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研究亮丙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两药联用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21年10至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纳入研究,视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28例(亮丙瑞林治疗)、联合组28例(亮丙瑞林+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水平[E2/LH/P/FSH(性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长激素)]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GF-1/EGF(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hs-CRP/TNF-α/IGF-1/EGF)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GF-1/EGF)各指标均超过联合组,组间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两药联用治疗子宫肌瘤,能令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得以降低,从而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子宫肌瘤;亮丙瑞林;米非司酮;性激素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子宫肌瘤主要是因雌激素和孕激素失调而引起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是子宫肌层肌肉组织形成的异常增生的瘤体状良性肿瘤,多发于30至50岁年龄段,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妇女发病率更高。
肌瘤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
患者通常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
若放任不管,随着肌瘤的不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可造成患者不孕或癌变。
因此若肌瘤直径小于5cm,无需手术治疗,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并定期体检加强观察。
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均为治疗该病的临床常用药物,两种药物各有所长,本文为研究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两药联用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56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本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56例患者均经我院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疾病,肌瘤直径均<4.5cm,暂无需手术治疗,全部接受药物治疗。
性激素的临床意义性激素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激素,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
它们在人体内对于性腺的正常发育、生殖功能的调节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性激素还涉及到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对于人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也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性激素的临床意义展开论述。
首先,性激素对于性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调节至关重要。
对于男性来说,睾酮是一种重要的雄激素,它由睾丸分泌,对精子的生成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睾酮的存在维持了男性性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睾酮缺乏会导致睾丸功能减退,精子生成和性欲减弱,甚至引起不育问题。
对于女性来说,雌激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调节过程中,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成熟和排卵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的存在使得女性的性腺发育和功能保持正常。
缺乏雌激素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排卵异常,乃至不孕。
其次,性激素对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也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激增,引起第二性征的出现。
比如说男性的声音变低,肌肉发达,体毛增多;女性的乳房发育,髋部扩大等。
这些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男性和女性区分开来,同时也对于个体的性吸引力和性别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性激素对于骨骼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
性激素的存在对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骨密度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性激素的平衡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性激素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
雌激素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因此,雌激素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
综上所述,性激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们在性腺发育和功能调节、第二性征的出现、骨骼健康和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性激素的检测和调节,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血清性激素在子宫肌瘤患者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性激素在子宫肌瘤患者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子宫颈(体)平滑肌瘤组、子宫壁内平滑肌瘤组、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组及子宫浆膜下层平滑肌瘤组在月经增殖期和分泌期时期的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同时选择30例门诊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e组)。
结果月经增殖期和分泌期各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rog)及睾酮(t)等性激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1.2 性激素检测方法各组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第7-12d(增生期)和第17-25天(分泌期)抽取空腹肘部血液5ml,离心处理后吸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prog、prl、fsh、lh和t等性激素的表达水平,同期对照组相同方法抽血检测性激素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予以处理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和kruskal-wallis秩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各组月经增殖期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比较月经增殖期各组患者血清e2、lh、fsh、prog及t等性激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及c组血清e2水平高于其他部位子宫肌瘤患者(p<0.05);b组与c组血清lh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见表1。
2.2 各组月经分泌期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比较月经分泌期各组患者血清e2、lh、fsh、prog及t等性激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及c组血清e2水平高于其他部位子宫肌瘤患者(p<0.05);b组与c组血清lh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见表2。
3 讨论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增快肌瘤细胞的增殖速度,进而促进子宫肌瘤组织的迅速生长[3]。
而雌激素可促进孕激素受体出现高水平表达和显著性活化表现,机体内孕激素受体被激活后可刺激多种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作用,进而促成子宫肌瘤组织的快速生长。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病例60例作为子宫肌瘤组,纳入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
对受试者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成熟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垂体泌乳素(PRL) 、孕酮(P) 、睾酮(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E2、FSH、LH、PRL、P、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
宫肌瘤患者增殖期和分泌期血清E2、FSH、T水平无显著差异,分泌期LH、PRL、P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
结论: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高于正常组,其中孕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子宫肌瘤性激素增殖期分泌期【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267-01子宫肌瘤是一种卵巢性激素依赖型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但是至今有关性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仍无定论。
一般认为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生长有促进作用,孕激素则有抑制作用,但最近研究发现肌瘤的生长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在妊娠期则会迅速增大,因此我们认为孕激素在肿瘤生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各种性激素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60例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要求患者就诊前3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月经周期规律且术后经病理确证为良性病变,纳入60例作为子宫肌瘤组。
选取同时期女性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35~50周岁,平均年龄(42.36±5.12)岁;子宫肌瘤组,年龄35~50周岁,平均年龄(42.62±5.30)岁,两组患者间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