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青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3 小青蛙教学目标:1. 了解小青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小青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保护小青蛙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小青蛙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道具:小青蛙模型或玩具。
3. 教学材料:笔记本、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小青蛙的名称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小青蛙的兴趣。
2. 展示小青蛙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青蛙的外貌特征。
二、小青蛙的特点(10分钟)1. 讲解小青蛙的特点,包括体型、颜色、皮肤等。
2. 展示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如跳跃、捕食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小青蛙的图片或视频,并记录下小青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小青蛙的保护(10分钟)1. 讲解小青蛙的重要性和保护小青蛙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小青蛙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3. 讨论如何保护小青蛙及其栖息地,如减少农药使用、保护湿地等。
四、小青蛙的手工制作(10分钟)1. 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学生制作小青蛙模型或玩具。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青蛙作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小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保护小青蛙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3. 结束本节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小青蛙及其栖息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青蛙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青蛙的生活环境。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青蛙的保护方法和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
六、小青蛙的生态角色(10分钟)1. 讲解小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小青蛙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如食物链中的位置。
3小青蛙文本分析:本文内容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
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猜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编儿歌识字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欲望,发展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个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儿歌。
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清、晴”等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正确区分“清、晴、睛、情、请”5个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
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
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
(打一动物)2.教师根据谜底板书课题。
(板书:小青蛙)引导学生和小青蛙打招呼。
(生齐读课题)3.(课件播放青蛙捉害虫视频,出示青蛙图片)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图片,说说青蛙长什么样子。
(青蛙鼓着一对大眼睛,宽嘴巴,有四条腿,身穿绿衣裳。
)4.(课件出示青菜、青草、青苗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青”指蓝色和绿色。
5.学生互动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青蛙的知识,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到水中。
青蛙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据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只虫子,一年可消灭15000只害虫。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过渡:小青蛙不仅模样可爱,还会捉害虫。
你们听,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儿歌呢!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只井底下的小青蛙阅读提问
(实用版)
目录
1.井底下的三只小青蛙
2.阅读提问的背景
3.小青蛙们的讨论
4.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5.最终的共识
正文
在井底下,有三只小青蛙,它们分别是红眼睛、绿眼睛和蓝眼睛。
它们虽然生活在井底,但对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它们发现了一本书,书中提到了一个问题: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如何能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个问题引起了三只小青蛙的兴趣,它们决定展开讨论。
红眼睛青蛙首先发言:“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井口外的天空来猜测外面的世界。
”绿眼睛青蛙接着说:“但是,我们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如何能了解整个世界呢?”蓝眼睛青蛙思考了一会儿,提议道:“或许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井外的世界。
”
三只小青蛙决定各自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
红眼睛青蛙认为,通过观察井口外的天空,它们可以了解外界的气候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
绿眼睛青蛙则表示,虽然观察井口外的天空有限,但它们可以尝试通过井外的生物来了解世界,例如观察鸟类迁徙等。
蓝眼睛青蛙则坚持认为,阅读书籍是了解外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为它们可以从书中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三只小青蛙最终达成了共识。
它们认为,观察
井口外的天空、通过井外的生物以及阅读书籍都是了解外界的有效途径。
虽然生活在井底,但通过这些方法,它们依然可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了解丰富多彩的外界世界。
3小青蛙文本分析本文内容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
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猜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编儿歌识字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欲望,发展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正确区分“清、晴、睛、情、请”5个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
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
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
(打一动物)2.教师根据谜底板书课题。
(板书:小青蛙)引导学生和小青蛙打招呼。
(生齐读课题)3.(课件播放青蛙捉害虫视频,出示青蛙图片)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图片,说说青蛙长什么样子。
(青蛙鼓着一对大眼睛,宽嘴巴,有四条腿,身穿绿衣裳。
)4.(课件出示青菜、青草、青苗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青”指蓝色和绿色。
5.学生互动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青蛙的知识,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到水中。
青蛙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据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只虫子,一年可消灭15000只害虫。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过渡:小青蛙不仅模样可爱,还会捉害虫。
你们听,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儿歌呢!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然后再读一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
学生任务单
一、选字填空:
请清青情晴睛
今天天气()朗,我们来到小河边。
河里的水真()啊!我们站在岸边。
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蛙,大大的眼()。
我们正想捉住它。
老师过来说:“()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多事()。
”
二、圈出文中有相同部分的字。
(一)
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
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二)
我爱画飞马,梦里骑马走天下。
我爱画码头,码头风光美如画。
我爱画蚂蚁,来来去去忙搬家。
我爱画妈妈,妈妈养育恩情大。
教我懂道理,对我从来不打骂。
不忘妈妈情,画幅妈妈心头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