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物理化学第五版第十章 界面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14.11 MB
- 文档页数:58
第七章 电化学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 的Ag ,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 ,其中含AgNO 30.236g 。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AgNO 3。
求Ag +和3NO -迁移数。
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n 电解(Ag +)=()()4Ag 0.0787.22910mol Ag 107.9m M -==⨯()3323.3760.2367.3910(Ag) 1.00710mol 169.87n -+--⨯⨯==⨯解前电30.236(Ag ) 1.38910mol 169.87n +-==⨯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7×10-3+7.229×10-4-1.389×10-3=3.403×10-4mol()44Ag 3.40310Ag 0.477.22910n t n +-+-⨯==⨯移解()=迁电 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3NO -的总量的改变如下:n 电解后(3NO -)= n 电解前(3NO -) + n 迁移(3NO -)则:n 迁移(3NO -)=n 电解后(3NO -)- n 电解前(3NO -)n 电解后(3NO -)=30.236(Ag) 1.38910mol 169.87n +-==⨯解后电n 电解前(3NO-)=()3323.3760.2367.3910(Ag) 1.00710mol 169.87n -+--⨯⨯==⨯解前电n 迁移(3NO -) = 1.389×10-3-1.007×10-3 = 3.820×10-4moln 电解(Ag +)=()()4Ag 0.0787.22910mol Ag 107.9m M -==⨯()4334NO 3.82010NO 0.537.22910n t n ----⨯==⨯移解()=迁电 则: t (Ag +)= 1 - t (3NO -)= 1 – 0.528 = 0.477.5 已知25℃时0.02mol·dm -3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 -1。
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十章“界面现象” P503-506习题参考解答:10-1.(1)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气、过饱和溶液、过热液体、过冷液体等。
这些亚稳态的产生,是因为新相初生时,颗粒极小,比表面积和表面吉布斯能高,很不稳定,一旦形成马上又会退缩回去,因而新相难以形成所致。
比如,由于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造成液体内微小气泡难以形成而产生过热液体。
要防止亚稳态的产生,常用的方法是加入新相种子或使新相种子容易形成的物质,或者施加外界扰动,提高系统自身能量等。
比如,加入沸石、素烧瓷片、毛细管等作为气泡种子,可以防止液体过热。
(2)在恒温密闭钟罩内的两个大小不一的球形液滴,长时间放置后,由于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大,小液滴将不断蒸发,越变越小,大液滴则不断有蒸气凝结其上,越变越大,最后小液滴消失,只剩下大液滴。
(3)下雨时,雨滴落在水面形成气泡,其形状近似于半球形。
这是因为雨滴落下进入水面时,其后产生的负压将空气带入而形成气泡,气泡稳定存在时,要求其表面吉布斯能最低,表面积最小,故在水面上形成半球形气泡。
(4)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吸附作用力的不同,前者是分子间力(范德华力),后者是化学键力。
(5)一方面,物理吸附是定温定压下自发进行的过程,其表面吉布斯能减小,a 0G ∆<;另一方面,物理吸附是将气体分子从三维空间转移到二维空间,是熵减小的过程,a 0S ∆<。
因此,a a a 0H G T S ∆=∆+∆<,吸附焓小于零,物理吸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10-2.设大汞滴半径为R ,小汞滴半径为r ,小汞滴个数为N ,则()()()333332222s s,s,3322394/34/34444110 4141100.48651 6.114J 110V R R N V r rR G A A A N r R r R r R R r ππγγγππγπππγπ---===⎛⎫∆=∆=-=⋅-=⋅- ⎪⎝⎭⎛⎫⨯⎛⎫=-=⨯⨯⨯⨯-= ⎪ ⎪⨯⎝⎭⎝⎭大小小大10-3.对水中气泡 36 62258.9110 1.17810Pa 0.110p r γ--⨯⨯∆===-⨯-⨯ 对空中水滴 3 6 62258.9110 1.17810Pa 0.110p r γ--⨯⨯∆===⨯⨯ 对空中液泡 36 64458.9110 2.35610Pa 0.110p r γ--⨯⨯∆===⨯⨯10-4.所加压力即液面附加压力。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章界面现象习题答案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亚稳定状态?如何防止亚稳定状态的产生?解: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或过冷液体和过饱和溶液等。
产生亚稳定状态的原因是新相种子难生成。
如在蒸气冷凝、液体凝固和沸腾以及溶液结晶等过程中,由于要从无到有生产新相,故而最初生成的新相,故而最初生成的新相的颗粒是极其微小的,其表面积和吉布斯函数都很大,因此在系统中产生新相极其困难,进而会产生过饱和蒸气、过热或过冷液体和过饱和溶液等这些亚稳定状态,为防止亚稳定态的产生,可预先在系统中加入少量将要产生的新相种子。
(2)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恒温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解:若钟罩内还有该液体的蒸气存在,则长时间恒温放置后,出现大液滴越来越大,小液滴越来越小,并不在变化为止。
其原因在于一定温度下,液滴的半径不同,其对应的饱和蒸汽压不同,液滴越小,其对应的饱和蒸汽压越大。
当钟罩内液体的蒸汽压达到大液滴的饱和蒸汽压时。
该蒸汽压对小液滴尚未达到饱和,小液滴会继续蒸发,则蒸气就会在大液滴上凝结,因此出现了上述现象。
(3)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固体与气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化学键力。
(4)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解: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理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由热力学原理可知,此过程系统的ΔG<0。
同时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有三维运动表为二维运动,系统的混乱度减小,故此过程的ΔS<0。
根据ΔG=ΔH-TΔS可得,物理吸附过程的ΔH<0。
在一定的压力下,吸附焓就是吸附热,故物理吸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10.2 在293.15 K及101.325kPa下,把半径为1×10-3m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小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为多少?已知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N·m-1。
第10章 界面现象10.1 复习笔记一、界面张力物质的分散度:为物质的表面积A s 与其质量m 之比,用a s 表示,单位为m 2·kg -1。
1.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物质表面层的分子处于力学场不对称的环境中,内部分子对表面层的吸引力与外界物质对表面层的吸引力大小不等,从而形成表面张力。
(1)表面张力可以看做是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m -1。
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相相切,并和两部分的分界线垂直。
(2)表面功为恒温恒压下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单位为J·m -2。
可表示为:(3)表面吉布斯函数等于恒温恒压下系统增加单位面积时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单位为J·m -2。
可表示为:注意:①表面张力、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均用γ表示;②三者为不同的物理量,但三者的量值和量纲等同。
三者的单位皆可化为N·m -1。
界面张力:与液体表面类似,其他界面如固体表面等由于界面层的分子同样受力不对称,同样存在着界面张力。
s s a A m2.吉布斯函数判据在恒温恒压下,系统可以减少界面面积或降低界面张力两种方式来降低界面吉布斯函数,这是一个自发过程。
3.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1)物质的本性:不同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而引起的。
固体物质一般要比液体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张力。
(2)温度:界面张力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当温度趋于临界温度时,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性质趋于一致,相界面趋于消失,此时表面张力趋于0。
(3)压力:增加气相的压力一般使表面张力下降。
(4)分散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要到物质分散到曲率半径接近分子大小的尺寸时才会明显。
二、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式中,为弯曲液面内外的压力差;γ为表面张力;r为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
表明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液体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曲率半径越小,附加压力越大。
第10章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亚稳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1)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气、过热和过冷液体及过饱和溶液。
产生亚稳态的原因是新相种子难以生成。
如在蒸气冷凝、液体凝固和沸腾以及溶液结晶等过程中,由于要从无到有生成新相,因而最初生成的新相的种子是极其微小的,其比表面积和表面吉布斯函数都很大,因此新相难以生成,进而会产生过饱和蒸气、过热和过冷液体以及过饱和溶液等亚稳状态。
为了防止亚稳状态的产生可预先在系统中加入将要产生的新相的种子。
(2)若钟罩内还有该液体的蒸气存在,则长时间恒温放置会出现大液滴越来越大,小液滴越来越小的现象,最终小液滴消失,大液滴不再变化。
其原因在于,一定温度下,液滴的半径不同,其饱和蒸气压不同,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大,当钟罩内气体的饱和蒸气压达到大液滴的饱和蒸气压时,对于小液滴尚未达到饱和,小液滴会继续蒸发,则蒸气会在大液滴上凝结,因而出现了上述现象。
(3)气泡的形状近似于半球状,如不考虑重力影响,则应为半球状。
雨滴落在水面上形成气泡的过程基本上是恒温恒压生成内外表面的过程,当气泡达到稳定状态时,要求其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相同体积的气泡则以球状表面积最小,这就是气泡为半球状的原因。
(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前者是范德华力,而后者则为化学键力。
(5)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理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由热力学原理可知,此过程系统的G∆<0。
同时,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由三维运动变为二维运动,系统的混乱度减小,因此过程系统S∆的<0。
第十章 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及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时汞的表面张力为 N ·m -1。
解: 3143r π=N×3243r π N =3132r rΔG =21A A dA γ⎰=(A 2-A 1)=4·( N 22r -21r )=4·(312r r -21r )=4××(339 (110)110--⨯⨯-10-6)=J10-3 计算时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