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30
非关税壁垒案例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违背了非歧视原则案例介绍根据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土耳其在纺织品与服装产品上与欧盟一样实行“大体上相同”的贸易政策。
欧盟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对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国家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实施了进口数量限制。
作为与欧盟建立关税同盟,在纺织品与服装上实行与欧盟“大体上相同”的政策结果,土耳其对印度的19个种类的纺织品与服装实行了数量限制。
印度因此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申诉土耳其,请求成立专家小组来调查此案。
1998年3月13日,DSB成立专家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泰国和美国等以第三方身份参加。
印度认为,土耳其实施的数量限制违背了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土耳其则争辩说,它在成立关税同盟时实施的数量限制符合1994年GATT 第24条的规定。
专家小组经过调查后,在1999年5月31日分发的报告中裁定,土耳其对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实施的数量限制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专家小组否决了土耳其关于1994年GATT第24条授予它在与欧盟成立关税同盟后可以违背1994年GATT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有关规定实行数量限制的辩护。
1999年7月26日,土耳其通知DSB,对专家小组在法律解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上诉。
土耳其没有上诉专家小组关于其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不一致的裁定,只上诉专家小组裁定它不能依据1994年GATT 第24条规定实施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上诉机构维持专家小组的裁定:在此案中,不能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来判决土耳其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然而,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小组对1994年GATT第24条作出的解释。
非关税壁垒案例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的其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它们包括配额、补贴、进口配销制度、质量标准、标签、包装、健康和安全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等。
非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们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不亚于关税。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非关税壁垒的具体表现。
首先,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实施的“双反”措施。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实施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这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受到了严重限制。
美国通过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这就是一种非关税壁垒的典型案例。
其次,欧盟对美国进口基因改良食品实施的技术壁垒。
欧盟对美国进口的基因改良食品实施了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食品必须标注基因改良成分,并且通过严格的检测程序。
这些技术壁垒使得美国的基因改良食品很难进入欧盟市场,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贸易壁垒手段。
再次,日本对外国汽车实施的质量标准壁垒。
日本对外国汽车的进口实施了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汽车必须符合日本特定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这些标准对外国汽车的进入日本市场构成了重重限制,从而形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
最后,中国对外国进口食品实施的健康和安全要求壁垒。
中国对外国进口的食品实施了严格的健康和安全要求,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且通过严格的检测程序。
这些健康和安全要求使得外国食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一种非关税壁垒的表现。
综上所述,非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贸易壁垒形式,它们以各种形式对国际贸易产生限制作用。
各国政府应该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非关税壁垒,避免滥用非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限制,从而保障公平贸易环境的形成。
非关税措施案例非关税措施是指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不是通过征收关税的方式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或者监管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标准和认证要求等。
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出口和进口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非关税措施对企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配额的案例。
某国政府针对进口纺织品实施了配额措施,对于超出配额的进口纺织品征收高额关税。
这一措施导致了进口商在进口纺织品时面临更高的成本,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
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由于进口成本的增加,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甚至需要调整生产布局或者寻找新的出口市场。
因此,配额措施对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和市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反倾销措施的案例。
某国政府对于一种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国钢铁产业。
这一措施导致了进口钢铁产品的价格上涨,影响了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
对于进口商来说,他们需要面对更高的进口成本,甚至可能需要寻找替代产品。
而对于本国钢铁产业来说,他们可能会在短期内受益于这一措施,但在长期内也可能面临着技术更新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因此,反倾销措施对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和市场都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技术壁垒的案例。
某国政府对于一种特定的电子产品实施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以限制进口和保护本国产业。
这一措施导致了进口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满足这些技术要求,甚至可能需要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
对于本国相关产业来说,他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这一措施,但也需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技术更新。
因此,技术壁垒对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和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和市场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非关税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公平,避免对其他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非关税壁垒案例非关税壁垒是指各种非关税措施,如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它们对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技术壁垒的案例。
某国家出口商品到另一个国家时,由于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导致出口商品无法满足目的国的技术要求,从而形成了技术壁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技术研发等方式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以满足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要求,从而消除技术壁垒,实现商品顺利出口。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贸易壁垒的案例。
某国家出口商品到另一个国家时,由于目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形成了贸易壁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通过加强与目的国的贸易谈判,争取降低反倾销税率,或者寻求其他市场,减少对目的国市场的依赖,从而规避贸易壁垒,保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环境壁垒的案例。
某国家出口商品到另一个国家时,由于目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较高,导致出口商品无法满足目的国的环境要求,形成了环境壁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以满足目的国的环境标准要求,消除环境壁垒,实现商品顺利出口。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显著。
因此,各国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关税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之,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够消除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国能够共同努力,打破非关税壁垒,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非关税壁垒案例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是一种常见的贸易壁垒形式,但除了关税壁垒外,非关税壁垒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各种贸易壁垒,包括配额、补贴、贸易限制措施等,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首先,以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为例。
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这个案例表明,非关税壁垒措施对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以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限制为例。
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实施了严格的贸易限制措施,要求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标识和审批程序。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美国和其他转基因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了限制,也导致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再次,以日本对进口汽车实施的技术标准限制为例。
日本对进口汽车实施了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要求进口汽车必须符合日本特定的技术标准才能进入日本市场。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外国汽车制造商的进入日本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也限制了国际贸易中汽车产品的自由流通。
最后,以印度对进口手机征收高额关税为例。
印度对进口手机征收了高额关税,导致进口手机在印度市场上的价格大幅上涨。
这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国外手机制造商在印度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都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因此,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和多边贸易谈判等方式,共同努力消除非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通过技术标准、认证、检验等手段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从而保护本国产品。
这种壁垒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也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限制了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美国以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倾销和补贴为由,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导致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限制,对中国光伏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欧盟对进口汽车的技术标准要求较高,限制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汽车产品在欧盟市场的销售。
欧盟对汽车产品的排放标准、安全标准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使得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汽车产品很难进入欧盟市场,对这些国家的汽车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再者,中国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标准较为严格,限制了一些国家的食品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对进口食品的卫生标准、质量标准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些国家的食品产品很难符合中国的标准,导致这些国家的食品产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对这些国家的食品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印度对进口电子产品的认证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一些国家的电子产品进入印度市场。
印度对进口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认证要求,一些国家的电子产品很难通过印度的认证,导致这些国家的电子产品难以进入印度市场,对这些国家的电子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挑战。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篇一:非关税壁垒的案例】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 09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3 班 0940331林小燕案例一:遭遇欧洲非关税壁垒中国市场红牛销售仍旺 2004年 2 月 10 日信报讯(记者朱伟东)近日外电报道称,欧盟已同意一项由法国提出的在法国本国禁售红牛饮料的申请。
昨天,记者与中国红牛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有关高层表示,目前无法得到欧洲的确切消息,并不排除红牛在欧盟遭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可能,但是并不会影响到红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昨天,中国红牛公司行政常务副总监张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红牛公司在前天晚上获悉这件事后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联系远在欧洲奥地利的欧洲红牛公司以了解事态进展,力求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此事件的真相。
他向记者表态说:这次欧盟针对法国的裁定,与红牛饮料的品质无关,可以理解为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问题,本来是产品的标准方面的差异,结果转化为非关税的技术壁垒,使在其他国家完全可以销售的产品不能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法国,几年来就一直只允许在药店销售红牛,现在禁止,说明是技术壁垒上的升级。
红牛已经得到 70 多个国家健康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在欧洲销售了15 年时间,在许多国家都被许可,法国没有理由不允许红牛销售。
张磊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市场销售最多的就是净含量 250 毫升的红牛饮料,其 100 毫升功效成分含量咖啡因在 20 毫克左右,也就是说,一罐红牛中的咖啡因含量还不如一杯淡咖啡的含量多,根本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当谈到红牛法国遭禁是否会影响中国市场时,张磊表示:红牛在法国遭禁并不会影响中国市场,相反我们从 1995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仅仅是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就突破了 10 亿元,三年后的目标就是达到 20 亿元。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都经过卫生部门严格审核批准,而且在中国境内制造和销售,每一关都要经过卫生部门的抽查,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的。
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违背了非歧视原则案例介绍根据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土耳其在纺织品与服装产品上与欧盟一样实行“大体上相同”的贸易政策。
欧盟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对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国家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实施了进口数量限制。
作为与欧盟建立关税同盟,在纺织品与服装上实行与欧盟“大体上相同”的政策结果,土耳其对印度的19个种类的纺织品与服装实行了数量限制。
印度因此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申诉土耳其,请求成立专家小组来调查此案。
1998年3月13日,DSB成立专家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泰国和美国等以第三方身份参加。
印度认为,土耳其实施的数量限制违背了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土耳其则争辩说,它在成立关税同盟时实施的数量限制符合1994年GATT第24条的规定。
专家小组经过调查后,在1999年5月31日分发的报告中裁定,土耳其对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实施的数量限制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
专家小组否决了土耳其关于 1994年GATT第24条授予它在与欧盟成立关税同盟后可以违背1994年GATT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有关规定实行数量限制的辩护。
1999年7月26日,土耳其通知DSB,对专家小组在法律解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上诉。
土耳其没有上诉专家小组关于其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不一致的裁定,只上诉专家小组裁定它不能依据1994年GATT 第24条规定实施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上诉机构维持专家小组的裁定:在此案中,不能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来判决土耳其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然而,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小组对1994年GATT第24条作出的解释。
非关税壁垒案例
以下是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1. 技术壁垒:某国对于特定技术的准入设置了严格的规定
和要求,以限制外国公司进入该市场。
例如,某国政府要
求外国企业必须在当地设立合资企业或提供专有技术,才
能获得市场准入。
2. 标准壁垒:某国对于特定产品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
要求进口产品必须符合这些标准。
这可能导致外国企业需
要进行额外的测试和认证,增加了进入该市场的难度和成本。
3. 认证壁垒:某国对于特定产品的认证程序十分复杂和昂贵,需要外国企业提交大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多轮审核。
这使得外国企业在进入该市场时面临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压力。
4. 本地化要求:某国政府要求外国企业在当地设立工厂或
购买当地企业的股权,以增加当地就业和技术转移。
这种
本地化要求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增加了投资和运营的成本。
5. 准入壁垒:某国政府对于某些行业或市场设置了准入限制,只允许特定数量或特定类型的企业进入。
这将限制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权,保护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地位。
这些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可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加大进入市场的难度,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增加了贸易壁垒和竞争压力。
贸易壁垒的案例贸易壁垒是指各种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性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商品或服务,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
贸易壁垒分为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两种形式,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许可证、补贴等,而关税壁垒则是指关税和进口税。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探讨贸易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以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为例。
在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遭受严重限制。
这种关税壁垒不仅影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出口,也损害了中美双方的贸易关系。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加强国内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及寻求其他国家市场的替代。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
其次,以欧盟对非洲国家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为例。
欧盟对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非洲国家的农产品难以进入欧洲市场。
这种关税壁垒不仅限制了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也加剧了非洲国家的贫困问题。
非洲国家政府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寻求其他国家市场等方式,努力应对欧盟关税壁垒带来的挑战。
同时,非洲国家也积极寻求与欧盟进行贸易谈判,争取降低关税壁垒,以促进双方的贸易合作。
最后,以亚洲国家对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的限制性措施为例。
一些亚洲国家对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设立的限制性措施,包括要求跨国公司在本国设立合资企业、限制跨国公司的市场准入、要求转让技术等。
这些非关税壁垒限制了跨国公司在亚洲国家的投资和业务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加强与亚洲国家政府的沟通、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战略等方式,努力应对亚洲国家的非关税壁垒,促进跨国公司在亚洲国家的业务发展。
综上所述,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各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贸易壁垒,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战略等方式,促进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
非关税壁垒案例案例介绍非关税壁垒是指通过非关税措施来限制或阻碍进口商品的一种贸易壁垒。
与关税不同,非关税壁垒不涉及税收,而是通过其他措施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
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健康和安全标准、技术壁垒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非关税壁垒案例。
案例一:配额限制配额限制是一种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它通过限制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来保护国内产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对汽车配额的限制。
中国设定了进口汽车的配额限制,每年只允许进口一定数量的汽车。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避免过多依赖进口汽车。
然而,配额限制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它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使得进口汽车的价格更高,同时减少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车型。
其次,配额限制也限制了进口汽车企业的发展空间,对于那些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企业来说,进口配额的限制也是一个障碍。
案例二:进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证是另一种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它要求进口商在进口特定商品之前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证。
这种措施可以用来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例如,印度政府曾经对电子产品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以保护国内电子产业。
然而,进口许可证也可能导致滥用和不公平的情况。
一些国家可能会滥用进口许可证制度,通过不合理的审批程序和条件来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
这对于那些想要进入某个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
案例三:健康和安全标准健康和安全标准也是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施加了严格的健康和安全标准,以确保进口商品符合国家的要求。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食品安全标准。
许多国家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尽管健康和安全标准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它们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
某些国家可能会利用健康和安全标准来限制特定国家的进口商品。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以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某个国家的食品进口。
案例四: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指对进口商品施加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和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增多。
然而,有关政策的友好与否、贸易形式的多样性,等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高效运行。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走入深水区的当下,外出投资或境外市场进口涉及到非关税壁垒问题的难度和风险都越来越高。
在此,我们将从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出发,来探讨它的实际含义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零部件中国制造不得转口出口该非关税壁垒通常由发达国家制定。
一些欧美等国家往往将贸易大国进行处理的重点放在阻挠其他国家生产关键产品的能力上。
举个例子,德国在汽车制造业就占据着很大优势。
如果非但不进口汽车零部件,而且还将其出口到与欧盟同等经济实力的国家,那么这个制成品的贸易价值(和价值链)就在本国掌控的情况下提高了。
因此,德国等国家就出台了很多类似“零部件中国制造不得转口出口”的法规。
这些非关税壁垒不仅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同时也是他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制约,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及出口不利。
二、对中国“不平等协定”的反制美国新政府自2017年上台后,不断发起所谓的“保护主义”,单边行使贸易制裁等政策。
在美国先后宣布对华加征2030亿美元关税的同时,还挑起了“301调查”(即以所谓知识产权侵权罪名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并取消了中国与美国的自贸区谈判等多种关于和谐发展的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也由此打响。
下一步,美国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对中国加强政策遏制。
这种针对中国的非关税壁垒也为中国制造业及相关挣扎的贸易增加压力。
三、出口厂家注册强制机制非关税壁垒的形式之一就是出口厂家注册强制机制。
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设置出口厂家注册机制,对从中国出口到该国或地区的产品实行强制注册。
这些注册机制一旦生效,就要求出口的产品必须属于注册公司的范围内。
那么,很多我国企业就面临着无法出口、注册难度大,限制等多重管制的情况。
这就对我国的外贸环境和中国制造业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非关税壁垒案例题输日鳗鱼遭遇贸易壁垒2003年7月3日,日本突然宣布对中国的鳗鱼加工品实施命令检验,查验恩诺沙星等药物。
此后,相继31批中国烤鳗被通报为药残超标。
日本官方网站不断发布不合格产品消息,引来媒体的恶意炒作,导致食鳗节期间中国产品纷纷从货架上撤出。
中国企业不得不被迫全面停止对日发货。
根据海关统计,7月~8月我对日出口烤鳗仅400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1%。
到底是中国的鳗鱼不安全,还是日本在搞贸易壁垒?负责进口食品检验的日本厚生省曾于2000年4月公开宣布,对中国烤鳗3000例抽样中仅4例存在微生物超标的小问题,证明中国鳗鱼是安全可靠的。
而对日本市场的调查也显示,中国烤鳗的口感及外观均优于日本自产产品,且价格便宜。
我国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基地,鳗业已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
按活鳗计,目前年产量超过1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3;年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3/4;出口额约占中国自产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4,年创汇6亿~8亿美元。
主销市场为日本,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
这一切的成功源于日本市场的需求和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日本种鳗苗资源、唯一拥有养殖欧洲种鳗苗的自然条件,加上劳动力成本低廉和产品质优价廉。
正是这些优势,使中国鳗鱼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
但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采取措施,企图将中国产品挤出市场。
2001年日本农水省曾计划对中国鳗鱼实施进口设限,限制进口总量。
食土商会鳗鱼分会多次与日方交涉,并在分会内部加强行业自律互律,成功打掉了日本的设限企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本开始将数量限制转为SPS/TBT贸易壁垒。
2003年初日本借欧盟对我动物源性产品封关之由,于2月1日起对我活鳗及冷冻白烧鳗监控查验包括氯霉素在内的11项药物残留。
4月24日开始对中国活鳗实行监管吊水48小时以上,逐批检查磺胺类药物残留,合格后准予通关。
非关税壁垒案例
以下是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案例:
1. 许可证要求:某些国家会通过要求进口商获得特定许可证或证书来限制进口商品。
例如,中国对一些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等商品设有进口许可证。
2. 技术要求:一些国家会通过制定特定的技术标准或要求来限制进口商品。
例如,欧盟对一些电子产品设有特定的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标准。
3. 原产地标识要求:一些国家要求进口商品标注其原产地。
这可以帮助国内生产者获得竞争优势,因为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
例如,美国对一些食品和家居用品设有原产地标识要求。
4. 准入限制:一些国家会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设立准入限制,限制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准入。
例如,中国对汽车制造业、银行业和电信业等行业设有准入限制。
5. 反倾销措施:一些国家会对被认定为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
反倾销税。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国内制造商免受不公平的竞争。
例如,美国对一些钢铁和铝制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6. 健康和安全标准: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健康和安全标准要求非
常严格。
这可以限制一些国家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
例如,日本对
一些食品和药品设有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
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可以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对出
口国的产品进入市场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各国之间的贸易谈判
经常涉及减少或取消非关税壁垒的问题。
非关税壁垒案例非关税壁垒是指各种非关税措施,如贸易限制、技术壁垒、贸易便利化措施等,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分析一些非关税壁垒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案例。
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大量商品征收关税,导致中国出口商品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种非关税壁垒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中美贸易关系,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提出诉讼、加强国内市场建设等,以缓解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
其次,欧盟对外国汽车进口设立技术壁垒的案例。
欧盟对外国汽车进口设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要求外国汽车在欧盟市场销售时必须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否则将面临一定的限制。
这种技术壁垒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外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进入门槛,也对国际汽车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国家和汽车制造商通过技术升级、与欧盟进行沟通等方式,逐渐缓解了技术壁垒对汽车贸易的影响。
再次,亚洲国家对食品进口设立贸易限制的案例。
一些亚洲国家对外国食品进口设立了一些贸易限制,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当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要求,否则将面临一定的限制。
这种贸易限制的出现,增加了外国食品在亚洲市场的准入成本,也对国际食品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申请当地的食品认证等方式,逐渐缓解了贸易限制对食品贸易的影响。
综上所述,非关税壁垒案例的出现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各国的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非关税壁垒的出现,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应对和缓解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希望通过对非关税壁垒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为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非关税壁垒的案例【篇一:非关税壁垒的案例】我国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的实例 09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3 班 0940331林小燕案例一:遭遇欧洲非关税壁垒中国市场红牛销售仍旺 2004年 2 月 10 日信报讯(记者朱伟东)近日外电报道称,欧盟已同意一项由法国提出的在法国本国禁售红牛饮料的申请。
昨天,记者与中国红牛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有关高层表示,目前无法得到欧洲的确切消息,并不排除红牛在欧盟遭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可能,但是并不会影响到红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昨天,中国红牛公司行政常务副总监张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红牛公司在前天晚上获悉这件事后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联系远在欧洲奥地利的欧洲红牛公司以了解事态进展,力求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此事件的真相。
他向记者表态说:这次欧盟针对法国的裁定,与红牛饮料的品质无关,可以理解为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问题,本来是产品的标准方面的差异,结果转化为非关税的技术壁垒,使在其他国家完全可以销售的产品不能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法国,几年来就一直只允许在药店销售红牛,现在禁止,说明是技术壁垒上的升级。
红牛已经得到 70 多个国家健康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在欧洲销售了15 年时间,在许多国家都被许可,法国没有理由不允许红牛销售。
张磊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市场销售最多的就是净含量 250 毫升的红牛饮料,其 100 毫升功效成分含量咖啡因在 20 毫克左右,也就是说,一罐红牛中的咖啡因含量还不如一杯淡咖啡的含量多,根本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当谈到红牛法国遭禁是否会影响中国市场时,张磊表示:红牛在法国遭禁并不会影响中国市场,相反我们从 1995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仅仅是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就突破了 10 亿元,三年后的目标就是达到 20 亿元。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都经过卫生部门严格审核批准,而且在中国境内制造和销售,每一关都要经过卫生部门的抽查,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的。
非关税壁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绿色壁垒,一种是技术壁垒。
绿色壁垒:比较有名的如“冻虾仁案例”。
2002年上半年,我国舟山某水产公司出口到欧盟的300吨冻虾仁突然被退货,理由是这些冻虾仁检测到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的绿霉素。
经过调查,这些绿霉素不过是一些员工由于双手长期浸泡水中发痒而使用止痒药水所致。
但是,欧盟方面坚决不予通融,使该公司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又如,陕西省最大的果品出口企业——华圣企业(集团)股份公司于2001年初承接了某欧洲代理商300吨“粉红女士”苹果的预约订单,该公司为了组织货源,马上与苹果主产区签订了收购协议,提出相关要求。
到了采摘期,公司标出高于普通苹果两倍的收购价,却只收上来60吨自认为勉强合格的产品,再经生产线筛选,最后只有20吨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之所以造成这么多苹果不合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果农图省事省钱,喷施农药时不给苹果套袋,结果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土壤缺钙没有及时补充,造成果面出现斑点;使用无机氮肥过量,造成酸甜串味;疏花疏果不均、树形修剪不平展,果子受光不匀,果形不圆,大小不一。
正是由于不符合这些绿色标准,来之不易的国际订单就这样飞了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一国商品出口到他国需要跨越的技术指标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特点,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数量和价格优势,并因此占领了许多市场份额。
但是这种低价也容易给某些国家以“倾销”的借口。
限制我国这些商品的一个较好方法便是提高技术方面的要求。
这里也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打火机案例。
温州是我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年产打火机5亿只,80%以上供出口,其出口量占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的70%。
2002年初,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一个关于打火机安全的标准(简称CR标准)。
根据这项标准,出厂价或海关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CR装置),且须通过欧盟相关认证部门的实验。