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查房共2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查房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的情况。
它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查房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查房内容。
一、病史采集1.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下肢静脉血栓的病程和症状。
2.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静脉血栓病史、手术史、长期卧床史等。
3.询问患者当前的疼痛感和活动能力,了解治疗效果。
二、身体检查1.观察患者下肢肿胀、发绀等情况。
2.检查患者下肢温度,双手比较触摸,一般情况下患侧肢体温度较高。
3.触诊患者下肢,检查是否有肿胀、硬结等情况。
4.触诊患者浅静脉和深静脉,检查是否有压痛、充血等情况。
5.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下肢肿胀的原因,如浅表静脉炎、淋巴水肿等。
三、功能评估1.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包括平卧、坐位、站立和行走等。
2.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等。
3.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和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效果。
四、实验室检查1.进行下肢超声检查,了解血栓形成的部位和程度。
2.检查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等。
3.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下肢肿胀和疼痛的疾病,如心脏病、肾功能异常等。
五、危险因素评估1.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酗酒、长期卧床、外伤、手术等因素。
2.指导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如活动、穿压力袜、合理饮食等。
六、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活动能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观察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如血栓向上蔓延的迹象,及时调整抗凝治疗。
3.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肺栓塞、下肢溃疡等。
七、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减少下肢负重,避免血栓形成继续向上蔓延。
2.持续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穿压力袜,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查房患者基本情况:姓名:XX年龄:XX性别:XX住院号:XX主要诉求:患者主要抱怨双下肢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和乏力。
查房结果:1.病史与体征:患者有静脉曲张、手术史等明显危险因素。
下肢触诊时发现双侧下肢肿胀、感觉温度升高,皮肤出现发红、静脉走形等体征。
患者有明显的下肢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患者亦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症状。
2.实验室检查:完全血细胞计数显示白细胞计数稍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形成。
3.影像学检查:患者行下肢DUS检查发现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形成血栓闭塞。
4.管理措施:a)药物治疗:患者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如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有助于阻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减少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b)双下肢抗压治疗:为了减轻患者的下肢肿胀和疼痛,使用弹力袜或绷带进行抗压治疗,有助于改善深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症状。
c)体位护理:促使血液流动,避免长时间静卧。
帮助患者进行恰当的动作,如屈膝、屈踝运动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d)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凝指标,如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以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
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况,注意肺栓塞的征象。
e)饮食宣教: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饮食宣教,如减少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血液,改善血液流动性。
f)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如进行早期床边活动,定期进行下肢的活动锻炼,有助于恢复下肢肌肉力量,并改善血液循环。
5.关怀和教育:a)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如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等。
6.其他:a)注意患者的卫生习惯,保持下肢干燥清洁。
b)注意患者的密切观察,如呼吸不畅、胸闷、心慌等症状,有可能是肺栓塞的早期症状,需及时报告医生。
总结与建议: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患者,我们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双下肢抗压治疗、体位护理、监测、饮食宣教、康复护理等,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