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98.86 KB
- 文档页数:22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1. 引言电路理论是电子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础理论对于电子工程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电路理论基础》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第四版中由孙立山和陈希有主编。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其在电子工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 内容概述《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按照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组织和讲解。
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解释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参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Ohm定律与基本电路定律:介绍了Ohm定律和基本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等。
解释了这些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串联与并联电路:讲解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
4.电路的戴维南定理与戴证神定理:详细介绍了电路的戴维南定理和戴证神定理,分析了这两个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5.交流电路:讲解了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正弦波电压和电流的表达方式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
6.电路的幅频特性:详细介绍了电路的幅频特性,包括电路的增益、相位和频率响应等概念。
解释了幅频特性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性。
7.滤波器电路:介绍了滤波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讲解了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8.放大电路:详细介绍了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解释了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等重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9.模拟电路:讲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10.数字电路: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了数字电路的逻辑门、触发器和计数器等重要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特点分析《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既注重理论概念的讲解,又注重实际电路应用的分析。
大一电路理论基础知识点电路理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习电路理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点。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电流:电流是电荷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电压是电场力对电荷单位正电量做的功,通常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通常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二、基本电路元件1. 电阻器:电阻器是用来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常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强度。
2. 电容器:电容器是存储电荷的元件,通过积累和释放电荷来调节电压和电流。
3. 电感器:电感器是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压的元件,常用于滤波和振荡电路中。
三、基本电路定律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2.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一个节点处,所有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所有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沿闭合回路的电压之和等于零。
四、串、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动。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路元件的两端相连接,形成多条路径供电流通过。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五、交、直流电路1. 直流电路: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保持不变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大小、电压大小和电阻大小都保持恒定。
2. 交流电路: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随时间变化。
六、电路分析方法1. 罗尔定理:罗尔定理适用于含有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电路,通过对电路元件应用罗尔定理,可以简化电路分析问题。
2. 网孔分析法:网孔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解决复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分布问题的方法。
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2:不能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而是受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叫()。
回答:受控源3: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4: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5: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6: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8: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9:通常规定()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回答:正10: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滞后1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回答:初相12: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15: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取决于电路的连接形式,与支路元件的性质()。
回答:电压与电流、无关16:各种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都规定一个限额,这个限额值就称为电气设备的()。
回答:额定值17: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回答:多18: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星形19: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20: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1: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参考方向绕行方向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
回答:零2:对于两个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的二端网络,如果它们对应端钮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称N1和N2是()的二端网络。
回答:相互等效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回答:电压电流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5:三个电阻元件首尾相接,连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角形6:欧姆定律揭示了电阻元件上的()和()的约束关系。
回答:电压和电流7: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8: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9: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源。
回答:电压10: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回答:负责11:电路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受控支路和()。
回答:控制支路12: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的作用。
回答:分流13: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14:与理想电流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回答:串15:功率因数越低,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输出的有功功率就越低,其容量利用率就()。
回答:越低16:为了限制负载中过大的电流,将负载()联一个限流电阻。
回答:串17: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求解复杂电路中()电流或电压时。
回答:某一支路18: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19:()接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回答:并20: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回答:叠加1:电感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超前2:以假想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KVL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电流法。
回答:回路3:伏安关系是()的关系特性。
回答:器件两端电压和电流之间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5: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两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支路()法。
回答:电流6: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回答:负责7:构成电路的三要素是()。
回答: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8:阻值不随其两端电压或电流数值变化的电阻叫()。
回答:线性电阻9: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回答:振幅10: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的作用。
回答:分流11: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12: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13:电压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伏毫伏及微伏14: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15:直流情况下C相当()路;L相当于()路。
回答:开、短16: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17: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18:电气设备三种运行状态分别是()。
回答:满载、过载轻载19:容抗XC与频率成()比;回答:反20:欧姆定律揭示了电阻元件上的()和()的约束关系。
回答:电压和电流1:电路的参考点选得不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随之()。
B. 变化2:三个电阻元件首尾相接,连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角形3: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4: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回答:振幅5: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6: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源。
回答:电流7:用等效电路的方法求解电路时,电压和电流保持不变的部分,仅限于等效电路以()。
回答:外8:电源绕组首端指向尾端的电压称为()电压。
回答:相9: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10: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回答:电压电流11: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源。
回答:电压12:三相电源绕组首尾相连组成一个闭环,在三个连接点处向外引出三根火线,即构成()接。
回答:角13:电压的单位是()。
回答:伏特14: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回答:负责15: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16: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回答:叠加17: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18: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的作用。
回答:分流19: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20:电流的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安、毫安及微安1: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2: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3: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相位相()关系。
回答:同4:电流的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安、毫安及微安5:正弦量的极大值是有效值的()倍。
回答:√26: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8:只存储磁能,不消耗能量的器件叫()。
回答:电感9:与理想电流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回答:串10:正弦量变化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叫()。
回答:周期11: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源。
回答:电流12:角频率越小,正弦量变化越()。
回答:慢13:以()为待求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各节点电压方程式,进而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叫节点电压或电位法。
回答:节点电压14: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均可以用一个恒压源US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有源支路等效代替。
其中恒压源US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电阻R0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入端等效电阻Rab。
这一定理叫()。
回答:戴维南定理15: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16:为了限制负载中过大的电流,将负载()联一个限流电阻。
回答:串17: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18: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电压。
C. 直流19:电压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伏毫伏及微伏20:直流情况下C相当()路;L相当于()路。
回答:开、短1:通过改变串联电阻的大小得到不同的输出( 2 )。
2:正弦量变化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叫( 1 )。
3:振幅、角频率和( 1 )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4: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应( 3 )该设备额定电压值。
5:直流情况下电容C相当( 1 )。
6:受控源的电动势或输出电流,受电路中( 3 )控制。
7:电感元件的电压相位( 3 )电流相位。
8:受控源(1)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
9:为了限制负载中过大的电流,将负载( 1 )联一个限流电阻。
10:对外提供恒定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 3 )。
11: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1 )。
12: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压源( 2 )联的电流源不起作用。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2)的电路。
14:与理想电流源( 1 )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15: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求解复杂电路中( 3 )的电流或电压。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1 )电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3 )。
3: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流源( 1 )联的电压源不起作用。
4: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 1 )连接。
5: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3 )。
6: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相位相( 1 )。
7:对外提供恒定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 1 )。
8:某点电位是该点相对于( 2 )的电压。
9:时间常数τ越大,充放电速度越( 3 )。
10:受控源( 1 )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
11:应用KCL定律解题首先约定流入、流出结点电流的(3)。
12: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 1 )的作用。
13:以( 2 )为待求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各节点电压方程式,进而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叫节点电压或电位法。
14:容抗X C与频率成( 2 )。
15: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 1 )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
1: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3 )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