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垃圾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置、利用等活动。
第三条建筑垃圾管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行谁产生、谁负责,谁处置、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建筑垃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第五条建设、城乡规划、环保、环卫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二章产生与分类第六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拆除单位和其他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利用的记录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当向所在地环卫部门申报建筑垃圾产生量、处置方式及利用计划。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使用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垃圾分类设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回收和利用。
第十条拆除单位在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并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
第三章运输与处置第十一条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速度运输建筑垃圾。
第十二条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封闭、覆盖等措施,防止建筑垃圾沿途泄漏、遗撒。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处置场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环保、环卫等要求,取得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建筑垃圾处置场应当按照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筛分、破碎等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五条建筑垃圾处置场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章利用与监管第十六条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过程中优先使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十八条建设、城乡规划、环保、环卫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利用等活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公司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以及与公司合作的供应商、客户等相关方。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公司规章制度,确保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公司设立再生资源部,负责建筑垃圾的收集、分拣、处理、再生等环节。
第五条公司设立技术部,负责再生技术的研发、改进及推广应用。
第六条公司设立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收支、成本控制等工作。
第七条公司设立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及薪酬福利等工作。
第八条公司设立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内部行政管理、对外联络等工作。
第三章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第九条建筑垃圾收集:公司需与施工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建筑垃圾收集范围、时间、地点等。
第十条建筑垃圾运输:公司需配备符合环保要求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
第十一条建筑垃圾倾倒:公司将建筑垃圾倾倒至指定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四章建筑垃圾分拣与处理第十二条建筑垃圾分拣:公司需对收集到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分拣,确保再生资源利用率。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处理:公司需采用先进的再生技术,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第五章再生资源利用第十四条再生资源研发:技术部需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
第十五条再生资源推广应用:公司将再生资源产品推广应用至相关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十六条再生资源销售:公司需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确保再生资源产品销售。
第六章质量管理第十七条质量意识:全体员工需树立质量意识,确保再生资源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八条质量控制:公司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再生资源产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第十九条质量改进:公司需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再生资源产品质量。
第七章安全生产第二十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需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一条安全教育培训:公司需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行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拆除、修缮、装修等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旧物。
第三条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四条建筑垃圾的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建筑垃圾的整体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方案。
第五条建筑垃圾的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建筑垃圾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共享、管理便捷。
第六条建筑垃圾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二章建筑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第七条建筑垃圾应当分类处理,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第八条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砖、废瓦、废木材、废金属等,应当进行回收利用。
第九条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等,应当进行专门的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十条可堆肥垃圾包括废弃食材、废弃植物等,应当进行分类处理,可进行堆肥或者沼气发酵利用。
第十一条其他垃圾包括难以分类的建筑垃圾,应当妥善处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二条建筑垃圾产生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减量措施,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第三章建筑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第十三条建筑垃圾的收集应当由建筑垃圾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确保垃圾分类准确。
第十四条建筑垃圾的运输应当按照规定的路径和时间进行,不得影响交通秩序和环境安全。
第十五条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应当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核,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建筑垃圾的暂存点应当设在指定的场所,不得擅自改变位置。
第十七条建筑垃圾的暂存点应当设有防渗漏设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十八条建筑垃圾的运输应当按照垃圾分类标志进行,确保垃圾得到正确的处置。
第四章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利用第十九条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利用应当遵循“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二十条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利用应当优先考虑利用价值更高的方法。
第二十一条可回收垃圾和可堆肥垃圾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利用。
建筑垃圾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材料周转、倒运出现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进行处理,本着节约、环保、经济的原则,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创造一个舒适的作业环境,特制定建筑垃圾专项管理制度。
第一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要随时清理,做到“工完料清”,建筑垃圾根据项目部统一要求进行分类归堆处理。
现场统一规划,将建筑垃圾在指定场所分类堆放,并标以指示牌。
如:钢筋废料池、模板废料池,铁屑废料桶,不可回收垃圾废料池等。
第二条砼碎块、加气混凝土碎块等块材废料经破碎机加工后再
利用,砂浆落地灰应及时回筛再利用。
第三条钢筋加工产生的短钢筋运送至钢筋废料堆,根据需要制
作成现场排水沟沟蓖、钢筋马凳、临边洞口防护等。
直螺纹加工产生螺纹产生的铁屑采用金属桶集中堆放以便再利用。
第四条模板工程产生的可利用的废旧木材制作成楼梯踏步护脚、柱角护角、现场绿化用具等。
第五条废墨盒、废电池、油漆桶、涂料桶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应分类封闭回收,不应混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第六条废铁钉、废铁丝、废纸张等废料及时交由废品站进行回收。
第七条建筑物内产生的废料垃圾渣物,通过专用建筑垃圾通道或装袋及时清运,现场做到“工完料清”,项目部专人管理现场清洁
卫生工作。
第八条项目部定期组织检查,将建筑垃圾管理制度与现场“工完料清制度”实际结合,采用经济杠杆进行奖优罚劣。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建筑垃圾的生成、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城市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改建、拆除等活动产生的废弃物。
第四条: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二章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第五条: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活动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存放等工作,并保持工地的清洁和整洁。
第六条: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垃圾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制定合理的施工垃圾管理方案,并按照所制定的方案进行建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第七条: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推行资源化利用,对可回收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
第八条:建筑施工单位应配备专门的施工垃圾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施工垃圾的管理水平。
第九条: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建筑垃圾处理单位的联络与沟通,确保建筑垃圾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
第三章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第十条: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和设备维护,保证建筑垃圾的安全运输。
第十一条: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运输。
分装运输时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垃圾泄漏。
第十二条: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单位应定期进行车辆清洗和消毒,保持车辆的卫生和清洁。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单位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运输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单位应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台账,定期对建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第四章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第十五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利用。
第十六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建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保证处理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第十七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2024年建筑垃圾管理制度1、现场固体垃圾应依据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实行分类集中堆放。
分类标识,挂以指示牌。
钢筋废料、铁丝铁钉、纸张等生产生活垃圾送废品回收站回收2、落地灰等含砂较高的垃圾应及时过筛回用;无法再用的垃圾在指定地点堆放,及时外运。
(垃圾必须倒在批准的垃圾堆场,具有准倒证手续齐全)楼层内建筑垃圾,可以利用施工电梯及手推车及时清运,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由项目部定专职保清员、卫生员清扫。
3、垃圾临时堆放场所应设有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并有消防应急安全防范措施。
由项目部专人管理。
4、可回收利用的废物经收集后,按照不同种类,分别堆放,由项目部统一处理或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经收集分类后,其中一部分灰渣、砼块、碎砖等无污染物可回填或挖坑深埋;不可回填的一般废物可委托当地渣土或环卫部门外运,集中处理。
5、项目部环境安全员定期对工地内垃圾堆放进行检查,每月不少于两次。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____建筑工程有限公司____安置小区项目部2024年建筑垃圾管理制度(二)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政府着手制定了一套更加严格和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引言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施工、拆除、修缮和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包括混凝土碎片、砖块、钢筋、木材等。
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和不合理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亟待加强管理。
二、制度内容1.垃圾分类:根据建筑垃圾的性质和可回收性,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将可回收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例如钢铁、玻璃、砖块等;将有害物质进行专门处理,例如废弃油漆和化学品;将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
2.垃圾收集和运输: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确保建筑垃圾及时、有效地收集和运输。
建筑垃圾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建筑施工、拆除、维修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建筑垃圾分类1. 建筑垃圾应按照材料性质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不可回收物等类别。
2. 施工单位应根据分类标准,对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和分类存放。
三、建筑垃圾收集1. 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建筑垃圾收集区域,并明确标识。
2. 禁止将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
四、建筑垃圾运输1.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具备相应的运输资质,并遵守相关运输规定。
2.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撒漏、防扬尘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筑垃圾处理1. 可回收物应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应安全处置,不可回收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2.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建筑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六、建筑垃圾利用1. 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应优先考虑再生利用,减少新材料的使用。
2. 施工单位应积极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七、监督管理1. 建立建筑垃圾环保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
八、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垃圾环保管理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
2. 加强对建筑垃圾环保管理制度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施工单位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及时公布。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上述内容,以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建筑垃圾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建筑垃圾的产出、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和管理、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等。
第四条所有从事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垃圾分类第五条建筑垃圾分类是指将建筑垃圾根据其性质、成分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第六条本单位内的建筑垃圾应按照以下几类进行分类:(一)混合垃圾:指建筑废料、装修垃圾、公共设施拆除垃圾等混合在一起的垃圾。
(二)沙土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沙土、泥浆等垃圾。
(三)石材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石材、砖瓦等垃圾。
(四)木材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木材、木板等垃圾。
(五)钢材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钢材、钢筋等垃圾。
(六)玻璃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玻璃、镜子等垃圾。
(七)塑料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塑料、塑胶制品等垃圾。
(八)电器垃圾:指建筑工地产生的电器设备、线路等垃圾。
第七条建筑垃圾分类方式包括手工分类和机械分类,具体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第八条建筑垃圾分类后的垃圾应进行垃圾袋装,明确标示分类及数量。
第三章建筑垃圾收集第九条建筑垃圾收集是指将分类后的建筑垃圾进行收集、暂存,并且安全运输到指定地点。
第十条本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建筑垃圾收集点,点位数量和位置应满足建筑垃圾产生的需求。
第十一条建筑垃圾收集点应配备相应设备,包括收集容器、传送带、垃圾车等。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建筑垃圾收集点应每日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保证环境卫生。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收集车辆应符合相关要求,并有相应的运输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建筑垃圾必须使用密封的垃圾袋包装,确保垃圾不外露,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章建筑垃圾运输第十五条建筑垃圾运输是指将收集点上收集的垃圾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筑垃圾处置行为,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利用等活动。
1.3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建筑垃圾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环境卫生、发展改革、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二、源头减量与分类2.1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2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包括工程渣土、混凝土、砌块砖瓦、路面沥青、轻物质料(木料、塑料、布料等)、金属材料等。
2.3 禁止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混入建筑垃圾。
三、运输与处置3.1 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遵守以下规定:(1)运输车辆应当具备密闭运输条件,防止建筑垃圾泄漏、散落;(2)运输车辆应当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3)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输建筑垃圾,避开高峰时段;(4)将建筑垃圾运输到规定的处置场所。
3.2 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手续;(2)有符合环保、安全要求的处置设施;(3)有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4)有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和应急预案。
四、资源化利用4.1 鼓励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质量。
4.2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利用;(2)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建筑垃圾的来源、数量、去向等信息;(3)定期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报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
建筑垃圾处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垃圾处理管理,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和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城市建设项目中涉及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包括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等环节。
第三条城市建设单位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建筑垃圾处理管理的责任,确保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四条建筑垃圾处理应当秉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
第五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证书,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建筑垃圾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第六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理档案,清晰记录建筑垃圾的来源、数量、处理方式等信息,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第七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当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转,确保建筑垃圾的安全处理。
第二章建筑垃圾的分类和收集:第八条建筑垃圾按照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混凝土、砖瓦、木材、金属等,建筑单位应当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设置分类投放容器。
第九条建筑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建筑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对建筑垃圾进行收集、分类和运输,确保建筑垃圾的及时清运。
第十条建筑垃圾收集过程中,应当注意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的分开收集,并禁止混合投放,以免影响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效果。
第十一条建筑垃圾收集点应当设置标志标识,指示建筑垃圾的分类投放方式,保证建筑垃圾的正确分类。
第十二条建筑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对建筑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保证建筑垃圾处理点的清洁卫生。
第三章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理:第十三条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条件,保证建筑垃圾的安全运输和无害处理。
第十四条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当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车辆的完好无损,防止建筑垃圾泄漏和污染环境。
第十五条建筑垃圾处理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确保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管理制度编制:
审核:
审批:
陕西建工第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1日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管理制度
本项目栋号多,规模大,为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加强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特制定以下制度:
1.钢筋余料的再生利用
1.1钢筋下料由施工员、预算员及劳务队具体制作人共同
核算,避免废料的产生;
1.2所有余料在指定区域集中分规格堆放,禁止乱扔乱放;
1.3构造柱植筋,马凳筋,定位筋一律使用余料制作;
1.4完全不能使用的余料,应存放在钢筋回收区,由回收
部门统一回收。
2.模板余料的再生利用
2.1拼模后产生的木板、木方应集中分类堆放;
2.2后浇带的覆盖,垃圾箱的制作应采用废旧木板;
2.3短木方应采用接长机接长再利用;
2.4禁止乱裁乱切新木板、新木方;
2.5完全不能使用的废料应集中堆放,由回收部门统一使
用粉碎机粉碎后重新压制成型。
3.混凝土废料的再生利用
3.1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废料应由专用管道输送至底层,
用于基坑回填,若仍具有塑性,应用于临时道路的硬化
或其他零星工程;
3.2混凝土在浇筑前应由预算员、混凝土工长共同核定工
程量,并在浇筑过程中随时跟踪记录,严禁超量。
4.砖及砂浆废料的再生利用
4.1 施工过程中应轻拿轻放,减少非生产性损耗;
4.2 砌筑砂浆应工完料清,落地灰应随砌随清,用于墙面勾缝或零星抹灰。
5. 安装管线的废料回收利用
5.1 优化布线方式,减少管线的切割;
5.2 管线余料应用于电缆电线的过墙套管和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
5.3 完全不能使用的余料应由回收部门统一回收。
6. 其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6.1 材料包装物应由材料部门收集,用于混凝土浇筑时的包裹覆盖;
6.2 打印纸两面使用,废旧纸张用于计算草稿和方案初步设计;
各工长、班组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由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小组监督检查,如若发现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项目部将按规定给予处罚!
陕一建悦达项目部
201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