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概述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末英国英文名为“桌上网球”(table tennis)19世纪末停留在游戏阶段。
最初的球拍是木板拍-1902年英国人发明了胶皮拍-1950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拍-持续了多年。
在此期间又出现了正胶海绵拍和反胶海绵拍。
-1959年国际乒联才做出了球拍规格化的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性能的球拍也应运而生。
反过来,球拍的改革又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20世纪初逐渐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欧洲国家举行全国性的比赛外,也经常举行一些国际性邀请赛。
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概况1926年12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
第一任主席是英国的蒙塔古。
1926年12月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88年9月,乒乓球被国际奥委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汉城24届奥运会上)从1926年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到现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欧洲全盛期(1926年——1951年)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速度慢、旋转不强、打法简单。
主要技术特点:胶皮拍出现----弹性大、摩擦力大、可制造一定的旋转。
打法特点----削下旋为主的防守型打法。
第二阶段: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年——1959年)主要技术特点:采用海绵球拍,增加了击球的速度和力量。
打法特点: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以攻为主的进攻型打法第三阶段: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迅速崛起(1961年----1969)主要技术特点:采用正胶海绵球拍,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打法和旋转多变并配以有效反攻的积极防守打法打法特点特点:快、准、狠、变、“转”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
60年代初日本创造一种新技术----弧圈球(速度与旋转)第四阶段:欧洲的复兴和欧亚的激烈争夺(70年代----)打法特点: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这两种先进打法。
中国------- 创造了正、反手高抛发球、发展了推挡技术中的加力推、减力挡和推挤弧圈球,增加了正手快拉小弧圈球、正手快带弧圈球等新技术第五阶段:进入奥运时代,欧亚竞争更加激烈1988年,乒乓球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发展。
乒乓球对付各种打法及技术(整理版)各种乒乓球应对及技术一、对付长胶(一)1、凡用长胶打球者,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防守能力。
当你发力进攻时,只要对方将球防过来,这个球的旋转就会十分强烈,往往更难对付。
因此,在拉攻时,应把落点放在第一位,力量不能太大。
由于攻过去的球不怎么转,长胶回过来的球也不怎么转。
一旦出现机会,就应力求一板打死。
如果对方把球防过来,应注意连续进攻,而且一板比一板要更狠,更发力,更增加向上的力量,切记不能手软。
这中间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是对方削过来的球,因为是顺旋转击球,可以充分发挥长胶的借旋功能,其回球的下旋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球即使弧线稍高,也很可能再攻下网;另一种是对方挡过来的球,带有明显下沉,且不往前走,由于借不上力,再攻也易下网,必须将身体适当迎前。
这两种球如实在无法继续进攻,以搓球和推挡回接也有可能下网,必须调整击球动作。
2、长胶的推挡和对搓具有反旋转的特点。
你将球以下旋的形式打过去,它用挡和搓的手法回过来成了上旋。
这与反胶是相反的,这种球在进攻时如按下旋球对待肯定出界,应该只打不拉,有时还要适当下压拍形,用加力推效果也较好;如以搓和挡回接则极易出高球,一般应忌讳搓,即便要搓也得使拍形不能后仰,以接近垂直为合适。
3、长胶的攻球和发力推球具有下沉的特点,在用推挡防守时拍形必须往起抬以避免下网,退台防守可大大降低长胶进攻的威胁,尤其是削球,对方的攻球下沉更便于削出低弧线的球。
长胶攻球速度慢而不带前冲力,因此打回头成功的可能性增大,应注意运用。
4、尽量避免打相持球,因为相持是一般长胶选手的强项。
长胶选手最喜欢对手打两种球,一种是一味稳拉,这时长胶选手可以放心大胆地尽其所能利用多种手法不断打出富于变化的球;另一种是一味对挫,这时长胶的反旋转功能便可大显神通。
因此与长胶对垒应避其所长,最好在前三板解决问题。
发球的目的是逼使对方回出上旋或不太转的球,以便自己抢攻(二)打的套路简单一点,发下旋,他搓回来你就打。
乒乓球的基本技术的基本技术_其次节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一、握拍法乒乓球的握拍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握拍;二是横握拍。
(一)直拍握法动作要点:拍前,以食指其次指关节和拇指第一指关节扣拍;拍后,三指弯曲贴于拍的1/3上端。
这种握拍法,简称中钳式(见图11-1)。
图11-1(二)横拍握法动作要点:虎口贴拍,食指在拍前,拇指在拍后,其他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这种握法又称为八字式(见图11-2)。
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图11-2(三)握拍应注重的问题(1)握拍办法要稳定,不要轻易转变握拍方式,以便保持相对稳定的击球动作。
(2)握拍不能过紧、过松或太深、太浅,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便性和击球的力气与命中率。
(3)不论直握或横握,在预备击球时或把球击出后,手指都不要过分用力握拍,以便拍形复原到预备击球的状态,也可使手的各部分准时放松,避开手腕、前臂的僵硬。
二、基本站位与预备姿态(一)基本站位基本站位应该按照个人的不同类型打法来确定。
基本站位与个人打法特点相适应,则有助于发挥其技术之所长。
可以说,基本站位的适当与否,对技术长处发挥的好坏是有很大影响的。
动作要点:因为乒乓球的打法不同,击球员基本站位也会略有区分。
(1)左推右攻打法: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偏左。
(2)两面攻打法: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
(3)弧圈球打法:基本站位在中台偏左。
(4)横拍攻削结合打法:基本站位在中台附近。
(二)预备姿态击球员在还击每一个来球之前,应该使身体保持正确的预备姿态以便快速起动。
动作要点:两脚平行站立,膝微屈并稍内扣,上体略向前倾,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含胸收腹,两眼凝视来球。
球拍置于腹前。
三、基本步法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
它是影响技术水平发挥的挺直因素之一,没有灵便的步法,就不行能有效地回击来球,无法用法有效的手法。
(一)单步在来球距离身体一步以内的较小范围且角度不大的状况下、台内球在还击追身球时采纳此种步法。
动作要点:以一脚前脚掌内侧为轴稍转动、蹬地用力,另一脚一直球方向做前后左右移动一步。
乒乓球的基本知识与打法乒乓球是一项具有多种类型打法的运动项目。
由于类型打法不同,其基本技术也有所不同。
下面是我分享的打乒乓球的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一) 基本站位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站位应根据不同类型打法及个人的打法特点相适应,不同类型打法其基本站位的范围大小也不相同。
站位正确,有利于保持稳定的击球姿势和向任何一个方向迅速移动。
1、站位动作要点:站位的范围指运动员离球台端线的远近距离和左右距离。
根据不同的打法选择不同的基本站位。
左推右攻打法:基本站位在中间偏左; 两面攻打法: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 弧圈球为主打法:基本站位在中台偏左; 横拍攻削结合打:基本站位在中台附近; 削球打法:基本站位在中远台附近。
(二)准备姿势准备姿势是指击球员准备击球或还击球时的身体各部位姿势。
合理的姿势,有利于脚、腿蹬地用力和腰、躯干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与迅速起动;保持正确的击球姿势,提高击球的命中率。
1、准备姿势动作要点 (1)下肢: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
身体稍向右侧,面向球台。
两膝自然弯曲,提踵,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2)躯干:含胸收腹,上体略前倾,下额微收,两眼注视来球。
(3)上肢:持拍手和非持拍手均应自然弯曲置身体前侧方,保持相对的平衡态。
1、握拍法的特点:握拍有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
2、握拍法动作要点 (1)直拍握法:拇指、食指自然弯曲,以拇指第一关节和食指握住拍柄两肩。
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斜行重叠,以中指第一关节偏左侧部托于球拍背面上1/3处;或中指、无名微曲,同时压住拍面。
(2)横拍握法虎口压住球拍右上肩,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分别握在拍身前、后两面。
中指、无名指、指弯曲握住拍柄。
1、步法的特点:步法指击球时选择合适的位置所采用的脚步移动方法。
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生命。
没有灵活的步法,就不可能有效地回击来球,无法使用有效的手法。
2、步法的使用与方法(1)单步在来球距离身体一步以内的较小范围、角度不大的情况下、台内球、在还击追身球时采用此种步法。
浅谈如何分析乒乓球技战术作者:吴婧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2期摘要:在对运动员乒乓球比赛的技战术分析中,通常运用的是三段统计与四段统计,现在三段统计也还在不断的完善中。
分析技战术不仅要从宏观数据上分析,也要在单个的技术和关键点上去从点到面的分析。
文章从发球分析并结合第三板、接发球分析并结合第四板到发抢与接抢的战术分析技战术,和落点、变线与关键分来分析乒乓球技战术。
关键词:乒乓球;发球;接发球;变线;关键球随着乒乓球的发展,运动员想要提高自己的技战术,不仅仅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也要通过一定的统计与分析的手段来改进自己在比赛中的不足,也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手的打法特点来找到对手的弱点,即运动员选择怎样的战术方法来克敌制胜,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就是去分析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简单的三段统计与四段统计出的数据已经不够突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的运用。
所以本文从发球、接发球、落点、变线和关键分的数据统计来分析技战术。
一、分析发球及结合第三板技战术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与限制的技术。
可以凭自己主观意志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战术意图,可以发出任何路线、落点、速度、旋转及弧线的球。
长、短球,转与不转,及发球落点的统计,得出的使用率与得分率可以看出一个运动员的主观技术打法,再配合第三板的控制和进攻,可以了解运动员发抢段的战术。
如通过发球的数据统计是可以看到运动员发球的得失分,以及他使用最多的落点、旋转,并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在比赛中他在发球的时候运用的技术是突出他的优势,还是为了压制对手的劣勢,再到第三板配合的战术是得分还是失分,这将能分析出他在比赛中运用这类发球轮技战术的优劣势。
从国家队樊振东各类比赛中的发球及第三板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樊振东以发侧下短球接反手快拉得分率较高,这种发抢段技战术是樊振东的优势,也是他的打法特点之一,但也是因为使用率过高,而会让对手了解其打法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也会是樊振东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乒乓球发球技术:让高手都接不好你的发球我是一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直板弧圈结合两面攻),我深知业余选手技术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我也是走过很多弯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所以我的这篇文字应该还是能切合业余选手的实际。
这篇文字我主要谈谈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和直板正手反面发球。
转与不转发球威力更大,也更加适合发抢,我会重点详细介绍;直板正手反面发球是直板的特色发球,我也会详细谈一谈。
下蹲砍式发球和逆旋转发球这两种发球是横板的优势发球,我的直拍下蹲砍式发球和逆旋转的下旋发球当前在质量上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琢磨体验。
发球是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没有一手好的发球,发抢是很难打出的。
虽然发球的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得分,但是更高质量的发球永远是我们所追求的,旋转速度落点俱佳又具迷惑性是我们对发球的最终追求。
能够这样说,高手不一定发球好,但发球好的应该是个高手。
什么叫发球好,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你的对手不论水平高低都经常吃你的发球。
如果你的发球高手一点都不吃,那么你的发球还需要精雕细琢一下。
有人说练了好长时间的发球总是没有起色,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发球是练出来的但又不是练就能够出来的。
怎么这么说呢,因为发球是顿悟出来的,需要在多加练习的基础上反复揣摩,一手很有质量的发球的出炉靠的是顿悟,但顿悟离不开多加练习这个基础,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想把球发好需要好好琢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你能坚持,终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
仅仅靠模仿发球好的选手的动作是完全行不通的,关键要“神似”,“形似”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1.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都是配套发球。
这两组发球都要求发球动作极其相似,否则无论你的转球发得多么转,不转球发得多么不转,或是侧上侧下发得再旋,都是无用的。
转或侧下我就摆,搓和拉,不转和侧上我就挑,推和打,这还不好接吗?所以发好这两类发球的关键在于发球动作极其相似,旋转差别非常明显。
乒乓球的初学者入门教程讲解学习乒乓球可使人体左右半脑发达,可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
下面是店铺网站为大家收集的乒乓球的初学者入门教程,望大家喜欢。
兵乓球初学者入门教程一:注重基本功,培养手感对于入门级的业余爱好者首先要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的练习过程就是一个培养手感、了解球性的过程。
成年人练习乒乓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成年人的灵活性相对差一些,身体的肌肉组织已经定型,可塑性不太好,因此在练习中首先要使击球动作规范化。
与少儿教学类似,我们可以先进行徒手挥拍的练习,这种练习方式最直接。
徒手挥拍有几个要点:第一,双脚的间距要大一些,把身体重心压低,上身向前倾,引拍时,要依靠转腰来带动手臂,身体重心放于右脚;第二,挥拍时,转腰的同时将身体重心从右脚转移至左脚,手臂向前挥出,前臂收缩幅度不要太大。
徒手挥拍的重点不是要把动作做得如何标准,而是要体会重心转移和运用腰部的感觉。
在练习中,应该先学习最普通的正手攻球,攻球时要多撞击来球,减少摩擦。
撞击球可以最大面积地接触球体,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触球瞬间手指的力道。
正手攻球时如何才能够多撞击而少摩擦呢?在攻球时,拍形尽量垂直于台面,或者稍微下压一点,出手的方向直接水平向前,这样击球的感觉最清晰。
在练习时,不必担心击球出现失误,重要的是体会正手攻球的动作,体会接触球时撞击的感觉。
有了一定的撞击感觉之后,就可以加入前臂的收缩,前臂收缩的动作不必过大,幅度尽量小一些,在收缩前臂的时候要突然、迅速,找到突然释放爆发力的感觉。
乒乓球的每个技术动作都是腿、腰、手三者的动作组合,必须要做到协调统一。
正手攻球时,尽量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身体要迎着来球向前,在发力方向上我们可以适当调节,如果出手方向过于水平向前,那么回球很容易下网,因此我们出手的方向可以略微向左前上方挥拍,在触球瞬间,胶皮会自然对球产生摩擦,这样会自然制造出弧线。
很多爱好者为了制造弧线会刻意去翻手臂、抬手肘,这是一个误区,会导致击球动作严重变形。
体育大视野乒乓球“前三板”战术在业余比赛中的制胜问题朱金铭西华师范大学摘要:作为我国的“国球”,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让业余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了解乒乓球竞技和享受比赛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业余乒乓球比赛中存在的制胜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所得问题上进行拓展研究,探究“前三板”战术的具体作用,使业余爱好者能更好的根据自身能力在乒乓球比赛合理使用“前三板”战术以达到制胜的目的。
关键词:乒乓球;比赛;战术;制胜一、乒乓球比赛的制胜要点乒乓球双方运动员的制约最终是通过基础求的速度、力量、落点、弧线、旋转这五个物理要素实现的[1]。
因此“快、转、准、狠、变”五点制胜因素非常形象的概括了乒乓球的制胜因素。
而且“变”尤其重要,乒乓球的多变性是乒乓球球性上的复杂性在战术策略上的充分表现。
乒乓球运动的多变性特征,指的是充分利用乒乓球球性的复杂性来谋求获得比赛胜利的战术策略[2]。
多变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战术策略的变化。
同时由于乒乓球是以个人技战术发挥为前提的竞技项目,即使是双打或者团体赛,也主要依靠个人间的对抗来完成,乒乓球个人技术发挥的战术运用是比赛制胜的两个重要因素[3]。
二、业余爱好者战术及其比赛特点业余爱好者多数没有经历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因此其无论是在基本功、步伐、协调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无法与专业选手比较。
所以业余爱好者普遍存在击球稳定性差、连续性不足、相持阶段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业余爱好者技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4]。
通过大量的实地观察业余比赛分析,业余比赛多数回合较少,进入相持阶段的得分的概率明显低于在接发球阶段的得分概率。
因此如果“前三板”战术运用得当,争取在前三板中取得获胜是更经济和适用的方法。
三、“前三板”战术的养成发球技术与进攻技术是前三板的两个基本条件,发球为进攻创造条件,进攻充分体现发球的效应,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战术单元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5]。
要很好的把发球技术与进攻技术融合在一起,必须从发抢意识、发球、完善进攻技术三个方面去完善。
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乒乓球前三板技术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乒乓球前三板技术学习乒乓球可使人体左右半脑发达,可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望大家喜欢。
浅谈前三板技术《一》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我认为前三板技术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发球上,没有良好的发球技术严密的前三板技术是没有施展的空间,如果发球的效果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也许都非常的清晰和清楚的碰到例如发球非常好的人。
一个晚上吃发球就吃懵了。
个人技术没有任何的施展空间,所以任何一个选手和业余球迷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发球技术的提高和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个就需要我们平时发球落点丶旋转的积累。
手上感觉的多次熟悉。
发球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旋转的影响的比较主动的技术,在发球技术上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1:发球的目的性。
2:发球的落点。
3:发球的转动。
4:发球后第二板的贯通和一步登陆作战计划。
5:发球的假动作。
6:发球之前的体温调整。
7:发球之前观测劲敌的站位和思索劲敌直奔你相同发球的习惯。
8:在比赛关键的时候比分,比如:10:99:99:10等关键比分要学会回忆,你的几套发球,对方在接你那一套发球比较不适应?浅谈前三板技术《二》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技术应该是接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的好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下面技术的发挥,在技术范畴中接发球技术属于被动技术。
网球的赛制中有“破发球局”之说,乒乓球中也是非常的重要。
好的接发球技术不会令你进入到对方设计好的战术之中去。
破发球几个会让对手心里充满压力,以至于发球技术不自然发不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假如他的发球你非常的不适应,对手更放松更能发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可以说前三板的争夺就是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上的争夺。
在自己发球的时候,属于主动技术,是你组织发起进攻和控制的核心,而到对方发球时候,由于接发球属于被动技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成接发球属于核心技术了。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主要得分技术统计与分析——以52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为例摘要:为了比较与分析中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技术。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中主要得分技术运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技术是正手弧圈、反手拧拉、正手反拉弧圈,且正手弧圈使用次数多、稳定性强,并就进一步提高中国运动员在相持中正反手弧圈稳定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得分技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简称世乒赛),它是国际乒乓球联合主办的一项最高水平的世界乒乓球大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它与奥运会、世界杯并称为“体育运动的三大赛事”。
在52届世乒赛决赛上,中国男乒派出了张继科、马龙、许昕三大主力队员与德国运动员在此次决赛上展开一场激烈斗争,双方队员都发挥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尽管张继科不敌奥恰洛夫,但马龙独得两分,许昕完胜对手,中国队总比分3-1力克德国队,取得男团七连冠。
本文运用三段分析法就马龙与波尔、张继科与奥恰洛夫、许昕与弗朗西斯卡、马龙与奥恰洛夫四场比赛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技术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探讨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特点及其优势与不足,期望为中国运动员在今后对国外选手的比赛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马龙与波尔、张继科与奥恰洛夫、许昕与弗朗西斯卡、马龙与奥恰洛夫四场比赛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技术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2.1文献综述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查找目前国内有关于52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专业研究成果。
1.2.2录像观察法对52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马龙与波尔、张继科与奥恰洛夫、许昕与弗朗西斯卡、马龙与奥恰洛夫四场比赛的比赛录像资料进行反复的观察。
1.2.3数理统计法对52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比赛中的得分技术运用结果进行统计法以及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利用Execel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
向国手学习前三板技术发球抢攻是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得分手段。
发球的质量直接影响上手的质量。
高水平选手在发球前就制定好了后续套路,使第一板的进攻具备最大的威胁。
马林的发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他的每一个发球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组图A中,马林采用高抛发球,他在击球前先抬起左脚,依靠左脚触地时身体的力量来增强对球的摩擦。
图3中,马林触球时的拍面比较竖直,因此这个发球的下旋并不强烈。
触球后,马林的前臂迅速向反方向做假动作以迷惑对方(图4—5)。
由于这个侧下旋发球并不转,对方通常会直接挑打,如果对方采取搓球的方式,那回球的弧线肯定会偏高、偏长,马林事先预测好对方回球的方式,在发球后,他的站位稍稍后退(图7),当看到对方劈长到自己的反手位,他迅速后撤,调整好站位(图8—10),右腿弯曲的幅度较大,这样可以更好地稳定身体重心(图11)。
在来球的下降初期,马林充分将前臂和手腕内收,以反手横拉直接进攻,这板拉球的摩擦十分充分,旋转比较强烈(图11—12),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组图B中,马林采用低抛发球。
在触球瞬间马林更多地依靠手腕米摩擦球,这个发球的下旋不太强烈,注意马林发球的第一跳在球台的中部位置,这是发短球的技巧。
触球后,马林的前臂迅速向身体左侧弯曲,这样可以使发球带有定的侧旋,同时可以给对方在旋转判断上造成困难。
发球后,马林上半身前倾的幅度较大,充分做好进攻的准备。
当看到对方摆短出现高球时,马林右脚先垫一步,左脚向球台左侧前方插上,同时转腰引拍。
在来球接近最高点时,他右腿发力蹬地,左腿腾空,在空中转腰击球。
击球时一定要注意在台内发力拉半高球要加强前臂的收缩,将回球的弧线控制得短一些,否则很容易出界。
发球抢攻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发球、步法、预判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考虑好每个环节,要分析对方回球的每一种可能性,充分做好进攻的准备。
发球抢攻是一种套路,发球前要事先确定发球的旋转和落点,以及对方将如何回接,回接到什么落点。
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
学习乒乓球可使人体左右半脑发达,可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望大家喜欢。
浅谈前三板技术《一》前三板技术的核心
我认为前三板技术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发球上,没有良好的发球技术严密的前三板技术是没有施展的空间,如果发球的效果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也许都非常的清晰和清楚的碰到例如发球非常好的人。
一个晚上吃发球就吃懵了。
个人技术没有任何的施展空间,所以任何一个选手和业余球迷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发球技术的提高和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个就需要我们平时发球落点丶旋转的积累。
手上感觉的多次熟悉。
发球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旋转的影响的比较主动的技术,在发球技术上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发球的目的性。
2:发球的落点。
3:发球的旋转。
4:发球后第二板的衔接和一步作战计划。
5:发球的假动作。
6:发球之前的呼吸调整。
7:发球之前观察对手的站位和思考对手接你不同发球的习惯。
8:在比赛关键的时候比分,例如:10:9 9:9
9:10等关键比分要学会回忆,你的几套发球,对方在接你那一套发球比较不适应?
浅谈前三板技术《二》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
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技术应该是接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的好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下面技术的发挥,在技术范畴中接发球技术属于被动技术。
网球的赛制中有“破发球局”之说,乒乓球中也是非常的重要。
好的接发球技术不会令你进入到对方设计好的战术之中去。
破发球几个会让对手心里充满压力,以至于发球技术不自然发不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假如他的发球你非常的不适应,对手更放松更能发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可以说前三板的争夺就是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上的争夺。
在自己发球的时候,属于主动技术,是你组织发起进攻和控制的核心,而到对方发球时候,由于接发球属于被动技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成接发球属于核心技术了。
接出来效果的好坏是非常的关键。
在接发球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接发球的站位要结合自身特点技术特长来制定。
2:接发球必须要掌握多种接发球技术,不能光是搓和摆。
3:接发球时应该见缝插针尽量把被动变为主动技术。
4:接发球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5:接发球时多去想和适应对方的动作,加强盯球意识的培养。
6:接发球时多多去观察和回忆对手的第二板常用方法。
7:接发球时多去变化落点,切忌落点单一,旋转单一。
应该长短结合和大胆直线后的主动防守。
浅谈前三板技术《三》前三板技术的衔接
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了。
这些特长技术的发展跟我们强烈的意识是分不开
的。
很多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处理得不错,但是忽略了体现得分的重要技术。
而出现很好的机会时候延误的战机。
形成这些得分手段技术的前提就是意识和果断的决心,平时我们训练的技术例如:侧身拉之后正手连续冲。
这些技术熟练的程度和自信形成你接发球,发球之后得分的重要保证。
所以衔接技术一定要扎实和实在。
不能认为丶差不多之类的定义去实行自己技术计划。
浅谈前三板技术《四》前三板技术的“算球”
何谓“算球”?我的理解是,所谓算就是计算。
是想在别人面前的一种意识形态。
“算球”成功与否和概率是跟你平时高度的注意力和观察对手行为的关键所在。
十个球通过我们细致观察对手算到了6个以上我们就算是成功了,这个就是一个概率。
其实比赛很大程度上就是比概率,概率高自然成为胜者。
例如:我跟对手熟悉有几次交锋机会,对方是直拍反胶,有强烈的侧身意识,他一般都是一短路的我方反手位下旋为主,他发这个球都是同一个动作,准备动作也是如此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到他的发球局,看到他的这种意识形态,我应该马上就得到这样的反馈信息:对方发我反手位不出台的下旋,伺机侧身拉,或者挑。
他有这个非常强烈的上手欲望和进攻意识。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的去给对方一个出其不意:直接给对方一个直线的快搓或者快切。
这样基本上打乱了对方的战术和他的设想得到的效果。
如果多次的处理方法都是摆过去,那么可想而知,自己多么的被动。
当然切,搓直线技术不能多次的运用,任何一个技术不搭配其他的技术混合应用都会给对方适应。
对方适应了就没有多么大的效果了。
如果他算好以后这样的球
也是非常的危险。
因为在对方的正手位他会给你致命的一冲。
这个就是设计到斗智斗勇的问题和场上灵活运用的范畴。
浅谈前三板技术《五》前三板自我特长的贯彻
前三板技术成功与否关系到自己技术特长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
这个也是非常需要我们去正视的问题,如果在前三板技术中我们特长技术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会影响自己作战计划的效果。
怎么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个不但要有“砍柴不误磨刀功”扎实基本功做底子,还要有细致入微的应变能力。
处理球的多样化和随机应变能力,假如自己定死一套模式去打效果会非常的不理想。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我们学校这些队员,用脑去打球。
我欣赏刘国梁,他在场上的应变能力和用脑去打球的能力,也许世界乒坛上目前没有能超越他。
坦白的说他的基本功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灵活多变丶让你无法适应他,他去适应你。
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
如果你今天发挥得不好,但是你能令你的对手发挥得更差,那么你也算是成功的。
这些成功说明你在贯彻你的思想和时刻给对手制造意想不到或者众多麻烦的能力。
其实前三板技术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限于本人才学肤浅。
不能深刻的跟大家探讨。
乒乓球的前三板技术重点和核心我们应该放在:发球和接发球上面。
同时在定位我们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打法时候应该尤其注重前三板的教学和细致的技术指导。
因材施教,因队员的能力丶体质丶心里丶生理丶血型诸多因素去考虑队员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