通过超自然幻象以及形象方式的运用进行表现的传说以及故事。
其中,创世神话则是远古人员对于人类起源以及开天辟地的一种个整体思考,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民族所产生的创世神话,也将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科学的折射。
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研究,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中西间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与掌握。
二、上帝造人与盘古开天创世神话之所以会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古人对于自身所生活的天地形成存在着较大的困惑,在此种情况下,其通过很多神话故事的创造试图给自己一个科学的解释。
其认为,天地是我们生活世界的本源,也是世间万物的生活载体,是万物形成以及存在的基础。
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天地更是形成了一种敬畏感,并使得创世神话在很多民族文化中都具有着十分重要且突出的位置。
通过中西文化中创世神话的对比,则能够较为明显的对文化差异进行把握:在基督教的《创世纪》中,在其开篇就对上帝创造万物的事情进行了描写。
在《圣经》中,上帝是唯一存在的神,在《创世纪》中,其记载上帝花了6天时间对天地万物进行创造: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天地以及光;第二天,创造出了空气;第三天,创造出了水,并因此形成了海洋以及陆地的区别;第四天以及第五天,上帝创造出了太阳、月亮,以此天地中的活物;第六天,则创造出了人类,且是根据其自身的形象对男人以及女人进行了创造;而在第七天,神由于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则就此安息,第七日也因此被称之为圣日,并因此成为了基督教的安息日。
而在中国,盘古开天则是流传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创世神话。
对于该传说来说,从三国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中就能够看到相关的描写。
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文献评述摘要:一、引言1.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背景2.文献评述的意义和目的二、中国创世神话的主要内容1.神话的起源与发展2.主要神话人物与故事三、文献评述综述1.古代文献中的创世神话记载2.近现代学者对创世神话的研究成果四、创世神话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文化意义1.神话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2.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五、中国创世神话的传承与演变1.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表现2.神话在民间信仰与习俗中的体现六、中外创世神话的比较与启示1.中外神话的共性与差异2.对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启示七、当代创世神话的创新与转化1.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创世神话元素2.神话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八、结论1.文献评述的总结2.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发展趋势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世神话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最早的《山海经》到后来的《史记》、《纲鉴》等,创世神话贯穿了中国古代文献的始终。
随着近现代学者对神话学的研究,创世神话逐渐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涉及历史、文化、宗教、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古代文献中的创世神话记载丰富多样,既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也有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的故事。
这些神话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人类起源、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探索。
近现代学者在研究创世神话时,注重挖掘神话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意义以及社会功能。
如闻一多、茅盾、袁珂等学者,通过对神话的系统整理与深入研究,使创世神话的魅力得以重现。
创世神话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尤为突出。
从《诗经》到《红楼梦》,众多作品都融入了创世神话的元素。
神话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创世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诸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皆源于创世神话。
在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表现上,中国创世神话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各民族根据自己的传统信仰和习俗,传承和发展了各自的创世神话。
如汉族的盘古神话、瑶族的密洛陀神话等,都是中国创世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世神话研究报告200字
创世神话是一种反映人类对世界起源的信仰和想象的故事。
在不同文化中,常常有各种不同的创世神话,并且这些神话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形态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创世神话,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模式和主题。
例如,许多创世神话都描述了一个天然的神奇景观,如一座山、一片水域或一个巨大的树。
这些元素象征着世界的基础和起源。
此外,创世神话通常也涉及到神或超自然力量的创造。
这些神往往以形象各异的动物、人或具有超凡能力的存在出现,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塑造了世界的形态和生命的起源。
创世神话还经常包含道德和价值观念。
例如,有些神话强调和平、和谐和互助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尊敬自然和其他生命形式。
而另一些神话则突出了权力、战争和冲突,提醒人们必须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挑战。
总的来说,创世神话展示了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的追问和思考,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和存在的探索。
研究创世神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人类对于神秘和未知的思考方式。
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作者:黎劲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2期[摘要]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不同的创世神话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了解中西方重要的创世神话有利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来比较中西文化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关键词]创世神话中西文化价值取向差异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下面我们看一些关于中西创世神话的叙述。
一、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西方创世神话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神话。
根据赫希奥德《神谱》记载,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完整体系的谱系,分新旧两系。
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形态“卡奥斯”--地母“该亚”--天神“乌兰诺斯”--十二提坦神,形成了旧系神谱;后经长期繁衍结合,生出宙斯,宙斯又制服父亲克罗诺斯,并迫使其吐出被吞掉的兄弟姐妹,推翻旧神系,然后以抓阉的方式掌管上天和众神,建立起新神系:奥林匹斯神系。
先觉者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塑造人类,知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的呼吸吹送给人类,使他成为大地的主人。
基督教文化是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在基督教创世神话中,创世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圣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起初神创造天地。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较之西方创世神话体系,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显得较为复杂,下面我们看二则书中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太平御览·三五历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女娲练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创世神话中各族文明的异同研究创世神话是每个民族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叙事形式,它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起源、地球的诞生以及各种神话中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不尽相同,但都带有鲜明的特色,反映了不同族群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
本文主要探讨创世神话中各族文明的异同研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一、不同族群创世神话中的世界观不同的民族对宇宙起源和构成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创世神话。
在古代希腊神话中,宙斯是巨神们的首领,他们掌管着山峦和森林,而雅典娜则是智慧、艺术和文明的女神。
在玛雅文化中,人类最初是由玉蜥蜴制造而成的,在神话中,玉蜥蜴被视为智慧和文明的化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万物起源于九州之上,道教则认为宇宙始于太极而终于无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阴阳互动的特点。
二、不同族群创世神话中的人类故事创世神话中,人类的来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基督教的故事中,上帝用泥土和自己的气息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来再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
在古埃及神话中,人类起源于一个生育之神的眼中,后来女神伊西斯教会人类如何造孩子。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他也是人类文明的守护神。
在各种创世神话中,人类总是扮演着中心角色,被视为神灵世界和世俗世界交汇处的存在。
与此同时,人类的幸福、悲哀、成功和失败,也经常成为创世神话中的故事。
三、不同族群创世神话中的文明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也在创世神话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苏美尔神话中,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于两座古老的城市——厄利都和尼普尔。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人类最早是在免疫力最强的黄土地区发展起来的。
在北欧神话中,人类的文明发展是由五个强大的神人领导的,他们用火和智慧为人类造福。
另外,不同族群的创世神话还反映出了各自的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
在犹太和基督教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被理解为上帝对人类负责任的行为。
在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创世神话中,人类的命运往往与善恶有关系,人们对于道德和良心的追求成为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比较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神话作为不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创世神话是各种神话中最基础、最古老的部分,它们不仅描绘了宇宙与人类诞生的过程,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中人类对于世界本原、宇宙规律及是非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
中希两国都拥有独特的创世神话传统。
中国的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地》,描述了宇宙诞生、天地初开的场面和过程,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天地、人类、万物的其来有自,天地阴阳的整体性、可分性的认知与理解。
而希腊的创世神话则以《神谱》为代表,讲述了因为混沌而混乱的宇宙是如何被神创造、被英雄治理的,反映了希腊人对于天地万物如何被创造、爱恨情仇、人类生命的喜怒哀乐的认知与理解。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希两国创世神话的比较,探讨其中有何异同,进一步理解中希两国文化思想的差异和相似,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和助力。
研究方法与内容:1. 文献梳理:通过对中国和希腊创世神话相关的古籍、研究成果等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叙述方式、源流等方面的差异与相似。
2. 比较分析:基于文献梳理,建构中希两国创世神话的框架,以其句式、语言、情节、角色、象征意义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异同之处。
3. 理论归纳: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结论进行总结、评价和归纳,旨在发现中希两国文化思维的差异和相似,为文化交流与理解提供参考和启示。
预期成果:1. 发现中希两国创世神话的异同之处,探寻两国文化思维的差异和相似。
2. 分析创世神话中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为中希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3. 实现对中希两国文化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理解做出贡献。
中希创世神话比较研究 文化思维原型李文优(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摘要: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创世神话建立基本的文化原型:形象原型和思维原型,并借此在其所属的文化发展中发挥深刻影响。
中国盘古神话和希腊混沌神话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比较并揭示出其思维原型的差异性,及其对各自文化的表征性意义与内在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共时性角度来看,二者的差异是结构性的,盘古神话的 整体性 与混沌神话的 个体性 思维原型,必然导向以 群体 为本和以 个体 为本的文化差异; 人 的所指在其中也必然具有不同内涵并规约着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
从历时性角度来看, 叙述时态 和 价值向度 是主要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中西文化体系的封闭性与开放性、以道德为标准和以原欲为动力、以 善 为人之本性还是以 恶 为本性,以及 崇古 与 轼父 、 实力 与 资历 等一系列文化发展的 二元对立 关系。
关键词:创世神话;盘古神话;思维原型;共时性比较;历时性比较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08)06-0060-04!!创世神话是各民族神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 创世神话是指某一文化传统或某一社群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象征手法叙述世界的起源。
对于各种世界观,关于人类在宇宙中所占地位的学说,以及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来说,创世神话都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说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那么创世神话就是源头之源头,它在解释世界的形成的同时,也定义人自身,建立最基本的文化原型。
古希腊神话讲,混沌神卡奥斯(Khaos/Chaos)自身中产生出了大地女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神俄瑞波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 yx)和爱神厄洛斯(E ros),世界由此开始。
之后,盖亚又生了天神乌拉诺斯(Ouranos)、海神蓬托斯(Pontus)和山神乌瑞亚(Ourea)等。
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1期总第826期No.21,2020Total of 826神话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很重要的一类文学作品之一,“神话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因此决定了它的兴旺时期只能是人类的童年。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自然逐渐被支配,人们的认识提高,阶级产生,注意中心转移;这时,对自然和社会的神化不再成为人类意识的特征,从内容到表现方法上都必然产生较大的改变[1]。
”就神话的本身来说,不仅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及曲折的故事性,而且往往折射出了早期人们对于自身和外在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属于原始神话的创世神话所解释的是外在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的基本构成状况是怎样等问题。
在创世神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
由于世界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神话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这些不同民族的神话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学传统在早期的表现形态,也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民族是如何认识和解释外在的自然世界。
中国和希腊是世界文明的两个重要发源地,对它们的创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以下是笔者对中国和古希腊的宇宙的形成神话和人类形成神话进行比较并谈自己的初步看法。
1关于宇宙形成的神话宇宙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宇宙怎样形成的?远古人类对这个问题不断探索,由于原始人类的科学技术很低,了解不了宇宙的本质特征,所以,把自然加以形象化,依靠幻想性解释,因而找出了宇宙起源神话。
中国的宇宙起源神话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宇宙的起源这样解释:天地最初是连在一起的,呈现为一个混沌的状态。
盘古在这个混沌中醒来,用一把斧头劈开了天地。
为了防止天地再次混为一体、形成混沌,盘古撑开天地。
随着天地间距离的扩大,盘古也在不断地长高。
最终,天地彻底分离,而盘古也力竭而亡。
中西创世神话文化基因探查摘要创世神话是各族先民对天地形成和人类起源所做出的最初探索和解释,中西创世神话分别以生动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两种文化起源时期的不同画面,通过对二者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基因的探查,我们发现,二者在人与神、神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导致了两种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个性。
关键词:创世神话文化基因文化个性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①。
神话的内容是虚幻的,但它赖以产生的基础却是现实的,它以生动的形式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思维方式、情感依赖和原始信仰,同时,它又反过来在以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提供着肥沃的土壤。
创世神话又称开辟神话,是在某一区域内,幼年时期的人类运用幻想、想象、夸张等手段对自然、宇宙、人类等所做出的朴素的描述与解释,反映了远古人类对世间万物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是人类早期神话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与万物的起源与形成;二是解释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形成等。
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的基础上的,《旧约》汇集了希伯来的思想文化和深刻影响其内在精神生活的现象,《旧约》中的创世神话所隐含的文化基因能够折射出西方文明的部分价值观。
基督教产生后,对《旧约》加以了继承,并对《旧约》中所记载的创世神话做了诸多神学上的解读,笔者拟从探究中国创世神话与《旧约》创世神话文化基因的差异入手,从中西文化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神话。
一人与神的关系:分立与和谐人类起源与繁衍是创世神话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中国的女娲造人还是西方的上帝造人都反映出人类童年时期对自身起源产生的追问,在两种造人神话中,人们都毫无例外地把这一问题的答案归结到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身上,在此基础上,创世神话中的人与神的关系也就折射出早期人类对于自身和社会秩序的思考和理解。
在《旧约》中,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全智、全能、全在的,他创造了人类,同时也支配着人类。
人在神的面前软弱无能、生死命运完全掌握在神的手中。
神以人对待神的态度评价人的善恶,裁决人的命运,服从、敬畏神的人会得到神的赐福;反之,则会遭遇灾祸,受到惩罚。
上帝不愿人类获得与他同等的智慧而禁止人吃智慧树上的果实;当人违反了上帝的命令后,上帝就用生育和劳作之苦来永生永世惩罚人类;上帝害怕人类获得与他同等的永生权,于是将人类逐出了伊甸园;为惩罚人类的不服从,他就以洪水来毁灭世间的一切生灵。
显然,在这一系列的神话中,上帝既是一位开创型的神,同时也是一位惩罚型的神。
虽然上帝以“父”的形象出现在神话中,是爱着人类的,但很明显,这种爱是以人类的屈服、顺从、敬仰为基础的,神提出要求、制定规则,人作为一种“被造物”必须无条件地遵从神的一切旨意,不能有丝毫质疑或怠慢。
“这种神人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父子’关系,作为‘父’的神拥有无比权威,凌驾于人类之上;作为‘子’的人是一种被动的‘受造物’,顺服‘父’的旨意,并在强大有力的父面前显得微弱无力,始终处在低一级的位置,不能平等,更无法超越”②,在这样的关系中,人与神处在分立的位置上。
在中国创世神话中,作为人类母亲的女娲对人类充满了慈祥和爱护,她不仅创造了人类,还在天崩地裂之时“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成为一位为保护人类而竭尽全力的保护神。
她对于亲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也更加不会为了显露她的神通和权力而惩罚人类,不仅如此,她还能在人类遭受苦难之时不惜舍身造福人间。
女娲对人类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全力奉献的,这是典型的母性的光辉,在母与子的关系中,不是一方凌驾于另一方,而是与生俱来的血脉相连和彼此天然的互相亲密,作为“母亲”的神对“孩子”无偿地给予,全心全意地爱和帮助;作为“孩子”的人类对“母亲”充满了感恩和崇敬。
在这种人神的关系中,神与人同甘苦、共患难,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的、同一的。
二神与自然:对立和统一世界之初,一片混沌,神造万物,再造人类,这是中西创世神话的相同顺序,然而二者在这一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神与自然的关系却迥然不同。
在《旧约》的创世神话中,上帝并不是由土地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材料构成的,他先于世界而存在,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他拥有主宰一切的力量,对于除他自身之外的任何事物,他都处于支配者的地位。
而与上帝相对的世间万物都是由他创造出来的,是仅凭上帝说出他的想法,而后“事就成了”(创世纪,1:6)的。
这个如此简单、轻易的过程体现出上帝对世间万物绝对的指挥权,作为“被造物”的自然永远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与神是完全对立且不对等的关系。
在中国创世神话中,巨人盘古生于混沌之中,与天地共同成长,耗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业,就在巨人的生命之火即将殒灭之时,盘古又毫不吝惜地把身体的一切化成世间万物,这个开创世界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奉献。
盘古虽然以开创神的身份出现,但他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即使他天生神力,也无法轻而易举地完成开天辟地的伟业,而是必须要不断成长,不断努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即使他是神明,在经过漫长而坚韧的奋斗后,他也会感到劳累,也会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这一充满奉献与牺牲精神的过程中,神不但与天地共同成长,还通过肉体与万物的转化实现了以另一种形式永存于世,神与自然由此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从此,世间万物即是神,神即是世间万物,神与自然统一为一体,不分主客,崇拜自然即是崇拜神,反之,崇拜神则必须崇拜自然。
三人与自然: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神话表达了远古时期人类对世界的思考与认识,当人类对自然、命运、生死等一系列问题感到神秘莫测时,神明就被顺理成章地创造了出来。
人类对神的创造表面上表达了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实际上是人类对于自身所代表的主体与所面对的客体世界关系的思索,这种关系也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传统命题之一——天人观。
这里所指的“天”既包括与地相对的物质的天空,也包括相对于人的客体世界,即自然、宇宙等等。
在“天人观”上的差异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之一,它也最终导致了中西不同的文化个性。
上文中我们关于人与神、神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都是为了最终揭开这一问题的面纱所做的铺垫。
在《旧约》的创世神话中,神与人、神与自然都处在对立的、分裂的位置上,人和自然都是神的“被造物”,都必须服从神的旨意,在神的面前都处于低级的、受支配的地位。
神造人是要人“繁殖增多,充满这地,征服它,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所有走动的生物。
”(创世纪,1:28),因此虽然同样是“被造物”,但神在造人之初就给人分配了明确的任务,造人的目的是征服、支配、管理自然,人是神在世间的仆人,代替神行使对自然的指挥权。
此外,作为绝对精神存在的神代表着高贵、光明,而被他创造出来的土地(即自然)则代表着卑微黑暗。
“泥土赋予人的是肉体、本能、感性、欲望等黑暗的成份和属性”③,当神把生气吹进人的鼻孔里,人才有了生命,也从此有了天赐的高贵灵魂。
神造人的过程决定了人类灵与肉永恒的对立冲突,也决定了人类对自身肉体的来源——即作为客体世界的自然——的不屑。
人所崇拜的是至高无上、创造万物的神,所重视的是神赐予的高贵灵魂,而不是自己负责征服和掌管的自然和来源于自然的肉体。
至此,人与自然分离、主体与客体对立的“天人相分”的观念被淋漓尽致地在创世神话中表现了出来,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西方文化逐渐形成了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对象化的眼光打量和研究外物的思维模式,造就了西方文化注重自由、民主,强调个体意识与个性独立的文化个性,同时,这种观念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导致了人与自然形成了长期的竞争关系。
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神与人、神与自然和谐统一,没有间隔,自然是神的化身,土地就来自于巨人神盘古的身体,女娲用黄土造人,也就是用神的身躯创造人类,人与神质地相同,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二者之间不存在主客之分。
同时,女娲造人并没有给人分配任何任务,不但如此,女娲作为一位人首蛇身的女神,她本身就代表着人与自然的融合,而作为“孩子”的人类也理所当然地遗传和继承了这种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神、自然三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存在着某种深刻而神秘的互动统一关系。
此外,在中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赋灵的关目,人的生命和灵魂都来自土地,因此,人不是内在分裂的,并没有灵与肉的冲突。
这种人、神、自然的交融统一以及人内在的浑然一体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这种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原始先民对于滋养他们的大自然和农耕文明赖以生存的土地的肯定与崇拜之情的深刻反映。
创世神话中表现出的原始的、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把“人”作为主体,把自然作为客体分开来进行观察和研究,而是将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的一个部分,认为只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的运行规律,才能实现各方面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文言》)就成为了中国哲学所倡导的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
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走向了提倡与天地参合、尊崇自然、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辩证统一,和谐共处的方向;而在价值取向上,中国文化提倡把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融为一体,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依赖、责任和义务,形成了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个性。
同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注重事物的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
四小结创世神话反映了人类认识自身与周围世界的重要过程,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基因所投射出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是民族意识与文化个性中最本色、最质朴的闪光,同时,通过对这些文化基因的探查,我们得以找到探寻文化与社会形态发展的原始线索。
西方创世神话中,人与神、神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分离体现出了西方文化“天人相分”的哲学观,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方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擅长分析推理,注重理性思辨,形成了推崇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中国创世神话中的人与神、神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都传递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体现在中国文化中即表现为提倡人与自然的沟通,注重事物的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以及推崇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注: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统一战线学会指导性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tzkt-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